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1.23MB ,
资源ID:4288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2885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 在遗传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开展了相关的探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遗传规律B.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 摩尔根首先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予以了验证D. 艾弗里利用对照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1、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

2、遗传物质。3、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构成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C、摩尔根首先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第一人是萨顿,C错误;D、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A。2. 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的共同点是( )A. 它们中的一条都是以另一条为模板复制而来的B. 它们的形状、大小、结构一般都

3、是相同的C. 它们所含的基因都是相同的D. 一对同源染色体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包含的DNA分子数都是相同的【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复制中同源染色体之间没有关系,而姐妹染色单体中的两个DNA是以同一个DNA的两条链为模板通过半保留复制形成的,A错;B、同源染色体之间、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形状、大小、结构一般都是相同的,B正确;C、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基因不一定相同,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基因一般是相同的,C错;D、一对同源染色体含2个或4个DNA,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含2个DNA分子,它们不一定都是相同的,D错。故选B【点睛】3. DNA的碱基或染色体片段都可能存在着互换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4、是( )A. 基因的两条链上相同位置的碱基互换可引起基因突变B. 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片段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C.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基因的互换可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D.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互换会引起配子种类的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上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其结构发生改变;2、基因重组包括两种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增添、缺失、倒位和易位。【详

5、解】A、基因的两条链上相同位置的碱基互换会导致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从而引起基因突变,A正确;B、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基因是相同的,所以其互换不会引起基因重组,B错误;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基因的互换属于易位,可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会引起基因重组,从而可能增加配子种类,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具体内容,结合细胞分裂进行解答。4.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若某细胞中无染色单体,且基因组成为AAXBXB,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

6、次分裂后期B.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相同,但DNA数不同C. 若产生的精子AXB:aXB:AY:aY1:1:1:1,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D. 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Y1:1,则可说明该精原细胞进行了正常的减数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一个AaXBY的个体经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AXB:aXB:AY:aY1:1:1:1。【详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无染色单体,基因组成可能为AAXBXB,A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但M后期的DNA数是M后期的一半,B正确;

7、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应该产生2种比例相等的精子,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XB:AY:aY1:1:1:1,则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C错误;正常情况下,这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XB:aY1:1或aXB:AY1:1,D正确。故选C。【点睛】一个AaXBY的精原细胞不考虑变异,可以产生四个精子两种类型;一种AaXBY精原细胞可以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5. 大豆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代,成熟后代中深绿色个体的概

8、率为(2n-1)/(2n+1)B. 浅绿色植株自由交配n代,成熟后代中深绿色个体的概率为n/(n+2)C. 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成熟后代有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为l:1D 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不会产生黄色子代【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因此A基因对a基因不是完全显性,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不能产生后代。【详解】A、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代,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纯合子的概率为1-(1/2)n,因为aa幼苗阶段死亡,因此成熟后代中深绿色个体AA的概率=AA/AA+Aa或者AA/(1-aa)即(1-

9、(1/2)n)/21-(1-(1/2)n)=(2n-1)/(2n+1),A正确;B、浅绿色植株自交后代的成熟个体AA:Aa=1:2,则A的基因频率=1/3+1/22/3=2/3,a的基因频率则为1/3,自由交配后成熟后代中AA的概率=A2/(1-a2)=1/2,再自由交配成熟后代中AA的概率=3/5,以此类推,浅绿色植株自交后代再自由传粉至n代,成熟后代中深绿色个体的概率为n/(n+2),B正确;C、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成熟后代有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为1:1即AA AaAA:Aa=1:1,C正确;D、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即Aa Aa,后代有aa黄色个体,只是幼苗阶段死亡,D错误。故

10、选D。6. 已知果蝇某对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雌性隐性纯合致死(合子或胚胎)。现有基因型为XaY、XAXa的果蝇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 F2,则F2中雌性与雄性个体的比例是( )A. 1 : 1B. 3 : 4C. 3 : 2D. 1 : 2【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文:基因型为XaY、XAXa的果蝇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致死):XaY:XAY=1:1:1:1,其中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XA:Xa=1:1,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XA:Xa:Y=1:1:2。【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子一代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XA:Xa=1:

