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1月学分认定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超出边框和在试卷上答题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第I卷一、
2、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据尚书等文献记载,周人以“小邦周”战胜“大邑商”后,对夏、商以来的天命观进行了改造,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天命论。该理论A. 实践了孔子以德治民的理念B. 改善了西周的民生状况C. 阐释了新政权的合法地位D. 为后世稳定发展提供借鉴【答案】C【解析】【详解】周的天命观强调“天命无常,有德行的统治者才会得到拥护”,结合周人改造“天命观”的背景即“周灭商”可知是为了阐释了新政权的合法地位,C正确;当时孔子尚未诞生,A错误;材料与改善西周民生无关,B排除;后世并未一直持续稳定,D排除。故选C。2. .1995
3、1997年,在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一些铜钱,其中有秦至西汉初的半两钱。昭平、贵县、合浦、平乐贺县等地的汉墓已发现有不少秦汉的半两钱、五铢钱。在昭平县风清一号东汉墓出土了5种钱币308枚,风清二号东汉墓也出土了3个品种共553枚钱币。由此可以推断当时A. 地方有铸钱自主权B. 商业活动比较自由C. 岭南经济比肩北方D. 南北经济联系加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在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了昭平、贵县、合浦、平乐贺县等北方县区的钱币,反映出当时南北方的经济联系有所加强,D正确;从出土的钱币不能看出地方有铸钱自主权,排除A;仅从出土的钱币不能看出当时岭南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且
4、“比肩北方”也不符合史实,也不能反映出商业的自由程度,排除BC。点睛】3. 据统计,明代监察御史共209人,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出身者只有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都部者”。这表明当时A. 科举是选官的主要途径B.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 注重考察监察官员素质D. 监察机构日益膨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明代监察御史的来源主要是科举,但没有表明所有官员的主要来源是科举,故排除A项;明代监察御史的出身来源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故排除B项;根据“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
5、三年考满到部者”可知当时注重考查监察官员素质,故选C项;根据题意内容无法得出监察机构日益膨胀的结论,故排除D项。4. 当代著名史家杜维运先生说:“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是历史的两大要素。所谓历史叙事,一般来讲,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历史解释大致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 (晋)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B. 叔孙通为刘邦设计礼仪,使君臣尊卑差别犹如天壤之别C. (汉代)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D. 皇帝兼并天下诸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答案】B【解析】“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属于历史叙事,故A错误;
6、“使君臣尊卑差别犹如天壤之别”属于历史解释,故B正确;“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属于历史叙事,故C错误;“兼并天下诸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也属于历史叙事,故D错误。故选B。5. 宋代实行“侍丁”制度,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政府可减免其税收与徭役。宋代政府还设置了“安济坊”“福田院”“居养院”“孤老院”等养老机构。这说明宋代A. 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B. 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 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D. 统治者以孝道治天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侍丁”“安济坊”“福田院”等可知,宋代政府重视对老人的赡养,体现了统治者以孝道治天下的思想,D正确;材料只论及了养老
7、方面的政策,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A排除;B项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排除;C项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养老制度6.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 君主专制被颠覆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 君权至上的后果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的现象都是在皇帝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选择可以信赖的人来暂时掌管权力,这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
8、态形式,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被颠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体制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题干现象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故B项错误;皇权至高无上,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7. 如表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A. 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B. 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C. 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 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朝时期实行赋役征银,以及废除人头税的做法,这有利于进一步放松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促进手工业的发展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排除A项;B项太绝对,排除;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人口的增长,
9、而不是隐瞒人口,排除D。8. 有学者指出,作为社会近代化的产物,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把经义作为应试人员的必考科目,并且限定只有男子才能参与考试。该学者意在说明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A. 完全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B. 内容与形式存在背离现象C. 重视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D. 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答案】B【解析】【详解】文官制度是近代化产物,但是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将义作为应试人员的必考科目,并且限定只有男子才能参与考试,这明显违背了近代化潮流,与文官制度内涵不符,即内容和形式存在背离现象,B正确;北洋政府实行文官考试制度说明其并未完全背离时代潮流,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北洋政府
10、实行文官考试制度时的弊端,C强调的是文官考试制度内容的合理性,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文官考试制度的实施本身有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D排除。9. 列宁曾指出:“凡是居民生活习惯特点或民族成分不同的国内的各个区域,都应该享有广泛的自我管理和自治,其机构则用普遍、平等、秘密的投票方式来建立。”这可为我国下列哪一制度的实施提供理论借鉴A. “一国两制”构想B. 村民自治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经济特区制度【答案】C【解析】材料“民族成分不同的国内的各个区域,都应该享有广泛的自我管理和自治”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主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这一理论,故C正确;“一国两制”构想与民族区域自治无
11、关,故A错误;村民自治制度属于基层民主制度,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经济特区属于对外开放的表现,不是民族区域自治,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的关键信息“民族成分不同的国内的各个区域,都应该享有广泛的自我管理和自治”,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特点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0. 下表为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 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B.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C. 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D.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答案】D【解析】【详解】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主要是刚获得民族独立的亚非新兴
