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及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 多选、 错选均不得分)1.随着个体小农经济确立,我国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以下资料可以用来研究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是() A.B.C.D.解析:D骨耜是新石器时代产生的工具,此时小农经济尚未形成,故错误;垄作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耕作技术,属于精耕细作的一种表现,故正确;翻车是曹魏时期出现的灌溉工具,体现精耕细作,故正确;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的耕作工具,体现精耕细作,故正确,D项符合
2、题意。2.下列图文材料反映了()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铁犁牛耕开始出现耕犁没有突破性的创新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A.B.C.D.解析:A根据题干中“谨视天时”可知其特征为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故正确;天工开物成书于明代,而铁犁牛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故错误;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在明代人们使用的耕作技术依然是铁犁牛耕,说明耕犁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故正确;根据题干中“一耕之后,勤者再耕、三耕”可知其特征为精耕细作,故正确,A项符合题意。3.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B.灌溉工
3、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解析:B“下田戽(汲)水”是水利工具,未涉及耕犁,故A项错误;据“田园”“下田戽(汲)水”可知与农业灌溉有关,故B项正确;“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表明是翻车,而不是筒车,故C项错误;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与“田园”“下田戽(汲)水”的农业灌溉无关,故D项错误。4.(2015年浙江温州学考)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它铸造于()A.商代B.西周C.秦代D.汉代解析:A司母戊大方鼎铸造于商代,说明当时铸造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5.清代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而考古资料表明其最早的
4、瓷业遗存在晚唐五代时期。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作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是景德镇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瓷业遗存,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有()清代县志距汉代年代久远,故不可信景德镇制瓷的历史可能早于唐代,但须证实县志记载须得到考古证实,方可采信考古发现可以填补文献记载的不足,应当重视A.B.C.D.解析:D不能说县志因年代久远,“故不可信”,过于绝对化,故错误;符合史证原则,故正确;县志记载须得到考古证实,“方可采信”错误,也可以是其他史料证实,故错误;依据材料中“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的信息可知正确,D项符合题意。6.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
5、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下列各项符合唐代手工业状况的是()A.冶铁业开始使用灌钢法B.出现水排C.丝织品吸收花鸟画风格D.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解析:D灌钢法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故A项错误;水排出现在东汉,故B项错误;丝织品吸收花鸟画风格出现在宋代,故C项错误;唐朝制瓷业发达,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的特点,故D项正确。7.(2015年浙江10月选考)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B.绒锦、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解析:A依
6、据所学可知汉代华美轻柔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8.手工业,曾经是古代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的诸多领域之一。下列现象在中国纺织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用麻做纺织原料私营纺织作坊兴起用丝做纺织原料出现专门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A.B.C.D.解析:C用麻做纺织原料是上古时期就掌握的技艺;私营纺织作坊兴起于唐朝;用丝做纺织原料,时间上比麻要稍晚一些;出现在商代。按照时间排序,C项符合题意。9.史书记载某一都城的城市布局“经纬各长三十二里十八步,地九百七十二顷,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九市,十六桥”。 此都城位居下图中的()A.B.C.
7、D.解析:A“九府,三庙,十二门,九市,十六桥”,其中“九市”结合所学可知,西汉都城长安设有正式的“市”九处,图中是长安,是开封,是北京,是杭州,A项符合题意。10.汉代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尉”,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唐宣宗七年(853年),“废州县市印”,五代以后市司机构再也没有恢复。对上述史实解读正确的是()A.从汉代开始政府对市进行直接管理B.南北朝时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C.“废州县市印”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政府最终放弃对市的管理是在五代之后解析:B依据材料内容不能说明政府对市进行直接管理是“从汉代开始”,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尉
8、”,“草市尉”的设置说明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故B项正确;材料中“废州县市印”说明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阻碍,故C项错误;宋代的“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而非政府放弃对市的管理,故D项错误。11.在中国古代,“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每日侵晨, 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这种情形最早应该出现于()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解析:C材料中“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说明坊市界限已经打破,C项正确,而汉朝和唐朝时期坊市界限依旧分明,故A、
9、B两项错误;清朝时期坊市界限早已被打破,故D项错误。12.(2015年浙江温州学考)以下关于宋代“市”的表述正确的是()“草市”开始形成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会馆A.B.C.D.解析:B“市”在宋代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正确。“草市”开始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会馆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13.清朝诗人黄遵宪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中国古代实行“海禁”政策主要是在()A.夏商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海禁”政策。“海禁”政策是明清时期实行的,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
10、进行贸易的一种政策,故选择D。14.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B.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解析:C中国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属政府主持下的朝贡贸易,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没有改变世界贸易的格局,故A项错误;中国忽视开拓海外市场与资本原始积累,没有刺激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世界不同地区的联系,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故C项正确;中国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地区和平交流,并非进行殖民扩张,故D项错误。15.明宣宗实录中写到:“私通外夷,已
11、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由此可见明朝政府()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B.禁止民间对外贸易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D.加强外贸税收管理解析:B从材料“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可知明朝政府禁止民间对外贸易,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未体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6.自古至今,东西方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多次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
12、大陆有重大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络已经形成,中国处于世界贸易网络的中心,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但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佛兰克白银资本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从
13、中国政治、经济的角度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外贸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可以判断出中国的地位在下降;第二小问原因,政治方面从君主专制统治入手,经济方面从自然经济、“海禁”等角度归纳。答案:(1)表现: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4分)(2)变化:下降。(2分) 原因:
14、中国仍坚持封建君主专制统治;(1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海禁”政策;中国遭到侵略。(3分) 17.(2015年浙江温州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明王朝(13681644)开始对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严加禁阻。材料二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请简释海禁政策。(3分)(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海禁政策。(7分)解析: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禁锢了中国的对外贸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答案:(1)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3分)(2)海禁政策中断了宋元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大好势头,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延缓了中国的发展步伐,使得中国社会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世界。(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