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355.50KB ,
资源ID:4461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4619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的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毛泽东脱离了第三国际的领导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新的革命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情的结合新的革命策略没有遵守马克思主义优良传统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他拒绝了只能

2、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抛弃了苏联的“城市中心论”道路,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式革命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这一策略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革命实际的结合,因此项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是第三国际的重要成员,遵从第三国际的领导,项错误;新的革命策略符合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遵守了马克思主义优良传统,项错误。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2.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民族融合的加强丝绸之路的畅通文化政策的开放古代商帮的推动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

3、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从材料可以反映出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在交往中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边疆各族发展迅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强,对边疆开发、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第项中“商帮”指按地域结成的商人团体,活跃于明清时期,与唐民族融合无联系。故项正确。考点:古代经济中国商业经济发展表现3.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

4、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A. 反对直接民主制度B. 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C. 赞扬君主专制制度D. 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苏格拉底强调治国应该由专业政治家进行管理,如果采用直接民主政治就犹若雇佣一位蹩脚的舵手和建筑师,会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灾难,答案选A,BC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考点:古代世界史 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4. 有史学家形象地用“不敢泄气”(就是不能乱说话)“昏天暗地”(就是跪在地上埋头写会议记录,听不懂也不许问)来形容某一时期的皇帝身边的大臣。这一时期应该是指A. 秦

5、朝B. 唐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军机处大臣与材料中 “不能乱说话”、“就是跪在地上埋头写会议记录,听不懂也不许问”的特点相符,D项正确。秦朝、唐朝和明朝的君主专制尚未达到顶峰,其大臣不是“跪受笔录”地办公,ABC项不符合题意。5. 观察下图所示的唐、宋、元三个朝代中央机构示意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 相权由相互牵制演变为相对集中B. 中央机构的执政力度被不断削弱C. 中央机构的行政职能被不断强化D. 元朝相对于唐宋实现了皇权独尊【答案】A【解析】从唐朝宰相之间的相互牵制发展到了元朝的只有一个中书省,说明了元朝时相权是相对集中的,所以选

6、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央机构的执政力度被不断加强而非削弱,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皇权一直是独尊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6. 明清时期实行闭关和海禁政策,但至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仍在世界贸易中有举足轻重地位。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商品遍及世界各地,全世界生产的白银大半流人中国。这说明当时A. 闭关和海禁政策实际上没有实施B. 官方朝贡贸易取代私商主体地位C. 自然经济的解体带来市场的繁荣D. 中国农耕文明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答案】D【解析】【详解】闭关锁国政策下,中国的茶叶、丝绸等依然大量外销,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证明当时

7、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程度较高,选项D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官商和私商的主次之分,两者地位的排序与题无关,排除B;当时自然经济尚未解体,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才开始解体,排除C。7. “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时,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官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即位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说明A. 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B. 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D. 清朝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镇压【答案】A【解析】【详解】密折制度表面上看是皇帝

8、对少数官员的信任而采用的告密制度,实际上皇帝通过此举可以进一步了解地方官的情况,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政治权力加强的表现,故A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出皇帝先接受各级官吏的建议再作出决策,不能表明决策的开放性,排除B;据所学可知,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军机处的设立,故C错误;皇帝通过“密折”是对地方官员管理的了解,是对地方官员控制加强的表现,其目的不能说是对人民控制镇压的表现,故D错误。8.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重要举措是A. 建立三省六部制B. 推行郡县制C. 废除丞相D. 设立军机处【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为加强君主专制,废除了丞相制度,故选C;三省六部制建立于隋唐

9、时期,排除A;郡县制全面推行于秦朝,排除B;军机处设立于清朝,排除D。9.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作者对“原理”开创持赞赏态度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A. B. C. D. 【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封建专制制度,错误;材料意在说明后世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对维护封建统治起了很大作用,错误,正确。10. 西汉与秦朝有直接继承关系的重要制度是A. 地方监察制度B. 地方行政制度C. 选官制度D.

