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百校联盟大联考(中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771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百校联盟大联考(中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百校联盟大联考(中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百校联盟大联考(中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百校联盟大联考(中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百校联盟大联考(中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山东省百校联盟大联考(中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山东省百校联盟大联考(中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山东省百校联盟大联考(中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山东省百校联盟大联考(中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山东省百校联盟大联考(中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山东省百校联盟大联考(中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山东省百校联盟大联考(中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保密启用前山东中学联盟2020级高三12月百校大联考语 文 审题学校:广饶中学 命题学校:滕州一中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2、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一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

3、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篡,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二是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三是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是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

4、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摘自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材料二: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经历五千年历史发展而从未中断的国家。就法文化而言,同样源远流长,代有兴革,既融入了古圣先贤的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又积累了治国理政方面的丰富经验与教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对中华传统优秀法文化进行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以真正做到以史为鉴。民心向背对国家兴衰起着决定性作用。尚书五子

5、之歌根据夏王失德失民亡国的教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周灭商后,有戒于纣王失民亡国的教训,强调国应以民为本,“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其后孟子将孔子的仁学发展成为仁政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进而总结“君为民而立”,西汉贾谊总结秦亡教训时指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后世总是以利民、富民、惠民作为国策的支撑点。中国古代有关土地、水利、赋税的立法,都是着眼于保民生的;自汉朝起,法律对老、幼、残,疾等社会弱势群体实行恤刑唐律疏议以来的历代法典,都规定了对 70 岁以上,15 岁以下,废疾笃疾和孕妇等社会弱势群体不得刑讯,并可减免刑罚,这些规定蕴含着鲜明的

6、人文关怀,体现了国家的仁政。德法共治是古圣先贤从悠久而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中得出的结论,德的功用主要在于教化,历代开明的统治者、思想家都主张以德化民。但是,道德缺乏国家强制力,只能化而不能禁止,需要得到法律的配合和支撑,才能真正发挥以德治国的作用。就法律而言,其职能在于禁暴惩奸止恶但法律如果失去了道德的主宰,不仅丧失应有的权威性和正义性,而且难免流于滥罚酷刑的歧途。既重视发挥法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才能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严治官、宽养民是中华传统法文化所强调的施政手段,韩非子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的理论,此理论适应了国君的需要,因而演绎为严治官、宽养民的政

7、治逻辑。严治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严上官之责,以警下吏。唐代宗时宰相杨纶“清慎自饬,立法于身”,使得权倾当朝的汾阳王郭子仪“且为之悚惕,孰敢不服哉”。其二,行考课之法,建监察制度,唐代有四善二十七罪的考课之法,宋代有监司互察法,明有八法考吏,清代有六法考吏。考课的结果是优异者擢升、平庸者黜革、违法者治罪。除此之外,还推行了严密的御史监察制度。其三,重任免考选,选贤任能。汉代实行孝廉方正的选官之法。隋唐建立科举考试制度,使选官制度化法律化,除去一般的科考之外,还有所谓的特科,恩科等配套制度:御史出逻也负责考察推荐贤能之士。与严治官相对应的是宽养民。宽养民主要表现为:国家给人民以必要的生产生存

8、手段-土地;宽减居民的赋税负担和力役之征;对于老幼妇残等社会弱势群体犯法的情况,按律宽减;此外,还注意施行各种保民、利民、富民、惠民政策,以夯实政权基础。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法文化底蕴之深厚、特色之鲜明。影响之深远,以及治国理政经验教训之丰富,都显示了古圣先贤的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及其对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我们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激活传统法文化的优秀部分,使之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可资借鉴的法文化支持。(摘编自张晋藩中华传统法文化的史鉴价值)1.下列对“中国传统法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衰,历代法典

9、因此以利民、富民、惠民为国策支撑点,蕴含鲜明的人文关怀,体现仁政特点。B.法律是道德的主宰,道德是法律的配合和支撑,德法共治,才能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C.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汲取与传承,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这一点。D.借鉴并激活中国的法文化中的古圣先贤的智慧、经验与教训,使之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就可以做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法文化不容忽视,因为它植根于五千年文明,经受漫长历史的考验,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B.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这体现了国家法治建设

