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案3 问题探究 分类点拨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传记阅读探究类问题的命题特点。2.学会解答传记探究题的方法。分类点拨 类题一 启示类 阅读鉴赏 (2013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各题。定和【注】是个音乐迷 沈从文 “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阅读导引 1.开头第段起什么作用?答题思路:先看本段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再从结构上分析。答案:统领全文,点题。同时,引出下文对“定和是个音乐迷”的叙述;写出定和与众 不同的特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
2、,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即那点混合了忧郁幻想与奔放热忱而为一,对艺术几乎近于宗教虔敬的情绪,欲消纳它,转移它,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开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2.作者在文中说“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
3、”,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答题思路:基于文本,理解这句话的含意;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自己的启示。答案:在困难的局面下,以音乐为代表的艺术,可以使人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对于未来充满希望,在受到挫败时,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始终充满信心和前行的勇气。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
4、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扎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
5、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3.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意?答题思路:抓住关键词语“收获”“庄严持久”“跋涉”等。还要注意“过去”“当前”表时间的词语。答案:定和痴迷音乐并有了相当大的成就,作者认为他不会满足于当前成就,而会在音乐之路上更坚定地走下去。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
6、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4.高考原题(1)本文第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思考一: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交代
7、了定和选择音乐的过程和原因。)思考二:第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引出“音乐迷”的由来,呼应题目,为后面写他对音乐的痴迷作铺垫。)答案:交代了定和选择音 乐的过程和原因;引出“音乐迷”的由来,呼应题目,为后面写他对音乐的痴迷作铺垫。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外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
8、,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注】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2)本文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作简要概括。思考一:本文第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定和在上海痴迷于西洋古典音乐。)思考二:本文第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在逃亡途中放弃其他而独带乐谱;重庆避难时继续迷醉音乐并以此为事业。)答案:定和在上海痴迷于西洋古典音乐的情形;定和在逃亡途中放弃其他而独带乐谱;重庆避难时继续迷醉音乐并以此为事业。【真题呈现】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
9、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解析:答案源于文本,但很难从文本中直接摘引,需要抽象概括。首先明确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然后探究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比如第段介绍定和选择音乐的原因,“音乐迷”称号的由来。可得到启示: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确定目标。段写定和在上海痴迷于西洋古典音乐的情形;定和在逃亡途中放弃其他而独带乐谱;重庆避难时继续迷醉音乐并以此为事业。从这些经历中去挖掘内在的人生哲理。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抒情也是很好的提示。答案: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确定目标,并为之付出最大的心力,当会有所收获。真正追求艺术,应保持单纯的气质和忠诚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要成事就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因外
10、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艺术能激发我们的勇气和信心,即使在困难之中,也能给予我们鼓舞与力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常见命题 1.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2.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3.文中说,“”,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4.文章的题目是“”,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答题方法 1.综合权衡,稳妥立论 一般来说,这类开放性的考题,命题人并不限定论点的唯一性。只要不涉及是非性论题,考生一般可以自由表述自己的观点,即你既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既可以肯
11、定褒扬某种做法也可以指出其不足。简述答题无需标新立异,从应试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综合权衡,稳妥立论。在保证立论正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择易于表述、利于自己把握的观点。方法突破 2.回读原文,精选论据 明确观点之后需要作简明扼要的论述。应回读原文,从原文中精心挑选有力的论据用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一点非常重要。3.简要论述,联系实际 适当扼要引用原文关键句作为论据,还要作精要的论述,以证明观点的正确。有的时候,还要联系实际适度引申分析,以使论证更为有力。4.语言精练,条理清楚 答题步骤 1.认真审题,把握命题角度。对传记中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考查,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对传主可以从社会、文
12、化、政治、经济等各个角度考查;对表面的语句到深层的普适性意义的考查。因此,答题之前先要审清题目要求我们探究的范围和角度。2.紧扣原文,寻找答案。探究类题型虽然有很强的主观性,但考生应该谨记问题是出自文章,是与文章紧密相关的,不可天马行空,纵意而论。要善于结合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特征性细节描写,发现人物身上体现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3.概述事实,分析阐发。由事实阐发的是人物精神,包括品质、素质,所受启发可以与文章相同或相反。作者对传主的好恶褒贬一般比较显豁,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措辞、行文方式就可推测出来,因此,发掘探究的落脚点也应从此出发,合理联系社会现象
13、、学科知识,对传主作出恰当的评价,对所揭示的问题提出独到合理的看法,不要进行夸大的分析与评价。类题二 看法理解类 阅读鉴赏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1925年10月,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量70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不多
14、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上开辟新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从 1930年开始,民生公司“化零为整”,逐步壮大实力,先后收购了大批中外轮船,并控制了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挤出了长江上游。经过多年拼搏,到1945年,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阅读导引 1.在卢作孚看来,乡村建设的首要目标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及相关材料简要
