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90.50KB ,
资源ID:434548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3454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

1、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周代社神为禹,谷神为稷,不仅将周人的祖先神“后稷”定为了国家神,而且让分封的无论是同姓还是异姓诸侯国,都作为共同的“神”进行祭祀。这一做法旨在()A确立周王共主地位 B建立统一的宗教体系C提高文化信仰认同 D强化周政权的合法性2明朝时,皇帝可以将奏疏留在宫中,不发给内阁票拟,也可以将已经票拟的奏疏在宫中不往下发,被称为“留中”,这反映了()A内阁丧失了议政功能 B丞相权力不断下降C皇帝与内阁矛盾尖锐 D皇权专制色彩浓厚3人们一般认为家谱起

2、于宋代,其实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就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修撰已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只是大多未留传后世,这表明我国()A分封制影响深远 B宗法观念长期存在C封建家长制盛行 D家谱文化博大精深4在中国古代政治中,皇权、贵族、官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政治局势的三种力量,皇权更希望与官僚,而不是与贵族结合。下列项中体现此观点的是()A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 B废分封,行郡县C开创皇帝制度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后汉书卷二十六韦彪载“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大学中有“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这些说法本质上反映了()A忠孝观念是统治者治国之本B儒家思想渗透于社会各个

3、领域C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显著特征D齐家治国是孝子的最高追求6史载:“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下列职官或机构,与此史料所载官职职能具有一致性的是()汉朝的刺史 唐朝的御史台元朝的宣政院 清朝的理藩院A B C D7某著名学者指出,行省弥补了传统郡县制的不足,元中央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并以其内部特有的机制,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成熟、稳定的建制。该学者意在说明行省制()A借助分权与集权加强中央集权B细化了中央与地方权力C聚集境内财富以提供中央需要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8它对上能有效地发挥

4、辅佐皇帝的功能,而不致危及皇帝的权力,对下则能有效地行使其管理和统治功能;从其自身来说,由于职掌上的严格界定和行使职权上的严格程序,因此,能有效地减少政策失误。材料描述的“它”是()A汉代的内朝B唐代的三省C明代的内阁D清代军机处9英国的发展方式以温和与渐进为特色。19世纪三次议会改革使议会权力逐渐下移,下院权力日益扩大;但是直到今天贵族为主的上院仍有对下院法案的一年延搁否决权,还拥有最高司法权。据此可知英国民主()A严格限制世袭贵族政治特权B不断提高议会决策效率C在传统与现实之间谋求平衡D和现代民主精神相违背10美国1787年宪法和德意志1871年宪法均确立了联邦制。下列对二者认识正确的是(

5、)A均通过反对殖民统治建立B中央集权导致地方失去自主权C联邦制度被各国广泛借鉴D历史传统影响政治民主化程度11在古希腊人眼中,民主只存在于同一城邦的成员之中,在所有希腊人之中,民主是不存在的,至于那些非希腊人,比如波斯人,更是被称为“野蛮人”,自然也就更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材料表明,古希腊民主()A仅是少数居民的民主 B确立了城邦至上原则C存在狭隘性和排外性 D受到城邦制度的制约121878年,德皇威廉一世连续遭到暗杀。愤怒的俾斯麦解散帝国议会,重新选出一批新议员,通过了反社会主义法,禁止社会主义者的一切集会、组织、结社以及各种报刊,也不得接受任何募款捐助。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德国()A行政机构控制

6、立法机构B政治体制具有浓厚专制色彩C社会主义运动走向高潮D代议制民主体制的阶级本性13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禁止除丝织工业之外纺织工业雇佣9岁以下的童工;从1835年起又规定:13岁以下的童工每日工作不得超过9小时,禁止童工做夜工等。英国议会通过以上法案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童工利益 B缓和社会矛盾C促进工业革命开展 D引导社会进步141834年,英国首相墨尔本在向威廉四世报告工作时指出:不可使外界了解内阁的分歧。某日墨尔本在内阁讨论进口谷物税时说:“是使谷物更贵些?便宜些?还是去稳定谷物价格?我都不在意,但最好我们都要统一口径。”这说明英国()A议会改革推动内阁制完善B内阁奉行集体负责