10、对民心向背的重视。C.“严治官”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宽养民”可夯实政权基础,两者结合利于封建统治。D.为了准确清晰地表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性,材料一整体上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材料二“中国传统法文化”研究范畴的是(3分)A.重礼轻法、礼法合一的传统法律习惯研究B.宽仁慎刑、重惜民命的立法指导思想研究C.重和轻讼、无讼是求的用法价值取向研究D.省刑寡罚、法宽刑缓的约法慎刑学说研究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5.在韩非子心度 中说:“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二

11、)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疯英雄赵广建那年头秋,天刚麻麻黑,她在三里外西善堡老舅家还没端稳饭碗,就听见自家村那方“咚咚咚”炮响。舅妈扯上她在村西的高粱地里钻了一宿。第二天没了炮响,自家村那方枪声又“嘟嘟”到了黑响才没了动静。东邻的伍生说:“中央军一支队伍被日本兵锥住了屁股,上千人乱了方寸,借你们村一堵城墙,调回头来向日本兵开火,日本兵双手握刀往城墙上攀,丢下七八十条血尸。天亮后,日本兵调来了五千皇协兵,从村东杀到村西“甭冲我瞎说,没这事! ”她内心胆怯。“是我亲眼见。“见哪个?上你家井沿子上趴着念给井里那个脏模样去,胡扯! ”“是真。”“不是,你没有

12、爹妈,没有姊妹,还要牵扯上一个我不成? ”“是真。”“不是!”她嘤嘤哭,掩襟拭泪,嘴里嘟囔伍生胡云。隔天,街上消息扬开,日本兵杀绝了自家村四十七户人家,杀死了她亲爹妈,亲姊妹一家六口!起先,舅妈也同她伤魂失魄地哭,后来,帮她用典卖的房、地钱料理完丧事,就收养她住在了西善堡村。那个叫伍生的东邻,个儿小,胆儿大,常来多嘴嚼舌。枪响那天,他一人跑到村东口扒瞧,回来就讲日本兵咋样指使皇协兵烧杀,有鼻子有眼。她只比伍生小一岁。小时候一口一个伍生哥。大了些,来舅妈家串亲,伍生猫闻腥了一样赶来没话找话。往来后,伍生说家里没活儿,有事没事往这院跑。一来二去,年轻人眉来眼去,说话也躲躲闪闪了起来,赶上三天两头过

13、兵阵,谁家有大闺女也不放心,老人就顺坡推驴托了媒。秋后,她嫁给了伍生。月余,兵阵穿梭一样一拨一拔地过,村上不少人煎熬不住日夜的惊恐,相继卷上行李往外逃奔,枪炮更张狂了。舅爹妈在兵乱中被炸死。伍生料理完丧事,说了声“不能再当亡国奴!”也卷上行李参加了逃奔一走,四年没音讯。直到亲闺女双莉年满三岁,她打发奶奶下了世。伍生还不见回。几年里,她视闺女如命。登门劝嫁的,存心做歹的,她一概不理会,一门心思等伍生回来,每日一擦黑,她插上门,顶上顶门杠,相伴孤寂与恐惧熬到迟来的天亮。这天后晌,街上又传来狗咬。随后传来了敲门声。她并不比以往更慌张,习惯地从锅底上抹两把,再往自家脸上抹两把,乱了乱发髻,抱上孩子去开

14、门。门一开,来不及闪身,被一帮皇协兵团团围住。她懵了。当兵的一个个有说有叫,她定睛审视,先是害怕,当与最后一个倚在门框上的兵眼神相碰时,脸刷地白了!快进屋,那啥,我给你们忙把孩子放在地上,让兵们挤进里屋,掀出瓦罐抖了抖,倒出仅有的二升麦子面,和面。兵们吆喝着要酒,洋钱自管往地上扔,她捡了几块洋钱,抱上双菊提上篮子出门上街来,半道街不见人影。在村东杂货铺有人与她搭讪:“今儿新鲜哩。“嗯哪,来客哩,打壶酒。“割肉不?”“割,嗯哪,割二斤。”她迟缓地答着。酒肉备妥后,她扯着篮子又串了几家门。回来就赶着忙活。待十多个皇协兵把桌上吃喝了个精光,又东斜西歪时,才好像看出那酒里投了毒,喊叫最凶的,最先耳鼻出

