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M1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21M12012广东卷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21A解析 本题考查对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美国人大量失业,农产品价格猛跌,金融业受到沉重打击,故罗斯福不可能让外国人到美国就业,也不可能让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让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就不可能恢复银行信誉,故B、C、D三项错误。为缓和阶级矛盾,应要求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A项正确。23M1、M32012江苏卷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
2、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13.013.0其他津贴50.130.10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18.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3、。(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23答案 (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
4、共工程(以工代赈)。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3)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4)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解析 解答第(1)问,首先要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福利政策的主要表现;分析背景要从1929年经济危机危害入手。第(2)问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的两个方面:缩小贫富差距与儿童利益维护。第(3)问,回答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原因的依据是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即可。第(4)问根据每则材料概括一个角度即
5、可,材料一是福利政策的提出,材料二是福利政策的执行,材料三突出的是政策的调整。29M1、M22012山东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动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 集体化问题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
6、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29答案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3)市场经
7、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解析 本题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美国开创的两种经济模式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两种经济模式的实施过程和认识,隐性考查了不同制度国家的文明成果可以相互借鉴的思想。第(1)问,要能够从过渡方式、所有制形式和经济体制等多个角度进行对比作答。第(2)问,举例可以不唯一
8、,但所举例子一定要紧扣该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这一特点,因为只有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才会让资本家说出“背叛了他的阶级”“淡红色的社会主义”等言论。第(3)问,如果仅仅从宏观上谈谈对两种经济模式的认识难度不大,但学生最容易出现脱离斯大林模式和罗斯福新政产生的影响空洞地组织答案,不能做到史论结合。37J2、O1、M12012北京卷 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
9、爱己,不可得也。(荀子)(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材料三“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此后建立的天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2)阅读
10、材料三和上图,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材料四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范围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3)结合所学,
11、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三峡水利工程筒车新航路开辟轮船招商局第聂伯河水电站海上马车夫北洋水师罗盘针水力织布机海上丝绸(陶瓷)之路(4)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37答案 材料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铁器和牛耕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
12、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2)南通依托江海,毗邻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使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有利于城市经济持续发展。(3)材料表明,最初由于美国宪法没有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导致总统两次否决国会提出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对宪法相关条例的解释,解决了联邦政府可以治理河流的法律问题,但是仍然没有理顺联邦和地方在治理河流方面的权力关系,所以国会仍陷于长期争论。
13、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自然灾害,客观上要求联邦政府更多干预地方经济事务;罗斯福新政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这一切为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创造了条件。以上内容表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特点是权力制衡。权力制衡一方面表现为中央机构之间的三权分立,另一方面表现为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割。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某些方面,联邦政府的权力有扩大趋势。(4)示例:主题:水与社会生产的发展关键词:筒车、水力织布机、第聂伯河水电站添加的关键词:漕渠简要阐释:中国古代,修建漕渠,使用筒车灌溉农田,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水力织布机等,解放了劳动力,工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的变革。第二次工业
14、革命以后,电力成为社会经济与生活的重要能源。第聂伯河水电站是水力发电的代表之一。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分析得出;第二小问从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概括,注意要全面。第(2)问注意从材料、图片及所学知识中全面概括,应包括政治、经济、思想、交通等方面。第(3)问注意回答要求,一要充分总结和归纳材料信息,二要从美国民主制度的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第(4)问考查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对4个关键词贯穿一条主线,特别要注意表格中各关键词的用途,然后将相同类别的关键词加以组合。进行阐释时要注意运用4个关键词,不可胡乱阐述。M2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2M22012福建卷 下表是苏联20
15、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 5277 3607 290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22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时期苏联农业政策的消极影响。从表格提供的数据看,农业产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注意表格所述现象发生于斯大林时期,与赫鲁晓夫无关,D项排除;A项是长期存在的客观原因,排除;B项没有事实依据,排除。斯大林时期,为了实现工业化,所采取的农业政策极大地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粮食产量不断下滑,故选C项。22M22012广东卷 有学
16、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22C解析 本题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从“在于尽快将一个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可知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均不具备此特征,故A、B两项错误。从“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可知,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客观评价,肯定了它的合理之处,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出来。17M22
17、012江苏卷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17D解析 本题考查史料分析的能力,考查新经济政策。解题关键在于1921年苏俄要“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判断这是新经济政策的表
18、现。国家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直接排除C项;这一政策建立在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基础上,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社会经济结构内容,排除B项。29M1、M22012山东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动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 集体化问题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
19、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29答案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
20、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解析 本题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美国开创的两种经济模式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两种经济模式的实施过程和认识,隐性考查了不同制度国家的文明成果可以相互借鉴的思想。第(1)问,要能够从过渡方式、所有制形式和经济
21、体制等多个角度进行对比作答。第(2)问,举例可以不唯一,但所举例子一定要紧扣该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这一特点,因为只有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才会让资本家说出“背叛了他的阶级”“淡红色的社会主义”等言论。第(3)问,如果仅仅从宏观上谈谈对两种经济模式的认识难度不大,但学生最容易出现脱离斯大林模式和罗斯福新政产生的影响空洞地组织答案,不能做到史论结合。M3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4M32012福建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所有者年份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金融机关其他国内法人外国法人个人其他19