11、1,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XA:Xa:Y=1:1:2,因此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则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1/21/4XAXA、1/21/4XAXa、1/21/2XAY、1/21/4XAXa、1/21/4XaXa(致死)、1/21/2XaY,可见F2中雌性与雄性个体的比例(1/8+1/8+1/8):(1/+1/4)=3:4。故选B。7. 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需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 搅拌目的是使大肠杆菌破裂,释放出子代噬菌体C. 35S标记噬菌体的组别,搅拌不充分可致沉淀物的放

12、射性增强D. 32P标记噬菌体的组别,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答案】C【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要标记噬菌体需用含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培养,A错误;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B错误;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如果搅拌不充分,则沉淀物的放射性增强,C正确;D、由于32P标记的DNA分子进

13、入了细菌,所以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于试管的沉淀物中,D错误。故选C。8. 科学家人工构建了一对代号为X-Y的新碱基对,X与Y可相互配对,但不能与已知碱基配对。将含X-Y碱基对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并在培养基中添加相应原料,实验结果显示该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可进行多轮自我复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B. 该过程所需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C. 该质粒上碱基X与Y的数量不相等D. 含X-Y碱基对的基因可准确表达出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

14、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2、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所以形成的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为半保留复制。【详解】A、质粒是小型环状DNA分子,其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A正确;B、含X-Y碱基对的质粒复制过程除了需要原来的4种脱氧核苷酸,还需要分别含有X、Y的两种脱氧核苷酸,B错误;C、该质粒上碱基X与Y互补配对,数量相等,C错误;D、X与Y碱基不能与已知碱基配对,无法转录,不能表达出蛋白质,D错误。故选

15、A。9. RNase P是一种核酸内切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无活性的RNase P通过与前体tRNA特异性结合被激活,激活的RNase P剪切前体tRNA,所得的成熟tRNA进入细胞质基质中发挥作用。以下关于RNase P分析不正确的是( )A. 通过破坏磷酸二酯键剪切前体tRNAB. RNase P能够催化tRNA基因的转录C. RNase P可能存在于细胞核或某些细胞器中D. pH、温度都会影响RNase P的活性【答案】B【解析】分析】转录:(1)转录是指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场所:主要是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3)条件

16、: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酶:RNA聚合酶;能量:ATP。(4)转录的产物:mRNA,tRNA,rRNA。【详解】A、RNase P是一种核酸内切酶,因此通过破坏磷酸二酯键剪切前体tRNA,A正确;B、核糖核酸酶P能对tRNA前体进行剪切加工,不能催化转录过程,催化转录过程中的酶是RNA聚合酶,B错误;C、因为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基因表达,因此RNase P可能存在于细胞核或某些细胞器中,C正确;D、pH、温度都会影响酶活性,因此也会影响RNase P的活性,D正确。故选B。【点睛】10. 下图是野生祖先种和栽培品种香蕉的

17、染色体核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体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都含11条染色体B. 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都是香蕉,不存在生殖隔离C. 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的幼苗可以直接获得栽培品种香蕉D. 栽培品种香蕉可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含有11条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指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依照该生物固有的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定,人为的对其进行配对、编号和分组,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分析题图的染色体核型,可知栽培品种为三倍体,野生祖先种为二倍体。【详解】A、栽培品种的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野生祖先种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两者每个染色

18、体组都含11条染色体,A正确;B、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不能杂交产生后代,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B错误;C、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的幼苗,染色体加倍成为四倍体,不能直接获得三倍体栽培品种香蕉,C错误;D、栽培品种香蕉为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D错误。故选A。11. 三刺鱼根据栖息环境可分为湖泊型和溪流型(如图所示)。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让湖泊型和溪流型三刺鱼进行几代杂交,形成一个实验种群。之后将上述实验种群的幼鱼放生到一条没有三刺鱼的天然溪流中。一年后,他们将这条溪流中的三刺鱼重新捕捞上来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溪流型标志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了约25%,而湖泊型标志基因的

19、基因频率则减少了。对上述材料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导致基因频率改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 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不属于同一物种,两个物种存在竞争关系D. 溪流型三刺鱼在新环境中繁殖能力增强,导致两种三刺鱼发生协同进化【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定向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详解】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