7、制原则C首相已掌握国家核心权力D民主制度形式化特点明显15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A政府被议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文官制度是英国政治民主的根本动力C改革目的是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D责任内阁制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16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A推翻了独裁者的统治 B挫败了美国侵略势力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制定了资产阶级宪法17古罗马的公民大会除可选举具有否决权的平民保民官外,通常多为表决通过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的议案,后来随

8、着罗马的扩张,公民大会也很少召开,而由吸纳了部分外地精英的元老院行使立法、选举和任命官员等权力。这一变化()A适应罗马不断扩张的统治需要B削弱了罗马社会的统治基础C导致罗马由共和政体转向帝制D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181954年6月至9月,中国有组织地开展了宪法草案讨论和宣传。据统计,许多地区的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118万多条意见、建议和问题。这一活动()A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B体现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C标志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D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19毛泽东在谈到中国的政党制度时曾经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9、。”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协商建国、民主建政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体现了()A中西方政治制度相融合的体现B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继续发展D各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利益趋同20某一史学家在评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说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揖美追欧的结果,也是五四以前八十年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而取得的最富深远意义的结果”。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实现了宪政原则B促进了民族工业持续发展C奠定了统一基础D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兴起21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欢迎一切

10、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A1931年前后B1932年前后C1936年前后D1938年前后22“依照执政者的个人喜好以及亲疏关系来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公共事务,而不是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程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纠纷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在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重要的成就是()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职能C制定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确立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目标23如表的内容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推论正确的

11、是()史实推论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宣告中国事实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创立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遭受严重挫折1999年“依法治国”方略写进宪法标志着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已经完成ABCD24抗日战争中,中共曾指出“在对富农减租减息后,同时需要交租交息,并保障富人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B争取中小地主的支持C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 D增强抗日的力量25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多时间中,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和各项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同时普遍

12、召开了各级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积累了民主生活的经验。这意味着()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趋于成熟C民主政治建设有了一定基础 D社会主义制度受到普遍欢迎26王安石变法时期,政府对各州县耕地进行清查丈量,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此个意在()A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抑制大官僚地主的经济特权D增加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27北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这一措施()A加强了北方民族交融 B恢复了北方农业生产C加速了北方人民南迁 D实现了北方的再次统一281901年到190

13、9年,清政府进行了“新政”。“新政”期间新办59117所学堂,在校生超过160万,培养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1902年至1910年新建厂矿企业约330多家,是1901年之前20年的两倍多;军事改革编练了一支具有现代化装备和素养的军队。依据材料,有关清末“新政”说法正确的是()A就是一场政治的骗局B延缓了清王朝灭亡的命运C培植了新的社会力量D实现了社会改良的目的29清末部分知识分子关于“新中国”构想表,据此表可以得出()作者著作年份主张康有为康南海自定年谱1888在巴西经营殖民地,建立新中国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1902前期为君主立宪国,后转为民主共和国柳亚子哀女界1904推到旧政府,建立新中国,独立

14、之幸福陆士谔新中国1910实现宪政,收回租界,取消治外法权A清末统治危机刺激了民族的觉醒B实施宪政是清末知识分子的梦想C结束君主制已成为社会普遍共识D知识分子对近代变局进行了探究30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法典立法工作因各种原因五次搁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这说明我国()A逐步确立依法治国方略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C法制建设不断走向健全D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全面建成31恩格斯说:“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前商品生产的完善的法,但是它也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这说明罗马法()A影响了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B是目前最

15、完备的法律C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D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32宗教改革中,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是()A路德教派 B卡尔文教派C英国国教D英国清教徒33有研究者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很多国家的建交文件中都有如下内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说明()A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求同存异方针具有强大适应性C我国的外交政策受到各国赞赏D维护国家统一是我国核心利益34美国福布斯认为“一带一路”打造了一个连接中欧的升级版运输线路和新贸易枢纽网络,一个加强版覆盖整个欧亚地区的经济体系;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仍有疑虑,但同时也不愿错过这趟车

