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宇宙一、单元概述 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们已经知道了许多有关地球、太阳、月亮、星球的知识,甚至还可以讲出黑洞、超新星爆炸、类星体等科学词汇来。我们都会惊叹学生所接触的信息面之广泛,也会慨叹人类对宇宙奥秘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以至留下如此丰富多彩的智慧成果。 但仅仅停留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层面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有没有观察过月亮的阴晴圆缺?对于各种词汇,他们理解吗?探究宇宙的方法一观察、推理与发现,学生了解与体验过吗?这个单元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
2、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 当然,在这一单元中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也是重要的教学日标。 本单元包括这样几课。 第一课,“地球的卫星一月球”。让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一张自己的月球卡的制作。 第二课,“月相变化”。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第三课,“我们来造环形山”。通过一个有趣味的活动一造环形山,让学生在制作月球环形山模型的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
3、每四课,“日食和月食”。让学生对有趣的天文现象一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这需要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日、月、地三天体运动模式的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第五课,“太阳系”。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表处理数据,并建立太阳系模型。学生将惊奇地发现,所建太阳系模型与有关太阳系示意图相差甚远。 第六课,“在星空中(一)”。学生将实际做一个星座模型,从而明白星座实际是远近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第七课,“在星空中(二)”。学生将了解夏季主要星座的特点,并根据制作的星图去实际观察天空中的星座。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的
4、兴趣。 第八课,“探索宇宙”。学生将了解宇宙的组成、规模、运动变化等,同时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成果,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和所付出的努力。 通过这八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教科书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如画月相、造环形山、日食的模拟实验、建太阳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本单元的特色之一。 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些课
5、后的活动,如观月、观星、收集资料等,希望这些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的兴趣。 本单元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天气、灯光等;二、夜间观察活动较难组织、开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星座是远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宇宙是可
6、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过程与方法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对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让模型更具解释力有所认识。.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探究天文现象或事物的成因。.用合理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如画简图、示意图、结构图或做实物模型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认识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宇宙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究宇宙天文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距离的。三、分课时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