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津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 2分)1.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雌性激素与靶细胞内受体结合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 D递质通过突触间隙2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到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容易出现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补救措施是针对性输液、吸氧和强心治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乳酸与 Na2CO3反应B出现肺水肿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C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可减轻脑水肿的原因是葡萄糖提供的能量增加D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因此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3
2、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组织液中 Na+浓度增大,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没有变化B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的含量基本相同C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激素、神经递质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D运动员剧烈运动时,血浆 pH在乳酸的作用下明显降低4将完好的某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实验,A、B为神经元膜外侧的两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可测得 A、B两处的电位不相同B静息状态时,细胞内的 Na+浓度高于任氏液CB处兴奋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往任氏液加人 Na+内流阻断剂,A处将不能产生兴奋5河豚毒素(TT
3、X)是一种离子通道阻断剂。用 TTX 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 然后每隔 5min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海豚毒素的作用机理可能为( )1 / 12A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前神经元 Na+内流,抑制突触前膜递质释放B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后神经元 Na+内流,抑制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的作用CTTX作用于钾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前神经元 K+外流,抑制突触前膜递质释放DTTX作用于钾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后神经元 K+外流,抑制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的作用6图甲中 a部位为神经纤维与肌细胞接头(突触的一种),图乙是 a部位的放大图。乙酰胆碱(Ach
4、)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引起肌肉收缩。将2 个微电极置于图中 b、c 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 e处给予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图乙中的 Ach与 Ach受体结合后,会引起肌细胞快速吸收 Na+C图甲中的腓肠肌属于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 e会引起 f的收缩D图乙中的 Ach与 Ach受体结合后,正常情况下会持续发挥作用7乙酰胆碱(Ach)持续刺激突触后膜会导致突触后膜出现脱敏现象,其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对该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2 / 12A状态下钠离子通道关闭,但仍有其它离子进出该细胞BAch与位于突触后
5、膜上的受体结合后,Na+主动运输到细胞内,细胞进入状态C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也会导致状态的发生D脱敏可以保护神经元免受过度或过强的刺激8研究者发现日光照射实验动物皮肤后会使血液里的化学物质(UCA)含量大幅增加,且 UCA可进入大脑神经细胞内并转化成谷氨酸。细胞内的谷氨酸在运动皮层以及海马区的神经末梢释放,并能激活相关的脑内神经环路,从而增强运动学习能力以及物体识别记忆能力。根据以上资料可推断出( )A谷氨酸不再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原料B谷氨酸可作为一种参与神经调节的神经递质C光照会使实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DUCA在细胞外液中转化成谷氨酸后参与神经调节9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
6、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 Na+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某溶液可以用适当浓度的 KCl溶液代替BAB时,膜内 Na+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大有关C适当提高培养液中K+浓度可以提高曲线上 C点值D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 Na+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10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神经元,闰绍细胞受脊髓前角运动3 / 12神经元轴突侧枝的支配。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
7、是( )A闰绍细胞的活动可减弱运动神经元兴奋带来的肌肉反应B强刺激 b处,a、c、d三点中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的是 a点C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膜电位不会改变D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可能会出现肌肉持续性收缩症状11大脑的威尔尼克区受损伤会引起印人性失语症。患者表现为说话语音语法都正常,但话语没意义,能听到语音,但不能辨别出语义。据此推测威尔尼克区( )A位于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 B包括言语区的 S区和 H区C是产生形象思维生物基础 D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12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
8、维等功能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不能发挥调控作用患者若 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清文字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第二级记忆为永久记忆,不易遗忘A B C D13研究人员用狗做了三个实验,实验:狗吃食物能自然的分泌唾液;实验:在发出一些铃声的同时给狗提供食物,狗也能分泌唾液;实验 :在发出一些铃声的同时给狗提供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即使在只有上述铃声的情况下狗也能分泌唾液。下列分析错误的的是( )A唾液分泌过程中,突触前膜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实验、和中,刺激引起狗分泌唾液的反射弧是相同的C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是上述反射弧的效应器D
9、大脑内神经递质参与了实验条件下狗分泌唾液的过程14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及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沃泰默的实验假设是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递给胰腺,使4 / 12胰腺分泌胰液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结论是在稀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引起胰液的分泌C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由胰腺分泌的第一种激素,它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激素调节的存在D沃泰默实验中的对照组排除了盐酸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15加拿大诺贝尔奖获得者班廷在发现胰岛素初期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若干只生理状态相同的狗随机分成两组,甲组摘除胰腺,改造成糖尿病狗;乙组先结扎胰腺导管,待伤口恢复、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从中制
