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试卷第卷(选择题共60分)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这一事实说明()A在经济落后地区是难以发展先进文化的 B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C文化没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D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文化2、在70年的辉煌征程中,草原儿女书写了“最好牧场为航天”“各族人民建包钢”“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历史佳话,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
2、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内化为草原牧民创建“碧草蓝天”的精神力量。由此可见( )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 人们创造并享受着文化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A B C D3、如果说京剧为官府大雅,那么黄梅戏则为山野文化。黄梅戏起源于皖、鄂、赣边界地区的采茶调,是劳动人民在生产与生活中培育了这朵山野奇葩。由此可见()A.人类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C.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D.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的4、阳朔的印象 刘三姐、巴马的梦 巴马等实景演出,让当地群众在劳作之余走上舞台,增加了收入,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这表明文化( )A.能反作用于经济 B.能反作
3、用于政治C.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D.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5、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2018年10月23日上午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为了实现抗风能力16级、抗震能力8级、使用寿命120年,港珠澳大桥设计施工团队为之创新研发了31项工法、31套海洋装备、13项软件、454项专利。这些重大科技成果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这表明( )教育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我国已成为科技全面领先世界的国家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A B C D6、截至2019年2月15日,流浪地球票房已突破30
4、亿元,在春节档中排名第一。猫眼对流浪地球的预测票房为51.47亿元,预计可以与我国几大产业的利润相匹敌。由此可见(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产业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ABCD7、“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要把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摆在突出位置,深刻反映70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揭示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讲述普通人与新中国同成长、共命运的故事,形成爱国强国报国的共鸣共振。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C.优秀文化能塑造人
5、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8、“读书,绝不只是为了混一张大学文凭,而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是为了让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这句话说明( )读书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享受文化读书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读书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ABCD9、每年的3月5日是学习雷锋日。跨越50多年的时空,雷锋精神历久弥新。长期以来,某校坚持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实践证明,这一活动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之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公德的实践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
6、。这说明文化( )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A B C D10、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家乡美食深深扎根传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中,不可磨灭。这些食物未必是玉盘珍馐,但和亲人推杯换盏,把酒言欢的亲情即是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这才是这些传统食物最重要的意义。材料表明( )饮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饮食作为载体可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乡愁文化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总是被动地接受着乡愁文化的影响ABCD11、家风好,能让家道兴盛、家庭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
7、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说明好家风( )定能保证家庭吉祥 能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决定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向上向善ABCD12、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文化与美最相关、最契合。只要有空地,就会有广场舞的身影;读书、看戏、听讲座,人们乐于用文化活动填补闲暇时间;插花、茶艺、琴艺等更为精致的“雅生活”正在普通百姓中悄然兴起。文化味儿,正成为时下国人日常生活中散发的新气息。这折射出(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追求“雅生活”有利于消除生活方式的差异A B C D13、英国哲学家罗素
8、曾在中西文明比较中写道:“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正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使得这些文化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地向外汲取营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世世代代延续下去。罗素这句话表明()A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可能会导致一些民族文化的消失B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各民族文化保持独立性C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仅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D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只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14、第20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晚
9、会上,各具特色的民族节目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中外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视听盛宴。这体现文化( )A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B只有共性规律,没有个性特征C是民族的,不是世界的 D因多样而异彩纷呈,交相辉映15、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16、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越来越多地利用航拍机、微型摄像机等新技术
10、、新装备对大型活动进行了全景式、立体化直播。这表明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A已经完全超越时空局限 B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C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导致了旧的传媒的消失17、近年来欧洲学院日益重视中国,开设了欧中关系课程,还积极筹建欧中研究中心,致力于欧中关系研究。中国愿同欧方一道努力,争取到2020年实现中欧学生年度双向交流达到30万人次。上述材料体现了(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学生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大众传媒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途径 中欧学生交流有利于文化传播A B C D18、“开平碉楼与村落”是我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被专家誉为“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我国对开平碉