15、血,一个个先是浑身青紫,不大会儿,没了声息,倚门框的那个吃喝得顶少,难受的工夫顶长,跪扶住桌角,想跟她说话,只见双唇抖动,乞求的目光闪着怨愤,却吐不出整字来。她脸上抽搐了一下,裸血的双瞳闪出刺一样的凶光,抄起门后的顶门杠,照准那人的脑门抡去,“扑”一声,斑浆溅了她满脸,她触电般后退了一步,“哇”吐了。那最后被她砸死的皇协兵,进家后没来得及向她说第二句话,就死了。她呆若木鸡地望着血泊,默默呜咽,那是她朝恩暮盼的丈夫!整整半夜,她惊视着血尸发呆,以为自己坠在梦里。她拿绳子将尸身一个一个拖进猪圈里,又连夜弄土把猪圈填平。之后,她疯了。因为,在她拖尸那工夫里,饿急的孩子啃吃了洒上了酒的骨头新中国成立后

16、,猪圈被挖开,她杀死的十多个皇协兵被政府确认,病好后,方圆数十里依旧叨念西善堡有个疯英雄。每年,小学生经过西善堡村参观自家村惨案,她必讲那个惊骇的夜晚,那个骨子里要报仇的勇气和那个颤抖的双手与喷涌的血浆,每一次她都经受剜心一样的痛苦。那夜晚几乎长年萦绕在她脑际。人在时,她讲得激动,人离后,她伴着孤寡与艰辛,默默无声地过日子多年,她的生活由县民政局补给。每逢过年过节局里总会有人来探望。探望的人帮她缝缝涮涮,搁下补助金,再拉些家常才走开。自从民政局给上补给,来过了多少趟,换过了多少人,谁也没提及过英雄本身是没有补助金的,只有烈属才有。当然,没人告诉过她,县党史资料上有明文记载:屈伍生,中共党员,一

17、九四三年秋,奉命打入敌伪内部,后因误伤牺牲,终年二十三岁。选自微型小说选刊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她听伍生说日本兵大屠杀消息时的反应,极力写出她的善良和怯弱。B.地名“自家村”有深意,能让人联想到惨案就是发生在每个中国人的“自家村”。C.她不比以往更慌张,去开门,说明她对敲门声已习以为常,也不想再安于现状。D.没人告诉她补助金的实情和县党史上的记载,是大家对她的同情和爱护。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写到日本兵杀绝了自家村四十七户人家及村上不少人往外奔逃,表现出中华民族所承受的沉重牺牲,为下文她的复仇做了铺垫。B.“脸刷地

18、白了”“快进屋,那啥,我给你们”“倒出仅有的二升麦子面,和面”这些细节描写,表现出她认出丈夫时的片刻的激动和欣喜。C.本文采用全知视角叙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但“新中国成立后”这样的特定的具体时间的出现又对小说这方面的不足有所弥补。D.文章大量使用了像“甭冲我瞎说”“秋后”“一擦嘿”“来客哩”一类口语化的词句,使文章显得更自然,更贴近生活,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突出。8.有人评价鲁迅小说的标题“简约别致,寄寓遥深”,本文标题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误会法是一种叙事技巧,指文章借助于人物之间的误会造成一定的矛盾冲突,最后真相大白的写作手法。请概括本文是如

19、何使用误会法的,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三往不得通者,必所使者非其人也。曰谅毅者,辨士也,大王可试使之。谅毅亲受命而往。至秦,献书秦王曰:“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使若无罪,愿大王无绝其欢;若使有罪,愿得请之。秦王使使者报曰:“吾所使赵国者,小大皆听吾言,则受书币。若不

20、从吾言,则使者归矣。”谅毂对曰:“下臣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奉而西行之,无所敢疑。于是秦王乃见使者曰:“赵豹、平原君数欺弄寡人,赵能杀此二人,则可。若不能杀,请今率诸侯受命邯郸城下。”谅毅曰:“赵豹、平原君,亲寡君之母弟也,犹大王之有叶阳、泾阳君也。大王以孝治闻于天下,衣服使之便于体,膳啖使之嗛于口,未尝不分于叶阳、泾阳君,叶阳君、泾阳君之车马衣服,无非大王之服御者。臣闻之: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今使臣受大王之令以还报,敝邑之君,畏惧不敢不行,无乃伤叶阳君,泾阳君之心乎?”秦王曰:“诺,勿使从政。”谅毂曰:“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

21、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秦王乃喜,受其币而厚遇之。(节选自战国策赵策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B.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C.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D.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邑是都邑、城市,也作为县的别