22、50年3.212.611061.311.91960年0.223.117.81.146.311.51969年0.332.221.33.240.12.9对其解读有误的是()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24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外国法人持股比例有所上升可以得出B项结论;从金融机关持股比例大幅上升可以得出C项结论;从个人持股比例一栏信息可以得出D项结论。二战后,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都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A项错误,符合题意。22M32012海南卷 19
23、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22B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的福利国家。英国民众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及随之而来的二战中饱受创伤;随着二战的胜利,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和平,更需要稳定与发展。工党针对民众心理并吸取美国经验,适时提出了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赢得民心。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B项。19M3、N12012江苏卷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
24、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19B解析 本题考查史料分析的能力,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日本的综合国力主要表现为科技与经济。A项本身错误;材料反映的不是市场问题,排除C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23M32012浙江卷 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
25、一句不妥,它是()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B紧缩货币出新招C减税减支零通胀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23C解析 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A项局面是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里根上台前出现的;里根在1981年上台后,采取“紧缩货币”、减少干预等方式来缓解危机,但“四高”又成为新的面临解决的问题。C项中零通胀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本题选C。23M1、M32012江苏卷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26、(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13.013.0其他津贴50.130.10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18.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27、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23答案 (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3)原因:挫
28、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4)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解析 解答第(1)问,首先要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福利政策的主要表现;分析背景要从1929年经济危机危害入手。第(2)问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的两个方面:缩小贫富差距与儿童利益维护。第(3)问,回答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原因的依据是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即可。第(4)问根据每则材料概括一个角度即可,材料一是福利政策的提出,材料二是福利政策的执行,材料三突出的是政策的调整。12012安徽名校模拟 某个时期的美国幽默小品
29、写道:“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下列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出现了1825年经济危机B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上述现象C当时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上述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状态1C解析 通过材料可知与1929年经济大危机有关。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首先在股市发生危机,题中正反映了股市危机的概况。A、B两项时间上不符,可排除;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状态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D项;罗斯福新政改变自由主义政策,采取国家加强干预经济的方式,C项正确。42012黄桥期末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
30、谷,缓解了社会危机。但是,有一项措施却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一度加深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这项措施是()A恢复银行信用 B实行美元贬值C限制价格水平 D推行福利制度4B解析 罗斯福新政为了刺激出口,实行美元贬值,导致国际金融环境混乱,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故B项符合题意。92012石家庄质检 1949年,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3.5%,到1997年已经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几乎等于教育支出的三倍。从1978年到1997年,英国社会保障的实际支出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其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任何一项
31、政府支出。因此英国推行福利制度改革。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欺诈现象严重 B政府的财政负担严重C经济发展缓慢 D阶级矛盾的缓和9B解析 “福利国家”制度是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而实行的,因此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这正是材料中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答案为B。122012金华十校联考 下表反映了1913年、1938年、1973年三个年份英国、法国、美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由此得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1913年1938年1973年英国13.3%28.8%41.5%法国8.9%23.2%38.8%美国8.0%19.8%31.1%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
32、济复苏B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三国政府均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12B解析 从表中三个国家三个年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看,呈逐步上升趋势,说明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开始于1947年,A项不正确;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逐步上升,并不能说明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是20世纪70年代,是指美国、日本与西欧,D项错误。B项为正确答案。22012奉贤区期末 1921年3月,俄共(布)通过如下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
33、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表明苏俄将()A征收所有余粮 B废除各种农业税C允许商品买卖 D取消自由贸易2C解析 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允许商品买卖,故C项正确。52012衡水质检 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B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C恢复货币和商品流通并不是发展资
34、本主义D新经济政策能改善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5D解析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从材料中的“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可知D项正确。102012日照调研 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 810万吨增加为8 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 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一定程度上
35、冲击了斯大林模式10D解析 1953年到1964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进行改革。从材料中列举的重工业发展,同时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注重民生来看,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D项符合题意。A、C两项材料体现不出来;B项没有涉及工人生活得到改善,不全面。112012泰安期末 1921年后,苏俄实行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取酬,这一系列做法和1934年后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大的不同是()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B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C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D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11D解析 四个选项都是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
36、的不同,但最大的不同仍从政策涉及的经济体制考虑,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资本主义,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则是计划经济,D项符合题意。122012安徽名校模拟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12B解析 斯大林体制片面强调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长期滞后,生活消费品长期短缺,题干材料正说明了这一点,这从根本上说明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B项符合题意。A、C两项都是表面现象,D项说法错误。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