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A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C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解析:选A从新政协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中看出,代表来自不同的党派、区域、团体等各个阶层,说明代表来源具有广泛性,故A项正确;题中数据未列举中共代表的人数及地位,故B项错误;共同纲领规定,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但不能从材料
2、中直接得出,故C、D两项错误。2学者朱兆华认为:“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新时期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政治的举措解析:选B材料谈论的是现代中国政党制度,现代中国政党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制度既避免了多党竞争和相互倾轧,又避免了一党专政和缺乏监督,故选B项。3(2015临沂模拟)1953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
3、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这主要是为了()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解析:选C题目所问“为了”是考查目的。材料出自“普选传单”,最后说的是“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目的是动员人民参加普选,结合时间“1953年”,容易想到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故选C项。4(2015怀化模拟)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
4、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是指()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可得知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故A项正确。5(2015天津河北区检测)195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农业合作化必须依靠党员团员和贫农下中农的重要文件,此后“贫下中农”一词在各新闻媒体频繁出现。该词在中国大地上使用达到顶峰应是在()A19551957年 B19561966年C1966197
5、6年 D19761978年解析:选C“贫下中农”一词频繁出现,说明当时的国内形势是注重出身,强调阶级观念,这种观念发展到顶峰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此期间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文化大革命”的起止时间是19661976年,故C项正确。 6有官员在论及我国的基层民主时说:“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上,要推动建立群众自己的组织,通过固定的程序来实现民主监督。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通过民主决策程序,听群众代表的意见,要有表决程序,多数群众同意后才做。”这表明完善基层民主()A即由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务B是健全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的需要C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D是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保障解析
6、:选D完善基层民主即要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A项只涉及民主决策,故错误;村级不属于中国行政单位,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民主程序的重要性,这是保障民主的方法与手段,而不是意在说明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故C项排除,D项正确。7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时间政策名称1947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3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B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解析:选C特别行政区的设立体现了搁置分
7、歧,民族利益至上;经济特区的设立体现了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设立体现了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三项措施都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管理政策,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故C项符合题意。8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解析:选B材料的主题是处理国际国内事务的技巧,在此方面周恩来的主要贡献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邓小平的贡献主要是
8、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一国两制上,故B项正确。9有西方报纸对某会议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经过这次会议,也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此会议对新中国来说是()A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B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打破了中美外交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解析:选A依据题干“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和“中、美官员双方接触”,可知周恩来参加的是日内瓦会议,故A项正确。10中国在同西方国家建交问题上采取了一种特殊方式,即同外国“半建交
9、”或称“建立半外交关系”,这具体表现在双方同意互派代办而非大使。“半外交关系”也属一种正式的外交关系,只是关系尚未完全“正常化”,有待最后完成正式建交。这项举措在建国之初有助于()A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 B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C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D贯彻独立自主的方针解析:选C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封锁,中国在外交上的一系列创举意在冲破这种外交孤立,实现同西方国家的逐步正式建交,故C项正确。11(2015咸阳模拟)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
10、不需要美国参与。”(摘自凌志军交锋)基辛格此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A高度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解析:选D从材料关键词“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可见基辛格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故D项正确。12(2015大连模拟)20世纪80年代,一外国记者提问李鹏总理:本届政治局中有许多都是留苏学生,这种构成会不会对中国外交的倾向性产生影响。总理回答:照记者的逻辑,我们现在大量青年人在美国学习,将来的领导层是不是就要形成一个“亲美派”。这一回答说明了()A中国奉行独
11、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无敌国外交C美苏两国均不是中国的盟友国D两极格局下没有中间道路选择解析:选A材料显示中国学生无论在哪国留学,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信息关联不大。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5宣城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材料二新中国成立6
12、0年,如果说在思想上是不断追求解放,其中,前30年是以某种意识形态原则为标准的思想解放历程,后30年是以实践为唯一检验标准的思想解放历程;那么,在行动上,60年来就是在体制、战略和政策上的不断寻求变革道路的历史。其中,前30年是试图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想主义变革道路,以不断的“革命”运动为特征;后30年则是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主义变革道路,以“摸着石头过河”或者“渐进式”的改革开放为特征。金碚总论中国工业变革振兴60年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
13、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他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2013年11月8日人民日报载文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1)根据材料一,列举18世纪英美两国制度建设的有关史实。(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革新、思想解放与经济体制的角度对材料三的观点进行论证。(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解析:第(1)问,解读材料一的观点,可归纳为经济发展取决于政治制度,按此观点列举18世纪英美的政治建设史实即可回答。第(
14、2)问,解读材料三可总结其观点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既有相互联系又有区别,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按此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思想解放三方面阐述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区别和联系,注意按要求组织语言。答案:(1)英国:政治上,君主立宪制确立并逐渐完善,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开始形成;经济上,工业革命开始,工厂制度和自由主义经济制度开始出现。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确立民主共和制。(2)参考答案:材料三观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既有相互联系又有区别,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制度建设:
15、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起新型的三大政治制度(政协制度、人大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三大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并建立了基层民主制度,逐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济体制: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前,国内外环境决定了这是以某种意识形态原则为标准的思想解放历程;改革开放后,是以实践为唯一检验标准的思想解放历程,思想解放(或理论创新)侧重于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等方面。14(2015济南调研)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
16、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材料二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
17、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后两个周期初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并说明这种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10分)(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解题关键在于找准后两个周期对应的时间分别是1949年和1979年,由此可知考查的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和新
18、时期外交,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即可;第二小问实际是考查后两个周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国内和国际背景,运用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第(2)问,首先要找准材料的观点,即“单极、两极或多极之说并非简单对立,而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其次,要从两极格局确立的史实开始论述,并结合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的过渡表达成文。答案:(1)战略性调整:第二周期: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第三周期:开展多边外交,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说明:第二周期: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面临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的重任;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中
19、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与军事包围。第三周期: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壮大,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家发展战略;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观点:单极、两极或多极之说并非简单对立,而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评析:二战后至20世纪50 年代中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两极格局确立;20世纪60 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中苏关系破裂、不结盟运动兴起、美国相对削弱、欧洲复兴和日本崛起,国际格局中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20世纪90 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但欧、日、俄、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又渐趋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