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624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50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7) 考点51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8-14)考点52 宋明理学 (15-19)考点53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0-24)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春秋末年以后,“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战国时的 “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的变化( )A.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2、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D.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2、“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期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C.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3、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备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

3、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4、“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一致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5、老子主张“为无为,则无不治”“勿伐”“不为”“不言”“无欲”“无兵”“无味”“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无为是指时有时无的一般的人类活动B.老子的主张主要是对普通人的道德要求C.体现出老子对理想社会管理方式的设想D.反映老子对现实的不

4、满及消极避世心态6、在先秦的“百家争鸣”中法家出现较晚,但却异军突起,逐渐取得与儒、道、 墨家相抗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法家( )A.比其他各家思想优越B.提出了系统治国理论C.重视维护君主的权威D.迎合了历史发展趋势7、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8、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5、。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维护“大一统”的需要C.道学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9、“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 )A.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B.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C.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 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10、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的争论,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6、(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了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11、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孟子的主张相比,董仲舒的主张( )A.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12、以儒家思想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这是汉武帝的创造,在客观上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气。这对中国思想界的最深远影响是( )A.维护了古代思想统一B.便于加强中央集权C.形成了

7、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D.形成了三教合流、共同发展的格局13、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儒道佛融合的重要时期,三教相互吸纳借鉴,为各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教融合的基础是( )A.社会教化功能的一致性B.诸法无常,因缘聚合C.长生不死,与道合一D.经天纬地,成就圣王14、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 A.三教合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C.社会深受佛道影响D.民众受到异族统治15、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

8、表明唐宋律学( )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16、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17、唐代女服的主要特征为开放美丽、不拘一格、个性突出,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的绚丽开放,呈现一种内敛拘谨而又不乏淡雅精致的风格。这一变化反映出( )A.理学道德观念影响社会生活B.宋代治国理念发生根本变化C.商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

9、展壮大18、“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9、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阳明心学被朝廷认可为正宗,强调自我、摒弃权威的心学成为明朝中后期社会思想的主流。这一变化客观上( )A.与专制皇权的强化相伴随B.削弱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与新兴的市民意识相合拍D.推动了伦理价值观的转向20、自诩为“异端思想家”的李贽,在其编著的藏书中对历史人物作出了

10、不附会传统见解的评价,赞扬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 “圣后”。他如此评判( )A.彻底否定孔子B.体现新阶层的需求C.具有民主思维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21、王夫之认为“理欲皆自然”,“理”与“欲”都存在于人的自然状态之中。即“理”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属性,而“欲”则为人的主观欲求。由此可知,他( )A.要求明确工商业合法地位B.反对宋明理学“禁欲”思想C.具有民主启蒙的意识导向D.全面阐述了主客观辩证关系22、黄宗羲提出设宰相一人,参知政事若干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奏章由天子批阅,“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更不用呈之御前,转发阁中票

11、拟”。其主要目的是( )A.建立责任内阁制B.实行君主立宪制C.限制君主的权力D.恢复宰相制度23、清初思想家唐甄说: “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由此可知他主张( )A.理性地把握人欲与天理的关系B.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C.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D.顺应时代要求构建资产阶级新思想24、明清之际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文化反思和批判的新现象.对这种新现象的确切理解是( )A.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B.儒家思想的又一次发展C.对儒家传统思想的彻底否定D.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借鉴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

12、2分。)2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基本上还是持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1988年,在儒学国际会议上,余英时先生说,儒学现在是一个游魂,东游西荡,没有一个附着的制度和实体。林毓生教授认为,儒学是一个封闭、一元的思想体系,现在已经陷入了“民主“科学”的困境,很难摆脱出来。我们国内的学者也提出了对儒学的一个全面批判。 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摘编自吴光当代

13、儒学发展的新方向考点50、51、52、53 评述材料中关于儒学思想发展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汉刘彻(汉武帝)以前,儒学虽立博士,却并不重视。当时著名儒生,有的兼阴阳五行(如贾谊),有的兼黄老刑名(如晁错),没有纯粹的儒学。 刘彻初年,罢斥诸子百家,独尊儒学。这是因为统治者喜欢阴阳五行家的运命论,又喜欢黄老刑名家的专制术,同时更喜欢儒家的三纲五伦说3原来的儒家, 没有充分发挥前面那两种学说,等到贾谊晁错,居然融会贯通起来,适合朝廷的需要。因此,刘彻很慷慨地提高儒家的地位。被称为汉朝唯一大儒的董仲

14、舒, 尽量发展这些学说,而且归纳到春秋公羊传一部书里面,使儒家独尊的地位愈加巩固。议政断狱,公羊传都能够对付.摘编自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二 经学的转变、理性主义的兴起、儒家济世的政治情结、道统论的兴起以及儒家心性论的变化等,构成了儒学在唐代的兴起,这些变化对于宋代新儒学的出现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虽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唐代儒家最后无力实现自身理论的创新与理论转型洪修平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考点51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代儒学的变化及原因。考点51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认识唐代儒学并指出宋代儒学理论的创新与转型.(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儒学?27、(12分)阅读材