16、。材料表明“一带一路”()A推动了中欧贸易的快速发展B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带来机遇C适应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D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5新中国“驱蒋纳我”提案在联大中投票数统计表,如表所示现象()时间通过反对弃权1961(第16届)38482019624256121966465717196948562119705149251971763517A反映资本主义阵营矛盾重重 B推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C说明求同存异原则成为共识 D表明中国已经打破外交僵局3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外交就()从“中苏结盟”到“不结盟” 从“因营周边”到“人舞国际”从“一边倒”到“求同存异” 从“团结亚非”到“

17、跨洋握手”A B C D37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确立中外建交新基础坚决断绝和台湾国民党残余势力关系;平等友善对待新中国;恪守彼此尊重领土完整及主权独立之原则。该“基础”反映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 B“另起炉灶”方针的C美国封锁中国政策破产 D中国成为独立民族国家382013年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并先后成功举办两届“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针对不同全球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反映出新时期的中国外交()A形成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机制B不断调整以适应世界格局变动C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基础D在

18、实践中积极主动和奋发有为391971年尼克松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黄金美元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此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意味着()A美国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加强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C美国加大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金本位制利于经济发展401960年,西方国家掀起一股抢购黄金的风潮,黄金价格涨至41美元每盎司。“抢购黄金风潮”的出现()A冲击了国际货币体系 B强化了美国的金融霸权C导致了西方经济衰退 D标志世界经济重心转移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40分)4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族主义在中世纪尚未成型,当时所有的

19、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因而在那些世纪里,无人知晓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民族主义直到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出其近代的形式。由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全部权力的,因而国家也就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已经是由公民(19世纪末以前仅指有财产的公民)组成的。全球通史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

20、,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梁启超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1902年2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光明日报材料三 德意志人在普鲁士的领导下于1866年击败奥地利,于18701871年击败法国,然后建立起了他们的德意志帝国。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在此之前,为了反抗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掠夺。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主义运动。

21、其中典型的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全球通史材料四 在北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英语成为来自各地移民的共同语言。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美国人民经过6年多的艰苦抗战,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1)概括材料一中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主要原因和目的。8分(2)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德国与北美“民族主义”获胜方式的不同。4分(3)概括19世纪中

22、期东西方民族主义运动的不同特征。4分42(14分)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367年,罗马设立了裁判官,以接替执政官审判权中民事司法权的部分,负责处理罗马市民的民事纠纷。裁判官有权发布文告,而且所颁布的文告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逐渐发展成一个体系裁判官有力量将来自“万民法”的新观念和新原则灌输到罗马法中。随着罗马的不断征服,罗马国家的人口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罗马有许多非公民身份的人,还有许多非罗马的人。为了更好地处理这些关系,公元前242年又设立外事裁判官。外事裁判官处理问题基于一系列对所有人都一致的原则。这些原则具有所有人都要认可

23、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故而被称作“万民法”。摘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材料二:序列内容第11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44、545条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国家征收私人财产只能根据公益的理由,并以给予所有人以公正和事先的补偿为条件。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摘自法国民法典(1804年)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

24、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整理(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万民法”体系形成的原因。4分(2) (2)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民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原则。4分(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在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原则中的突出体现,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重要意义。6分4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社会

25、大变革需要有稳定的秩序,力求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睦的周边环境;坚持独立自主、排除任何外来干预,以便集中力量推进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造。材料: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变化一览表(部分)时间外交方针、政策主要内容1949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主张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存在并不妨碍亚非国家求同和团结,中国在坚守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亚非国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70年代一条线、大片为对付苏联,建立一个最为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广大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是反霸

