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苏专用讲义: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3958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苏专用讲义: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苏专用讲义: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苏专用讲义: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苏专用讲义: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苏专用讲义: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苏专用讲义: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苏专用讲义: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苏专用讲义: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苏专用讲义: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苏专用讲义: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苏专用讲义: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苏专用讲义: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苏专用讲义: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苏专用讲义: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学法素养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培养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的素养。 通过对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原因等问题的分析,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及素养。 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分析苏联的三次经济体制改革,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通过学习二战后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感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反复试验的过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复杂性、艰巨性与曲折性。赫鲁晓夫改

2、革1背景:在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他在稳固了自己的地位之后,开始调整政策,试图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2措施农业方面(改革重点)(1)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2)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3)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工业方面(1)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2)给企业部分权利(3)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3.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1964年10月,赫鲁晓

3、夫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2内容(1)在企业管理方面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2)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3结果(1)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2)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1)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2)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2内容(1)重点是用经

4、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3)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3存在的问题(1)这些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苏联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4结果: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轻巧识记】 1图示法记忆赫鲁晓夫改革2巧记勃列日涅夫改革勃氏执政十八年,改革重点有调整。大力发展重工业,军备大增又外侵。人民生活有改善,执

5、政后期陷困境。3浓缩法记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经管指导所有租包。“经管”指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指导”指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所有”指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租包”指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概念解读】1义务交售制: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苏联开始实行的农产品收购的主要形式,是国家从农业取得资金和粮食支持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这一制度的特点是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2种植玉米运动:苏联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为增加粮食产量、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不顾苏联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要求全国

6、包括西伯利亚的广大未开垦地区大量种植玉米,结果由于西伯利亚地区光照不足,玉米无法出穗,运动最终失败。【易错提醒】1赫鲁晓夫改革废除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对斯大林模式发起的一次全面冲击,但从总体上说,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对斯大林经济模式中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是斯大林模式的修补者,而不是抛弃斯大林模式的革新者。2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使苏联实力超过美国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使苏联实力超过美国,只是军事实力可以与美国相匹敌,而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相当的差距。由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效果不大。3赫鲁晓夫改革、

7、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不都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仅仅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是在斯大林模式框架下的“小修小补”,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非是局部调整,其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4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加速了苏联解体。5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的失败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遭到挫折,但这只是社会主义一种模式的失败,并不能说明列宁当初的论断是错误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证明了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不仅可以取得胜利,而且能

8、够巩固下去。【轻巧识记】1“一、三、四”归纳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一个对象:斯大林模式。三次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四点措施:扩大自主权、改革经营管理制度、承认市场调节、实行政治“民主化”。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及其启示网络小结术语精要1.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由于没有科学理论和配套措施而失败。2勃列日涅夫改革因没有突破原有体制、个人专断和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而失败。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二战后苏联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史料他对玉米的痴狂程度为中国的人们所津

9、津乐道;他曾满怀自信地向美国人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赫鲁晓夫黑白参半的墓碑暗喻他毁誉参半的一生,毁誉参半的改革。反映了赫鲁晓夫行事鲁莽的改革作风。反映赫鲁晓夫改革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史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存在什么问题?提示 赫鲁晓夫不顾自然条件限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反映了其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实验。2勃列日涅夫改革史料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

10、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从横向看呈增长趋势,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纵向看,数据递减,说明苏联经济出现停滞。从侧面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面临困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提示 趋势:经济发展迟缓,进入停滞时期。原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阻碍了改革进程;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个人作风专断。3戈尔巴乔夫改革史料戈尔巴乔夫说:“改革就是坚决克服停滞现象和打破阻碍机制,建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可靠而有效的机制,使它具有更

11、大的活力。”戈尔巴乔夫为“建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可靠而有效的机制”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 措施: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等。影响: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在经济改革受挫后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国内局势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异侧重点农业工业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是政治领域结果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失败失败原因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小修小补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同目的:解决斯

12、大林模式的弊端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都是失败的改革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不足及教训1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史料赫鲁晓夫所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组作为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对后来的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承认赫鲁晓夫是一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开拓者。他勇于突破旧的模式,探索新的道路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但是,他毕竟受到历史局限性的束缚,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病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还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因此也就不可能产生成熟的改革理论和思想。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表明承认赫鲁晓夫是一位改革者。表明赫鲁晓夫是一位失败的改革者

13、。史料是如何看待赫鲁晓夫改革的?提示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改革不会成功。2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认识史料“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认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讽刺戈尔巴乔夫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史料是如何看待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提示 戈尔巴乔夫剥卷心菜的过程就是其改革的整个过程,先是改革经济,未取得成效后转向政治领域。

14、在政治上,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实行多党制,最后问题全部暴露,导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指向“肿瘤”,“肿瘤”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体现了戈尔巴乔夫否定了党的领导,否定了社会主义方向,从而造成苏联解体。二战后苏联改革的不足之处及经验教训(1)不足之处: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有利于推动对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添了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转向政治体制的改革进展太快,导

15、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2)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 一、战后苏联针对斯大林模式弊端而进行的改革斯大林模式弊端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落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后进行政治改革劳动者态度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分