12、民族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搁置分歧,获得与会亚非国家的认可,促进了中国外交的发展,D正确;新中国成立之初就与苏联等国家建交,意味着美国外交孤立政策的失败,排除A;1955年至1957年,中国的国力没有大幅度提升,排除B;题干中有非洲国家,不属于中国的邻国,排除C。11. 有学者指出,公元前5世纪中期,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的机会,比一个人掷出骰子的某个点数的概率都要大,雅典的公民中,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这说明A. 民主选举具有很大随意性B. 公民广泛参与国家管理C. 直接民主的弊端逐渐显现D. 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
13、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机会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并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力有所增加,才会出现材料中提及的现象,故可以说明当时的雅典民众可以广泛地参与国家的管理。B正确;担任官职的机会较大,民主选举具有很大随意性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公民可以广泛的参与国家管理,并不是显示其弊端,C错误;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时期,D错误。故选B。12. 史载,罗马中央政府“除元老院外,它的行政官员仍不过由总共40人左右的执政官、大法官、财务官和营造官组成”,罗马行省的官吏则更少。而中国“西汉末年
14、官吏总数有12万余人”。材料可以佐证古代罗马A. 善于利用经济手段改善人民生活B. 行省是实行法治的有力保障C. 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管理D. 国家行政管理存在严重弊端【答案】C【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古代罗马官员善于利用经济手段改善人民生活的情况,故可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实行法治的有力保障应是罗马帝国强大的实力和完善的法律制度,而不是行省,故可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有着完善的法律体制,为罗马帝国的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减少了政府的行政官员,故此题应选C;材料讲到的罗马的官员数量少,这并不能说明“国家行政管理存在严重弊端”,故排除D。13. 1
15、8021803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济贫税年均为530万英镑;1813年,增长到860万英镑:18171818年,达到前所未有的930万英镑;从1802年到1833年,济贫税增长了62。导致济贫税增加的主要因素是A. 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B. 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C. 政府投资建立福利体制D. 社会主义思潮产生了定的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济贫税大幅增长,联系这一时期的史实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从而导致济贫税增加,B项正确。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14.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
16、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法案搁置不理,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这一规定体现了A. 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B. 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C. 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D. 总统与国会矛盾激化【答案】B【解析】【详解】总统行使口袋否决权体现的是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A选项排除。美国三权分立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15. 1928年非战公约中提到“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
17、德的,“不管其原因如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这一战争观A. 源自一战后民众观念的变化B. 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C. 能有效制止大国间军备竞赛D. 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西方国家签订的非战公约,反对将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强调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这种反对战争渴求和平的观念,源自一战的教训和战后民众观念的变化,A项正确;二战的史实证明非战公约中的反战、和平观念不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B项错误;仅有反战观念并不能有效制止大国间军备竞赛, C项错误;非战公约中的和平观念不等于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D项错误。第II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18、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1分,共55分。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1、图2、图3是山东省在古代中国三个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示意图(部分)。(1)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今天山东省所在位置的行政区划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2)山东是英雄的土地、美丽的家园,旅游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历史文化。举出一例近代以来发生在山东的代表性史实(人或事均可),并写出推介理由。(要求:符合核心价值观和历史逻辑。)【答案】(1)图1:对应的时期是唐朝。信息:山东所处的位置主要隶属河南道。说明:唐朝时期,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
19、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来道变成了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机制,道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因此图1确认为唐朝。图2:对应的时期为元朝。信息:山东所处的位置当时隶属于中书省管辖。说明:行省制度是元朝创设的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一行省掌管一省政务。行省制打破了“山川形便”,呈现犬牙交错区划格局。而当时的山东则直接隶属中书省管辖,称为“腹里”。因此图2确认为元朝。图3:对应的时期是汉初。信息:山东所处的位置出现了东莱郡、胶东国、北海郡、高密国、甾川国、齐郡等郡国并存的现象。说明:西汉建立后,地方行政制度沿袭了秦朝郡县二级制,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同时汉
20、高祖刘邦吸取秦朝“孤立而亡”的教训,分封刘姓诸侯王驻守各地,从而形成了汉初郡国并行的行政区划格局。因此确认图3为汉初。(2)示例:孟良崮战役。1947年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全歼了国民党整编第74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解析】【详解】(1)图1:首先通过观察图1,根据图中显示山东所处的位置主要隶属“河南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对应的时期是唐朝;接下来说明信息与结论间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政府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来道变成了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或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机制,道是
21、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因此确认图1为唐朝。图2:通过观察图2,根据图中显示内容可知,山东所处的位置当时隶属于中书省管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对应的时期为元朝;接着根据所学知识,从都城、地方行政设置及其分布情况分析说明推理过程,即行省制度是元朝创设的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一行省掌管一省政务,图中行省分布打破了“山川形便”,呈现犬牙交错区划格局,当时的山东则直接隶属中书省管辖,称为“腹里”,由此可推理得出图2为元朝。图3:通过观察图3,利用图中显示可知,山东所处的位置出现了东莱郡、胶东国、北海郡、高密国、甾川国、齐郡等郡国并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对应的时期是汉初;接着根据所学知识