20、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A正确;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变异,但是变异是不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C、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能杂交产生一个种群,属于同一物种,C错误;D、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是同种生物,不存在协同进化,D错误。故选A。12. 海绵等足虫栖息在海生海绵的中央腔中,雌虫的外观都一样,雄虫的形态有大、中、小3种类型,且这3种不同形态的雄虫会采取不同的生殖对策:大雄虫倾向于用战斗来保卫海绵中央腔中的多个雌虫;中雄虫会模拟雌虫,与大雄虫共处一室;小雄虫回避大雄虫并埋伏在其周围,伺机与雌虫交

21、配。研究表明,大、中、小雄虫的体型差异主要来自一个基因的3个等位基因al、a2、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雄虫的平均繁殖成功率一定存在显著差异B. 大、中、小雄虫存在生殖隔离,分属三个种群C. 三种雄虫具有不同的生殖对策是不同雄虫间共同进化的结果D. 经历很长时期后,种群中al、a2、a3的基因频率能保持基本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A、三种雄虫的三种生殖对策能相互协调,平均繁殖成功率没

22、有显著差异,A错误;B、大、中、小雄虫都能与同一类雌虫交配繁殖,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一个种群,B错误;C、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大、中、小雄虫的体型差异主要来自一个基因的3个等位基因al、a2、a3,说明三种雄虫具有不同的生殖对策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D、三种雄虫能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繁殖并将基因传递给后代,互不干扰,经历很长时期后,种群中al、a2、a3的基因频率能保持基本稳定,D正确。故选D。13. 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a、b、c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其中b为血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a为组织液,是体内绝

23、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 正常情况下,a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C. 静脉点滴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5层细胞膜D. 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组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详解】A、图中a为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正确;B、正常情况下,a组织液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血浆

24、,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淋巴,B正确;C、静脉点滴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3层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C错误;D、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C。14. 神经系统的疾病与突触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中起Na+过度内流,最终导致患者的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内因失去神经支配而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如图是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Ca2+进入突触小体受阻可能会使谷氨酸释放减少B. 谷氨酸的释放消耗A

25、TP且使突触后膜面积增大C. 突触后膜上NMDA的作用是识别谷氨酸,运输Na+D. 运动神经细胞受损可能因为细胞内液渗透压过度升高而受损【答案】B【解析】【分析】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使Ca2+进入突触小体,在Ca2+的作用下一定数量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谷氨酸外排到突触间隙,此过程为胞吐。被释放的谷氨酸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NMDA结合,Na+通道开放,使Na+过度内流,最终导致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详解】A、Ca2+进入突触小体,可促进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的融合,使谷氨酸释放,因此Ca2+进入突触小体受阻可能会使谷氨酸释放减少,A正确;B、谷氨酸属于神经递质,其释放需要消

26、耗ATP,且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使突触前膜面积变大,而后膜面积没有改变,B错误;C、突触后膜上NMDA作为谷氨酸的受体,其作用是识别谷氨酸,并且从图中看出具有运输Na+的作用,C正确;D、突出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使Na+过度内流,而Na+过度内流,会使神经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最终使神经细胞因吸水过多而导致水肿破裂,D正确。故选B。15. 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 物质II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都可以产生,主要存在于细胞表面B. 物质I具有促进细胞D增殖分化的作用,而且是正反馈调节C. 细胞B和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

27、作用D. 图中细胞B和细胞C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细胞A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图中细胞A表示吞噬细胞,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物质为细胞因子,物质为抗体。【详解】A、物质为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血浆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A错误;B、细胞D是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能分裂、分化,B错误;C、细胞C为B细胞,只能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C错误;D.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细胞,两者都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细胞,A是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

28、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D。二、不定项选择题: 16. 某雌雄异株植物的花色有紫色、蓝色和白色三种。为了研究其遗传机制,某兴趣小组利用纯种蓝花植株进行了杂交实验,F1植株均开紫花,F1植株相互授粉,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F2紫花蓝花白花雄株9/323/161/32雌株9/323/161/32A. 该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B. 该植物花色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 F2紫花雄株中杂合子占4/9D. 若让F2紫花中的雌株与雄株相互授粉,则产生的紫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4【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数据:由表可知,亲本为纯种蓝花,F1均为紫花,F2紫花:蓝