16、配制度“大锅饭现象”严重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对点演练】1据俄罗斯权力杂志记者报道,俄罗斯政府在2007年版19452006年俄国现代史教师手册中下达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指示:“斯大林好(建立了垂直的政权,但是,没有私有制);赫鲁晓夫坏(削弱了政权的垂直性);戈尔巴乔夫坏(毁灭了国家)。”下列与之相对应的说法是()A斯大林的好是指实行了单一的公有制B赫鲁晓夫的坏是指大量种植了玉米C赫鲁晓夫的坏是指废弃部门管理体制D戈尔巴乔夫的坏是指承认市场作用解析:选C。赫鲁晓夫的坏是指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削弱了政权的垂直性,故选C项,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的好是指建立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建立了垂

17、直的政权,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的坏是指改革失败,苏联解体,D项错误。二、多角度理解苏联的经济改革1知识角度: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二战后苏联多次改革的根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进行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2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虑,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全球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半球化”的发展模式,即世界上主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二者互相斗争、此消彼长可以带来很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3热点角度: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给

18、中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活力。从这一现实热点出发,对苏联改革留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深思是非常有必要的。【对点演练】2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形成了一套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解析:选B。依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依然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下所进行的改革,只是小修小补,没有进行根本变革。B项表述准

19、确,符合题意。1下图为反映苏联某个时期改革的图片,对图片信息最精确的理解是()A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B改革存在弊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C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D改革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创造条件解析:选C。注意图片中的“玉米”,这是赫鲁晓夫改革,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2赫鲁晓夫对苏联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改革,其措施中我国可以借鉴的是()A推行政治多元化B盲目地扩大玉米种植面积C强化了阶级斗争D扩大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排除;B项违背自然规律,不值得借鉴;C项不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是我国可以借鉴的改革措施。3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

20、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解析:选D。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原则和框架,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A、C两项错误;B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相对赫鲁晓夫改革是一种进步,故D项正确。4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重点发展轻工业以改善民生 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21、解析:选D。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为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都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5苏联解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是()A戈尔巴乔夫B勃列日涅夫C赫鲁晓夫 D叶利钦解析:选A。戈尔巴乔夫在位期间的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故A项正确。6关于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对“斯大林模式”有所突破C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功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B。戈尔巴乔夫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学思之窗(教材P100)对比新经济政策,理解邓小平为什么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提示 新经济政策

22、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改变国家垄断贸易。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模式僵化。二、本课测评(教材P101)为什么会出现戈尔巴乔夫改革?其结果如何?提示 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为了缓和经济困难,他首先进行了经济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转向了政治领域。结果: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一些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乘机掀起了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全盘否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浪潮。苏共二十八大使苏联国内的政治斗争更加激烈,社会环境更加动荡不安,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

23、倾向加强,最后导致苏联解体。三、学习延伸(教材P101)通过对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过程的了解,谈谈你从中能够得到哪些启示。提示 (1)改革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2)改革不能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3)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 1946年后,由于苏联政府不断增加自留地的农业税额,农民不堪重税,纷纷砍掉自家果树,杀掉喂养的牛猪。为减轻农民负担,赫鲁晓夫推行的改革措施是()A鼓励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种植B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C允许庄员拥有一定自留地D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解析:选B。根据材料“不断增加自留地的农业税额,农民

24、不堪重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赫鲁晓夫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故选B项。2 1953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2倍。这得益于赫鲁晓夫改革()A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B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解析:选B。赫鲁晓夫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极大地调动了企业职工生产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工业的迅速发展,故选B项。3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们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定,主要原因是()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B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C其改革指导思想

25、正确D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解析:选B。赫鲁晓夫改革尝试对农业和工业进行改革,在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故选B。 4下表为苏联在“七五”(19611965年)计划和“十一五” (19811985年)计划期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出现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社会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速度 19611965 8.5 6.68.6 2.3 6.4 19811985 3.3 3.2 3.7 1.1 3.1A.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严重B勃列日涅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C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D美苏“冷战”对峙消耗了苏联国力解析:

26、选A。材料说明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经济发展的停滞。出现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严重,故选A项。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背离社会主义,B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仍然用计划调节方式管理经济,C项错误;美苏争霸消耗了苏联国力,但不是主要原因,D项错误。5路透社评论某时期的莫斯科政府:“经济领域适度运用价值规律,对现有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科研领域平均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这一时期是()A新经济政策时期B赫鲁晓夫时期 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解析:选C。勃列日涅夫改革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加强,故选C项。

27、6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社会总产值4.23.31.82国民收入4.33.21.04劳动生产率3.33.13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B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未见成效解析:选D。A项题干材料中无从体现;B项发生在19531964年,C项发生在1991年,时间不符;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并进行改革,但是改革未见成效,故选D项。7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A赫鲁晓

28、夫 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 D斯大林解析:选C。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的解体,而苏联就是葬送于戈尔巴乔夫之手,故选C项。8戈尔巴乔夫在其著作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因此,我承认,改革是同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有一定联系的。”这说明()A二者的改革意图有相似之处B二者改革都突破了苏联的关键问题C后者改革是深化前者的改革D后者对前者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模仿解析:选A。根据材料“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因此,我承认,改革是同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有一定联系的”可知,在戈尔巴乔夫看来,自己的改革与赫鲁晓夫的改革在目的方面

29、有相似之处,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前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材料二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

30、。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解析:(1)据材料一“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2)据材料二“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实行私有化”“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

31、正”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3)从改革的方向、措施等几个角度回答。答案:(1)特征:一定程度上恢复国家资本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和自由贸易政策;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形式,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2)评价:打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垄断”,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国营企业成为独立的生产者,把企业推向市场,这都是必要的。但实行完全私有化,建立所谓“真正的市场经济”,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3)原因:列宁改革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改革措施配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戈尔巴乔夫改革不顾苏联实际情况,改革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且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