15、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王阳明(14721529年)提出“心外无物”的命题,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离开人的意识活动,便不存在客观事物。他又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性中的天理,是一种天赋的道德。“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王阳明强调“致知必在于格物”,“致知”是要求“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格物”是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摘编自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等材料二 1517年,路德(14831546年)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维腾堡教堂门口,反对罗马教皇在德国发行赎罪券。

16、路德认为,对上帝的信仰是教徒得到拯救的唯一条件,只有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有真正善良的行为。路德指出,只有圣经才是信仰的唯一权威,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可以用圣经里的话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教皇的教义。路德宣称,国王有权管理和处置教会财产,日耳曼的金钱不能送给罗马教会。他提出每个国家都有权建立自己的教会,罗马教廷不得干涉。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点52(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阳明和路德的思想主张。考点52(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和路德思想主张产生的相同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17、:由材料可知,“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士”著书立说、为知己者死、懂阴阳历算、为人出谋划策等,顺应了诸侯对人才的需求,也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思想的解放,这些都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D项正确;郡县制的确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A项错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B项错误;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百家争鸣的根源是经济的发展,C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外古代哲学思想的理解能力。古希腊哲学家、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到认识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作用。孔子等思想家主张仁爱,孟子主张仁政,体现了对人与社会的关注,由此

18、可见其共同点是A项。 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材料中孔子极力倡导实行君子之道,同时根据所学可知孔子强调“克己复礼”,因此题干说明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导致西周以来的礼乐秩序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题干中孔子指的是“仁人君子”,并没有特定指代士阶层,故A项错误;材料中孔子仅仅是提出个人道德修养问题,不是重建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是孔子的主张,不涉及其他思想家,故D项错误,故选B。 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相关知识。题干材料大意是君主以权威来征服诸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法家主张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

19、慑臣民的主张相符。A项,“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出自韩非子五蠹,不期望完全遵循过去,也不效法那些陈规,要研究现在的事情,从而做出相应的准备。属于法家思想,故A项正确。B项,“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出自道德经,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治国如何才能做到无为?只有以人为本,以人为贵,并有一位统治众人之王,以“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方式治国,国家才能安定。属于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C项,“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出自荀子子道,遵从道义而不盲目听从君主的

20、命令,遵从道义不盲目遵从长辈的命令,是为人最重要的品行。属于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D项,“有力者疾以助人,有才者勉以分人”,出自墨子尚贤下,有力气的赶快助人,有钱财的努力分人,大家各尽所能地帮助他人。属于墨家思想,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易错项分析:本题易错项为A。考生可能没有正确理解材料意思,并且被A项相似的语句误导,注意结合诸子百家的思想特点作答。 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不治”即天下大治,“无兵”即反对战争,“慈”“俭”体现出以民为本的统治思想,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一种“无为而治”思想,是老子对理想社会管理方式的设想,故C项正确。 6答案及解析:答案

2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对法家思想的认识诸子百家思想各有特色、各有优劣,故A项错误;在“百家争鸣”中大部分思想流派都提出了系统的治国理论.法家也不例外,故B项错误; 先秦的儒家思想也是重在维护统治者权威的,不只是法家独有, 故C项错误;法家主张顋应历史发展趋势,建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中央集权制.故D项正确 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墨子中关于古代科技成就的记载末涉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故排除A项;墨子并非古代中国科技方面的专著,它只是记载了一些具体的科技成就,谈不上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排除B项;墨家学派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故墨子并不能体现贵族阶层的旨趣,排除D项;古代中国

22、的科技属于应用科学,是对生产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 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无论是汉初刘邦推行“无为而治”,还是汉武帝刘彻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都是统治者维护统治、加强皇权的需要,故B项符合题意。 9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材料汉代董仲舒借鉴庄子“天人合一”的观念,改造儒家思想,反映出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黄老之学在汉代的地位,故B项错误;C项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儒家主要关注人际关系,故D项错误。 10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董仲

23、舒新儒学的内容。汉初,随着郡国并行制的推行,国家面临封国危机,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即强调思想的统一,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正是因为如此,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主张。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1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董仲舒“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主张,客观上有利于利用“天”来约束“天子”(君主),但主要还是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威,因此B、C两项说法错误;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汉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需要而不是争霸战争的需要,排除D项。孟子主张君主是可以被质疑、撤换的,而董仲舒则

24、强调绝对尊重君主,因此对君臣关系的定位发生了变化,故选A项。 1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汉代兴办学校,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将教育与考试、做官结合起来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故本题选C项。 1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三教之所以可以融合,在于它们所依附的社会基础和所发挥的社会作用是一致的,都有利于巩固统治,教化民众,故A项正确;B项为佛教思想,C项为道教思想,D项为懦家的追求。综上所述,本题选A项。 1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思路点拨材料中“尊孔孟,排异端”是指韩愈以儒家卫道者身份捍卫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对抗佛教、道教,说

25、明当时佛道二教对社会影响大,冲击儒学地位,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当时佛道对儒学冲击,并非三教合一,A项错误;B项与材料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唐宋律学与儒家思想。题干只体现了法律与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还有儒家经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法律具有以礼入法的特点,故B项正确;题干中“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表明律学是一种注解,非哲理,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统治,题干未提及,故D项错误。 1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教合一材料中“儒教

