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年高中化学高考必修考点专题研究精讲精练—11-2—教师用.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760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中化学高考必修考点专题研究精讲精练—11-2—教师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年高中化学高考必修考点专题研究精讲精练—11-2—教师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年高中化学高考必修考点专题研究精讲精练—11-2—教师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年高中化学高考必修考点专题研究精讲精练—11-2—教师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年高中化学高考必修考点专题研究精讲精练—11-2—教师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2年高中化学高考必修考点专题研究精讲精练—11-2—教师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对下列各组物质:NaNO3和NaCl;CaCl2和CaCO3;MnO2和KCl;BaSO4和AgCl,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 ()A只有 B C D解析:要将两种固体按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分离,必需的条件是其中一种固体难溶于水,另一种固体易溶于水。对于所给出的物质组:两者都易溶;两者都难溶,均不能用指定的方法分离。CaCl2易溶,CaCO3难溶;MnO2难溶,KCl易溶,可用指定方法分离。答案:C2(2009西安模拟)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

2、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AAl2(SO4)3 BNaOH CBaCl2 DFeSO4解析:乙白色沉淀沉淀溶解,乙为Al2(SO4)3,丁为NaOH,甲无现象,甲为BaCl2,则丙为FeSO4。答案:D3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分液漏斗分离苯和硝基苯B用加热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碳酸钠的碳酸氢钠固体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硫酸钡的碳酸钡D用CuSO4溶液除去C2H2中的H2S气体解析:A选项苯与硝基苯互溶,无法用分液法分离;B项中的NaHCO3加热易分解

3、转化成Na2CO3;C项中BaSO4、BaCO3均不易溶于水,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D项H2S气体与CuSO4溶液反应能生成黑色的CuS沉淀,只有D项正确。答案:D4(2010试题调研)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ks5u ()A用分液法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液B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和KClC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D用KSCN溶液检验FeCl2是否已被氧化而变质解析:苯与四氯化碳是互溶的液体,不能通过分液的方法来分离,A选项错误。答案:A5(2009广东理基,2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2中混有的CO:用澄清石灰水洗气B除去BaCO3固体中

4、混有的BaSO4:加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解析:CO2可以被澄清石灰水吸收,而CO不可以,故A项错;盐酸可以与BaCO3反应除去,而不能溶解BaSO4,故B项错;2FeCl3Fe=3FeCl2,过量的铁过滤即可除去,故C项正确;Cu和CuO均可以被HNO3溶解,故D项错。答案:C6(2010银川模拟)要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实验操作最合理的是 ()ACl2(SO2):通入盛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B己烷(己烯):加入足量的溴水,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后分离C硫酸铁溶液(硫酸亚铁):

5、通入足量氯气,充分反应后加热,使多余氯气逸出DMg(OH)2Ca(OH)2:放入水中调成浆状后,加入足量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洗涤解析:选项A中的Cl2和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不能用品红溶液除去Cl2中的SO2;虽然己烯可与溴水反应,但生成物仍溶解在己烷中,无法达到除杂的目的;通入Cl2,尽管可以将Fe2氧化成Fe3,但同时在溶液中引入FeCl3杂质;往调成的浆状物中加入MgCl2溶液,利用Ca(OH)2的溶解平衡:Ca(OH)2(s)Ca2(aq)2OH(aq),Mg22OH=Mg(OH)2,使上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能将Ca(OH)2完全转化为Mg(OH)2而

6、除去Ca(OH)2。答案:D7(2010试题调研,山东烟台5月)下列所采取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直接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C可用冷却热的饱和氯化钾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D由于胶体微粒的粒度比离子大,所以碘化钾混入淀粉中可用渗析法分离解析:酒精与水混溶不能用来萃取碘水中的碘,由于水和酒精的混合液是恒沸溶液,因此要先加生石灰,使水参与反应,然后加热得无水酒精;C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不能靠冷却结晶,故只有D正确。ks5u答案:Dks5u8(2009浙江

