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年高一历史学案 :9.2 新兴力量的崛起(人民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3424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一历史学案 :9.2 新兴力量的崛起(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年高一历史学案 :9.2 新兴力量的崛起(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年高一历史学案 :9.2 新兴力量的崛起(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年高一历史学案 :9.2 新兴力量的崛起(人民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年高一历史学案 :9.2 新兴力量的崛起(人民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学生版:知识能力目标描述欧共体的形成过程;理解日本的崛起;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以及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倾听发展中国家的呼声。通过学习,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对在两极格局下,欧共体、日本、中国和不结盟运动兴起等史实的学习,理解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学会运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并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情感态度目标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和

2、世界发展的趋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感情。1、专题总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由两极走向多极化 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锋”)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20世纪50年后期起:多极化趋势出现(“新兴力量的崛起”)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加强”)2、本课课题:多极化趋势出现(“新兴力量的崛起”)3、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4、知识结构: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

3、现出多极化趋势。 成立的原因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成立:经济一体化(1967年) 发展:政治一体化 成立的影响 新兴力量的崛起 原因(20世纪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表现50年代后期) 影响 多极化趋势出现 过渡时期(1949-1956)中国的振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文革”时期(1966-197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后) 兴起原因、倡导者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兴起标志、主要内容 影响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欧共体成立的原因(1)根本动因:经济发展的需要。20世纪_50_初,西欧各国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

4、切,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过程。(2)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保障自身安全的需要。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联合有助于保障自身的安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3)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2、欧洲共同体的成立-经济一体化(1)过程:_1951_年,法德意比荷卢六国建立_欧洲煤钢联营_; 1958年,六国又组成_经济共同体_和_原子能联营_; 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2)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_商品 _、人员、劳务和_资本_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3、欧洲共同体的发展-政治一体化(1)原因:西欧_经济一体化_,

5、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2)表现: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_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_”,奉行_独立自主_的外交政策,以_欧洲联合_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_用一个声音说话_”。1975年,共同体的立法机构“_欧洲议会_”成立,由选民_直接选举_产生。20世纪80年代之后,欧共体的_政治联合_进一步加强,共同体内成员间的_防务合作_工作也加快了步伐。4、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影响:(1)对西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在外交上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对国

6、际格局: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原因:(1)把_发展经济_作为立国之本,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2)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础,依赖美国保护,发展_对外经济关系_。(3)重视_教育_。(4)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2.表现:(1)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_高速发展_时期;(2)_60_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3)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4)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

7、国。3、影响:(1)对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_政治大国_的地位,力图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2)对国际格局: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由于西欧、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严重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使美苏两极世界格局受到重大冲击,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三、中国的振兴1、过渡时期(1949-1956):(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2)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

8、956-1966):(1)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_实现工业化_奠定了初步的基础。(2)至1966年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遇到过一定的挫折,但依然取得了较大发展。3、“文革”时期(1966-1976):(1)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极大的损失。(2)_1971_年重返联合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后):综合国力迅速增长。(1)表现:农村经济得到 全面振兴 ,粮棉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 工业基本建设 和 技术改造 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 进出口贸易 _ 总额不断增加;科技、教育、文化

9、事业 蓬勃发展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显著提高 ;(2)影响:中国是_第三世界_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 国际地位 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始终奉行 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兴起原因: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赢得了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而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_和平中立_,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标志提示:不结盟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旨在反对霸权主义、推动民族国家真正独立的运动。因其奉行

10、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而被称为不结盟运动。这一运动的兴起,增强了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2、倡导者: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3、标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的第一个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标志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4、主要内容:(1)始终奉行_独立自主和非集团_的宗旨和原则; (2)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 (3)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其行动纲领。5、影响:(1)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2)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_两极_格局,使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11、。一、全面认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1、原因:(1)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除美国以外各国都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为多极化趋势加强创造了条件。2、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1)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但还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具体表现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

12、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出现加强趋势。3、影响(1)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与制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3)它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为了对付共同的威胁恐怖主义,大国之间开始尝试进行新的对话并加强合作,从而使大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缓和。(4)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对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二、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特点(1)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2)随着冷战的加剧,特别是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美国改变对日政策,开始扶植日本。

13、(3)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在经济和外交上不再为美国马首是瞻,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三、课本163页“自我测评”:、相对稳定及其作用:()美苏两国彼此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也掩盖了一些地区冲突、局部战争和民族矛盾。()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并存,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并用于自身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世界整体发展。()亚、非、拉美国家利用美苏争霸的形势,设法从西方及东方获取最大的援助。由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兴起和发展,第三世界崛起。()雅尔塔体制在原则上提倡和平、民主。联合国安理会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西欧、日本经济崛起,经济上与美国竞争,政治上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冲击。()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举足轻重。()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崛起,也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苏联政治、经济弊端严重,国家日益陷入困境。()美苏对峙、称霸,双方力量相对削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