10、 户籍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秦朝实行郡县制,西汉时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其中郡县制是继承秦朝地方制度,故B项正确。西汉时期设立刺史负责监察,不是继承秦朝地方监察制度,故A项错误。西汉时期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属于首创,故C项错误。西汉时期实行编户齐民户籍制度属于首创,故D项错误。11. 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请算算它共存在了多少年?A. 10年B. 14年C. 25年D. 30年【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公元前206年秦亡,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史实。12

11、. 左传中记载:“王后没有儿子,就立长子,年龄若相当,就立贤德,若都贤德,就得靠占卜了。”这说明A. 周朝仍然保留了浓厚的神权政治色彩B. 宗法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相对完整C. 年龄是春秋时期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D. 宗法制在春秋时期遭到冲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王后没有儿子,就立长子,年龄若相当,就立贤德,若都贤德,就得靠占卜了”的信息说明当时政治仍然有占卜的成分,体现出神权的政治色彩。故A项正确;B中没有体现完整性;C 中年龄不是首选;D中此时没有体现出。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占卜【名师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

12、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13.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该史料所载事件可能发生在A. 公元前2070年B. 公元前1600年C. 公元前1046年D. 公元前770年【答案】C【解析】【详解】公元前1

13、046年武王伐纣,C时间符合题意,故选C;公元前2070是夏朝建立的时间,公元前1600年是商汤灭夏建立商的时间,公元前770年是西周末年,排除AB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武王克殷反商”,结合所学西周建立的历史分析解答。14. 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 井田制度松动B. 世袭制度解体C. 抑商政策弱化D. 礼乐制度崩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物品,说明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

14、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商业交易,没有涉及到世袭制度的变化和对商业的抑制,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BC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关,故排除D项。15. 下面是不同史籍对我国古代社会现象的记述。这折射出我国古代记述出处“臣伏见陈、许、颖、毫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司马光奏议“淮南程斡.本富人(地主)。三年间为水火焚荡俱尽”唐李冗(独异志“中人之产,气脉儿何?役议著肩,家便立倾。一家倾而一家继,一家继而一家又倾,辗转数年,邑无完家矣”明臣奏议A. 农业生产水平衰退B. 土地兼并的危害性C. 农民赋役负担沉重D. 小农经济脆弱性【答案】D【解析】

15、【详解】由材料“因去秋一次水灾,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三年间为水火焚荡俱尽”“役议著肩,家便立倾”等信息可知,小农经济非常脆弱,只要稍稍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那么便会重大打击,故选D;材料并未对农业产量进行相关描述,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材料中的农民破产并不是土地兼并造成的,而是由于自然灾害或者徭役繁重,故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材料中只有第三则材料说明了农民赋役繁重,故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不是最佳答案,排除。16. 古代我国北方和南方政区分布密度不断变化。如下表所示,影响分布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时期(政区名)汉武帝元封年间(州)西晋前期(州)唐贞观元年(道)北宋元丰年间(路)元(省

16、)分布状况北9南4北12南7北5南5北9南14北5南6A. 统治区域的变化B. 经济地位的消长C. 地方机构变革D. 政治中心的转移【答案】B【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北宋以前北方的行政区分布密度超过南方,北宋以后,南方超过了北方,这是因为经济中心在宋代转移到南方,故B正确;北宋、元朝的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故A说法错误;北方和南方政区分布密度不断变化的原因与地方机构的变革无关,C错误;北宋、元朝的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故D说法错误。17. 明清时期,儒家的理念、精神不仅没有成为商人谋取物质利益的障碍,没有沦为空泛的道德教条,反而具有很强活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观念形态,透过各种规制和具体的

17、运作方式规范着商人的言行。这表明明清时期儒家思想A. 促进了商业经营的有序发展B. 成为商业的行业行为准则C. 提高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D. 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儒家的理念、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观念形态,透过各种规制和具体的运作方式规范着商人的言行”等信息来看,说明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促进了商业经营的有序发展,故答案为A项;儒家思想对商业经营有影响,但并非成为商业的行业行为准则,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工商业者社会地位的变化,排除C项;明清时期统治者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18.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下列标志属于区域性

18、经济集团组织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志,B是欧洲联盟的旗帜,C是世界银行的标志,D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欧洲联盟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故B正确。19. 在未有铁路之前,京绥铁路沿线生产的农产品基本上是供本地食用,很少外运。铁路通车以后,沿线所产谷物有4/5由京绥铁路转运京汉、津浦、京奉等铁路沿线销售。这反映出当时铁路的修建A. 加速了农业生产区域化B. 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C. 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变动D. 便利了列强掠夺原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铁路通车以后,沿线所产谷物有4/5由京绥铁路转运京汉、津浦、京奉等铁路沿线销

19、售”可知,材料说明铁路的修建促进了铁路沿线农产品的对外销售,有利于推动铁路沿线的农产品的商品化,推动经济结构的变动,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农业生产区域化,排除A;材料说明铁路的修建促进了铁路沿线农产品的对外销售,无法体现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铁路的修建促进了铁路沿线农产品的对外销售,没有涉及列强掠夺原料,排除D。20. 打破铁饭碗取消铁工资,搬掉铁交椅,被称为国企改革“破三铁”的活动,是1992年国企改革高潮涌动之时,最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但是在缺乏体制格局改革和外部环境配合的情况下,一度造成了企业、生产者、销售者之间的消极对抗情绪。这突出反映了A. “破三铁”不利于共同富