22、称。上古时,国都也称作邑。宁邑是宁姓起源地。B.“三”,在古汉语中多是虚指,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对月独酌)。C.“西”,方位名词作状语,与苏轼赤壁赋中“西望夏口”的“西”用法一致。D.母弟即同母之弟,别于庶弟。此处指赵王的一母同胞之弟,而不是其母亲的弟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王攻打魏国夺取宁邑,赵王派使者前往祝贺,使者多次往返得不到接见,赵王十分担忧,身边的人认为一定是使者的错,便派谅毅前往。B.谅毅到达秦国后,向秦王献上书信,表明了赵王前往祝贺的诚意及与秦国交往的态度,并直接指出赵伸者不被接见的事究,得到了泰干的回句。C.秦王派使者告诉谅

23、毅,要求赵国大小事情都得听从秦国,否则不见使者,谅毅面对如此要挟,用最恰当的言辞回复,秦王终于肯接见赵国使者。D.秦王因为曾经被赵豹、平原君愚弄过,要求赵国杀掉这两个人,否则进逼邯郸城,谅毅赞扬秦王重视亲情,喻之以义,晓之以理,最终说服秦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2)今使臣受大王之令以还报,敝邑之君,畏惧不敢不行,无乃伤叶阳君、泾阳君之心乎?14.秦王最终不再要求杀死赵豹和平原君,高兴地接受了谅毅的礼物并厚礼接待他,其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24、成1516 题渔家傲送张元康省亲秦州苏轼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注王文度:世说新语方正说王文度的父亲王兰田(名述之),“爱念文度,虽长大,犹抱置膝上。”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化用王维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其意而用之。B.下片前三句写张元康想象自己到家时的情景,长安落英,故关飘絮,兵士列队相迎。C.词末借用王文度的典故描绘出一幅感人的画面,用反问语气强化了表达的情感。D.全词以人物行为作为结构线,谱写了一首动人心弦

25、的送别诗,发自肺腑,情真意切。16.词的开头写道“一曲阳关情几许”,确实如此,本词揭示了人世间多种美好珍贵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阿房宫赋中“ _,_”两句,以质 问的语气抨击秦统治者对老百姓极尽搜刮之至,自己却挥霍无度。(2)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 _,_”两句,既有对过去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怀念,也有对物是人非的感慨。(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意或思念之情。如白居易琵琶行中“ _”一句就表达了凄凉之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6、中“ _ ”一句则表达了思念之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 题。抗疫时期一幕幕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人场景,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自强不息、_。不向困难低头,不为挫折气馁,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越是艰险越向前。万众一心、_。艰难困苦,相濡以沫。全国人民心手相牵,亿万颗心同频共振,中国力量如钢似铁、坚不可摧。顾全大局、甘于奉献。自觉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人人担当负责,个个尽心尽力,舍小家顾大家,汇小我成大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胸怀仁爱之心,践行互助

27、之义,急人之困,解人之忧,抱团取暖踏坎坷,守望相助渡难关。命运与共、天下一家。为世界安危担当,为人类健康尽责,为团结合作聚力,_,共克时艰,携手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精神,在抗疫中淬炼,在磨砺中升华。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不属于文中“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的一项是:(3分)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岂曰无衣,与子同袍。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28、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 题。关于唐诗繁荣的原因。文学史家曾做出各种解释,我们无须加以重复,但是可以从文明史的角度强调三点:一是_,简单地说就是清绮与贞刚的互补、性情与声色的统一。隋书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唐诗正是因为实现了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文化整合目标而臻于极致的。二是_。首都长安各国的使臣、留学生、留学僧、商贾、艺术家络绎不绝,多种外来的宗教都可以自由地传播,音乐、美术、舞蹈由于广泛地吸收了外来的成分而至现多姿多彩的景象。三是_。由

29、于实行科举考试,大量中下层庶族士人参与政治进入上层,彻底打破了门阀垄断的政治局面,而且使唐王朝的统治建立在更广泛的基础之上。最高统治者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相对说来能够听取各方面的情况和意见,而在新进的士人当中也有不少人敢于直言极谏,遂使唐朝的政治呈现相对开明的状态,诗人们也敢于在诗歌中揭露社会矛盾,讽喻时政。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郑板桥把画竹过程分为

30、“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眼中之竹”是现实,“胸中之竹”是理想,“手中之竹”则是实践。从愿望和理论上讲,“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二者应当是一致的,但在实践中,往往不能使“胸中之竹”变成理想的“笔下之竹”。为此,他有诗曰:“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青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山东中学联盟2020级高三12月百校大联考语文答案解析1C A.范围扩大,“历代法典”错;B.张冠李戴,“法律是

