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莱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0题,共80分)1.距今约1万年,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下列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是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蓝田人遗址D. 龙山文化2、下图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该文化遗存是()A河姆渡文化 B红山文化 C良渚文化 D陶寺文化3、“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然后禹践天子位”。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4.商周时期最主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是A. 丝织业B. 青铜铸造业C. 冶铁业D. 煮盐业5、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
2、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广泛。这说明了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B分封制的崩溃 C血缘政治得到加强 D中央集权加强6、商鞅在变法中奖励军功,按军功重新规定给予名位的标准。该措施()A承认了土地私有 B限制了贵族特权 C消除了等级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7、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9、山东省常被世人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寻到()A商朝
3、甲骨文记载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战国诸侯国 D秦朝郡县制10、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一种主要的土地制度。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土地归全体国人所有B受封奴隶主拥有使用权,不得转让与买卖C主要采用奴隶个体耕作的方式D井田劳动中主要使用青铜农具11、春秋后期,周景王的正妃生有两子:姬猛、姬匄。景王死后,姬猛继位。其庶长子姬朝杀害姬猛,自立为王,实力强大的晋国攻打姬朝而拥立姬匄为王。这说明当时()A中央集权走向衰落 B兄终弟及成为继承原则C诸侯霸权交替频繁 D宗法制仍具较大影响力12、秦朝建立后,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其主要目的是A. 巩固国家统一 B. 促进经
4、济交流 C. 加强思想控制 D. 增加政府收入13、秦朝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最基本的措施是()A建立皇帝制度 B实行三公九卿制 C修筑万里长城 D全面推行郡县制1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皇帝任命 D地方推举15、秦代以前,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都可以称“玺”。秦代时,只有皇帝的印章才可以称“玺”。这说明当时()A诸侯权力上升 B文字得到统一 C疆域范围扩大 D皇帝地位独尊16、如图为古代中国某朝代的中央权力架构示意图。该朝代是A. 秦朝B. 西汉C. 西晋D. 隋朝17、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军政机构管
5、理西域。该机构是()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北庭都元帅府18、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其主要目的是()A传播神学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 C禁绝百家思想 D发展文化教育19、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出现在()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三国时期20、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21、 4世纪下半期到5世纪上半期,中国境内先后出现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一北方。这两个少数民族分别是()A氐与鲜卑 B羌与匈奴 C羯与犬戎 D賨与契丹22
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图所示对应的朝代是()A西晋、隋 B东汉、南宋 C东汉、西晋 D蜀、西夏23、如图所示现象()A开始于西晋时期 B引发了北方战乱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导致了南北并立24、下列历史现象中,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的是()A北方统一的实现 B民族矛盾的缓解 C北方民族大融合 D北方经济的繁荣25、东晋时期,整个社会形成崇尚门第的风气,以出身高门为荣,以出身低贱为耻。与这一风气形成密切相关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6、下图为某时期少数民族南迁示意图。该时期是()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7、C西晋末年 D隋唐时期27、唐代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三省长官协助皇帝作出决策。这一制度()A降低了行政效率 B削弱了皇帝权力 C减少了决策失误 D破坏了中央集权28、如图是唐初绘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这一壁画用来研究古代哪一课题价值更大()A民族文化 B经济状况 C妇女地位 D儒家思想29、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到:“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促使这一场景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30、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A促进了
8、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31、据如图“汉至唐三省制的形成”,可得出的结论是()A中央官员品位较低 B制度建设具有延续性C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D中书省地位逐步下降32、下表为唐开元天宝时期两浙地区的水利建设。据此可推断唐中期()州工程名称修建时间工程作用苏州捍海塘开元元年百二十四里,防海潮衢州神塘开元五年溉田二百顷湖州荻塘开元中溉田明州普济湖开元中溉田明州水明湖开元中溉田越州防海塘开元十年防海潮润州伊娄湖壕开元二十六年长二十五里,置斗门,漕运明州西湖(东钱湖)天宝二年周回八十里,溉田五百顷越州诸暨湖塘天宝中溉田二十余顷A江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B大量粮食运往
9、北方C南方成为国家财赋重心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33、唐太宗认识到边疆之患不在于少数民族,而在于中原王朝的政策和民心。基于这一认识,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是()A唐蕃和亲 B迁都洛阳 C册封大祚荣 D成立西域都护府34、这一制度“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规定“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该制度是()A均田制 B租调制 C两税法 D摊丁入亩35、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B佛教思想盛行 C道教有了新发展 D佛教取代儒学的地位36、运用“时间尺度”是历史学作为时间的科学的具体体现之一。所谓时间尺度,指的是研究者在观察、分
10、析其研究对象时所采用的一种时间上的度量工具或方法。读下图,从更长的时间尺度审视,造成这一历史局面的主导因素是()A朋党之争 B藩镇太重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37、宋代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同时设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掌其权力。在路的下级单位州设立通判,使其与知州具有同等地位,彼此制约。这种制度设计意在()A加强地方权力 B加强中央集权 C分割丞相权力 D完善监察机构38、宋朝“取士不问家世”,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这是由于A. 科举制的发展 B. 门阀政治消失 C. 地方割据的结束 D. 中央集权加强39、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到:“兰亭临
11、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将古典的韵味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歌词中涉及到的书法家是()A颜真卿 B柳公权 C王羲之 D祖冲之40、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是A. 黄帝内经 B. 神农本草经C. 千金方 D. 唐本草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
12、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1)据材料一,概括从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2)据材料一,说明三省的职能及历史意义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
13、,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莱州市高一联考历史答案1-5DCABA 6-10BADBB 11-15DADCD 16-20BABCD21-25AACAC 26-30CCADD 31-35BAACB 36-40BBACD41(1)演变: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期三省正式成为宰相,确立三省六部制。 (每条2分,共6分)(2)职能: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共2分,缺一条得0分)影响:三省分工合作彼此制约,提高行政效率;相权一分为三,君权得到加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标志着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每条2分,共6分)(3)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每条2分,任意三点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