10、备粗提取液。随后,将粗提液注射到糖尿病狗的体内结果降低了这些狗的血糖水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B胰岛素不是胰腺腺泡细胞产生的而是由胰岛 A细胞产生C乙组待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是因为胰腺腺泡细胞能产生水解胰岛素 的酶D可以给糖尿病狗饲喂乙组的粗提取液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16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表示物质,促进或抑制的产生,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该器官为肝脏,可表示胰高血糖素,可表示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B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若该器官为性腺,则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11、,可表示性激素D若该器官为胰腺,则可能是高浓度的血糖,可能是胰岛素17下图中 X、Y、Z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内分泌腺,甲、乙、丙分别表示它们分泌的激素,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切除 Y,则 Z的重量不变B丙可通过反馈调节保持含量不变CZ细胞上有甲和乙的受体,甲和乙协同促进丙的分泌D若切除 Y,甲的释放量增加,丙的释放量减少18人体甲状腺分泌和调节示意图如下,其中 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据图5 / 12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垂体分泌更多的 TSHB下丘脑通过释放 TRH
12、直接调控甲状腺分泌 T3和 T4C甲状腺分泌的 T4直接作用于垂体而抑制TSH的释放D长期缺碘会影响T3、T4、TSH和TRH的分泌19研究发现,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若在小鼠的脊髓里杀死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的神经元,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致痒物,小鼠都不抓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胃泌素释放肽在突触间隙中通过协助扩散到达后膜完成信息传递B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脊髓后,小鼠出现抓痒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C胃泌素释放肽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 Na+通道打开,Na+内流D促进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的合成,可缓解或治疗瘙痒20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后,转变为
13、有活性的凝血酶,而凝血酶的产生又能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下列哪项调节过程的机制与此最为相似( )A寒冷时,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B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C排尿时,尿液进入尿道,可反射性的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D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21TORC2蛋白与血糖的调节有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活化该蛋白从而开启葡萄糖“制造”基因的表达,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也可以促使相关基因关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 A细胞分泌的BTORC2蛋白的开关功能体现了血糖的反馈
14、调节机制C血糖浓度偏低可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D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只有肝细胞22某位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 5只家兔的药剂注射剂量和生理指6 / 12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据此判断,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有号和号家兔B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最先缓解的是号家兔C该实验不能证明肾上腺素是如何升高血糖的D该实验证明了家兔的血糖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23当感知到危险时,线虫的神经元会释放大量酪胺,触发逃跑反应,使线虫能够逃脱“敌人”。酪胺的部分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酪胺作用于小肠细胞后,可以促进胰岛素样蛋白的释放B胰岛素样蛋白也是相关基因表达的结果,该基因在其他细
15、胞中也存在C由图可知,胰岛素受体能与多种物质相结合D图中的调节过程会引起血糖浓度的变化24近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领导的研究团队对小檗碱的降糖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小檗碱通过抑制去乙酰化酶 SIRT3来促进葡萄糖摄取并抑制体内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和糖原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糖调节的过程中只有体液调节参与B若尿液中含糖则说明某人已经患糖尿病C小檗碱可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等细胞D组织细胞上的小檗碱受体与胰岛素的受 体相同25如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相互反应和相互作用的机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些激素是组成细胞的重要结构7 / 12B信号分子只有与靶细胞上
16、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C细胞上的激素受体一旦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分解D一定通过胞吐进入组织液二、不定项选择题(共 5题,每题 3分,选对但不全得 1分,选错得 0分)26图中甲为红细胞,A、B、C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 A代表组织液,可为甲提供氧气和养料 B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 B中液体的量增多CA、B、C的 pH稳态与内环境中的某些离子有关D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27如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 人脑兴奋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巴胺通过多巴胺转运体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多
17、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 Na+的通透性增强C可卡因阻碍多巴胺回收,使大脑有关中枢持续兴奋D细胞内的某些信号会使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内吞,若过多的多巴胺转运体内吞会导致小鼠大脑“奖赏”中枢的兴奋性减弱28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其中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 M型受体,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心率减慢;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和心肌细胞膜上的 -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强度不是等同的,利用心得安和阿托品进行如下实验(心得安是 -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阿托品是 M型受体的阻断剂)。对两组健康青年分别注射等量的阿托品