26、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体现了将佛教的“治心”与儒家的“治世”思想相并立,二者“皆圣人之教” “同归于治”,故 A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 项错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C 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足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 1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思想较为开放,所以女服也不拘一格,而宋代随着理学的兴起,理学家提倡的三纲五常等道德观念逐渐普遍化,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女服风格也随之变得内敛拘谨.故A项正确。 18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材料的大致含义:研究事物原理而后获得知识,获得知

27、识而后意念诚实,意念诚实而后心志端正,心志端正而后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自身修养而后整顿好家庭,整顿好家庭而后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而后天下太平;A项的意思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行动起来;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符合题意。B项为王守仁的思想,他强调视天下之人为一家,视中国所有之人为一人,这是对儒家“仁”的思想的发展,排除;C项的核心主张是要多做善事,排除;D项的核心思想是心怀天下,心怀百姓,排除。 19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专制皇权的强化不是摒弃权威.而是加强权威, 故A项错误;心学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故B项错误;明朝中后期随着商

28、品经济的发展,新兴市民阶层壮大,人们追求个性,要求打破权威的束缚,心学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迎合了这一趋势,故C项正确;心学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依然遵行儒家的伦理价值观,故D项错误 2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贽思想的实质:材料体现的是李贽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没有体现出彻底否定孔子,A项错误,排除;李贽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是时代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李贽具有民主思维,C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2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B 本题考查王夫之的思想。题干信息“理欲皆自然理与欲都存在于人的自然状态之中”强调“理”与“欲”

29、都是合理存在的,可知王夫之反对宋明理学“禁欲”思想,故B项正确。 2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黄宗羲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作为地主阶级思想家,他提出了治国济世的方案,设想通过分权来达到限制君权的目的。A、B属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黄宗羲没有提出来。D不是其主要目的。故C正确。 2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题干中唐甄认为人欲是人之常情.只要能够选择正确的人欲就是君子.所以他的主张是理性地把握人欲和天理的关系.故A项正确。 2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明清之际.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处在缓慢发展中.所以当时中国并没有形成资产阶级

30、.故A错误;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之上.开始批判君主专制等.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是顺应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这一潮流的.故C的说法错误.而B符合题意:这时西方民主思想并没有传播到中国.故D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25答案及解析:答案: 示例一:赞成“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1)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2)明朝李贽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3)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倡导经世致用。(4)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5)“文化大革命”期间,“

31、批林批孔”运动。示例二:赞成“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1)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发展,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2)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唐朝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4)北宋时,儒家学者复兴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5)两宋程朱理学提倡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6)南宋陆九

32、渊和明朝王守仁:提倡心学,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7)19世纪末,康有为借助孔子的名义,进行戊戌变法。(8)儒家思想外传,成为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9)当前的“国学热”和全球孔子学院的创办,说明儒学正在复兴。示例三:对儒学的批判或者复兴主要取决于人们自身所处的时代与立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理性扬弃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综合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可。首先要提取论点,然后寻找论据对论点展开论述。在材料中可以作为论点的句子有“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

33、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等,根据论点,寻找史实进行论证。 26答案及解析:答案:(1)汉代儒学变化:从并不纯粹的儒学到融合多家学说;从不被重视到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原因:儒学融会贯通阴阳五行家和黄老刑名家学说,适合了朝廷的需要;汉武帝(刘彻)为统治需要独尊炻学;大儒董仲舒尽发展儒学,巩固儒家独律地位。(2)唐代儒学:儒学在唐代复兴;对宋代新儒学的出现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宋代儒学理论的创新与转型:融合佛道精髓,形成了理学,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后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的新发展.(3)态度:辩证看待,继承发展,改造创新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文字“不重视”“没有纯粹的儒学”“祛会贯通起

34、来”“儒家独尊的地位”概括可得;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文字“会融贯通起来”“适合朝廷的需要”“董仲舒, 尽量发展这些学说”等分析可知.(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文字“儒学在唐代的兴起”“对于宋代新儒学的出现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可知;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即可.(3)属于开放性设问,利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27答案及解析:答案:(1)王阳明:心即理;人性本善;致良知;反省内心等。路德:因信称义,否定教皇权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理性思考。(2)相同社会背景:国内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工商业的发展、新兴城市的兴起和新的市民阶层的形成;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理论发展需要等

35、。共同的历史意义:都强调了人的思考的重要性、提倡理性思维,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缓解阶级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对后来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解析:本题考查心学与宗教改革。(1)第一小问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材料一“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得出心即理;“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得出人性本善,致良知;“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得出反省内心。第二小问路德的思想主张,材料二“对上帝的信仰是教徒得到拯救的唯一条件”得出因信称义,否定教皇权威;“国王有权管理和处置教会财产”得出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可以用圣经里的话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教皇的教义”得出理性思考。(2)第一小问相同社会背景,从社会矛盾的激化、新的阶层的形成、社会转型对新思想的需求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共同的历史意义,当时看,有利于思想解放和社会矛盾的缓和;长远看,对后来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