31、道德的主宰,道德是法律的配合和支撑”错;D.说法绝对,原文是说,“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可资借鉴的法文化支持。”并非“就可以做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故选 C。2D 材料一整体上是“层进式结构”,非“并列式结构”。故选 D。3C4文章首先以中国法文化的传承为背景,指出对中华传统优秀法文化进行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的必要性;接着从以民为本、德法共治、严治官宽养民等三个方面具体阐释中华传统法文化的史鉴价值;最后总结全文,指出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借鉴中华传统优秀法文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4 分,一条 1 分,两条 3 分,三条 4 分)5.“民心向背,德法共治,严治官、宽养民”等法治思想之所以

32、影响深远,在于总结了历史教训,体现了时代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当时的稳定。(2 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思想与举措符合时代形势,符合人民的要求,必将有助于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2 分)6.C(“也不想再安于现状”错)7.B(“表现出她认出丈夫时的片刻的激动和欣喜”错)8. 标题将“疯”和“英雄”结合到一起,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英雄是指背负国恨家仇从容镇静地毒死了十多个伪军的英勇刚毅令人敬佩的弱女子。疯是指她因为饿急的孩子啃食了洒上毒酒的骨头被毒死,精神上受到强烈的刺激而失常。疯还指因为误解,她怀着深深的民族仇恨,清醒而凶狠地杀死自己丈夫的行为近乎疯狂。(一条 2

33、 分,任意三条 6 分)9.(1)文章前半部分写她看到皇协兵打扮的丈夫,误认为丈夫参加了伪军,国仇家恨压倒了夫妻之情,坚定凶狠地杀死了自己的丈夫;文章最后交代真相:伍生是中共党员,奉命打入敌伪内部。(2 分)(2)误会法的使用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给读者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正是有了这样的误会设置,才有后面主人公超乎常人的行为,使人物完成精彩蜕变。结尾的真相大白与前文的误会形成照应,加深了小说的悲剧意味,使故事更有震撼力。(任意两条 4 分)10.C “敝邑”是对自己国家的谦称,不能做“贺”的宾语,应该从其前断开。兼语成分中间一般不断。11.B “对影成三人”中“三”是实指。12.A

34、“使者的不对”应为“使者不合适”。13.(1)诸侯都去祝贺,我们前往祝贺却唯独不能通报接见,这一定是要攻打我们,对这件事怎么办?(“通”“加兵”“奈何”分别 1 分,句意通顺 1 分)(2)如今使臣接受大王的命令回国向敝国君主报告,敝国君主害怕不敢不执行,不过恐怕要伤叶阳君、泾阳君的心吧?(“报”“行”“无乃”分别 1 分,句意通顺 1 分)14.谅毅用秦王重视孝友之情来说服他。谅毅答应秦王罢黜赵豹和平原君,不让他们参与政事。(一条 1 分,两条 3 分)参考译文:秦国攻打魏国,夺取宁邑,诸侯都去祝贺。赵惠文王也派使者前去祝贺。使者往返三次没有通报接见。赵惠文王很忧愁,对左右的人说:“凭借秦国

35、的强大,夺取宁邑以后,就将制裁齐国、赵国。诸侯都去祝贺,我们前往祝贺却不能通报接见,这一定是要攻打我们,对这件事怎么办?”左右的人说:“使者多次往返不能得到通报接见,一定是所派出的人不是适当的人选。有一个叫谅毅的,是能言善辩的人,大王可以派他去试试。”谅毅亲自接受赵王的命令前往。到了秦国,向秦王献上书信说:“大王扩大土地到安邑,诸侯都来祝贺,敝国君王也私下赞许大王,不敢安闲住着,派臣下捧着礼物三次来到大王的宫廷,可是使者没能得到通报召见。使臣如果没有罪过,希望大王不要断绝我们承欢的机会。如果使臣有罪,愿意得到大王的惩处。”秦王派使者告诉谅毅说:“我所要求赵国的,大事小情都要听我的话,那么我就接

