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程标准学法素养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特点,理解经济特区的创办与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意义,培养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通过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培养历史时空观念。 通过学习认识到改革、开放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
2、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时代紧迫感。经济特区的创办1创办(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2)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2特点(1)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2)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3意义(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沿海经济开放区
3、的开辟1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1)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2)概况: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概况: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2)作用: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带动了内地开发。3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1)目的: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2)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3)意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浦东的开发和开
4、放(1)时间:1990年。(2)目的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3)条件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4)意义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2开放格局的形成(1)表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轻巧识
5、记】经济特区的创办过程【思维点拨】1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根本目的是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旧中国的“开放”和当今中国的开放都使得中国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3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方向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享受的优惠条件少于经济特区(只有工业企业才可享受一些优惠条件)。4经济技术开发区着重于发挥枢纽作用,即对内对外具有辐射作用,沟通中外经济联系,通过外引内联促进内地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为繁荣全国经济做出贡献。5浦东开发开放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从区域性试验转向全面展开和深化的阶段。【易
6、错提醒】1经济特区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其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经济特区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2正确认识对外开放的概念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以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取代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促进经济的变革,使我国经济结构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3不能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
7、特区混淆地域分布上,前者更为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所占面积上,前者小,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上,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上,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轻巧识记】1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对外开放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大特征:渐进性。两大趋势: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三大特点(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四大步骤:“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外向型开放区)“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网络小结术语精要1.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步伐的第一步。特区
8、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区,再到内地。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3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经济特区的建立1经济特区建立的条件史料因为绝大部分海外华侨都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省的,所以两省被认为是吸引海外华侨投资者的最理想的地点。柯林麦克拉斯等1978年以来的中国改革、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画线部分隐含两点信息:一是海外华侨大多数来自闽粤地区;二是闽粤地区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中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据史料并结合
9、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选择在此处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提示 最早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原因: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打破封闭状态,以经济特区为窗口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条件优越,如位于东南沿海,隶属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便于吸引外资;资源比较丰富;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权力中心,环境相对宽松、干扰少,有利于改革试验。2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史料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特区”是指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的
10、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成功创建有什么意义。提示 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经济特区的特殊性以及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1)特殊性经济结构:特区的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外商投资经济所占经济比重可以大于内地。 经济体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采取市场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优惠政策: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企业的所得税率按优惠政策征收,对进出特区的境
11、外客商、外籍人员简化手续。管理权限:经济特区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属于中央统一管理的外事、边防、公安、海关、金融、外汇、港口、铁路、邮电等方面的业务,由国家主管部门结合经济特区实际情况,制定专项管理办法。(2)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区域范围不同:前者限于内地,后者限于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政策范围不同:前者只是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在别的方面与其他地区相同;后者除外交权和国防权外,按照基本法规定可以行使其他权力。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浦东的开发与开放史料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
12、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谈话(1991年1月28日)说明浦东开发的必要性。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为了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根据史料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中央做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何在?分析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有何历史意义?提示 重要标志:浦东的开发与开放。目的:进一步发展上海,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经济。历史意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促使上海迅速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2对外开放格局的
13、特点史料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随着贯穿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画线部分说明史料以时间为线索,叙述对外开放的地点和范围。依据史料归纳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提示 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中“点、线、面、全、多、宽”的含义(1)“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
14、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2)“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面”是指中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4)全方位是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中国坚持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5)多层次是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6)宽领域是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
15、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一、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1从历史角度而言,实行对外开放是党中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同时通过对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在经济各环节、各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以获得最大效益。3从发展市场经济角度而言,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通过对外开放,让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真正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对点演练】11985年,邓小平指
16、出: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本世纪内不能变,下个世纪的前50年也不能变。50年以后又怎么样?那时,中国同外国在经济上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能断得了呢?他的这一观点主要基于()A消除“左”倾错误思想影响B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C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D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解析:选C。“中国同外国在经济上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能断得了呢?”原因是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故选C项。二、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现代中国对外开放背景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开放内容西方列强以武装
