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研析把握考向真题再现1. 2014广东高考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 井田制瓦解B. 分封制恢复C. 均田制受到破坏 D. “市”突破空间限制解析:本题考查唐代均田制的相关问题。由“唐代”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可以判断这描述的是均田制。均田制下,国家分配的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所以买卖国家分配的土地是违法的。“违法卖买”恰恰说明均田制走向瓦解。故正确答案为C项。A项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B项分封制与均田制无关;D项反映的是宋代城市变化。故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C2. 2014重
2、庆高考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 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 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 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 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故选D项。张骞通西域只是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张骞最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并没有建立和西方的联系,排除A、B两项;确立西汉对西域的管辖权是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的结果,排除C项
3、。答案:D3. 2014江苏高考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A. 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 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 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 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唐朝前期不是州县治所的地方不能设市,后期规定市的设置更加灵活,按照户数的多寡、交易的频繁程度设市。故A项正确。B、D两项与材料中“若要路须置听依三千户法置”的规定矛盾;C项与“置市令”矛盾。答案:A4. 2014山东高考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
4、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 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解析:本题考查唐宋时期户籍名称变化反映的问题。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于鸦片战争后,不是唐宋时期,故A项错误。手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的发展,户籍称谓的变化反映了手工业的发展,正是传统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故B项错误。题干中户籍新称谓的出现表明农民有了自主经营的权利,这反映出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应是逐渐松弛,故D项错误。题干中户籍新称谓的出现说明出现了大量专门的手工业户,这些手工业户需要把手工业品作为商品卖到市场上去,进而维持自己的生计,从而有利
5、于农产品的商品化,故C项为正确答案。答案:C5. 2014课标全国卷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本题考查交子的功能。材料中的“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表明交子是民间贸易的一种凭证,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交子的使用导致了民间的商业纠纷现象,并不能说明交子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交子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指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
6、中下游地区,与四川无关,且材料未涉及经济重心南移,故D项错误。答案:A6. 2014课标全国卷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 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 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 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对外贸易以及对“出超”“入超”等概念的理解。材料的意思是:清初实施海禁以前,在民间贸易中外国货物比较普遍,外国钱币使用较多。根据所学可知,当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为正确答案。材料没有提到外币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B
7、项错误;外国货物多谈不上冲击自然经济,C项错误;材料也没提到民间贸易对清廷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A师说高考 仿真练习1. 2014湖北孝感统考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与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A. 交通十分发达B. 商业贸易繁荣C. 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 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解析:“丝绸之路”“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等称呼反映出这条路线上交通十分发达、商业贸易繁荣,也说明这条路线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通道;“佛教之
8、路”的称呼反映出这条路线成为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流的通道,故A、B两项不够全面,C项正确;丝绸一直是古代中国出口的重要商品,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答案:C2. 2015保定摸底宋史食货志载,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7年)“界率赠造(交子),以给陕西沿边籴买及募兵之用,少者数十万缗,多者或至数百万缗,而成都乏用,用请印造,故每岁书放亦无定数。”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 北宋时交子已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B. 交子使用范围主要局限于我国西部C. 交子已丧失信用和流通功能D. 北宋政府缺乏有效管控货币发行量的体制解析:“每岁书放亦无定数”体现了交子发行的随意性。这反映了北宋政府缺乏有效管控货币发行
9、量的体制。故选D。答案:D3. 2014广东江门调研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B. 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C. 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D. 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实行土地私有制,以及重农抑商政策。商人致富后,为了提高地位,往往投资土地,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作物商品化、战乱等,所以B、C、D三项不正确。答案:A4. 2015云南昆明模拟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
10、,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实质上表明当时()A. 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B. 诸侯权力增强C. 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D. 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鲁国初税亩改变井田制,开始承认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故选D。答案:D5. 2014河南安阳模拟史记货殖列传序中说:“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据此可知材料主张 ()A. 商业由政府官营B.
11、政府应该干涉经济发展C. 农本商末,重农抑商 D. 让商业自由发展解析:关键信息: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古代中国经济政策上,是商业抑制,即重农抑商,而司马迁货殖列传对商业的态度,从关键信息中分析可知,显然是不赞成抑制的,而是主张让商业自由发展,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答案:D6. 嘉庆二十二年,清廷谕令皖、浙、闽三省巡抚,“所有贩茶赴粤之商人永禁出洋贩运”,“别经发觉除将守口员弁严参外,并将该巡抚惩处不贷”。“谕令”所体现的经济观总受到时人批评,其批评依据合理的是()A. 茶叶出口可缓解国内市场压力B. 参与交流以推动制定经贸规则C. 发展外贸可适当增加财政收入D. 贸易保护并不能消除市场竞争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清朝中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联系古代商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可知,C项符合题意。当时国内茶叶市场并未出现压力,A项与史实不符;B项夸大了茶叶出口的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是“贸易保护”,排除D项。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