26、的主力;第二世界(发达国家)是争取和联合的力量;在反对美苏争霸时,为了集中对付苏联霸权主义,美国成为一支可以利用乃至联合的力量。1982年对外开放、不结盟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对于一切国际问题,中国将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至少两条信息,自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一选择题(共40小题)1【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是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侧重于考查的是周代确立国家神的作用。【解答】A分封制的实施确立了周王的天下共主的地位,故排除;B

27、先秦时期中国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宗教,故排除;C根据“让分封的无论是同姓还是异姓诸侯国,都作为共同神进行祭祀”可知,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文化认同感,故正确;D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强化周政权的合法性,故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答题的关键是对“让分封的无论是同姓还是异姓诸侯国,都作为共同的神进行祭祀”的解读,难度系数中等。2【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关键词是“留中”。【解答】题干“留中”体现的皇帝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处置“奏疏”,是皇权强化的表现,故D正确。A项“丧失”说法绝对,排除。明朝朱元璋已经废除丞相,排除B。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故选:D。

28、【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3【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就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修撰已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宗法制的历史影响。【解答】A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家谱的编修,没有涉及分封制的影响。B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就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修撰已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家谱的修撰体现了血緣宗法观念对日常

29、生活的影响。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商属于奴隶社会,此时封建家长制还没有产生。D“家谱文化博大精深”只是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历史现象,而非本质,这与题意不符。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4【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古代政治中重视“皇权更希望与官僚,而不是与贵族结合”的原因,即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然后结合选项中的措施的影响分析。【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皇权更希望与官僚,而不是与贵族结合的原因是皇权与官僚结合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废分封,行郡县”体现了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

30、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分封制容易导致分裂割据,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皇帝制度是秦朝的中央官制,加强的是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现的是思想统一,文化专制,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郡县制的意义,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5【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侧重于考查的是家国同构。【解答】A材料中没有涉及忠孝观念,故排除;B本项错在“各个领域”,故排除;C根据“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和“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可知,材料中体现了家国情怀,故正确;D结合材料可知

31、齐家治国应该是忠臣的最高追求,故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答题的关键是对“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和“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解读,难度系数中等。6【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侧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材料中的史料所载官职职能是管理少数民族的官员,而元朝的宣政院和清朝的理藩院也是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解答】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材料中的史料所载官职职能是管理少数民族的官员,而元朝的宣政院和清朝的理藩院也是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故正确。汉朝刺史职能是监察地方,不符合题意;唐朝的御史台职能是监察中央官员,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故选:D

32、。【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侧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属于重点内容,考生应扎实掌握。7【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中行省制特征叙述的认识。【解答】通过材料“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并以其内部特有的机制,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地方集权与内部分权相结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正确;通过材料“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可以看出,行省制细化了内部分权,排除B;C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消除根源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

33、学知识分析行省制的主要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8【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侧重于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的职能。【解答】A汉朝内朝的职能没有涉及到具有严格的程序,故排除;B唐朝的三省行使职能具有严格的程序而且能够辅佐皇帝的同时,尚书省的执行职能可以有效的行使管理和统治功能,故正确;C明朝的内阁始终不是中央的正式机构,职权范围也不明朗,所以没有严格的界定和行使职权的严格程序,故排除;D清朝的军机处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没有明确的职能,故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答题的关键是对“对下则能有效地行使其管理和统治功能;从其自身来说,由于职

34、掌上的严格界定和行使职权上的严格程序”的解读,难度系数中等。9【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要求学生结合英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来分析。【解答】A材料是强调贵族院有很大的权力,而不是限制他们的权利;B从材料中“但是直到今天贵族为主的上院仍有对下院法案的一年延搁否决权“明显可以看出效率很低;C材料反映了英国一方面进行议会改革,扩大下议院的权力,保障民主,另一方面也要维持贵族院的权利,反映出英国民主政治在传统和现实之间努力的谋求平衡;D材料中反映了英国下议院不断的改革扩大权力,这没有违背民主精神。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

