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东省单县希望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竹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郑燮。 2、理解“胸中之竹”“眼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含义。 3、体会本文的哲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自学指导走进作者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性情落拓,不拘小节,人多目为狂士,“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诗文讲究真情,傲放慷慨,恻恻动人;书法则糅楷、行、草、隶而为一,圆润古秀,自号“六分半书”。有板桥文集板桥家书板桥诗钞。初读课文,解决文中字词倏( ) 变
2、相( ) 化机再读课文,疏通文意。(不解之处,小组讨论。疑难之处,集体解决。)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主要通过哪句话体现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合作探究 1、你是怎样理解“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的? 2、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你能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加以说明吗?当堂训练1,、解决下面生字词旖旎( ) 翘( )盼 睥( )睨( )徘徊( ) 脍( )炙人口 事与愿wei 绿盖qing 天 yang yang 大观文学常识填空竹的作者 ,号 , 代 家,文学家。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之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3、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其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疎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有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而节叶具焉 具: 节节而为之 为: 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选出意思用法不同的一组( )于: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然:而心识其所以然/非读书未然,天下物皆然遂:胸中勃勃遂有画意/振笔直遂少:少纵
4、则逝矣/宾客意少舒写出甲文中所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成语: 解释: 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把这些文字找出来。甲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当时画竹的毛病,请用原文写出这些毛病是什么。 诗词积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清蒲松龄 竹里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清吴昌硕咏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清郑板桥竹石 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唐陈陶 长竹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清郑板桥竹石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清郑板桥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明陈良规咏竹著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唐.杜甫咏春笋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唐.杜甫咏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