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56.50KB ,
资源ID:439239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3923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培优学案课时作业: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7 专题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培优学案课时作业: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7 专题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1、(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出现这一状况是由于苏俄(联)实施()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合作化政策 D工业化政策解析:根据材料“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结合所学可知,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商品贸易,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部分,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主张征收固定粮食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经济,与材料“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不符,故B项

2、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农业的所有制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工业领域,故D项错误。答案:A21918年7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提议,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10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这些举措表明苏俄()A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已意识到商品经济的重要性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方针D做出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决定解析: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商品经济,故A项错误;“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10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表明苏俄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调整,对商品经济的重要性有所认识,故B项正确;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方针是在

3、1921年,故C项错误;苏俄做出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决定是在1921年,故D项错误。答案:B3. “通过制定紧急政策,布尔什维克政府为内战努力动员起俄国的经济和社会。工人和部队横扫全国农村,从农民那里没收粮食供应城市和军队。”通过这一“紧急政策”,苏俄()A集中力量保卫了苏维埃政权B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C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D完成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计划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材料信息“内战”“从农民那里没收粮食”“军队”等,可判断出“紧急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维埃政权试图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以支持红军,使苏维埃政权经受住了考验,故选A项。答案:A4. 十月革命后

4、,苏俄政府决定将住房公有化并进行集中管理,力求迅速解决民众的住房困难问题。1921年1月,确立了统一分配公有住房的原则: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该政策 ()A受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B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目的与要求C结束了苏俄的生产资料私有制D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材料反映的是1921年苏俄政府确立的统一分配公有住房的原则,“集中管理”“统一分配”“人均”等都带有明显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色彩,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材料与此不符,B项错误;仅由住房无法得出是否结束生产资料私有制,C项错误;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

5、作基本完成的是新经济政策,D项错误。答案:A5(2019曲靖一中高一期中)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维埃政府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农业上,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故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可排除;农民仍需缴纳赋税,C项错误;农民缴税后才可以处理剩余粮食,D项“优先”错误。答案:B620世纪30年代,当有人质疑在五年计划的指导

6、下,苏联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时,斯大林表示:“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据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解析:苏联如果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是无法建成大型企业,故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工业化建设中形成的,斯大林模式突出特点是指令性计划模式,故B项错误;苏联只是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大型企业,不是依赖,故C项错误;“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说明苏联重视引进

7、外国的先进技术,故D项正确。答案:D7斯大林偏执地曲解列宁1919年关于“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的观点,反复强调“农民是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消灭“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这是“工农联盟的任务”!据此,斯大林要求()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C突出农业基础作用 D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解析:“农民是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消灭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得出斯大林要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A项正确;根据“农民”“工农联盟”得出斯大林的要求与工业化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斯大林要求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

8、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城镇化建设,故D项错误。答案:A8(2019保定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1933年,作家肖洛霍夫在写给斯大林的信中反映了粮食征购队员普遍使用刑逼、体罚和打骂等手段来收购粮食以及农民消极怠工的现象。信中反映的现象()A不能真实反映苏联情况B使斯大林开始削减农业税C与当时农业体制改革关系密切D减缓了苏联的工业化步伐解析: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斯大林农业集体化的真实状况,故A项错误;斯大林强调农业应当为工业服务,未削减农业税,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农业集体化实施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故C项正确;30年代苏联的工业化加速进行,故D项错误。答案:C9戈尔巴乔夫在下

9、台后出版的著作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一书中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强迫劳动,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据此材料,戈尔巴乔夫认为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A使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B使苏联的经济结构趋于合理C牺牲了农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D使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解析:材料未提及工业化的成果,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业化是靠强迫劳动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可知戈尔巴乔夫认为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结构是不合理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得出戈尔巴乔夫认为农业集体化造

10、成农业的破产和农民的悲惨命运,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苏联民众生活水平等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10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D夸大了“苏联模式”的作用解析:材料中“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体现了“苏联模式”的目标,虽然这一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但毕竟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11(2019廊坊高一期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

11、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这一现象的出现()A使苏联打开了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B使企业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促进了工业的发展C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D有利于苏联改变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解析:根据所学使苏联打开了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的是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故A项错误;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企业未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得出重视发展重工业,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实力,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得出不

12、能改变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故D项错误。 答案:C12(2019盘锦市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俄国历史学家德米特连科评论:“到20世纪80年代初,事实上苏联的极权体制在社会上失去了支持,不再有合法性。它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该历史学家强调()A二战后苏联改革均未发生实质变化B苏联模式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突破口是政治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由材料可知,该历史学家认为,20世纪80年代的苏联政体已经不再被民众认可,其崩溃是历史的必然,因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尤其是对政治领域的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

13、40分)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8年开始的苏联“一五”计划期间,所有制改造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在中央的推动下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开始“大跃进”式的集体化运动。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被纳入到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二我们要发展工业,但决不能够减轻农业发展的意义,特别要保证粮食生产的增加。为克服分散的个体经济的落后性

14、,提高农业生产,必须积极地和有步骤地在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把贫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发展农业合作化。农业机械化五年内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试办,到1957年参加现有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将占全国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个农业合作计划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保证全部经济计划的实现将是很重要的,对于限制和逐步地消灭富农经济有决定意义。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和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给我国制定“一五”农业合作计划的启示,并简述实施农业合作计划的意义。(12分)解析:

15、第(1)问,“目的”根据“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归纳;“特点”根据“大跃进式的集体化”“从小农国家变成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等归纳。第(2)问,“启示”根据“我们要发展工业,但决不能够减轻农业发展的意义”“积极地和有步骤地在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农业机械化五年内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试办”“限制和逐步地消灭富农经济”“促进农业发展”等进行归纳;“意义”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农业、工业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思考作答。答案:(1)目的:为工业化服务。(3分)特点:由中央强制推行;规模和速度很快;全面地将农民纳入到计划体制之

16、下;注重积累;牺牲农民利益。(5分)(2)启示:工业、农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与自愿结合;有计划地逐步推行;限制和逐步消灭富农经济;以确保农业发展为目标。(5分)意义:减少了进行农业改造的阻力,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为工业化建设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市场;同时开创了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途径。(7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联)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表现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需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

17、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材料二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

18、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与美国经济政策发生转变的原因。(5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其影响。(11分)解析:第(1)问,“经济政策的转交”可根据材料概括。第(2)问,苏联方面的原因根据材料一“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需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并结合当时

19、苏联面临的国内国外的严峻形势分析;美国方面的原因,从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方式”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影响”,美国可从国家干预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巩固等方面分析;苏联可从“苏联模式”对苏联的推动和阻碍两方面作答。答案:(1)苏联:由新经济政策转到“苏联模式”。(2分)美国:由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2分)(2)苏联:外部环境上,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国家落后需要发展重工业;新经济政策实施,但许多人没有转变思想观念。(3分)美国: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由放任的政策难以应对经济危机。(2分)(3)美国:政府加大干预经济的力度,立法保障,长期实施。影响:美国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5分)苏联:政府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具有强制性。影响: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6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