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结束,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_和以美国为首的_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2基本方针_的和平外交方针。3基本原则(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_的合法政府。(2)_、互利及互相尊重_等原则。4内容(1)“另起炉灶”:含义:不承认_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意义:使中国改变了_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_。(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先清除_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_在
2、华的一切特权,巩固_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_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_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3)“一边倒”:含义: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_阵营一边。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_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_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思考1新中国为什么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美国的遏制:建国初期,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_、经济上_、军事上_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2)巨大的成就: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_,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3)睦邻友好:新中国积极同_和_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提出(
3、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_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2)1954年,周恩来访问_和_,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_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_、平等互惠、_。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_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思考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有哪些?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_,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_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2)目的:和平解决_和_问题。(3)时间、与会国、地点:_年,中、_、美、_、法及有关国家外长,瑞士_。(4)概况:会议讨论印度支那和平
4、问题。_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当会议陷入僵局时,_提出_停止敌对活动的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_。(5)影响:是中国_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_。2万隆会议(1)背景:_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时间、与会国、地点:_年,亚非有共同遭遇的_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印尼的_。(3)特点:是_没有_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4)内容:讨论_、争取民族独立、发展_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周恩来提出“_”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5)影响:加强了中国同_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_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思考3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
5、存异”的方针中,“同”和“异”分别指什么?探究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材料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问题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如何认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材料2009年10月13日晚,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出席了中俄建交六十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国“俄语年”闭幕式。2010年全国出现了新一轮的“俄语热”。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中华民族结束了被剥削受奴役的命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国初期,我们为什
6、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呢?3问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有何特点?探究二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云1材料下图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的纪念明信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在外交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外交原则。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有何意义?2材料毛泽东说:“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作为新中国外交方针的重要决策者,作为新中国的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的外交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示,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举世公认的、无
7、与伦比的贡献。问题在万隆会议上,面对美帝国主义的破坏,周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如何看待“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史料文本周恩来在万隆 会议上发言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有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人们担心会议会发生激烈争论,走向歧途。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在会上作了补充发言。他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周恩来提出,亚非各国的命运,应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来掌握,呼吁亚非国家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圆满成功而努力。周恩来的发言,受到与会
8、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使会议取得积极的成果。后来,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信息本材料反映了中国步入国际舞台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更多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方法观察历史图片要注意与相关资料相结合,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价值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联系。以上资料使我们对万隆会议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在考试中,以上资料也常常作为背景材料用于相关历史知识的考查。【答案解析】课前准备区一、1.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2独立自主
9、3(1)唯一(2)平等领土主权4(1)国民政府半殖民地独立自主(2)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新中国平等互利西方(3)社会主义人民革命独立与主权二、1.(1)不承认封锁禁运包围威胁(2)外交孤立17(3)邻近国家新兴的民族独立 2(1)印度(2)印度缅甸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4国与国三、1.(1)台湾海峡印度支那(2)朝鲜印度支那 (3)1954苏英日内瓦(4)美国周恩来印度支那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5)首次国际声誉 2(1)亚非(2)195529万隆(3)第一次殖民主义(4)保卫和平民族经济求同存异(5)亚非亚非思考1新中国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府,必然维护人民的根本
10、利益,维护独立和主权完整,故而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另一方面旧中国采取屈辱的外交政策,新中国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必然采取新的和过去完全不同的政策,废除旧中国的屈辱的外交也必然要求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3“同”指的是: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
11、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异”指的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等不同。课堂活动区探究一1.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的问题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2
12、.(1)从国际上看是由国际局势所决定的。当时世界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双方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分,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联合西方国家对新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外交上不承认,全面敌视新中国,严重威胁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2)是由新中国面临的险恶形势所决定的。一方面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消灭国民党军队和残存的武装土匪,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另一方面要恢复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需要一定的国际支持和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3)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方向决定的。党领导革命的最终前途就是社会主义,新中
13、国成立后进入过渡时期,在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需要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取得这些国家的支持和合作。(4)是由党的外交政策所规定的。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就确立了新中国成立后“一边倒”的基本方针。3(1)革命性: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依次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这里所谓的“革命性”指它们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密切联系。(2)结盟
14、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探究二1(1)内容及关系: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和独立的根本标志,主权国家有选择本国社会制度等处理内政的权利;领土完整则是主权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各国主权一律平等,应充分享有领土不受侵犯、内政不被干涉的权利;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间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2)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
15、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为维护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1)1955年亚非会议上,不同意识形态的一些国家围绕“和平共处”发生了争论,帝国主义借此推波助澜。周恩来总理发表谈话说,尽管我们的意识形态和承担的国际义务不同,但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进行合作,这是我们的基础。(2)“求同存异”原则中的“同”是指: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异”是指:中国和亚非一些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3)中国代表团的“求同存异”原则和周恩来的发言,博得了与会国代表的热烈欢迎和普遍赞扬。在整个会议过程中始终贯彻这一方针,使会议沿着团结反帝的方向健康发展,保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表明,只要遵循和平共处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友好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