20、裕的实现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全面展开C. 国企改革在摸索中逐步走向市场D. 计划经济体制仍占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打破铁饭碗取消铁工资,搬掉铁交椅”和“一度造成了企业、生产者、销售者之间的消极对抗情绪”等信息可以看出,国企改革在逐步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正在艰辛探索,故答案为C项;“破三铁”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排除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全面展开,排除B项;1992年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21. 1962年,哈尔科夫工程经济学院教授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上发表题为计划、利润、奖金的文章,提出了要以“经济

21、手段”,即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代替“行政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这观点A. 彻底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 反映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愿望C. 推动了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成功D. 将苏联经济纳入了市场经济轨道【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以经济手段,即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代替行政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可知,材料反映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生产发展,反映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愿望,故B正确;材料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A错误;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告终,C错误;材料反映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生产发展,并没有将苏联经济纳入市场经济轨道,排除D。22. 有学者认

22、为,戈尔巴乔夫接手时苏联已经丧失了发展前景,“就像一个癌症晚期病人,已难以救药”,任谁也挽救不了这个制度灭亡的命运。该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 日益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B. 苏联共产党失去群众支持C.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D. 戈尔巴乔夫改革彻底失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戈尔巴乔夫接手时苏联已经丧失了发展前景”、“ 任谁也挽救不了这个制度灭亡的命运”可知,这一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的,选项A正确;苏共失去群众支持的原因是政治经济体制导致的,因此选项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得以实施的条件是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存在问题,因此选项C不是

23、主要原因,排除C;选项D不符合题干原意,排除。23. 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进行经济改革,从1983年起英国经济情况好转,到1988年达到正常水平。对以上改革措施解释全面准确的是A. 减少国家干预以克服经济中的“滞胀”现象B. 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 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D. 通过私有化政策剌激资本家进行大规模投资【答案】A【解析】1973年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以克服经济中的“滞胀”现象,故A正

24、确,B错误;CD不是对材料的全面解释。【名师点睛】首先,要全面准确材料,不能只就局部信息进行解读,本题CD选项都存在此现象;其次,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国家干预。24. 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年份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增长率0.31.92.53.66.83.42.83.44.63.0总体呈现增长趋势经济处于“滞胀”阶段增长得益于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增长得益于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措施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可以

25、看出美国经济从整体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故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政府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正确。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滞胀”阶段,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错误。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错误。故C项正确。25. “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阿诺德J汤因比的上述言论主要基于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遭到极大冲击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走进了死胡同与西方不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初步成果A.

26、B. C. D. 【答案】A【解析】由“1931年”,这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也不能挽救经济政治危机,苏联30年代正在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成为工业国,和西方的经济萧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故选组合,选A。26.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四者的相同之处在于( )A. 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宏观调控经济B. 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指导作用C.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D. 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生产的积极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

27、”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均是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宏观调控经济的事例。所以答案选A。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27.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列宁实行固定的粮食税,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A. 注重维护农民阶级的经济利益B. 发展农业协调国民经济比例C. 突出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D. 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是为了应对严重的国内、国外对苏维埃政权的威胁,列宁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是为了巩固工

28、农联盟,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是为了保证工业化建设。由此可知,苏联在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故D项正确;余粮收集制和农业集体化危害到农民阶级的经济利益,故A项错误;苏联的国民经济以重工业为主,没有协调国民经济比例,故B项错误;只有粮食税突出了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故C项错误。28.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走上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发展道路,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发动了武装干涉。迫于形势需要,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实行实物配给制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经济实行余粮收集制 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A.

29、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产品分配、农业和工业方面采取的措施,它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故排除ACD,B正确。29. 下表为1937年至1941年国统区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工矿企业新设立的厂家的数量(单位:家)。据表可知,这一时期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新设国家资本厂家数32773111128新设民营资本厂家数60182346406738A. 近代中国工矿业呈发展趋势B. 民营工矿企业发展优于国营企业C. 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日益改善D. 国际局势制约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

