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496KB ,
资源ID:442576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4257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 第三课时 宋明理学导学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 第三课时 宋明理学导学案.doc

1、循着线索理一理由表及里想一想1庚寅年祭孔文:“迄宋大兴,如日中天。程朱相续,周张并肩。出入佛道,孔孟真传。人参天地,敬而自反。天理良心,理学体完。”祭孔文中为什么强调“程朱相续出入佛道,孔孟真传”?提示理学也是儒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了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儒、佛、道相结合的新儒学思想体系。2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思想家们对儒家思想在传承中不断的反思、改造和重塑,只是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宋代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宋代时期,思想家们使儒学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建立了理学体系,把儒学

2、推向新高峰。3陆九渊提出“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依据此论述谈谈你对陆九渊心学观点的理解。提示陆九渊把“心”与“理”说成是人固有的,而不是外物给的,他提出“心即理也”,意即本心即天理,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并用自己的体验予以印证,便于人们接受。史论术语背一背(先填后背)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新的发展。理学是儒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调整。理学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儒学趋时更新的特点,也充分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探究点一宋明理学的特点未考

3、史料读出史论根据史料指出宋代理学的成熟及其特点。史论形成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

4、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探究点二宋明理学的影响已考史料命出新意史料一(摘自2013年安徽高考T37)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明,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对风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许多地方志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示,女性贞节是向外部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综合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来自长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其中有如下描写:“歙称闺门邹鲁(指文教兴盛之地),盖山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教泽。”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史料二(摘自2013年江苏高考T21)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

5、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1)依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何以对女性贞节作为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响。答案:“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就是天理,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在宋以后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并成为地方教化的工具;女性贞节观是程朱理学的体现,受到地方推崇和不断强化,从而成为地方道德标准。(2)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史料二,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

6、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答案:态度:尊崇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3)据史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归纳宋明理学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答案:(1)积极:宋明理学重视个人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个人与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宋明理学进一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更加适应了统治者统治的需要,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总结升华全面认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关系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相通之处(1)在内容上是相通的,都承认“理”的存在。“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

7、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2)在道德修养上,二者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学习、教育改变气质,克私去弊,改过迁善,以恢复“善之本性”或“善之本心”。(3)二者的实质目的是相通的,都强调“理”是人所必须追求的,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天理”,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与天理为一。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1)在思想内容上的分歧:程朱之“理”侧重于外在的伦理规范对人的约束力,更具客观性和思辨性;而陆王之“心”则更侧重于人心对外在伦理规范的真诚接受和内化,更具主观性和简易性。正是这个差异直接导致了两流派在治学和修养

8、方法上的直接对立。(2)在修养方法上的分歧:程朱理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发明本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历年高考真题整体研究找规律1(2014全国卷)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解题提示:定时空:宋明时期。抓关键: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

9、理,灭人欲”。答案:D2(2013全国卷)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析提示:定时空:自汉唐到宋代以后。抓关键:宋代以前“儒学被奉为周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答案:C3(2013北京高考)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春秋繁露四书章句集注儒林外史 孔子改制考A BC D解题提示:定时空:秦汉以来。抓关键:“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答案:B4(2013福建高考)朱熹

10、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解题提示:定时空:由朱熹可知为宋代。抓关键:理解“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的核心思想。答案:D5(2013广东高考)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 D陆九渊解题提示:定时空:中国古代。抓关键:体

11、会“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的实际主张。答案:D6(2012海南高考)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解题提示:定时空:魏晋时期。抓关键:材料反映的是佛教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是儒家伦理所倡导的,这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D最新史学动态分类研究看趋势史界争鸣类(十六)史学界对宋明理学影响的争鸣观点一“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

12、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本观点主要描述了史学家黄仁宇对中国古代理学的缺陷及对中国社会影响的认识。作者指出了理学的严重缺陷,认为理学将伦理、物理、心理之理混同,以一切知识去证实儒家伦理道德,对立了天理与人欲的关系,抹杀了个人私利观,实质是以卫道为目的,体现了文化性格保守的特点。作者还指出,理学不仅影响了宋代以后的封建社会,也影响了近现代社会,如为皇权专制提供了