29、花:白花为9:6:1,符合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的自由组合的比值,是9:3:3:1的变形。假设该对性状受两对基因的影响,分别用A、a和B、b来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为AaBb,F2为A_B_:(aaB_+A_bb):aabb=9:6:1。【详解】A、该植物的花色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B、由分析可知,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由分析可知,F2紫花雄株A_B_,其中杂合子占8/9,C错误;D、由分析可知,F2的紫花为A_B_,其产生的雌配子有4/9AB、2/9Ab、2/9aB以及1/9ab,雌雄配子概率相同,F3中紫花植株为64/81,其中紫

30、花纯合子为16/81,则F3中产生的紫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4,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能够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常见的分离比进行推导和计算,把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特殊分离比的情况,结合题意写出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17. 如图为某种多倍体的培育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杂种植株细胞内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细胞中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C. 图示中多倍体的形成中既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也发生了基因重组D. 图示中杂种植株的形成说

31、明物种a和物种b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B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题图分析,物种a和物种b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两物种配子两两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杂种植物。杂种植株不育,利用多倍体育种,使得杂种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培育出可育的多倍体。【详解】A、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可知,种

32、群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B、杂种植株细胞内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但杂种细胞中可能含同源染色体,物种a、b可能为近缘物种,B错误;C、图示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中,物种a和物种b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同时经过对杂种植株染色体加倍处理获得多倍体,显然图中多倍体的形成过程既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也发生了基因重组,C正确;D、物种 a和物种b为两个不同的物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杂种植株的形成不能说明物种a和物种b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D。【点睛】18.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膜电位变化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33、. 突触后膜只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B. 突触后膜上有与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C. 电位1表示突触后膜受到兴奋性递质的作用,是K+大量内流导致的D. 电位2表示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可能是Cl-大量内流所致【答案】B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电位1突触后膜电位增加逐渐变成正值,然后恢复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兴奋;电位2突触后膜电位进一步降低,然后又恢复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抑制。【详解】A、突触后膜可能是下一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A错误;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发挥作用后,递质即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B正确;C、图中信息可知,

34、电位1为动作电位,是突触后膜受体接受兴奋性神经递质后,引起膜上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导致的,C错误;D、电位2表示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后使膜内外静息电位的差值增大,可能是Cl大量内流所致,D正确。故选BD。19. 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三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它是由下丘脑分泌并释放的B. 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激素和(或)两种激素的分泌C. 胰岛中的B和C两种细胞虽然分泌的激素不同,但它们含有相同的核基因D. 图中的A最可能是生长激素【答案】BCD【解析】【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

35、以下四个方面: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A.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A错误;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即激素和(或)两种激素的分泌量会减少,B正确;C.胰岛中的B(胰岛B细胞)和C(胰岛A细胞)两种细胞分泌的激素不同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6、它们都来自同一个受精卵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分化,因此它们的核基因是相同的,C正确;D.识图分析可知,图中的A是由垂体分泌的,因此最可能是生长激素,D正确。故选BCD。20.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T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 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 物质a引发的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D. 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答案】A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发病机理示意图,

37、患者胸腺肌样细胞分泌物质a,物质a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导致乙酰胆碱不能与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进而导致重症肌无力。【详解】A、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说明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错误;B、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清除,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D、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从而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D正确。故选AB。三、非选择题: 21. 油菜细胞中有一种中间代谢产物简称为P

38、EP,其运输到种子后有如图所示的两条转化途径。科研人员根据PEP的转化途径培育出了高油油菜(即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了58%),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与物质C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前者含有_和_。(2)据图可知,油菜含油量提高的原因是_的形成,抑制了酶b合成中的_过程,一般在一条mRNA上会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_。一条mRNA上不同核糖体最终形成的肽链_(填相同或不同)。(3)图中信息还提示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油菜的含油量_。A提高酶a的活性 B抑制酶b的活性C诱变使基因B不表达 D提高酶b的活性【答案】 (1). 胸腺嘧啶(T) (2). 脱氧核糖 (3). 物质C(双链RNA)

