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近代以来,面对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一些有志之士开始反思我国传统文化,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人主张“全盘西化”,有的人认为,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复兴传统文化,即所谓“文化复古主义”。这两种观点都()没有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没有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A.B.C.D.答案:A解析:“全盘西化”论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民族文化,属于“民族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拒绝接受新文化,属于“守旧主义”。
2、前者没有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后者没有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这两种观点都没有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观点正确,说法不准确。2.近代欧洲一些国家的崛起源自文艺复兴,正是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将欧洲推向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近代中国重新踏上民族复兴之路,也正是从文化的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开始的。上述事实告诉我们()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的变革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A.B.C.D.答案:D解析:“正是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将欧洲推向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
3、列”“近代中国重新踏上民族复兴之路,也正是从文化的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开始的”,都强调思想运动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也说明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优秀传统文化才会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说法不准确。3.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解正确的是 ()它以世界先进文化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它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它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的文化它继承了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B.C.D.答案:B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它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的文化,错误
4、,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不是因为继承了传统文化,而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国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错误。故选B项。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文化基石,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文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A.B.C.D.答案:C解析: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说法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说法错误。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5.文化的养成
5、蕴藏在人民大众的生活、生产的历史积淀中,它必须经过千般交流、万般淘洗,才能成为一个民族乃至人类基本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立足社会实践,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拥有开放的心态,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共同发展培育和弘扬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凝聚社会共识A.B.C.D.答案:D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立足社会实践,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拥有开放的心态,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共同发展,符合题意;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培育和弘扬
6、优秀的传统文化,排除。故选D项。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就要求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发挥优秀文化对人民大众的导向和示范作用A.B.C.D.答案:A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
7、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这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群众各种文化需求B.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C.注重社会效益,不断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正确引导D.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实再现社会生活场景答案:B解析:“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这要求文艺工作者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B项入选。群众的文化需求有合理、不合理之分,A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文艺是对社会生活场景的艺术再现,D项说法错误。8.“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
8、共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知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讲话给文艺工作者的启示。答案: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
9、明协调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能力提升1.经典咏流传是2018年央视推出的文化节目力作。节目“和诗以歌”,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将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情感与主流价值,外化为易于传唱的现代歌声,打开了传统文化大众化的新方式。经典要实现“咏流传”,需要()探索学习经典、传承经典的新方式和新路径让经典融入生活,激发大众传承经典的热情发挥经典文化的时代价值,让经典成为主流借助现代大众传媒让经典作品反映流行趋势A.B.C.D.答案:A解析:经典
10、要实现“咏流传”,需要探索学习经典、传承经典的新方式和新路径,让经典融入生活,激发大众传承经典的热情,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主流,说法错误,排除。经典作品不一定能反映流行趋势,表述错误。故选A项。2.“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从此,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带领人民走向文化自强,创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说明()A.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B.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
11、化的前进方向D.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坚实领导力量答案:C解析: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题意不符。中国共产党产生之前也存在中华文化的复兴问题,D项说法不准确。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路径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主要包括()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继承各种传统历史文化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我国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
12、路的原因,正确且符合题意。错误,“传统历史文化”应为“优秀历史文化”;错误,“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应为“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4.“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精神生活。这些文化活动,不仅有歌唱北京、舞动北京等大型比赛,还有以京韵大鼓、相声、评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为主要内容的“意韵北京”等。如果我们对此进行报道,最合适的标题是()A.发展多彩有益文化,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B.建设中国特色文化,保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C.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D.传播区域特色文化,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了北京市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来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
13、,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与题意无关,材料中没有提到先进文化;C项与题意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活动的多样与丰富,没有体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D项与题意无关,材料中北京市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的目的在于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不是传播区域文化。故选A项。5.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享受到了文明和谐带来的幸福感,也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共建共创共享逐渐成为常态,一种更加富足、和美、文明的生活正逐步成为现实。这说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14、明应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A.B.C.D.答案:B解析:“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一种更加富足、和美、文明的生活正逐步成为现实”,说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发展,正确。“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共建共创共享逐渐成为常态”,说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人心凝聚、精神振奋,正确。不符合题意。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经济建设,错误。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强新时代中国特
15、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库中寻找文化自信来源,坚守这个“根”和“魂”,克服文化虚无主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自信,彰显其应有的当代意义。(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知识,说明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什么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和“魂”。(2)就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自信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和“魂”,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凝聚力。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如果抛弃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割断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断线风筝,就会迷失方向和目标。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2)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