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 第一章 第2单元第一课时:1.2-1 映射(课前先学案)【自主学习】精读课本P22第二段 P23,完成课前先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映射的定义,能用对应关系图表示影射并判断两个影射是否相同。【知识梳理】(一)映射的定义(书P22):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映射;记为f:AB.(二)映射的构成(三要素):(1)集合A,(2)集合B,(3)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法则f。(三)当且仅当两个影射的三要素完全相同时,两个影射相同。 【预习自测】1. 根据映射的定义,判断下列对应关系中,哪些是从A到
2、B的映射,哪些不是?如果不是映射,如何修改可以使其成为映射? (1) (2) (3) (4) (5)2、指出下列各组映射的三要素,并判断两个映射是否相同?(1) (2) (3) 第一课时:1.2-1 映射(上课正学案)【课堂检测】1、用对应关系图表示下列对应,然后判断是否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A=1,2,3,4,B=3,4,5,6,7,8,9,对应法则的两倍再加1; A=1,2,3,4,B=2,3,4,5,6,7,8,9,10,对应法则平方再加1;设X=0,1,2,3,4,对应法则。2、判断下列两个对应是否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1)集合,集合,对应法则(两倍再加1);(2)集合,集合,
3、对应法则(平方再加两倍); (3)集合,集合,对应法则:(取常数3);(4)集合,集合,对应法则 (取倒数的2倍);小结归纳:(1)“一一对应”、“多对一”是映射,但“一对多”不是映射;【拓展探究】例1、用对应关系图表示下列各组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并判断是否表示同一映射?(1) ,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从集合C到集合D的映射; (2) ,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从集合C到集合D的映射;例2、 已知A=R,B=(x,y)|x,yR,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f:x(x+1,x2+1),求:(1)A中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元素,(2)B中元素在集合A中对应的元素.【小结与反馈】(一)映射的定
4、义及其三要素(二)判断两个映射相同:三要素完全相同注意:(1)映射是有方向的,若方向不同,映射必然不同;(2)判断两个映射相时应该关注三要素的实质,与其外在书写形式无关。第一课时:1.2-1 映射(课后温学案)【课外拓展】必做:1.设集合A=B=(x,y)|xR,yR,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f:(x,y)(x-y,x+y),求A中元素(1,3)在B中对应的元素,B中元素(1,3) 在A中对应的元素。第二课时:1.2-1 函数(1)(课前先学案)【自主学习】精读课本P15 P17,完成课前先学案【学习目标】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以及对函数符号的含义;2、会求函数的
5、定义域。【知识梳理】(一)函数的定义1、初中函数的定义(变量学说、书P16):2、高中函数的定义(映射学说):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若f:AB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这个映射叫做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记为y=f(x).理解:(1)函数一定是映射,映射不一定是函数(可以用韦恩图表示二者的关系);(2)专用符号f(x)的含义:自变量x在对应法则f的作用下的函数值;函数y=f(x)的定义域是 的集合;函数y=f(x)的值域是 的集合;(3)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A、对应关系f和值域B三要素的关系: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B=f(A)当且仅当三要素都相同时,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6、,即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致,这两个函数相等;(二)区间的约定:不等式的解集(连续不断的一段全体实数的集合才可以如下表示):1、闭区间:满足的全体实数的集合,数轴表示为 ,区间符号表示为 ;2、开区间:满足的全体实数的集合,数轴表示为 ,区间符号表示为 ;3、左开右闭区间:满足的全体实数的集合,数轴表示为 ,区间表示为 ;4、左闭右开区间:满足的全体实数的集合,数轴表示为 ,区间表示为 ;5、无穷区间:约定:表示 ,对应数轴上的 ;表示 ,对应数轴上的 ;满足的全体实数的集合,数轴表示为 ,区间符号表示为 ;满足的全体实数的集合,数轴表示为 ,区间符号表示为 ;满足的全体实数的集合,数
7、轴表示为 ,区间符号表示为 ;(三)初中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用区间表示)【预习自测】1.、(1)函数的定义域为 ,值域为 ,对应法则:两倍再加1;(2)函数的定义域为 ,值域为 ,对应法则:平方再加两倍; (3)函数的定义域为 ,值域为 ,对应法则:取常数3;(4)函数的定义域为 ,值域为 ,对应法则:取倒数的2倍; 提示:先画出函数的简图,再依据图形或式子确定其定义域、值域(用区间或集合形式表示)。第二课时:1.2-1 函数(1)(上课正学案)【课堂检测】1、下列图形能表示函数的图像的是 ;(1) (2) (3)(4) (5) (6)【拓展探究】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2);
8、(3).例2、下列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1) 与; (2) 与;点拨:对于根式、分式、绝对值式,要先化简再判断,在化简时要注意等价变形,否则等号不成立. 【当堂训练】1、下列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1) 与; (2) 与。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2)y=0.5x(xN)(3)已知棒棒糖0.5元/个,则买棒棒糖的价钱y元与个数x的函数:y=0.5x中的定义域为 【小结与反馈】(一)函数的定义及其三要素(二)高中阶段的函数的定义域的类型:1.已经给定函数定义域的函数;2. 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函数的定义域应当满足实际问题有意义.3.只给解析式的函数的定义域:使式子有意义的自变
9、量x的取值的集合。 (1)如果f(x)是整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2)如果f(x)是分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3)如果f(x)是二次根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4)如果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即求各集合的交集);第二课时:1.2-1 函数(1)(课后温学案)【课外拓展】必做: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3).(4);(5);(6). 2.判断下列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 (1)y=x-1与; (2)与;(3)与; (4)与.选做(考重点大学
