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从文的墓志铭从维熙到了湘西,不能不去凤凰城那儿长眠着一代乡土文学的宗师,沈从文先生永生的文魂。在我的认知中,前辈人中能纳入纯正乡土文学这块圣土的,似乎只有老先生与孙犁了。我之所以有如此的理解,因为他们的艺术灵性,是与他们青少年时代所在的那方水土融为一体的人文精灵。一走进湘西凤凰城沈从文故居,心绪便产生了莫名其妙的阴沉。加上沈老的故居室内的光线幽暗,更使我这个远方来者,如同行走在湘西大山的云雾之中。由于这种心绪的驱使,我似无意多在其旧居内停留;但是沈老孙女沈红祭悼爷爷的长文,却使我勃然情动而停步。长文用墨笔竖写,挂在沈老故居的耳房南墙上。文中写道:“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山外,走进那所无
2、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他也写了许多本未必都能懂的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沅水边形成的理想或梦想。”我个人觉得,多少评论家对沈老文学的评说,都被沈红溶解于她的祭文当中了。我没有能读全沈老先生的作品,但是他于1936年出版的从文小说习作湘行散记以及他的名著边城,我是在青年时代就熟读过的。我认知中的沈从文,是一颗湘西水土塑成的文魂;15年的少年凤凰城的生活以及后来一段在边川的士兵生活,铸造了他与湘西难以割舍的情愫。离开老先生的故居,驱车大约十几分钟,就是沈从文魂牵梦系的湘西山峦。沿山路而上,再拾阶数十层,可见墓碑之前有一块斑斓石壁,上边刻有沈从文先生生前遗墨。字体是墨绿色的,上写:照我思索,能够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先生那几句无华的格言,我铭刻于心。我理解那个“我”字,既是自我,又是非我;说其是指自我,是我行我素的含意;说其非我,最后一句是指客体的他人而言。我想:碑前影壁所以留下这几行文字,是否它内藏沈从文先生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的认知?墓园周围的林木,已然有落叶飘零。一代文星,长眠于他的故土,固然可了却其乡思之魂,但是其文魂是否得以安息?我神伤地顺手拾了一片墓碑之前的落叶,夹在书内,从湘西带回北京。(选自解放日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