15、分析。答题思路:首先找到原文卢作孚进行乡村建设的段落,在原文第三自然段和相关链接,然后抓住关键语句整合。答案:减轻人民的痛苦,增进人民的幸福,急公众难。2.卢作孚从北碚的建设实验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答题思路:首先要锁定筛选区间,在原文第三自然段和相关链接,然后从卢作孚自己的论述中整合答案。答案:乡村建设固然需要人、财、物,需要实施办法,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断努力。在抗战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号召:“国家的抗战开始了,民生公司应该首先行动起来参加战争。”在他的指挥下,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去。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户的宜昌,聚
16、集了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大批航空器材、兵器及轻重工业机器设备,急待撤往大后方。但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运力,至少需要一年才能运完。还有40天就是长江枯水期,日本飞机不断轰炸,日军节节逼近,形势十分危急。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硬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3.相关链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思路:首先概括相关链接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它与文本主旨的关系。解答时可采用观点加论述的方式。答案:相关链接是引用胡德平的文章,谈毛泽东评价卢
17、作孚这位旧中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的影响。说他是旧中国实业界“不能忘记”的人物,点题同时,升华了文章主旨。4.高考原题(1)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思考一:卢作孚为公司的发展定下什么样的宗旨?有什么效果?(“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化零为整,逐渐控制长江上游航运。)思考二:卢作孚为公司的发展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有什么效果?(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民生公司的航运业务从嘉陵江扩展到长江。)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1927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峡防局局长。峡防局本来是一个主要针对盗匪的治安联防机构,但他却借此
18、平台,提出“打破苟安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的口号。与民国时期其他乡村建设实验不同,他明确提出“要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就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为此,他精心设计了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北碚为中心,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经过努力,这个昔日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盗匪横行的小乡镇,终于建设成为“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陶行知参观后说,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卢作孚也与晏阳初、梁漱溟一起,被称为“民国乡建三杰”。(有删改)答案:采
19、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使民生公司的航运业务从嘉陵江扩展到长江;化零为整,逐步控制长江上游航运;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及海外都建立分支机构,使民生公司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意思答对即可)(2)卢作孚被认为“民国乡建三杰”之一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思考一:请用一句话概括最后一段的内容。(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思考二:卢作孚对于北碚的乡村建设的主要贡献有哪些?(首先为北碚的发展设计了蓝图,把北碚建设成重庆市郊重要城镇,为建设新中国提供参考。)答案:精心设计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把北碚建成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以北
20、碚的实验作为“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意思答对即可)相关链接 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公园,便酬报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国家,便酬报你一个完整的国家。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它可以安慰你的灵魂,可以沉溺你的终身,可以感动无数人心,可以变更一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卢作孚工作的报酬)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我们要做这样的事业,便要准备人、准备钱、准备东西、准备办法,尤其要许多人分工合作,继续不断地去办。(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意义)确立公众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质基础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水准,使国家成
21、为一个本身健全的现代国家,尤为吾人必须全力趋赴的积极目的。(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卢作孚先生作为旧中国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起,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胡德平发扬和借鉴老一辈民族实业家的精神和经验)【真题呈现】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解析:回答此题要紧密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文章先写他对航运事业的贡献,再写他对抗战做出的贡献,最后写他在乡村建设方面的贡献。另外,“相关链接”部分也作为一个补充,起到了揭示其精神品质的作用。回答时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理解也可以,但需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答
22、案: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者:提出“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强国宏愿,动员民生公司员工英勇抗战;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的实干家:创办民生实业公司,致力于北碚乡村建设;具有现代意识的改革家:认为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是建立良好秩序,注重基础建设,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目标高远、不懈追求的理想主义者:把实现个人理想与改造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方法突破 常见命题 1.为什么被誉为“”的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传主的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3.你怎样评价主人公?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4.探究传主的优秀品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答题思路 1.紧扣文本 探究试题的命题原则是依据文本的,由文本出发而延伸的。因此,解答看法理解类探究问题也不能脱离文本,应该依据要求,寻找文本中的依据。2.联系已知 看法理解类探究题,在解答时可适当联系自己学过的知识,或掌握的生活经验,写出自己的看法。3.中肯公允 要谈对问题的看法或观点,无论同意与否,我们在解答时都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不能模棱两可。其次,态度要中肯、公允、客观,不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最后,要注意准确用词,措词得体。点击进入对点精练点击进入专题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