18、和心得安各 4 次,给药次序和测得的平均心率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酰胆碱与 M型受体结合,使得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8 / 12B注射阿托品后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副交感神经作用加强C每一组的每位健康青年共进行了 8次心率的测定D副交感神经对心跳的抑制作用远超过交感神经对心跳的促进作用29用火柴棍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缘时,他的大拇趾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该现象在 6-18个月逐渐消失。下列关于该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新生儿完成这些动作属于非条件反射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控制该动作完成C该现象消失说明低级中枢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D在大脑中央前回的顶
19、部有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30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蛙体色变亮,再将它放到暗 处,蛙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将此蛙的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 B褪黑色素可使这种蛙体色变亮C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D蛙体色的变化只受激素的调节三、非选择题(共 35分)31.(每空 1分,共 12分)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下图 1表
20、示牵张反射的过程,图 2表示神经元之间兴奋地传递过程,请分析回答:图 1(1)牵张反射属于_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9 / 12(2)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_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兴奋再由 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传递方向是_(填“单向”或“双向”)的,原因是_。同时兴奋也经 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调节。(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 和 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_。(4)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
21、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 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_,其生理意义是_。图 2(5)如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流表上,如果分别在 X、Y处给予一个适宜的相同刺激,可观察到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分别是_和_。(6)在图中 Z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 X,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 Z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可能是该药物抑制_的功能。3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 12分)如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中 X、Y表示物质,表示过程。请回答:(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为_mmol/L。10 / 12(2)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_,该结构
22、的定义为_。(3)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经过程使胰岛 B细胞的活动减弱,这一调节机制称为 _调节。同时,胰岛 A细胞分泌Y _ 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_从而提高血糖含量,维持血糖平衡。(4)(每空 2分)在上图两条升高血糖途径中,作用于胰岛 A细胞的信号分子是 _、_。(5)(每空 2分)1型糖尿病是因为合成胰岛素不足,2型糖尿病是因为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判断患者的糖尿病类型:_,一段时间后检测尿糖变化。33.(每空 1分,共 6分)GLP-1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即只有在血糖水平升高的情况下,GLP-1才发挥降糖作用,而在血
23、糖水平正常时,则不会使其进一步降低。肠道进食可以促进人体整个肠道内 GLP-1的分泌,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1)GLP-1分泌后,一方面在促进_细胞分泌胰岛素的11 / 12同时还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另一方面通过促进肝脏分泌激素 FGF21抑制_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该过程中表现为协同作用的激素有:胰岛素与_,GLP-1与_。(2)研究人员开发的新一代降糖药物索马鲁肽是 GLP-1的类似物,有口服片剂和注射针剂两种。实验发现:同样的治疗效果,注射用药量是口服用药量的 1/10。推测口服疗效低于注射疗效的原因是_。(3)1型糖尿病由胰岛 B细胞受损、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有同学认为索马鲁肽不
24、能用于治疗 1型糖尿病,他的理由是_。34.(每空 1 分,共 5分)研究发现,两种调节功能相近的激素如果同时使用,其调节作用会进一步增强。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同时使用时对动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程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1)本探究实验的假设为: _。(2)根据实验结果预测来完善以下实验设计思路:取 4只同种性别的成年的 W品系的小鼠,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四组。配制生理盐水,并用生理盐水配制 Amol/L的甲状腺激素溶液,Bmo/L的生长激素溶液以及一定浓度的激素溶液 X(每升 X溶液含甲状腺激素 Amol和生长激素 Bmol)。且这些激素的浓度适宜。甲组小鼠每天注射适量 a
25、mol/L的甲状腺激素溶液,乙组小鼠每天注射等量 b mol/L的生长激素溶液,丙组小鼠每天注射_,作为空白对照的丁组小鼠每天注射_。_(3)上述实验思路的设计是有问题的,请改正后写出完善后的完整步骤:_。12 / 12夏津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答案1-5 DBADA 6-10 DBBBC 11-15 BDBCC 16-20 CDDCC21-25 DDCCB 26.BCD 27.AD 28.AD 29.ACD 30.BD31. (每空 1分,共 12分)(1)非条件 脊髓 (2)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单向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正反馈(或反馈)(3)
26、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4)舒张 防止肌肉受到损伤 (5) 2 0(6)递质受体32.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 12分)(1)3.9-6.1 (2)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或肌肉(3)(负)反馈 胰高血糖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4)(每空 2分) 葡萄糖(浓度变化) 神经递质(5)(每空 2分)给患者注射适量胰岛素33. (每空 1分,共 6分)(1)胰岛B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FGF21 FGF21(2)索马鲁肽是一种多肽,口服时易被消化道内肽酶水解而失去药效(3)(索马鲁肽是 GLP-1的类似物,)降糖时 GLP-1的靶细胞是(主要作用于)胰岛B细胞,胰岛 B细胞受损会降低药物的疗效34. (每空 1分,共 5分)(1)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同时使用对动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或小于)两种激素各自单独使用的促进作用之和。(2)等量的溶液 X 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给四组小鼠称重,记录下体重,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分析比较得到体重增长量数据)(3)取 40只(或其他数据或多只,能体现平行重复原则)生长状况一致的同性别、W品系的幼年小鼠,平均分成四组,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四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