35、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0【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关内容。【解答】由于德意志帝国受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影响,民主化程度不高,故D正确;A与德国不符,排除;B不符合题意,排除;C错在“广泛”,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答案】C【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解答】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范围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故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城邦之上”的原则

36、,故B排除;根据材料“民主只存在于同一城邦的成员之中,在所有希腊人之中,民主是不存在的,至于那些非希腊人,比如波斯人,更是被称为“野蛮人”,自然也就更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可知,故希腊民主存在狭隘性和排外性,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D,故D排除。故选:C。【点评】古希腊由于特殊的国情,建立起民主政治,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重要的影响。12【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侧重于考查的是德国的民主政治。【解答】A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行政机构对立法机构的控制,因为当时的立法机构主要是联邦议会而不是帝国议会,故排除;B专制色彩的浓厚的体现是君主的专制或者缺乏民主性,而材料中都没有涉及,故排除;C材

37、料中只是涉及社会主义者刺杀了德皇,不能得出社会主义运动走向高潮,故排除;D材料中仅仅针对的是社会主义者,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代议制民主是有阶级局限性的,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答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通过了反社会主义法,禁止社会主义者的一切集会、组织、结社以及各种报刊,也不得接受任何募款捐助”的解读,难度系数中等。13【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议会改革,要求学生结合英国议会改革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是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以后颁布的法案,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保护童工的利益不是主要目的;B材料中的措施没有涉及到缓和阶级

38、矛盾的问题;C对童工使用的规定是为了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维护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D引导社会进步不是主要目的。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和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4【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统一口径”对认识。【解答】通过材料“我们都要统一口径”可以看出,英国首相要求讨论谷物税时统一口径,保持一致意见,这说明内阁奉行集体负责的原则,故B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到议会改革,排除A;国家核心权力仍然掌握在议会手中,排除C;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民主制的形式化,排除D。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

39、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15【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内容、特征和发展过程来分析。【解答】A材料看不出政府被议会操控。B英国文官制度不是民主政治的根本动力。C从材料可以看出,在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以后,19世纪中期又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排除了政党对具体行政事务的影响,保证了政府施政的独立性。D材料体现不出分权制衡的特点。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发展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16【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墨西

40、哥的资产阶级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制定了墨西哥的资产阶级宪法,D选项符合材料的意思,其他选项都不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17【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要依据史实对题干信息正确理解。【解答】A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元老院吸纳外地其他城市精英,使其他地区和城市的利益诉求在罗马元老院通过立法等形式得以表达,有利于加强罗马与被征服地的联系和其对罗马的向心力,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故选A;B根据材料可知吸收外地精英,有利

41、于加强罗马社会的统治基础,B错误;C罗马由共和走向帝制是其扩张过程中权力落入军阀之手所致,故C选项错误;D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公民大会基本没有实权,并且伴随罗马扩张很少召开,沦为虚设,实权转入贵族组成的元老院,因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难以得到缓和,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要准确理解题干主旨,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8【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大和54宪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许多地区的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118万多条意见、建议和问题”。【解答】“许多地区的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

42、118万多条意见、建议和问题”表明这一活动体现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故B正确;AD材料未体现,排除;C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大和54宪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是: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解答】材料体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结果,故B正确。中西方制度融合错误,排除A。政党制度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必然联系,故C错误。政党利益无法趋同,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演变情

43、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20【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要求学生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意义在于实现了宪政原则,故A项正确。B材料没有体现出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C材料看不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奠定了统一的基础。D材料没有体现出对思想产生的影响。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整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21【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要求学生结合国共十年对峙的特征和

44、影响来分析。【解答】A从材料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可以看出当时要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是在西北小山村,1931年中共主要是在南方进行革命斗争;B.1932年中共也是主要在南方;C.1936年中共已经转移到了西北地区,当时中共的军队还是红军,中共当时除了要反抗日本侵略,还要打击地方军阀,选项符合材料的特点;D.1938年中共的军队被称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22【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民主政治

