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599KB ,
资源ID:432788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3278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红对勾》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随堂训练:第22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红对勾》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随堂训练:第22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WORD版含解析.doc

1、考纲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1(2013新课标全国卷)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 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 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 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解析:材料充分肯定了苏联1952年的农业成绩,并认为最严重的谷物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故D项符合题意。农业问题始终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A项错误;1952年时苏联早已实现工业化,B

2、项错误;1952年,苏联并未进行农业改革,C项错误。答案:D2(2013新课标全国卷)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新经济政策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的做法,承认市场和商品货币的作用,实际上正确处理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故B项符合题意。两国实行的政策相距半个多世纪,国内外经济状况尤其是国际经济状况明显不同,A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前没有出

3、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C项错误;苏联为促进工业化取消了新经济政策,D项错误。答案:B3(2013新课标全国卷)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解析:“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体现了苏联急于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愿望。受此思想的影响,苏联集中国家力量发展经济。该思想推动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的形成,故B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C、D两项与史实不符。答案:B4(2013广东文综)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

4、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该领导人认为,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并非“投机倒把活动”,而是“正当”的贸易行为。这说明该领导人认同农民出售农产品的行为,即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故选A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A5(2012江苏单科)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

5、、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解析:本题考查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理解与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内涵,迁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主张、特点进行分析理解。从材料中“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和“国家调节”等,可以判断出这是新经济政策相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变化,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的本质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

6、产,故D项符合题意。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答案:D6(2012广东文综)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解析:本题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正确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工业化的大道”、“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达到了上述目标”等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其作用,故C项符合题

7、意。A、B两项不符合“工业化的大道”;D项是苏联走上工业化大道之后的改革,不符合题意。答案:C7(2012福建文综)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建设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观察图表中数据的变化,结合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分析判断。观察图表数据,从19251937年苏联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这是斯大林模式形成时期推行农业集体化的结果,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客观原因,但不

8、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答案:C8(2011江苏单科)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的价格差距越来越大,农民在亏本义务交售农产品。结合教材知识“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可得出工业

9、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答案:D9(2010课标全国文综)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解析:本题以彼得格勒征粮队为切入点,考查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背景的能力,也考查了对历史时代特征的把握能力,是各省命题的主流题型。材料的有效信息是“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国

10、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为了保障战争的胜利,实行了余粮收集制。故B项正确。答案:B考纲考点二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0(2011全国文综)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解析:19641982年间“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使计划经济体制更加僵化,活力衰退,故应选A项。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涉及政治领域,由此排除B项;C项是南斯拉夫改革的内容;D项发生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答案:A11(2009广东文基)美国学者在俄罗斯

11、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改革没有成功,因而说他“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答案:C12(2006江苏高考)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A军事力量的削弱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解析:本题以苏联解体的原因为切

12、入点,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导致剧变的直接和主要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答案:D切入点对苏联解体的反思11988年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后,开始实行了私有制,1990年10月18日戈尔巴乔夫颁布了稳定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各种所有制一律平等”和“非垄断化”“非国有化”及“私有化”的方针。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不包括()A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B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C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允许个体经济存在D不能改变社会主义道路解析:这

13、种取消起主导作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生产资料“非国有化和私有化”的所谓的“完全的市场经济”改革,不仅未能使苏联经济改革取得成效,反而带来了社会生产的严格衰退和经济危机。C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不是对我们的启示。答案:C切入点主干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说明()A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的拥护B工农联盟已经出现严重危机C这种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D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国家,这引起了农民的不满,隐瞒粮食播种面

14、积和产量的情况日益普遍。A、B、D三项与题干材料含义不符。答案:C切入点主干知识:新经济政策3“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当时俄国得以“复苏”主要是因为()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C开展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根据题干信息“重新组织”说明,在此之前俄国的经济中商业经济被取消,此种情况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取消贸易,实行余粮收集制,此后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答案:B切入点主干知识: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4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石油价格大涨,这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

15、大笔财富。也正是从1973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对粮食的进口依赖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苏联丰富的石油储量使其外汇收入逐渐增加B进口粮食消耗了大量的外汇,造成苏联农业萎缩、外汇短缺C赫鲁晓夫执政,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调整未果D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没有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贻误了苏联发展的最好时机解析:A、B两项材料中未能得到有效反映;C项说法错误,赫鲁晓夫在19561964年执政,不符合本题;联系材料,本题选D项,造成当时对粮食的进口依赖越来越大的原因是勃列日涅夫为了维持超级大国的地位,与美国争霸,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16、。在他任期内,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是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农业、轻工业水平很低。答案:D切入点核心概念:斯大林模式5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故B项正确。苏联实行的是“指令性”计划而不是“指导性”计划,故A项错误,C、D两项材料不能体现。答案:B切入点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勇于借鉴他人经验6在与美国人哈默的谈话中,列宁曾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经济发展。”对句中“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一项主要内容B苏维埃政权同资本家订立的合同期满后国家收回企业C在实践上放弃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初步尝试D对于恢复和发展苏维埃国家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解析:租让制的成功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年轻的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C项中“放弃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说法是错误的,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答案:C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