7、理综,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仅用AgNO3溶液便可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B重结晶时,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C乙酸与乙醇的混合溶液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D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解析:A项,还需要用稀HNO3,看沉淀是否溶解,故错;B项,冷却速度慢,则易析出晶体,越慢晶体析出越大,正确;C项,乙醇和乙酸是互溶的,不分层,所以无法用分液法分离,故错;D项,未润洗酸式滴定管,相当于稀释了盐酸,所用标准HCl体积增大,则计算出的NaOH浓度偏大,故错。答案:B9(2010南京模拟)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混有少量乙酸、乙

8、醇杂质的乙酸乙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杂B用加入浓溴水的方法分离苯和苯酚的混合物C用燃烧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D用热的氧化铜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解析:饱和Na2CO3溶液可以与乙酸反应而除去乙酸,乙醇能溶于水而被除去,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而析出,因此A选项正确;B中浓溴水与苯酚生成的三溴苯酚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但它能溶在有机溶剂中,即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苯中而无法分离,B选项不合理;用燃烧的方法必然引入新的杂质气体空气,且少量的CO燃烧很困难,C不合理;热的氧化铜并不能与O2反应,D选项不正确。答案:A10(2010峡江中学月考)下列各组有机物,仅用试

9、管、胶头滴管等最常用的仪器,只选用一种试剂(必要时可加热)无法鉴别的是 ()A苯、丙醇、四氯化碳 B碘乙烷、溴乙烷、氯乙烷C丙醛、乙酸、乙酸乙酯 D乙烯、丙烯、1,3丁二烯解析:根据苯、丙醇和四氯化碳三种物质的水溶解性和密度的差异可以用水鉴别。丙醛、乙酸、乙酸乙酯三种物质,可以利用新制Cu(OH)2悬浊液鉴别。答案:BD115支编号的试管里分别装有K2CO3、KNO3、K2SO4、KOH和Ba(OH)2溶液,现需要用最少种类的试剂将它们一一区别开来,则所需试剂的种类数是 ()A1种 B2种 C3种 D不用任何试剂解析:可用AlCl3溶液。将溶液两两混合,产生两种沉淀的是Ba(OH)2溶液;与之

10、形成沉淀的是K2CO3溶液和K2SO4溶液。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K2CO3溶液和K2SO4溶液,再在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AlCl3溶液,没现象的是K2SO4溶液,另一为K2CO3溶液。再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剩下的KNO3溶液和KOH溶液少量,向这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AlCl3溶液,没现象的是KNO3溶液,另一为KOH溶液。答案:A12(2010福州三中)下列物质除杂(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方法及试剂都正确的是 ()物质方法试剂ACO2(SO2)洗气氢氧化钠溶液BAlCl3(MgCl2)过滤氢氧化钠溶液C水(乙醇)萃取、分液乙酸DFe(Al)过滤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解析:A中CO2与SO2都与氢氧化钠

11、溶液反应,A错;B中AlCl3与MgCl2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错;C中水、乙醇、乙酸三者互溶不能用萃取的方法分离,C错。故选D。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大题,52分)13(13分)为了将混有K2SO4、MgSO4的KNO3固体提纯,并制得纯净的KNO3溶液,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操作为_。(2)操作加入的试剂依次可以为:_。(3)如何判断SO已除尽?_。(4)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多次沉淀_(填“需要”或“不需要”)多次过滤,其理由是_。(5)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方案是否严密?请说明理由:_。解析:沉淀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以便充分反应,并使杂质完全沉淀,所以首先应当将固体配制成

12、溶液。除去SO、Mg2的方法一般是使它们分别形成BaSO4和Mg(OH)2沉淀,所以需要加入稍过量的Ba(NO3)2和KOH溶液,过量的Ba2可用K2CO3溶液除去,因此实验时必须先加入Ba(NO3)2溶液,后加入K2CO3溶液,同时要注意不可加入BaCl2、Na2CO3和NaOH溶液进行除杂,也不可用稀盐酸调节溶液的pH,否则会引进Na和Cl杂质。答案:(1)加水溶解(2)Ba(NO3)2、K2CO3、KOH或KOH、Ba(NO3)2、K2CO3或Ba(NO3)2、KOH、K2CO3(3)静置,在上层澄清溶液中再加入少量Ba(NO3)2溶液,若不变浑浊,表明SO已除尽(4)不需要因为几个沉淀