45、建设的过程特征来分析。【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是强调要依法治国,材料没有涉及到完善人大制度;B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出政协制度;C材料没有体现出宪法的制定;D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是要杜绝个人统治,是要强调法律的统治,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在90年代确立了依法治国的目标。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23【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史实的认识。【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在全国范围内创立

46、,正确;1966年“文革”开始,中国民主制度受到严重破坏,政治民主化进程遭受挫折,正确,故选B;项推论中“事实上”表述错误,排除,故排除AD;项推论中“已经完成”表述错误,排除,故排除C。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现在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24【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解题的关键是“在对富农减租减息后,同时需要交租交息,并保障富人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解答】要求地主减租减息,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要求农民交租交息,照顾了地主富农的利益,这样有利于加强各阶层的团结,有利于巩固抗日

47、民族统一战线,增强抗日的力量,故D正确;要求地主减租减息,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排除A;要求农民交租交息,争取了中小地主的支持,排除B;土地改革在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开始的,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5【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侧重考查考生的读题能力,材料中强调在完成相关任务后,普遍召开了各级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这积累了民主生活的经验,为之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的基础。【解答】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于1954年,与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这一时间不符合,排除A;B趋于成熟的说

48、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C材料中强调在完成相关任务后,普遍召开了各级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这积累了民主生活的经验,为之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的基础,故C正确;D当时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侧重考查考生的读题能力,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是重点考试内容,考生应扎实掌握。26【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解题的关键是分析材料判断出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然后结合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的目的和影响分析。【解答】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该措施的目的是增加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故D项正确。方田均税法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49、,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不能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也没有抑制大官僚地主的经济特权,故ABC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的目的和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7【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解答】根据材料信息“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故A正确;B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

50、合的性质。28【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可结合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内容和影响分析本题。【解答】A.材料体现的是清末“新政”的客观作用,而不是强调其是政治骗局,故A项错误。B.根据所学可知,清末“新政”客观上培养了进步力量,传播了先进思想,如辛亥革命的主力新军就是清末“新政”期间编练的,故清末“新政”不但没有延缓清王朝灭亡,反而加速了其灭亡进程,故B项错误。C.根据材料中“新办59117所学堂”“新建厂矿企业约330多家”“军事改革编练了一支具有现代化装备和素养的军队”等关键信息可知,清末“新政”培植了新的社会力量

51、,故C项正确。D.实现了社会改良的目的,说法过于绝对,因为清末“新政”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也没有使得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是考试重点考查内容,考试应扎实掌握。29【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清末新政,解题的关键是“在巴西经营殖民地,建立新中国”“前期为君主立宪国,后转为民主共和国”“推到旧政府,建立新中国,独立之幸福”“实现宪政,收回租界,取消治外法权”。【解答】“在巴西经营殖民地,建立新中国”“前期为君主立宪国,后转为民主共和国”“推到旧政府,建立新

52、中国,独立之幸福”“实现宪政,收回租界,取消治外法权”表明清末知识分子反对君主专制,建立独立的民主国家,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清末新政,是一场骗局,清政府“预备立宪”极力维护的是君主专制权力。30【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结合题干“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法典立法工作因各种原因五次搁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行分析。【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建国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历经重重阻碍,在新时期不断丰富完善,推进我国进入“民法典时代”,故C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以法治国方略的确立进程,排除A我国法律体系随着

53、时代变化不断完善,并未建成体系,排除B项;题干信息与实现小康社会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本题掌握我国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背景及历程进行分析解答。31【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罗马法,要根据恩格斯的话准确分析题干主旨。【解答】A依据材料可知,恩格斯论述的是罗马法与近代资本主义法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内在一致性和继承性,说明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基础,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史实,排除BCD。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准确理解,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32【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不代表资产阶

54、级利益的新教派”。【解答】根据所学知识,英国亨利八世改革,使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但是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后出现清教运动,故C为正确答案。A、B、D均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英国亨利八世、伊利莎白一世改革的特点:宗教改革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亨利八世成为英国第一位国教最高首脑;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33【