39、(4). 翻译 (5). 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 (6). 相同 (7). AB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PEP运输到种子后的两条转化途径,其中基因A控制合成的酶a能促进PEP转化为油脂;基因B控制合成的酶b能促进PEP转化为蛋白质,但基因B模板链和非模板链转录形成的mRNA结合形成的物质C能抑制酶b合成的翻译过程,进而提高油脂产量。【详解】(1)基因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C、G、T)组成;物质C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C、G、U

40、)组成,因此基因A与物质C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前者含有胸腺嘧啶(T)和脱氧核糖。(2)由图可知,油菜含油量提高的原因是物质C(双链RNA)的形成,抑制了酶b合成中的翻译过程。一般一条mRNA上会结合多个核糖体,能够利用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利用同一条mRNA上合成的肽链其上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3)图示为PEP运输到种子后的两条转化途径,其中基因A控制合成的酶a能促进PEP转化为油脂;基因B控制合成的酶b能促进PEP转化为蛋白质,但基因B模板链和非模板链转录形成的mRNA结合形成的物质C能抑制酶b合成的翻译过程,因此提高酶a的活性或抑制酶b的活性以及诱变使得B基因不表达都

41、可提高油菜的含油量,故选ABC。【点睛】本题结合PEP运输到种子后的两条转化途径,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以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22. 烟草植物有24条染色体,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段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但会引起含缺失染色体的一种配子(不确定是雄配子还是雌配子)致死。现有含如图所示染色体的某株烟草(甲),其中A、a基因分别控制烟草的心形叶和戟形叶。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基因在5号染色体上呈_排列。只考虑烟草的叶形,该株烟草自交后代的性状表现为_。(2)若现有各种基因型及表现型的个体(染色体未缺失片段)可供选择,为了确定染色体片段缺失致死的配子是雄配子还是雌配子,请利用题干所述的染色体

42、片段缺失的烟草植株甲与提供的具有各种基因型及表现型的个体设计杂交实验加以证明,用0代表缺失的基因,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设计方案:_结果预测:_。(3)已知B、b基因控制烟草的株高,D、d基因控制焦油的含量。现有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不含缺失染色体),若想确定D、d基因是否位于5号染色体上,可让基因型BbDd的植株自交,若后代_,则说明D、d基因不位于5号染色体上;若后代_或_,则说明D、d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两空均只描述表现型种类及比例)。【答案】 (1). 线性 (2). 全为心形叶 (3). 选择染色体片段缺失个体(甲)与戟形叶个体进行正反交(正交:AOaa;反交:AO

43、aa),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 (4). 若正交后代全为心形叶,反交后代心形叶:戟形叶=1:1,则染色体片段缺失会使雌配子致死;若正交后代心形叶:戟形叶=1:1,反交后代全为心形叶,则染色体片段缺失会使雄配子致死 (5). 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6). 出现两种表现型,比例为3:1 (7). 出现三种表现型,比例为1:2:1【解析】【分析】由图可知,5号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含缺失染色体的一种配子(不确定是雄配子还是雌配子)致死,若是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致死,则该个体产生的具有活性的雌配子只有含A一种类型的雌配子,或是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则该个体产生的具有活性的

44、雄配子只有含A一种类型的雄配子。【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A、B、C基因在5号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由于含缺失染色体的一种配子(不确定是雄配子还是雌配子)致死,所以只考虑烟草的叶形,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株烟草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AO,均表现为心形叶。(2)为了确定染色体缺失致死的配子是雄配子还是雌配子,应选择染色体缺失个体与戟形叶个体进行正反交(正交:AOaa;反交:AOaa),并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若正交后代全为心形叶,反交后代心形叶:戟形叶=1:1,则染色体缺失会使雌配子致死;若正交后代心形叶:戟形叶=1:1,反交后代全为心形叶,则染色体缺失会使雄配子致死。(3)两对基因若位于两对同源染

45、色体上(即D、d基因不位于5号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让基因型为BbDd的植株自交,后代应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则BbDd的植株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可能是BD:bd=1:1,也可能是Bd:bD=1:1,若为前者,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比例为3:1;若为后者,则后代会出现三种表现型,比例为1:2:1。【点睛】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连锁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能设计简单的实验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23. 胰岛素是人体内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研究人员对胰岛