13、反应互不干扰,因此最后只过滤一次,可减少操作程序(5)不严密,因为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会引进Cl14(13分)(2010试题调研,江苏徐州月考)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氯化钠硫酸铵Na2SO4滤液滤液NH4Cl干燥NH4Cl产品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欲制备10.7 g NH4Cl,理论上需NaCl_ g。(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_、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_。(4)不用其他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_。(5)若NH4Cl产

14、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_。解析:(1)由题目所给工艺流程图可得关系式:解得m(NaCl)11.7 g.(4)所得NH4Cl产品中有可能混有Na2SO4,若要检验NH4Cl产品是否纯净,可利用NH4ClNH3HCl,而Na2SO4受热难分解的差异加以检验。(5)因为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2SO4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应选择重结晶法来提纯产品。答案:(1)11.7(2)蒸发皿(3)35(3340都可以)(4)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5)重结晶15(13分)有一瓶澄清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K、Na、

15、Mg2、Ba2、Al3、Fe3、Cl、I、NO、CO、SO中的几种。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1)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排除_的存在。(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排除_的存在。(3)另取部分溶液,逐渐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均无沉淀产生,则可排除_的存在。取部分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4)另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_存在,又排除_的存在。(5)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确定: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肯定不存在

16、的离子是_;还不能肯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解析: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验现象逐步分析。根据(1)可知溶液呈强酸性,这些离子中只有 CO能与H反应,故CO不可能存在。根据(2)可知溶液中也一定存在I,又由于溶液呈强酸性,NO和Fe3均能将I氧化,故NO和Fe3不可能存在。根据(3)可知在加NaOH过程中,一直无沉淀产生,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没有Mg2、Al3,但肯定有NH。根据(4)可知,在剩余的阳离子中,只有Ba2能与CO作用生成BaCO3白色沉淀,这样原溶液中一定没有SO。答案:(1)CO(2)NO、Fe3(3)Mg2、Al3(4)Ba2SO(5)Ba2、I、NHMg2、Al3、Fe3、CO、SO、N

17、OK、Na、Cl16(13分)(2010广州模拟)铁在冷的浓硫酸中能发生钝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一定量的铁与浓硫酸加热时,观察到铁完全溶解,并产生大量气体。实验室现有下列试剂:001 mol/L酸性KMnO4溶液、0.1 mol/L KI溶液、3% H2O2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请你协助他们探究所得溶液和气体的成分。【提出猜想】.所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可能含有Fe2和Fe3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得气体中可能含有_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探究】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论验证猜想步骤:取少量0.01 mol/L酸性KMnO4溶液,滴入所得溶液步骤:_含有Fe3验证猜想将所得气体通入如下装置含有两种气体【

18、问题讨论】有同学提出,若另外选用KSCN溶液,则仅利用KSCN和H2O2两种溶液即可完成猜想的所有探究,请对该观点进行评价:_。解析:加热条件下铁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原理,可以根据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原理迁移,其产物有硫酸铁和二氧化硫;同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变稀,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猜想实际是Fe3、Fe2的检验,因为给出的结论中两种气体均有(猜想中的结论),所以一定含有Fe2。猜想是SO2、H2的检验,要注意试剂、操作和装置对检验方法的限制,例如H2的检验不能采用爆鸣实验。教材中Fe2的检验采用的试剂是KSCN溶液和氯水,但该方法在有Fe3存在的条件下不能使用。答案:【提出猜想】 SO2、H2【实验探究】 溶液紫红色褪去含有Fe2另取少量所得溶液,滴加KI溶液和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甲中KMnO4溶液褪色,乙中KMnO4溶液颜色不变,试管中收集到气体【问题讨论】 不正确。若溶液中含有Fe3则无法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