17、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影响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性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点演练】2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
18、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必须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B“人家封锁我们”,给中国带来困难C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解析:选A。邓小平的谈话意在表明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严重阻碍了自身经济的发展。中国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增强综合国力,必须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1 1980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它们“特”在()A外交政策B经济政策C高度计划D自由放任解析:选B。经济特区特殊在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优惠政策及管理权限等方面。2既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设立
19、为经济特区的城市是()A福州 B宁波C厦门D上海解析:选C。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其中在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设立为经济特区的城市是厦门。3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解析:选C。材料“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阶段,故选C。4从1988年起,中国政府先后在一些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20、。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A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B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C仅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D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解析:选A。B项指经济特区,应排除;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地也有分布,排除C项;D项指沿海经济开放区,排除。故选A项。5 1990年,我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作为开放龙头的是()A上海浦东 B江西九江C湖北武汉 D四川宜宾解析:选A。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不仅对上海成为中心城市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开放长江沿岸城市的龙头,故选A项。6 “开着门,世界能够走进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
21、2017年,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上的生动描述,让全世界听懂了中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全方位”主要是指()A全国范围对外开放B全行业对外开放C对所有周边国家开放D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解析:选D。题干所述的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指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故选D项。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学思之窗(教材P58)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提示 (1)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所以国家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实行对外开放。(2)这一举措使特
22、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二、本课测评(教材P6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提示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首先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起到了示范作用。(2)1984年5月,国家决定开放天津、大连、上海、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其宗旨在于加快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3)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4)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
23、国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三、学习延伸(教材P61)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个经济开放区发展情况的图片,配上解说词,举办小型展览,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提示 (1)搜集一个经济开放区发展情况的图片,反映对外开放的成就。(2)配上解说词,展览形式可以多样化。(3)了解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邓小平指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由此可见,把海南设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因为()A海南最适宜于做经济特区 B海南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C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需
24、要 D海南经济在全国比较发达解析:选B。“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表明海南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故选B。2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经济特区,“特”系指特区()A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制度 B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C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社会制度 D地理位置靠近港澳地区便于交流解析:选B。特区的“特”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故选B。特区与内地的经济制度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A项错误;特区与内地的社会制度都是社会主义制度,C项错误;特区的“特”并非指地理位置靠近港澳地区便于交流,D项错误。3邓小平在1984年讲话中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
25、回来了,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这段话能够用于说明()A“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B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D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解析:选B。1980年起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到1984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这说明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故选B。4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于是,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这一步是()A建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放沿江港口城市解析
26、:选B。材料中的“大连、青岛”是沿海港口城市。5 “可以划出一个有明确地域界线的区域,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企业。同时,促进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优化经济结构,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材料中的“区域”是()A特别行政区 B民族自治区C沿海经济开放区 D浦东新区解析:选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与材料中“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企业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相符,故选C。6 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一决定是(
27、)A设立经济开放区的序幕B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策C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的标志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标志解析:选B。为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共中央决定以浦东开发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故选B。7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于1980年建立。“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
28、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城市,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对外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于1985年开辟,环渤海地区于1988年开辟。1992年国务院决定开放芜湖、九江、武汉、重庆等6个内地城市。故选B。8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而对比雄安,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下列有关“深圳和浦东的崛起之路”说法正确的是()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B它们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确立C它们都是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关键步骤D深圳特区是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解析:选C。深圳
29、是最早的经济特区,浦东的崛起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所以它们都是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关键步骤,故选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措施典型代表意义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开放14个沿海城市烟台、青岛等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黄金海岸”,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活力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等地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上海浦东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材料二区位优势是什么?我觉得它应该包
30、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摘自罗木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1)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对外开放的局面?(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3)英国卫报曾发表了题为如果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则始于1978年的文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一观点的理解。解析:(
31、1)需结合中国的国情、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趋势进行回答。(2)由材料二中的“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即可得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实际是在表达中国的1978年做出的决策对21世纪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答案:(1)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需要改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作重心转移,并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世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国际形势趋于缓和。(2)原因: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点线面结合。(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逐步融入世界,影响了世界格局,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