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2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095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2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2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2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2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2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2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2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认读导引】一个主题: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演变。两大形态: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形态。三大线索: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经济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政策;以官营手工业为核心的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商业发展的演变及与之相关的商业政策。四大重点: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及重农政策;手工业经营形态及成就;古代商业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及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缓慢发展。一、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1农耕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模式,以个体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实行精耕细作。2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3工商业官营手工业、私

2、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并存,其中以家庭手工业最为普遍。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在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条件下,工商业的发展曾出现长期领先世界的历史发展阶段。4经济重心经历了由西向东、从北到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5经济思想农本商末是中国古代长期奉行的经济思想,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冲击了重农抑商思想。6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封建经济母体内孕育出了资本主义萌芽。7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期还实施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2020

3、攀枝花模拟)下面为汉代不同农耕区劳动生产率比较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农耕区域年人均垦田数平均亩产量粮食总收入量南方农耕区23小亩1.37石32石中部农耕区30小亩1.5石45石西、北屯垦区74小亩0.4石29石A南方地区田庄经济发展迅速B西、北地区土地集中现象严重C中部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C根据材料可知,汉代中部农耕区平均亩产量以及粮食总收入量高于南方农耕区和西、北屯垦区,这说明当时中部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C项正确;仅由材料得不出A、B两项结论;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水平有重要影响,“决定”说法错误,排除D项。二、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型的因素1制度性因素(1

4、)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了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2政策性因素(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3经济结构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个体小农的生产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和缴纳赋税。由于赋税沉重,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4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2(2020启东模拟)下图是西周时期的盛食器格伯簋及簋内的铭文,铭文大意是:格伯用土地30田与倗生交换4匹好马,双方剖木为凭证,并

6、实地勘定田界,具结交换事宜。这反映了当时()A国家允许土地自由转让B已出现私田交换现象C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D土地兼并问题的突出B用土地换马的情况反映出当时已出现私田交换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西周时期实行的是井田制,土地国有,不可转让,A、C两项排除;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物,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1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

7、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4)国内外经济交流: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2表现(1)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农作物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都得到发展,而且在纺织、冶金、陶瓷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3)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3学者谢元鲁指出:

8、唐代的经济制度重平等轻效率,宋代则不然,在经济领域对效率的注重逐渐取代了对平等的注重。宋代经济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为()A坊市界限的打破B经济重心的南移C海外贸易的发展 D土地产权的转换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经济制度重平等轻效率是指唐代推行均田制,将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而宋代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抑兼并,租佃关系盛行,土地产权由国家分配土地的均田制向土地私有转化,出现了产权的明晰化趋势,故D项正确;坊市界限的打破、经济重心的南移及海外贸易的发展均与材料无直接联系,故排除A、B、C三项。近代前夜中西方对比项目中国西方政治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英、美、法

9、爆发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少数国家建立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步发展,英美等国相继完成向工业资本主义的转变。国际贸易日益扩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思想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出现早期民主思想,传统儒学受到批判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文化呈现文学艺术繁盛、科技停滞的双重时代特征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的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对外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进行原始积累,并开拓海外市场;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4(2020汉

10、中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前期,消费呈现尚俭、务实之特征,万历通州志卷2风俗载,南直隶通州“弘、德之间,犹有淳本务实之风”。成化山西通志卷2载,太原“工商务实勤俭”。然而中期以降,消费发生嬗变,凸显奢靡之风尚,乾隆震泽县志卷25风俗序载,苏州府“万历以后迄于天崇,民多世富,其奢侈乃日甚一日焉”。上自皇室下至民间竞相奢靡,顾炎武认为:“自神宗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消费奢靡,对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摘编自张邦建明代中后期奢靡之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材料二与16世纪相比,这一时期欧洲消费竞争的特征发生了变化。首先,16世纪消费竞争的主体是家

11、庭,竞争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地位和荣誉;到了18世纪,消费竞争的主体则成为个人,消费竞争是为了个人的地位和荣誉。其次,16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政治,但18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而时尚的制造者不仅仅是贵族,市场也参与时尚的制造中来。时尚的大众参与导致西方进入“大批量需求”时期。摘编自李琴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社会风尚嬗变的原因,并对这一现象作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明朝中后期与1618世纪欧洲消费变化的相同之处,并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

12、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这就要求更多地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明朝中后期社会风尚的嬗变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反映,可从商品经济发展、思想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要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二者都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凸显奢靡之风尚”和材料二“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可得出消费都变得奢侈。第二小问,抓住“不同”,结合明朝中后期和1618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分别分析其影响。第三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原因,中国从封建制度、小农经济的地位、经济政策等角度思考;欧洲则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重商主义思想、思想解放运动等角度思考。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工商皆本、趋利经商思想的影响等。评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冲击了封建礼制和传统观念习俗;推动了批判封建专制的新思想的出现。但也导致社会经济畸形发展,形成重利轻义的社会氛围,加深了统治集团的腐败。(2)相同之处:消费变得奢侈。不同影响:明朝中后期的消费变化没有促进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欧洲则加速了封建制度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原因:明朝时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阻碍;新航路开辟,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重商主义思想盛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