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头一中20102011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案必须答在答题纸上第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戊戌变法2、王安石变法中,实施“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指的是A.市易法 B.农田水利法 C.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3、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
2、“恩荫”选官的弊端4、“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这说明A.兵不在多在勇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政治改革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5、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青苗法 募役法 免役收庸法 方田均税法A. B. C. D. 6、下列情况,中世纪的欧洲人民不可能经历的是 A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 B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C到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 D每周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7、中世纪时天主教会成为斗争的焦点,爆发了宗教“异端”运动。对宗教
3、“异端”运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是指人们反对教会的斗争 B.是指人们利用宗教思想发动的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C.是指人们常常利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D.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反封建斗争8、改革开始后,穆罕默德阿里在开罗任命一名警官负责治安,这位警官拥有很大的权力,可以随意处置犯人。夜间,他率领巡警四处巡逻,并规定行人在日落后一小时必须手提灯笼方能通行,违者投入监狱。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整顿社会秩序,严格控制人民 B.加强社会治安,依法治国 C.改革社会风俗,推进近代化 D.提倡新新式生活,革新政治 9、“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的能在一崩溃的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建立起有生命力的
4、国家的一个人。”对上述材料认识不准确的是 A.奥斯曼帝国已经腐朽没落,分崩离析 B.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的局面 C.阿里对外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成为帝国内充满生机活力的一部分 D.阿里政权统治时间较长10、穆罕默德阿里改革A.其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中创办的工业以民用工业为主C.是一次利于埃及近代化的封建改革D.最令人惊叹的是消灭马木鲁克势力1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 B.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C.都改革了政治体制 D.都建立了新式海军1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使埃及发生了数百年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社会秩序改善 民族工
5、业发展 人民反抗减少 遏制西方入侵 A. B. C. D.13、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主要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A农奴的悲惨生活 B工业发展的落后 C农奴制度的落后 D内河航运仍以人力为主14、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认为:“我们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这里所说的斗争是指:A.农奴起义 B.克里米亚战争 C.农奴制改革 D.十二月党人起义15、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
6、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16、有人说:“日本近百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为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上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上战争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上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上富强17、“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第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推行“殖产兴业”政策D改革土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1
7、8、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倒幕运动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19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20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
8、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21.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22、面对瓜分豆剖的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9、23、“(7月9 日)命各部院堂官督司员将该衙门则例删改,(8月2 日)命各省督府整饬吏治,考核属员。(8月30 日)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等衙门,湖北、广东、云南三巡抚,河南总督,及京外大小冗员。”上述所引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的片段,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预备立宪 D辛亥革命24、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A
10、BCD 25、历史上许多改革家就为改革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国正在进行着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革,其中的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从改革家那里学习的精神应该有 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为国家乃至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奋斗的决心与勇气 坚韧不拨的意志 为统治者而改革的献身精神A BC D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50分每小题0分,共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 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史学界
11、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3分)(2)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请概述其改革的突出贡献。(2分)(3)结合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宗教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7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叶卡特琳娜二世颁布的1775年郡制法令有关于设立一些新法院的内容。高级 地方法院和低级地方法院是专门为贵族而设立的审判机构。高级地方法院是初级地方法院 的第二审级。初级地方法院的职责相当广泛,不仅管辖司法,还管辖行政事务。-张寿民俄罗斯法律发展史材料二 农民有权控告、辩护、起诉;民事案件,农民可
12、以亲自或经代理人打官司,刑事案件农民可以提出控告,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没有法庭判决或政府及社会当局的法令,不得对农民进行任何惩罚;在乡尚未组织起来和乡法庭尚未成立之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1861年2月19日宣言材料三 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确立了资产阶级司法制度的原则: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法官和陪审员由各等级选举产生。司法改革被认为是19世纪60、70年代最激进
13、的一项改革。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刘祖熙改革和革命: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1861年改革前俄国司法制度的主要弊端。(4分)(2)据材料二,归纳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哪些权利。这些权利的获得说明了什么?(6分)(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比较,俄国的司法改革又有哪些进步?但仍存在怎样的问题?(6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俄国司法改革的认识。(4分)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
14、,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
15、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3分) (3)材料三的改革与材料一、二在核心主张、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6分) (4)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
16、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分)包头一中20102011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题纸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二、材料解析题:(3小题, 共50分)26、(1)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3分)年级 班级 姓名装 订 线(2)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请概述其改革的突出贡献。(2分)(3)结合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4分)宗教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3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
17、819202122232425答案27、(1)据材料一,指出1861年改革前俄国司法制度的主要弊端。(4分)(2)据材料二,归纳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哪些权利。这些权利的获得说明了什么?(6分)(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比较,俄国的司法改革又有哪些进步?但仍存在怎样的问题?(6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俄国司法改革的认识。(4分)28、(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2)三则材料中的君主都参与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3分) (3)材料三的改革与材料一、二在核心主张、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18、?(6分) (4)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分)包头一中20102011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CBBDBCADCCD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CBCADDDCBBA26、 (1)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迫害进步人士;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3分)(2)提出“因信称义”的主张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2分)(3)特点:一些地方化、民族
19、化的新教组织出现;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张。(4分)影响: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冲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发展。(3分)27(1)弊端;法院专门为贵族设立;司法权和行政权不分。(4分)(2)权利:有控告、辩护、起诉的权利;获得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4分)说明:农奴获得了公民权。(2分)(3)进步: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开;司法更加平等、公开。(4分)问题:农村地区司法权仍掌握在地主手中。(2分)(4)认识: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维护贵族的利益,改革不彻底
20、。(4分)28 (1)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度。(2分)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2分)中国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的命运。(2分)(2)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是这次改革的领导者,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奴;(1分)日本:天皇是改革的主导者,拥有实权,积极推进明治维新的开展;(1分)中国:光绪帝同情变法,作出改革举动,但由于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导致变法失败。(1分)(3)核心主张:发展资本主义(2分);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2分);改革方式: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分)。(4)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答对任3点给3分)高高考¥资%源网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