46、素分泌的调节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1)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如图1所示。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进入胰岛B细胞。据图可知,细胞内葡萄糖通过_过程被分解,导致细胞内ATP浓度_,引起胰岛B细胞质膜上的K+通道磷酸化进而_,K+外流受阻,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电位变化导致膜上Ca2+通道开放,Ca2+_促使细胞通过_方式释放胰岛素。(2)研究发现H蛋白可与Ca2+通道结合,敲除H蛋白基因的小鼠血浆中胰岛素浓度显著低于野生型。为研究H蛋白调控胰岛素分泌的机制,研究人员在ISN细胞(胰岛B细胞瘤细胞)中转入能够抑制H蛋白基因转录的载体,将其作为实验组,用转入空载体的ISN细

47、胞作为对照组,进行了下列实验。检测两组细胞Ca2+通道基因的转录量,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结果说明,抑制H蛋白基因的转录_。在实验组和对照组ISN细胞中分别表达荧光标记的Ca2+通道蛋白,检测两组细胞细胞膜上的荧光强度,统计不同荧光强度的细胞所占比例,结果如图3所示。研究人员判断实验组缺少H蛋白导致定位到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减少。通过后续实验,研究人员还发现实验组Ca2+通道的转运能力下降。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推测敲除H蛋白基因的小鼠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的机制:_。【答案】 (1). 细胞呼吸 (2). 升高(或“增加”) (3). 关闭 (4). 内流 (5). 胞吐 (6). 对Ca2+通道基

48、因的转录无影响 (7). 体内缺少H蛋白,不影响Ca2+通道基因的转录,但使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减少,同时降低Ca2+通道蛋白转运能力,Ca2+内流减少,从而减少了胰岛B细胞通过胞吐释放胰岛素的量【解析】【分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当胰岛素和其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形成非糖类物质,另一方面使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详解】(1)据图可知,细胞内葡萄糖通过细胞呼吸氧化分解;细胞呼吸可以产生ATP,使得细胞内AT

49、P含量升高;ATP作为信号分子,与ATP敏感的K+通道蛋白上的识别位点结合,导致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进而触发Ca2+通道打开,Ca2+内流(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增加,促进胰岛B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加强胰岛素的分泌。(2)由图2可知,试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故图中结果说明,抑制H蛋白基因的转录对Ca2+通道基因的转录无影响。由于H基因不影响Ca2+通道蛋白的合成,依据图3中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膜上Ca2+通道弱荧光强度细胞的比例高,而中等、高荧光强度的细胞比例低,因此推断实验组缺少H蛋白导致定位到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减少。由图2和图3的结果可

50、以推测敲除H蛋白基因的小鼠,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的机制为:体内缺少H蛋白,不影响Ca2+通道基因的转录,但使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减少,同时降低Ca2+通道蛋白转运能力,Ca2+内流减少,从而减少了胰岛B细胞通过胞吐释放胰岛素的量。【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4. 应激是机体在遭遇内外环境剧烈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其中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称为应激原。应激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1)人在遭遇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此时,人常表现出面色苍白,原因是_。(2)机体在应激状态下

51、,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时存在_作用,使血糖浓度升高,保证机体重要器官的能量供应。为验证应激时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需利用切除肾上腺髓质的小鼠进行实验,原因是_。(3)长期生活在暴力家庭的儿童,常出现生长缓慢、青春期延迟等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为心理社会呆小状态,据图分析这些症状出现的原因是_。【答案】 (1). 神经调节 (2). 肾上腺素分泌使面部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3). 协同 (4). 肾上腺髓质通过分泌肾上腺素,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干扰实验结果 (5). 生活在暴力家庭的儿童,体内糖皮质激素处于较高水平,使生长激素、性激素等激素分泌减少,生长发育受到

52、抑制【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应激反应的过程为:应激原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从而引起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下丘脑还可以通过垂体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从而促进蛋白质分解转化成血糖,促进肝脏对脂肪的分解,同时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分泌减少。【详解】(1)由示意图可知,人在遭遇惊吓时,应激原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所以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此时,由于肾上腺素分泌使面部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所以人常表现岀面色苍