55、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主旨,并正确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解答】A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求同存异与台湾问题写入外交文件并无关联。C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并未列举他国对我国外交政策的评价。D依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说明维护国家统一是我国的核心利益。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

56、度中等。34【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侧重于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影响。【解答】A结合材料“一个加强版覆盖整个欧亚地区的经济体系”和“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仍有疑虑,但同时也不愿错过这趟车”可以看出推动了中欧贸易的发展,故正确;B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中国和欧洲,所以不能得出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带来机遇,故排除;C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故排除;D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中国的国际地位是否提高,故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影响,答题的关键是对“一个加强版覆盖整个欧亚地区的经济体系”和“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仍有疑虑,但同时也不愿错过这趟车”的解读,难度系数中等。35【答案】B

57、【分析】本题考查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侧重于考查的是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背景。【解答】A材料中仅仅涉及的关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投票的表现,并不能反映出资本主义阵营的矛盾,故排除;B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数量在增加,反对的在减少,这预示着中国重返联合国大势所趋,所以在1971年中国重返了联合国,而在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故正确;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亚非拉国家的支持,所以不能得出中国重返联合国导致求同存异成为共识,故排除;D中苏的建交就表明了中国外交僵局的打破,故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重返联合

58、国,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整合和知识的迁移能力。36【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解答】是20世纪60年代末,排除;是20世纪70年代,排除;均符合题意,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指导下,开拓了崭新的外交局面。37【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关键信息有“新中国成立后”“恪守彼此尊重领土完整及主权独立之原则”等。【解答】依据材料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后”“恪守彼此尊重领土完整及主权独立之原则”等可知,“基础”反映了成中

59、国已经为独立民族国家,故D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淡化意识形态,主张建立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不合题干主旨,排除A。“另起炉灶”涉及的主要是西方殖民主义国家,排除B。C说法错误,不合史实,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演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38【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侧重于考查的是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解答】A材料中“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表明并不是以联合国

60、为中心,故排除;B材料反映了中国政府在世界格局变动中积极主动和努力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不出中国外交的“不断调整”,故排除;C材料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意识,没有涉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故排除;D根据材料可知,21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并多次举办大型的国际会议,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的方案,这说明新时期的中国外交积极进取和奋发有为,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积极参加国际事务,本题的答题关键是对“2013年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和“针对不同全球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解读,难度系数中等。39【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题的

61、关键信息是“1971年尼克松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解答】1971年尼克松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表明美元与黄金脱钩,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当时经济滞涨带来的变化,再次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实力下降,无力支撑美元与黄金兑换的能力,故C正确;A与题意相悖,排除;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40【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黄金价格涨至41美元每盎司”。【解答】结合所学知识,美元与黄金挂钩,

62、黄金价格涨至41美元每盎司,说明美元贬值,冲击了美国的经济实力,冲击了国际货币体系,故A正确,B错误;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40分)41。【答案】(1)内容:民族即国家,国家由公民组成;民族、国家必须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资产阶级应掌握国家政权。4分原因:19世纪末,外国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2分目的:通过宣传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使中国走上君主立宪制的发展道路。2分(2)不同: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结束分

63、裂实现国家统一;美国通过民族解放战争获得民族独立。4分(3)不同特征:东方主要属于反殖反封建斗争;西方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4分【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外的民族主义运动。(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西欧的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全部权力的,因而国家也就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已经是由公民(19世纪末以前仅指有财产的公民)组成的”分析归纳。第二小问,紧扣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第三小问,结合梁启超的时代背景和思想主张分析;(2)本小问,依据材料三、四,结合德意志统一和美国独立战争的特点分析;(4)本小问,依据材料,结合近代中东方民主革命和西方民主革命的性质分