11、楼进行有效保护,这是对( )的继承。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实现了从衰微向大发展大繁荣的飞跃。产生这一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 ()A.社会制度更替 B.教育事业发展 C.科技进步 D.思想运动20、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A.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平等交流,相互借鉴21、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正确
12、的道路是这样的,吸收你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从文化生活角度来看,这句话告诉我们()A.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B.要继承传统的文学艺术C.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D.传统文化应该全部抛弃,重新创造新文化22、“微电影”是微时代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中国互联网。“微电影”依靠微博、视频网站和手机等新媒体,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吸引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微电影”的兴起说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网络技术下的新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A.B. C.D.23、故宫人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并与人们当下的生活相对接。他们推出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让故宫“嗨”了起来,深受人们喜爱。这说明文化创新( )A要立足社会实践 B要逐渐淘汰传统文化C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 D来源于创作人的灵感24、中药被证明对某些疾病有效,但仅仅使用传统方法有时难以将其功效发挥到最大。西方医学能够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中草药进行分析提炼,确保药物的有效性与一致性。东西方医学研究携手合作才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从文化创新角度看,中医学发展应(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5
14、、“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 较大的包容性 B. 较强的保守性 C. 鲜明的民族性 D. 相对的稳定性26、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坚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的创作理念,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追求创新。有的剧目以少数民族剧种独有的表演形式为基础,适当借鉴东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和管弦乐队演奏;有的剧目将地方戏曲与西洋歌剧无缝连接。这说明实现文化创新应该()立足于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文化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放眼世界,充分吸收外国所有文化成果A B C D
15、27、下列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它必然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B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C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是一成不变的 D传统文化应该全部被继承和发展28、“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篇清代诗人赵翼的论诗道出了文化发展的规律不断创新,永无止境。对文化创新,我们应该这样认识: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超越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对文化的传承就是文化创新 只有在否定传统的基础上才有文化创新A B.C.D.29、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等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影响文化发展 B.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发展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传承30、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形成了我们的民族特色。这表明()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世界其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为我所用A B C D第卷(主观题共40分)非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共40分。)31、 (1)文化与
17、经济、政治的关系。(4分)(2)文化的力量。(4分)32、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4分)(2)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4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微信是某公司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研发项目最初并不被看好,多数人认为微信所做的事情手机QQ都可以做,没有发展空间。后来,“语音功能”加入,微信出现转机;“附近的人”和“摇一摇”加入,使微信功能走向了陌生人之间的交友,用户的激增;“朋友圈”的出现,则把微信推向社交化平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今天的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
18、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有人担忧地说,当人们越来越沉迷于使用网络通信工具来交流时,人们将会日益丧失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如果有一天,人人都低头摆弄手机,用通信工具交流,而不开口和身边的人交谈,那么每个人都将活成一座孤岛,而这个社会也就冷漠了”。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微信的广泛使用表示担忧。(12分)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年来,从网络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到网络作品进入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视线,网络文学的崛起已势不可挡。网络文学凭借其大众性、互动性、即时性、娱乐性等特征吸引了庞大的作者群和读者群。材料二:对于网络文学的崛起,传统作家表现出了不同的态
19、度:有恐惧者,有不屑者,也有包容者。而某权威媒体表示,当下重要的不是纠缠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PK中哪方取胜,重要的是中国作家应该努力创作,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因为,读者不会亏待他们喜欢的作家。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你认为中国作家应该如何努力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12分)政治答案12345678910BDBA DCCDCA11121314151617181920CBCDBCBBAA21222324252627282930CDADDABACD31、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4分)(2)文化作为一种
20、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4分)32、 (1)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4分)(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4分)33、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总是使用网络通信工具使人们长期浸染在网络交流的方式和文化中,久而久之必然会对使用者产生深刻的影响。(4分)(2)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思维方式。这种通信文化也会影响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行为方式,甚至丧失面对面交流的能力。(4分)(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这种网络交流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人与人的关系也随之变化,更加冷漠。(4分)34、(1)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为自身创作寻找智慧的源泉和动力。(3分)(2)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3分)(3)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一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另一方面要使作品体现时代精神。(3分)(4)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实现作品创新。(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