53、白。(2)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蛋白质分解转化成血糖,可知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时存在协同作用,使血糖浓度升高,保证机体重要器官的能量供应;为验证应激时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需利用切除肾上腺髓质的小鼠进行实验,原因是肾上腺髓质通过分泌肾上腺素,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干扰实验结果。(3)据图分析:长期生活在暴力家庭的儿童,常岀现生长缓慢、青春期延迟等症状的原因是生活在暴力家庭的儿童,体内糖皮质激素处于较高水平,使生长激素、性激素等激素的分泌减少,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点睛】本题通过应激反应的示意图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示,提取信息的能力

54、。25. 鱼鳞病是一种遗传所致的皮肤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燥、伴有鱼鳞状脱屑。(1)图1为某鱼鳞病家族系谱图。据图分析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_,判断依据是_(2)-14为该家族发现的一位鱼鳞病女性患者,通过对患者细胞学鉴定,发现该患者核型为45,XO,推测该女性患者鱼鳞病致病基因来自于_,理由是_该患者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原因是_(3)鱼鳞病的病因是由于患者体内缺乏类固醇硫酸酯酶(STS)所致,已知编码STS的基因含有10个外显子,根据STS基因的编码区外显子1及外显子10序列设计引物,对该家系中相关成员的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同时在患者细胞中不能检测到STS蛋白,由此推测患者的

55、整个STS基因_。(4)此外,还有些患者STS基因的PCR扩增条带与正常人相同,但也表现出鱼鳞病症状,推测是由于发生了基因_。这种患者的STS由于空间结构异常,不能与底物结合,进而失去了催化功能。底物积累可使胆固醇合成受限,导致皮肤角质层扁平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异常,引起表皮屏障功能障碍,造成皮肤干燥,易损伤。(5)鱼鳞病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加强皮肤保湿和护理。通过遗传咨询和_可对该病进行预防和监测,进而降低该病的发病率。请结合本研究,提出可能根治鱼鳞病的思路_。【答案】 (1).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 双亲正常,能生出患病孩子,判断是隐性;男患者比例明显高,第二代男性

56、均不患病,排除伴Y染色体遗传,因此判断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3). -6(或女患者母亲) (4). -7(女患者的父亲)表现正常,不含致病基因;-1(女患者的外祖父)是患者,判断-6(女患者母亲)携带致病基因 (5). -6(母方)减数分裂正常,-7(父方)减数分裂时性染色体未正常分离,不含性染色体的精子与含致病基因的卵细胞受精 (6). 缺失 (7). 突变(或内部碱基对的替换) (8). 产前诊断 (9). 通过基因治疗,将STS基因导入患者细胞内【解析】【分析】图1:4号和5号正常,9号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图中患病男性的子代也有正常儿子,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同时

57、图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说明该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该病的等位基因。【详解】(1)由分析可知:4号和5号正常,9号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图中患病男性的子代也有正常儿子,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Y遗传,同时图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说明该病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2)-14为该家族发现的一位鱼鳞病女性患者,该患者的核型为“45,XO”,而其母亲的基因型为XAXa,父亲的基因型为XAY,说明其基因型为XaO,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故该女性患者鱼鳞病致病基因来自于-6,患者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原因是-6(母方)减数分裂正常,-7(父方)减数分裂时性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58、不含性染色体的精子与含致病基因的卵细胞受精;(3)由题意“编码STS的基因含有10个外显子”,对比正常个体与患者的PCR检测结果及题干“患者细胞中不能检测到STS蛋白”可知:此患者是由于由于发生了基因缺失所致;(4)有些患者STS基因的PCR扩增条带与正常人相同,但也表现出鱼鳞病症状,可能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转录翻译形成的STS空间结果异常,不能与底物结合,进而失去了催化功能,导致底物积累使胆固醇合成受限,导致皮肤角质层扁平细胞的膜结构异常,引起表皮屏障功能障碍,造成皮肤干燥,易损伤;(5)鱼鳞病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加强皮肤保湿和护理。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对该病进行预防和监测,进而降低该病的发病率。要根治鱼鳞病可通过基因治疗,将STS基因导入患者细胞内,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点睛】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信息推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能根据题中信息推断异常配子产生的原因,掌握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手段,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