10、必做):1、判定下列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1) 与(2) 与 提示: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对应法则)完全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关乎实质,而非外形)。必修一 第一章 第2单元第三课时:1.2-2 函数与映射(2)(课前先学案)【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2第二段 P23,P15 P17,完成课前先学案【学习目标】1、会求二次函数的值域;2、进一步加强对函数符号的理解;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每种方法的优点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知识梳理】(一)函数的对应法则的进一步理解表示的对应法则是(
11、文字叙述) ;表示:当自变量x= 时,在对应法则f的作用下的函数值为= ;表示:当自变量x= 时,在对应法则f的作用下的函数值为=;表示:当自变量x= 时,在对应法则f的作用下的函数值为= ;(二)函数的对应法则的三种表示方法:1、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优点:简明,给自变量求函数值.2、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3、列表法: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注意:并非所有函数都有解析式(股票)或图像(狄利克雷函数)【预习自测】1. 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依据图形指出其定义域、值域.(1);
12、(2) .点拨:(1)具体作图的详细过程分别体现了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2)第1小题的图象是五个孤立的点;第2小题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部分,留意端点的取舍。2、已知函数如下表,试作出其图像,并求、的值。12343412必修一 第一章 第2单元第三课时:1.2-2 函数与映射(2)(上课正学案)【课堂检测】1、先对下列二次函数配方以及作图,再求其定义域和值域(1), (2)2、已知函数f(x)=3x2+5x-2,求f(3),f(a),f(a+1).点拨:符号f(x)的含义:f(t)表示在x=t时,f(x)表达式的函数值,而t可以表示一个数或式子.【拓展探究】例1、已知f(x)=x2-3x+2,g(
13、x)=2x+5,求:(1)f(2),g(2); (2)fg(2),gf(2);(3)fg(x),gf(x)例2、已知,求和;点拨:关键在于确定函数的对应法则,然后写出符合题意的解析式(相同函数的本质相同,非外形)【当堂训练】1.若f(x+1)=2x2+1,求函数f(x)的解析式;【小结与反馈】1、求二次函数的值域的一般方法:配方画出符合题意的图看图写出答案2、解析式是函数的实质(对应法则)的外形,用换元法或配凑法的实质是求出内在实质(对应法则)之后,再写出符合题意的外形(解析式)。注意:用换元法解求对应法则问题时,要关注新变元的范围;求出函数解析式后,一定要写出定义域。必修一 第一章 第2单元
14、第三课时:1.2-2 函数与映射(2)(课后温学案)【课外拓展】必做:1.作下列函数的图像,然后确定其定义域、值域(1), (2)(3), (4)2.已知,求: (1)、,(2)、,(3)、,3、已知,求;4、已知,求 必修一 第一章 第2单元第四课时:1.2-3 函数与映射(3)(课前先学案)【预习自测】1、若对任意都有恒成立,则 , , 。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1)和(0,3),求(1)的解析式,(2)3、已知函数,且,求:(1)的解析式,(2)的定义域。必修一 第一章 第2单元第四课时:1.2-3 函数与映射(3)(上课正学案)【拓展探究】例1、已知是一次函数,若,求;点拨:
15、待定系数法,例2、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是,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2) 【当堂训练】1、已知函数,求:(1)的解析式,(2)的定义域。必修一 第一章 第2单元第四课时:1.2-3 函数与映射(3)(课后温学案)【课外拓展】必做:1、设,求,;2、已知是一次函数,若,求3、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是,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2) ;(3)。必修一 第2单元第五课时:1.4 分段函数(课前先学案)【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1例5P22第二段,完成课前先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分段函数的意义会解决分段函数的相关问题。【知识梳理】1、生活常识:一个故事与该故事的每一段的联系与区别:2、去掉绝对值符号的代数方
16、法:;3、定义:分段函数是指在函数定义域的不同区间上,函数的对应法则也不同的函数。注意: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多个函数。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式子,而应写函数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4、处理方法:分段函数分段讨论,先局部后整体;最后合并成一个结论。5、应用:(1)求值, (2)求解析式,(3)解不等式,(4)求最值。6、史上的分段函数:符号函数、狄利克雷函数。【预习自测】1,已知,(1)作的图象,(2)求定义域,(3)求值域,(4)求值:,的值。 必修一 第2单元第五课时:1.4 分段函数(上课正学案)【课堂检测】1、A、B两地相
17、距120km,某汽车以40km/h的速度从A地到B地,在B地停留2h后,又以30km/h的速度返回A地,(1)试写出该车离开A地的距离s(km)关于时间t(h)的函数关系并画出图像;(2)试写出该车的速度v(km/h)关于时间t(h)的函数关系并画出图像.【拓展探究】例1、已知,(1)求值:;(2)解方程:;(3)解不等式:。【当堂训练】1.作函数的图象.2.已知,则= 。3.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图象如右图所示,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必修一 第2单元第五课时:1.4 分段函数(课后温学案)【课外拓展】1、已知, ;2、先作下列函数的图象,然后求函数的定义域以及值域。(1),(2),(3)。3、已知,求方程的解集;4、设函数,若,求的取值范围。5、移动公司开展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月租50元,每通话1分钟,付费0.4元;“神州行”不缴月租,每通话1分钟,付费0.6元,若一个月内通话x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为y1,y2(元),. 写出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相同?. 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200元,应选择哪种通讯方式?选做(考重点大学必做):1、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指出它们的定义域和值域(1),(2)2、已知,解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