30、料中信息可知,1937年至1941年国统区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工矿企业新设立的厂家数量不断增多,说明这一时期近代中国工矿业呈发展趋势,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仅依据此时期新设工矿企业的数量不能得出民营工矿企业发展优于国营企业;C选项错误,此时处于日本侵华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恶劣;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并未体现国际局势的制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0. 1910年,中国汉冶萍公司与日本八幡制铁所购定生铁合同,规定15年问购买汉冶萍生铁114万吨,每吨价26日元,15年不变。同时签订借款合同,向日借款600万日元,年息六厘,15年为期,日本派顾问等进驻公司。材料可以用来说

31、明近代民族工业A. 经济结构比重不合理B. 生产技术落后于国外C. 迎来发展的短暂春天D. 深受列强侵略与欺压【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知,中国汉冶萍公司购买的原料和资金受到日本不合理的欺凌。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经济结构比重,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中日的技术对比,排除;C项,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与题干限定时间不相符,排除。31. 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起,上海出现了一批船舶修造厂和造船厂。不久,面粉厂、汽水厂、酿酒厂、制药厂和印刷厂、食品加工厂等一批轻工业相继出现;60至70年代,民族资本家开始投资重工业,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昌铜铁机器厂;80年代又出现了电厂和自来水

32、厂。这说明19世纪中后期的上海A. 自然经济最先开始瓦解B. 已建立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C. 已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D. 近代工业已经初具规模【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19世纪中后期的上海近代工业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不仅涉及轻工业而且涉及重工业,这说明近代工业已经初具规模,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自然经济最先开始瓦解,故A项错误;B项错在“相对完备”,故排除B;没有比较数据,不能说明上海已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故C项错误。32. 由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欧洲新一轮经济危机成为世界金融的热点。为稳定金融秩序,各国可向哪一机构申请救助A. 世界银行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关贸总协定D.

33、联合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债务危机需要短期的资金救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故B项正确;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故A项错误;关贸总协定处理贸易纠纷,而且1995年已经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故C项错误;联合国是当今最大的政治组织,与稳定金融秩序无关,故D项错误。33. “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B. 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C. 战时共产主

34、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D. 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依据所学及材料“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可知指的是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利用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让步)发展生产力,以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所以应选B。考点: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新经济政策34.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泥淖中备受折磨。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当年“非共产主义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曾排着队去莫斯科探寻计划的秘密”。这种“探

35、寻”在美国新政中得到一定程度体现的是A. 实行“混合经济”B. 坚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C. 推行福利国家制度D. 实行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优点,对经济进行干预,实行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内容,排除;B选项不符合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排除;C选项也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内容,排除。故选D。35. 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

36、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C. 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 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的时间是1984年,A项是1980年;B项在1979年;D项是在1993年。故选C项。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二、非选择题36. 阅读下列材料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

37、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病,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5090年代,苏联改革都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何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90年代初,也进入了“关键期”,但中国及时从经济上全面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有何表现?(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对你有何启示?【答案】(1)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

38、产积极性受到压制。(2)方式: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5090年代改革失败根本原因: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中国表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乡镇企业;城市增强企业活力,改革国有企业。(4)启示:国家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缺一不可【解析】【详解】(1)美国:据所学可知,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据所学可知,苏联20世纪三十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导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

39、性受到压制。(2)方式:据所学可知,美国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变化: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5090年代改革失败根本原因:据所学可知,5090年代,苏联改革都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中国表现:结合所学可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乡镇企业、城市增强企业活力、改革国有企业等方面回答。(4)启示:结合所学可从国家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缺一不可等方面回答。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歌以言志,歌以抒情.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

40、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材料二 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弱势群体”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弱势群体”也比较关注,在经济大危机中,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材料三 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请回答:(1)材料一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最终形成了怎样的格局?(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罗斯福关注“

41、弱势群体”的相关措施,这些制度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如何理解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4)他们两人“挽救”社会制度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2)措施: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制定最低工资;最高工时标准;允许劳动者组织工会,有与雇主谈判权利;制定社会保险法,实行社会救济;影响:一方面增加了就业,保障了人们的最低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解决经济危机;同时也加大了国家财政负担。(3)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一方面使

42、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起来,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是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邓小平做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可以说是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4)共同点:都是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都注重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都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注重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解析】【详解】(1)据所学可知,20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1978年12月十一

43、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格局: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到九十年代初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2)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制定最低工资;最高工时标准;允许劳动者组织工会,有与雇主谈判的权利;制定社会保险法,实行社会救济等方面回答。影响:结合所学可从增加了就业,保障了人们的最低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解决经济危机;同时也加大了国家财政负担等角度回答。(3)罗斯福:结合所学可从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一方面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起来,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是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等两个方面回答。据所学可从邓小平做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可以说是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等方面回答。(4)共同点:据所学可从都是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都注重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都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注重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