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练时间:15分钟分值: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并测试了一种吸水设备,这种吸水设备可仅利用太阳能收集空气中的水分。这一研究听起来_。其实,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地球表面71%的面积都被水覆盖,但人类实际可饮用的淡水仅占全球水资源的2.53%,相比于庞大的水资源真是_。近年来,社会发展_。随着人口增长、气温上升全球水危机也日益严重,这促使科学家们_。开始研发更好的水资源收集方式。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开展,而且也有少数研究在钻研如何在干燥空气中吸取水分。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马尔亚吉研究团队介绍,吸
2、水设备使用了名为“金属有机框(MOF)”的固体多孔质料。当空气流过MOF时,水分子被MOF束缚,在阳光照射下变成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后滴入收集器中。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一杯罐装可乐容量的水,而该吸水设备能在一小时内收集到这么多的水。科学家想证明,()。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可理喻杯水车薪与时俱进独辟蹊径B匪夷所思杯水车薪日新月异别出机杼C不可理喻微乎其微与时俱进别出机杼D匪夷所思微乎其微日新月异独辟蹊径答案D解析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匪夷所思:指思想、言行或事情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根据语境,这里强调“这一研究听
3、起来” 离奇古怪,应选“匪夷所思”。杯水车薪: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根据语境,这里强调“人类实际可饮用的淡水”非常少,应选“微乎其微”。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进步。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根据语境,这里强调“社会发展”迅速,应选“日新月异”。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出新风格或新方法。别出机杼:比喻写作时对全文的构思。比喻做文章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根据语境,这里强调“科学家们”独创出新方法,应选“独辟蹊径”。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而且也有少数研
4、究在钻研如何从干燥空气中吸取水分。B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但也有少数研究在钻研如何从干燥空气中吸取水分。C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开展,但也有少数研究在钻研如何从干燥空气中吸取水分。D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但也有少数研究在钻研如何在干燥空气中吸取水分。答案B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开展”结构混乱,可以把“开展”去掉,排除C项。“多数研究”与“也有少数研究”是转折关系的复句,可以把“而且”改为“但”。排除A项。“在干燥空气中吸取水分”,搭配不当,可以改为“从干燥空气中吸取水分”,排除D项。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你可
5、以靠这种设备活下来,即便你不幸在沙漠中迷失方向也会坚持至救援出现B你完全可以靠这种设备活下来,坚持至救援出现,假如你不幸在沙漠中迷失方向C假如你不幸在沙漠中迷失方向,你可以靠这种设备活下来,坚持至救援出现D假如你在沙漠中不幸迷失方向,你完全可以坚持至救援出现,靠这种设备活下来答案C解析由前文推断,要衔接的内容为假设关系复句,首先是假设“不幸”出现极度缺水的情况,可以排除A、B两项。然后才是表达“可以靠这种设备活下来”的推理,“坚持至救援出现”是补充说明,可以排除D项。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岂是一纸空文?餐饮店经营者有必要学
6、习这部法律。餐饮店经营者学法、知法,其餐饮店岂会出现违法经营问题?经营餐饮店是一门艺术,餐饮店经营者要多思考经营之道,餐饮店主动开放后厨,怎么可能吸引不来更多顾客?餐饮店经营者堵住了管理漏洞,何愁创造不出餐饮行业的奇迹?答:餐饮店经营者学法,知法,其餐饮店未必不出现违法经营问题。_答案餐饮店主动开放后厨,未必能吸引更多顾客。餐饮店经营者堵住了管理漏洞,未必能创造餐饮行业的奇迹。二、古代诗歌阅读(3分)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榆河晓发谢榛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者,空惭旅鬓斑。注榆河:在今北京之北,地形险要,为明朝京城的北方锁钥。弃者:汉书终军传载:“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而去。”(x),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A首联写朝阳驱散晨雾,不仅众山可见,还可以远眺居庸关雄姿。B第五句以“征尘”借喻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C末句感慨自己长年漂泊,双鬓已斑而一事无成,思之令人惭愧。D前两联写晓发所见,后两联写晓发所感,章法谨严,层次分明。答案B解析B项“借喻战争”表述错误,此处为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