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整合1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两极格局(1)形成背景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被迫追随美国,资本主义阵营形成。苏联的军事政治力量增长,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扩大。“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对峙格局的基本框架(2)形成过程初步形成“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构成雅尔塔体制。最终形成1947年美国开始实施全面“冷战”政策,美苏战时盟友关系彻底结束,转变为敌对关系。1949年、1955年先后建立了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
2、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特点a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b.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要作用。c.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2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阶段二战后至50年代中期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世界格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下,表现出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主要表现“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欧洲共
3、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欧盟、日本成鼎立之势;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认识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不可逆转。多极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3.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发展演变(1)“二战”结束后,为了对付苏联,稳定资本主义阵营,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得以控制西欧。(2)美国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同英、法等国建立了广泛的同盟关系。(3)20世纪5070年
4、代,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尖锐。(4)随着欧共体的成立和扩大以及欧盟的诞生,西欧发展成为可与美国并驾齐驱的重要力量。4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及成就时期国内外形势外交政策外交成就建国初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亚非国家独立,美国敌视、孤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确定了“一边倒”等方针同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万隆会议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的崛起,美苏争霸的形势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改革开放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呈多极化趋势,国内现代化建设
5、需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不结盟政策,对外开放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历史由来:1953年底,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缅甸时,所发表的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不仅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原则,而且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所确立的十项原则,实际上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2)特点:包容性:是指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
6、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开放性: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3)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及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
7、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它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6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1)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处于对抗状态。原因:美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这期间,美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侵朝、入侵台湾海峡。(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最终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美侵越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相互削弱并处于劣势,迫使美调整战略和对华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
8、力量;美国的霸权政策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原因:美国“和平演变”的战略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繁荣。7苏东剧变的原因及认识(1)苏联解体的原因高度集中的体制弊端和政策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是其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激化了矛盾,引起了社会的动荡是其主要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是其外部原因。(2)
9、东欧剧变的原因内部原因:历史原因:东欧各国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产生了许多问题,经济发展缓慢。现实原因:东欧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政治经济危机严重,执政党和政府忽视民主与法制,日益脱离群众。外部原因:苏联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推动了东欧各国执政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西方原因: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策略,对东欧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资金技术的援助,支持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等。(3)认识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形态,它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所以苏东剧变的发生属正常的历史现象。苏东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受挫,并不是整个社
10、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相反,社会主义国家会从中吸取教训,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1“冷战”与“热战”美苏对峙主要采用“冷战”的形式,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反映了意识形态的对立且是美苏之间从政治、经济到军事全方位的对峙,“热战”是对峙的组成部分,只是在局部地区爆发的。“热战”的本质:是两大阵营公开的军事较量,是“冷战”的延续和升级。2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格局的含义及关系(1)含义: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反法西斯盟国在雅尔塔等会议上就战后世界安排达成一系列协议,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因此它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而两极格局是以
11、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冷战”。(2)三者的关系: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下的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瓦解。3正确理解“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4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不标志着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5注意: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6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实质含义(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2)苏联解体除了上述含义外,还指苏联由原来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盟国家解体,即苏联解体具有双重含义。苏联解体后成立的“独联体”是独立国家的联合组织,不是国家统一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