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原创》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导学案: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678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导学案: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原创》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导学案: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原创》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导学案: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原创》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导学案: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姓名: 【学习目标】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课前预习】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内忧外患”。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企图把 扼杀在摇篮里。被推翻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不断发动叛乱; 年国内战争开始。2、内容:(1)农业:实行 制;(2)工业:实行 化政策;(3)取消 ;(4)普遍的 劳动制。3、特点:“ ”和“ ”。4、结果:1919-1920年,苏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粉碎了国内外敌

2、对势力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二、新经济政策1、原因(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 政策,引发严重的 和 危机;(2)1921年2月,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这一事件引起列宁等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调整政策。2、内容(1)以 代替余粮收集制; (2)解除中小企业的国有化;(3)恢复货币流通和 交换; (4)废除实物配给制。3、影响(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2)到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基本完成。三、斯大林模式1、背景(1)1922年,苏联成立。(2)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被

3、逐渐取消。2、表现:(1)采取 的方针,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2)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 ,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3)实行 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以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3、作用(1)积极作用: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国家可以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为后来的 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存在弊端: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

4、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成为后来 的一个重要原因。【课堂研讨】1、P95学思之窗,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试分析“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有哪些主要弊端? 3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经济思想和经济特征,除旧布新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手段。20世纪,面对社会的动荡或剧变,世界上许多国家进行了改革。如20年代初的俄国、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1)上述几个时期在苏俄、美国、中国三个国家各自进行了什么改革?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2)中美两国的改革有何共同点?(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充

5、当什么角色?为什么要充当这种角色? 【学后反思】备 注课堂检测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姓名: 1、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老农曾对列宁说:“我看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好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据此判断,与老农反映的问题相关的苏俄(联)经济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改革集体农庄政策2、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 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 C 农业

6、集体化方针确定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3、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4、据史料记载,某一时期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苏联(俄)实行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计划经济政策 D 市场经济体制5、毛泽东对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

7、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里批判的主要是 A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B 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只抓农业不抓工业6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7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

8、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8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课外作业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姓名: 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

9、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52773607290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有省和县的工农代表苏维埃都应立即组织收割队和征粮队任务是在各地及时帮助收割庄稼,并把一切余粮送交国家仓库。收割队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自然应分配必须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其他粮食应立即并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指令执行。1918年8月4日苏维埃法令 材料二 为了保

10、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应承担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议 材料三 粮食税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1923年农民缴纳的各种税收统一为农业税,其中一半改征货币税。1924年全部改为货币税,国家所需全部农副产品一律通过市场收购新经济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1925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战前产值的87,播种面积达到1913年的993,粮食产量比一战前5年的年平均产量增加11.2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苏俄实行了什么农业政策?据材料一中归纳这一政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苏俄(联)农业政策发生的变化。 (3)据材料三评述上述政策调整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