13、理论依据,以封建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等,说明理学的消极影响。观点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萓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本观点指出了理学具有进步之处:具有忧患意识,

14、关注国家政治;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等。考向新视角1(2015开封一模)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解析材料表明朱熹重视理学原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运用,理学“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符合材料的意思,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理学的道德化、宗教化及哲学化,故A、D两项错误;材料强调理学的生活化而非政治化,

15、故B项错误。答案C2(2015景德镇质检)欧阳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枉直乖错”;张载在本乡“以礼化俗”;吕大钧兄弟在蓝田建立“乡约”;范仲淹创立“义庄”等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所追求的()A通过道德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间秩序B通过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成为圣贤C进行内心反省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D注重气节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严解析无论是“以礼化俗”还是“乡约”,均侧重于通过外在的约束,而非内在的道德自觉,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私欲、良知等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未强调内心反省、理想人格,故C项错误;“以礼化俗”及“乡约”均强调用普遍的规则(理)来约束人,“义庄”则体现了人性关怀,故D项正确

16、。答案D近期模拟试题重点研究练能力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1(2015梅州质检)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解析:选D“浮图”指佛教,“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说明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故D项正确。2(2015黔东南模拟)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

17、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模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解析:选B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是指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理学思想。理学把伦理道德视为理,从而构建起以人伦为核心的儒学体系,故选B项。3(2015南充质检)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北宋理学家程伊川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据此可知,“中庸”的含义是()A坚守正道 B不偏不倚C以和为贵 D偏听偏信解析:选A材料“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说明儒家强调的中庸,应指正道和天理,故A项正确;

18、不偏不倚是中庸的表象,不能体现其实质,故B项错误;以和为贵是中庸的实现手段,故C项错误;偏听偏信不符合中庸要求,故D项错误。4(2015保定模拟)朱熹曰:“颜子高明,不过闻一知十,亦是大段聪明了。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有人尝说,学问只用穷究一个大处,则其他皆通。如某正不敢如此说,须是逐旋做将去。不成只用穷究一个,其他更不用管,便都理会得。岂有此理!”朱熹强调的是()A知行并重的关系 B只格一物便通万理C认识的渐进性 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解析:选C题干中没有体现知与行的关系,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不成只用穷究一个,其他更不用管,便都理会得。岂有此理”的信息可知朱熹反对只格一物便通万理的思想,强

19、调认识的渐进性,故B项错误,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穷理的目的,故D项错误。5(2015南京模拟)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陆九渊认为()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解析:选B有关“实践”的观点是顾炎武的观点,故A项错误;天理人伦存于人的本心之中,符合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故B项正确;陆九渊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明理,读书明理体现的是向外探

20、求,故C项错误;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故D项错误。6(2015广安诊断)王阳明认为:“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意在强调()A万物皆有天理 B“灵明”是良知C人与自然的和谐 D“天人感应”思想解析:选B材料强调天地鬼神都依赖“灵明”,与天理无关,故A项错误;天地鬼神都依赖“灵明”,说明在他看来,灵明就是天理、良知,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主张,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根据分值定要点,依据材料找答案)7(22分)(2015郑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1、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子语类材料二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外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便知心量之广大无边,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传习录材料三“心学”是一种高扬“心

22、”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冯天瑜中华文化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10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时代价值。(6分)

23、(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分层归纳即可,从“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可得出“理”是万物的本源,从“天理流行,触处皆是”可以得出“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从“总名”“件数”得出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第二小问应结合理学的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知识迁移。第(2)问第一小问,要结合材料二,材料突出反映王阳明心外无物、强调人的主观感受的观点,简要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可从心学的影响角度进行回答。第(3)问,既要利用材料信息,同时要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整,相同点可以从世界观、思想实质方面回答,不同点

24、可以从二者对“理”的认识、哲学派别、是否重视主观能动性等方面总结。答案:(1)观点:“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影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理学建立的思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观点: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所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价值:修补了理学僵化所造成的问题,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3)相同: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制度。不同: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