22、,从图中行政区划、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方面分析说明,西汉建立后,地方行政制度沿袭了秦朝郡县二级制,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同时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孤立而亡”的教训,分封刘姓诸侯王驻守各地,从而形成了汉初郡国并行的行政区划格局,因此可推出图3为汉初。(2)示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史上山东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孟良崮战役等,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事件和意义等方面说明列举此事的理由,如,1947年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全歼了国民党整编第74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7. 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交流和文化融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23、之后,这种隔绝的局面被打破了。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以洛阳为阵地,复兴了北方的中原文化,为南北文化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官制律例礼乐文化的建构当中,南方文化充当着输出者的角色,经由士人北来等传播途径,成为北方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魏孝文帝推行汉服,褒衣博带,而其时南朝服饰却是“小作冠帽,短制衣裳”。另一方面,南方的声韵之学又深深地影响了北朝士人。.摘编自杨柳从看北魏后期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材料二对于南朝北投者,拓跋氏尤能注重拔握这种情况与南朝统治者专重侨姓,排斥南人,而晚渡北人又被目为荒怆,备受排斥,北方各族更不予考虑者,迥不相同。摘编自
24、周一良魏晋南北朝札记(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南北文化交融的具体表现和显著特征。(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引发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答案】(1)表现:礼仪文化的建构;服饰风俗的交流;声韵之学的互动。特征:不是一边倒“汉化”,而是双向的交流与融合。(2)因素:迁都洛阳;汉化改革;吸纳南方贤才。【解析】【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在官制律例礼乐文化的建构当中,南方文化充当着输出者的角色”可知,南北文化交融表现礼仪文化的建构;根据“魏孝文帝推行汉服,褒衣博带,而其时南朝服饰却是小作冠帽,短制衣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服饰风俗的交流;根据“南方的声韵之学又深深地
25、影响了北朝士人”可知,声韵之学的互动。特征:根据材料一中“复兴了北方的中原文化,为南北文化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可知,不是一边倒“汉化”,而是双向的交流与融合。(2)因素:根据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改革”,材料二中“对于南朝北投者,拓跋氏尤能注重拔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引发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有,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改革,吸纳南方贤才等。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根据图1井结合所学,指出根据地建设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2)与图1相比,指出图2在政权建设上的不同并分析原因。【答案】(1)从实践和理论上探索出了中国革命道路;政权建设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
26、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创建人民政权进行了探索和尝试;经济建设上,进行土地革命,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调动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2)不同:设立边区政府,隶属于国民政府;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精兵简政。原因: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解析】【详解】(1)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至1933年正值土地革命时期可知,这一时期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实践和理论上探索出了中国革命道路;政权建设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创建人民政权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在根据地进行经济建设上,实行土地革命,废除地主土
27、地私有制,调动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2)不同:根据图二中陕甘宁边区可知,这是中共抗战时期开创的根据地,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是边区政府,隶属于国民政府;在政权建设方面,中共在政权组织中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在延安时期,实行精兵简政。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所处时期正值抗战时期,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中共这一时期的政权建设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摘编自李翀论黄金货币地位的演变与前景结合所学知识,对黄金货币地位演变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19世纪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发展,
28、以英国为首的各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金本位制,有利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和世界贸易发展,也确立了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后,各国为摆脱危机放弃金本位制,并建立不同的货币集团区,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二战后,为重建世界经济秩序,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以美元为中介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美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黄金不再作为世界货币,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格局。黄金货币地位的演
29、变历程,反映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深刻影响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解析】【详解】历史解释:明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根据“1821年英国正式启动金本位制度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金本位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发展,以英国为首的各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金本位制,有利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和世界贸易发展,也确立了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根据“1933年,美国取消金本位制,接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废除金本位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后,各国为摆脱危机放弃金本位制,并建立不同的货币集团区,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根据“1944年,依
30、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国际货币制度,美元取得了等同黄金的地位,各国货币可以通过美元间接兑换黄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为重建世界经济秩序,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以美元为中介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根据“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由于美国出现了国际收支逆差,人们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1971年八月美国政府宣布暂时停止黄金兑换美元”“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金汇兑本位制最终解体”“(1976年牙买加协议)决定推动黄金非货币化,从此黄金失去了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美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黄金不再作为世界货币,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格局;综合黄金货币地位的演变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金货币地位的演变历程,反映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深刻影响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整个解题过程注意持论有序,逻辑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