36、受送来的书信财物。如果不听从我的话,那么使者就回去吧。”谅毅回答说:“臣下这次来,本来希望接受大国的旨意,怎么敢难为大王?大王如果有什么命令,请允许我们奉命实行,不敢有什么怀疑的地方。”这时秦昭王才接见赵国使者,说:“赵豹、平原君,几次欺骗愚弄寡人。如果赵国能杀掉这两个人,那是可以的。如果不能杀,请让我现在率领诸侯在邯郸城下接受你们的命令。”谅毅说:“赵豹、平原君,是我们君王的亲兄弟,就像大王有叶阳君、泾阳君两个弟弟一样。大王用孝友之情治国闻名天下,穿的衣服使兄弟合身,膳食使兄弟满意合口,没曾有什么不分给叶阳君、泾阳君的。叶阳君、泾阳君的车马衣服,没有不和大王相同的。臣下听说这样的话:鸟巢倾覆

37、毁坏了鸟蛋,凤凰就不再飞到这里;剖开兽胎焚烧小兽,麒麟就不再来到这里。如今使臣接受大王的命令回国向敝国君主报告,敝国君主害怕不敢不执行,不过恐怕要伤叶阳君、泾阳君的心吧?”秦昭王说:“好。不要让他们从事国家政事。”谅毅说:“敝国的君主,有亲弟不能教诲,惹恼了大国,请让我们贬黜他们,不让他们参与国家政事,以称大国的心愿。”秦王这才高兴,接受了谅毅带来的礼物,并且用优厚的礼节接待了他。15.B“张元康想象自己到家时出现的画面”错,应该是作者想象张元康到家时的情景。16.友情。“白马皂貂留不住”一句透露出作者对张元康离去的不舍;“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写张元康回望分手之处,不见孤城,只见霖雾,对词

38、人留恋思念。二人友情真挚深厚。亲情。“白马皂貂留不住”一句还写出了张氏孝顺父母,义无反顾,即是用“白马”,“皂貂”等贵重物品厚待,也“留不住”。“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用王文度借喻张元康,表现了张氏父子的深挚关系。父子亲情动人心弦。乡情。“渐见靴刀迎夹路”,词人想象张元康到家时众多兵士带着“靴刀”,像迎接高官,列在道路的两旁,以隆重的礼仪迎接。同乡之谊感人肺腑。(一条 2 分,三条 6 分)17.(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示例:杜鹃啼血猿哀鸣 杨花落尽子规啼(每题两分,没空 1 分)18.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同舟共济 (每空 1 分)19.B2

39、0.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4 分)21.由于实行科举考试,大量中下层庶族士人进入上层参与政治,彻底打破了门阀垄断的政治局面, 从而使唐王朝的统治建立在更广泛的基础之上。(4 分)22文化整合的趋势开放的社会环境开明的政治局面(每小题 2 分)23、(60 分 )基准分44分。1.一类卷(54-60)(1)能够从郑板桥画竹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体会到“现实、理想和实践”的内涵,行文紧扣三个关键词,找到三者的关联,谈出三者的辩证关系,思辨性强,或上升到某一个高度;(2)内容

40、较丰富,材料较新鲜;(3)分析较深刻,能联系现实进行分析;(4)表达有文采。2.二类(48-53)(1)紧扣“现实”“理想”和“实践”三个关键词,能够点到三者的关联;或者着重阐述两个关键词的关联。(2)语言较为准确、流畅,偶有瑕疵但文可达意,但瑕不掩瑜;(3)结构、思路、逻辑较为清楚,允许在整体清晰基础上略有瑕疵。标点书写略不规范,但基本工整。3.三类(41-47)(1)“现实”“理想”和“实践”三个关键词分开论述,没有结合阐述的。(2)只写了两个关键词且没有二者结合的不超过45分。(3)内容空泛,或材料使用多不当或不贴切。(4)语言虽基本达意,但语病、错字较多,分段等手段不够艺术;(5)文章完整但结构、思路、逻辑常有混乱。书写较差。4.四类卷(36-40)(1)只写了两个关键词,粗糙地拼凑材料,毫无章法与逻辑。(2)缺事例,内容单调,或大多数材料使用严重不当。(3)脱离社会与生活,感情假大空。(4)语言粗糙,不分段,书写差(5)文体混乱,结构、思路、逻辑很差。5.五类卷(0-35分)(1)只扣住一个关键词,36分以下。(2)完全脱离主题,不提材料关键词,30分以下。6.落实2022年山东省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研讨会“端正文风”的精神,对存在“华而不实,无病呻吟,文本夹杂”等不良文风的作文,适当降档降分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