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年磨砺 实至名归,格非荣膺三项大奖过去的2004年,可以说是中国文坛“格非年”。凭借着长篇小说新作人面桃花(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先锋作家、清华教授格非在沉寂十年之后,重新赢得读者的热切关注和权威评论家的如潮好评,中国文坛毫不吝惜地把各项大奖给予他。桂冠接踵而至 大奖含金量极高就在2005年4月9日,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评委,把备受瞩目的“2004年度杰出成就奖”奖杯及10万元奖金交到格非的手中。“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迄今已举办了三届,“年度杰出成就奖”是其中含金量最高的奖项,第一、二届获奖者分别为史铁生、莫言。本届同获提名的有格非、琦君、于坚三人,终审评委认为,1
2、964年出生的格非确实比较年轻,似与“年度杰出成就奖”一般意义上要评给“功成名就、著作等身”的作家不相符合,然而格非的人面桃花显然是2004年度中国写得最好的小说,而以往那些著名作家并没有写出较好的作品。在此前不久,第二届“21世纪鼎钧双年文学奖”评选结果于2005年3月27日揭晓,格非的人面桃花与作家阎连科(受活)、日本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谷川俊太郎诗选)同获大奖,每人并获奖金10万元人民币。“21世纪鼎钧双年文学奖”系由十一位国内著名学者、编辑共同发起的一项专业性文学奖项,每两年举办一次。首届大奖于2003年1月颁给了著名作家莫言的檀香刑和李洱的花腔。而2005年3月2日,中国小说学会20
3、04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在济南揭晓,更是直接把格非的人面桃花排在头名,上榜的还有张平的国家干部等5部长篇小说此次“小说排行榜”评选活动由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冯骥才主持,中国小说学会是由众多全国知名的学者、教授、小说评论家和职业小说家组成全国一级小说学术性团体,自2000年推出“中国小说排行榜”以来,在国内乃至国际文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十年磨一剑 人面桃化好评如潮当格非写下人面桃花的第一句话,“父亲从楼上下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那是在10年之前。这部小说格非整整磨砺了10年,凝聚了作者无数心血和对于小说的叙事和语言,对历史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全部思索。距离格非的上一部力作欲望的旗帜(1994),
4、时间恰好也是整整10年。人面桃花一经推出,立刻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被视为是先锋派作家群体沉寂之后推出的一部重要作品。评论家陈晓明称“格非是依然有勇气按照自己的风格和意愿写小说的人2004年的先锋派,因为格非的人面桃花而显示出真正的意义。”马原认为,人面桃花是格非的“巅峰之作”,“”他给中国文坛带来了一个很大的惊喜,作为曾是先锋作家的马原,更多是从写作者的角度评价格非,说这是一部“大气、从容之作”。洪子诚教授认为,格非是“真正有创造精神的作家”。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评价说,人面桃花在故事层面已经达到几臻完美的程度。评论家谢友顺断言,“人面桃花是2004年度最好的小说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典型的中国式的情感
5、命运和中国式的精神命运通过人面桃花,格非已经把自己确立了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读者热烈追捧 新作已成经典很多评论家预言,格非人面桃花的获奖之路刚刚开始,在今后国家图书奖、茅盾文学奖等等大奖的角逐中,仍然很有可能胜出,无论如何,人面桃花已经必然会进入未来的中国文学史。这部刚刚出版的作品,已提前成为当代的文学经典。人面桃花面世以来,文化媒体一直都非常关注,最近采访格非的记者更是猛增,格非的电话接连不断。人面桃花集中荣获多项大奖,受到众多评论家的推崇,在此推动之下,读者对该书的反响也极为热烈,纷纷走进书店寻找这部经典,目前在几家大书城人面桃花已经脱销,对一部纯文学作品来说,这种景象是很少见的。采访过
6、程中,春风文艺韩忠良社长很高兴地告诉我们,该书暂时缺货,但出版社已经紧急进行再版加印,同时重新装帧,预计很快就能与读者见面。(小邓提供)相关链接:“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辞”格非的写作坚韧、优雅而纯粹。他的小说曾深度参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革命,他的叙事研究也曾丰富中国小说的美学肌理。他的写作既有鲜明的现代精神,又承续着古典小说传统中的灿烂和斑斓。他的叙事繁复精致,语言华美、典雅,散发着浓厚的书卷气息,这种话语风格所独具的准确和绚丽,既充分展现了汉语的伟大魅力,又及时唤醒了现代人对母语的复杂感情。他出版于二OO四年度的长篇小说人面桃花,作为这一话语理想的延伸,在重绘语言地图、解析世道人心、
7、留存历史记忆上,都富于创造性的发现。他对这一发现的深刻表达,不仅达到了中国作家所能达到的新的艺术难度,还为求证人类的梦想及其幻灭这一普遍性的精神难题敞开了一条崭新的路径。人面桃花简介小说讲述国民革命早期一个乡村女子秀米的传奇人生。在秀米的眼中,革命党人张季元就是这个神秘世界的象征,而对于张季元来说,这个他暗中渴慕的美貌少女的存在使他对革命的信念产生了动摇。两人之间的情感于暗中滋生并迅速成长,但随着革命党的被剿灭,特别是张季元猝死而告终。秀米于出嫁途中遭遇土匪绑票,被劫至偏野小村花家舍的一处湖心小岛上。阅读张季元留下来的一本日记,使她了解了革命党人创立大同世界的真正动机。于是,秀米后来的革命蓝图
8、中混杂了父亲对于桃花源的梦想,张季元的大同世界,当然还有花家舍的土匪实践,带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将一个人的故事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交织在一起,格非似乎要探究历史,但又落笔于细腻丰满的人物命运中。格非称自己在这部作品中力图通过简单来写复杂,通过清晰描述混乱,通过写实达到寓言的高度。格非简介格非,男,原名刘勇,1964年出生,江苏丹徒县人。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讲写作、小说叙事学、伯格曼与欧洲电影等课程。格非于1986年发表处女作追忆鸟攸先生,1987年发表成名作迷舟,从此以叙述空缺而闻名于先锋作家之中。而1988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褐色鸟群更是曾被视为当代中国最玄奥的一篇小说,是人们谈论先锋文学时必提的作品。主要著作有格非文集(三卷)、欲望的旗帜、塞壬的歌声等。有英、法、日、意等语种的单行本在国外出版。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