64、析。【解答】(1)第一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一“西欧的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全部权力的,因而国家也就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已经是由公民(19世纪末以前仅指有财产的公民)组成的”可以得出民族即国家,国家由公民组成;民族、国家必须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资产阶级应掌握国家政权。第二小问的原因,紧扣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民族危机角度解答。第三小问的目的,结合梁启超的时代背景和思想主张可以得出其目的是通过宣传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使中国走上君主立宪制的发展道路。(2)本小问的异同,依据材料三“民族主义”、“普鲁士的领导下于1866年击败奥地利,于1870

65、1871年击败法国”,依据材料四“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美国人民经过6年多的艰苦抗战,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可以得出相同点是增强民族凝聚力,通过战争获得胜利。依据材料三、四,结合德意志统一和美国独立战争的方式可以得出不同点是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美国通过民族解放战争获得民族独立。(3)本小问的不同特征,依据材料,结合近代中东方民主革命和西方民主革命的性质可以得出东方主要属于反殖反封建斗争;西方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点评】本题考查近代结合近代中东方民主革命和西方民主革命的比较,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42【答案】(1)原因:随着

66、不断对外扩张,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原来的公民法不适应新的形势,部分承认被征服的地区其他民族的利益,给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以必要的法律保护;外事裁判官已在处理外邦人之间以及罗马人和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件(或长期的司法实践)。4分作用: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的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2)平等的原则、绝对所有权原则、契约精神。4分(3)表现:英国: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美国:制约与平衡。意义: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

67、正义等角度分析即可。6分【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罗马法形成原因以及万民法得作用,一共两小问,第一小问主要从地域得扩大,矛盾的激化、旧法律的不适应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主要从巩固统治、促进社会的发展等角度回答。(2)本题考查的是法国民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原则,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即可得出。3)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和美国法律中体现的对于权力的制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重要意义,一共两小问,第一小问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主要从对中国法律体系的晚上、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公平等角度出发。【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法治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罗马法、法国民法典、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

68、年宪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难度系数中等。43【答案】示例论题: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化论述:1949年以来,新中国在外交上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另起炉灶”等外交政策。在冷战格局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冲突愈演愈烈,美国敌视新中国,阻扰西方国家承认新中国,并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中央人民政府坚持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按平等原则与他国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17国建立外交关系,冲破了某些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孤立新中国的企图,抵制帝国宝义侵略,为恢复经济建设争取了和平环

69、境。50年代,我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发挥重大影响;朝鲜停战,远东和国际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为了争取时间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我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准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积极发展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广泛关系,努力拓展处交空间: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明确了国际争端可以通过和平协商的方法争取解决的外交指导原则,新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并发挥了更积极的作用。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中苏意识形态分歧和苏联政府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中苏关系恶化,中美继续对抗;不结盟运动兴起;我国推行“两个拳头出击”的外交方针,团结亚非拉人民进行反殖反箱的斗争

70、,与亚非拉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70年代打开对外关系新局面。第三世界国家力量明显增强;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有88个国家与中国建交;美苏争霸、矛盾尖锐,苏攻美守,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对外扩张、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中国政府坚决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空前提高,从根本上改变60年代后期严峻的外交局势,为后来实行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80年代以来,中国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强调不结盟和在联合国主导下的多边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根据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而进行调整;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

71、和联系,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建立国际社会新秩序。结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党和政府根据国家利益需要,准确判断世界发展趋势,适时调整外交政策,应对复杂、多元的世界局势变化,使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备注:若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特色”“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维护了国家利益”“和平与发展”等角度立论、论证亦可。【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结合题干“1949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953年1955年中国在坚守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亚非国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70年代第二世界(发达国家)是争取和联合的力量;在反对

72、美苏争霸时,为了集中对付苏联霸权主义“1982年中国将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可以“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分析论证。【解答】根据材料“1949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953年1955年中国在坚守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亚非国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70年代第二世界(发达国家)是争取和联合的力量;在反对美苏争霸时,为了集中对付苏联霸权主义“1982年中国将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可以“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立论,结合所学从建国初、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及外交政策的体现进行阐述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论证阐述的能力,本题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发展演变的背景及政策表现进行分析解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