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华侨中学高二(上)段考生物试卷(二)(理科)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1.5分)(2013秋荔城区校级期末)下列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组合是()消化酶 抗体 维生素 血浆蛋白 SO42O2 血红蛋白 A B C D 2(1.5分)(2014秋邗江区校级期中)如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C 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的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D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
2、具体内环境是3(1.5分)(2010嘉峪关校级一模)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 造血干细胞 B T淋巴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吞噬细胞4(1.5分)(2008秋如东县期末)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C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5(1.5分)(2014秋成都期末)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若、分别代表血浆
3、、组织液、淋巴,下图中构成内环境的a、b、c、d依次是() A B C D 6(1.5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蛋白来识别信息 B 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送到细胞2快 C 与甲图信息传递有关的内环境依次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D 乙图中细胞4可以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7(1.5分)(2015广东模拟)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 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 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 体液大量
4、损失 D 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8(1.5分)(2011江苏)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 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 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 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9(1.5分)(2012春乳山市期末)损伤大脑皮层的S区,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损伤H区时,病人看不懂文字、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却能讲话写字这表明() A 语言功能在语言中枢也有细致分工 B 语言功能与语言中枢之外的中枢有关 C 语言中枢位
5、于大脑左半球外侧面 D 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10(1.5分)(2013汕头一模)研究表明,突触小泡膜上蛋白质通过与突触前膜上的S蛋白质结合而引发膜的融合,进而释放出神经递质,此过程与下列中的哪一项直接有关?() A 膜的选择透过性 B 载体的功能 C ATP的消耗 D 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11(1.5分)(2013秋蕉城区校级期末)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 A B C D 12(1.5分)(2014秋南岗区校级期中)以下免疫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 静脉注射狂犬病抗体 B 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 胎儿通过胎盘从
6、母体获得抗体 D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13(1.5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冬眠的动物在环境温度适宜时,又可自动苏醒,称为出眠冬眠动物出眠时() A 产热活动迅速恢复,散热活动随后缓慢恢复,体温升高 B 耗氧量增加,酶的活性增强,产热量增加,体温升高 C 产热活动与散热活动同时恢复,体温不变 D 耗氧量增加,酶的活性不变,产热量增加,体温升高14(1.5分)(2012成都一模)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B 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直接由下丘脑所控制的神经来完成 C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在体温调节的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 D 体内的细
7、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坏境进行物质交换15(1.5分)(2014秋南岗区校级期中)如图表示植物子房重量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经下列不同处理后,子房重量不表现为图中曲线变化的是()植物受粉之后 用一定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雌蕊之后虫子吃掉了幼嫩的种子之后 在花蕾期用纸袋把黄瓜雌花套住之后 A B C D 16(1.5分)(2015春三峡区期中)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 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 丙组骨髓被破
8、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 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 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17(1.5分)(2015衡水四模)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如图是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B 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 是溶酶体,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D 物质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18(1.5分)(2014秋宁波期末)下列生
9、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一致的是() A 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促进种子萌发 B 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可以获得无子果实 C 生长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 D 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19(1.5分)(2008山东)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 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 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C 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 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20(1.5分)(2005广东)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
10、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 B C D 21(1.5分)(2015嘉定区一模)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所示)中,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22(1.5分)(2013秋南郑县校级期末)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验证实验中,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11、不正确的是() A 通过预实验可确定实验浓度梯度位于2ppm6ppm之间 B 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ppm C 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 D NAA不属于植物激素23(1.5分)(2014宁夏二模)用燕麦幼苗做如下两个实验组实验如甲图: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C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A,B紧贴在C切面上,数小时后如甲图所示处理组实验如乙图,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乙图所示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两天后,胚芽鞘D的生长向左,因右侧生长素多,向下运输多,右侧生长快 B 两天后,胚根E的生长向右,因B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 C
12、两天后,胚芽鞘G直立生长,因为X,Y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同 D 两天后,胚根E的生长向左,因B侧生长素浓度低,根的生长慢24(1.5分)(2014七里河区校级模拟)如图甲表示赤霉素的作用机理,图乙表示几种激素对茎段生长的影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 A 图甲中的a表示促进,b表示抑制 B 图乙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 C 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无法完成生长素的合成 D 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赤霉素的合成代谢有关25(1.5分)(2012秋南阳期末)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A 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 B 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 C 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
13、D 某市近三年入户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26(1.5分)(2012秋盱眙县校级期末)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 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 bc段可表示东亚飞蝗数量的波动27(1.5分)(2011秋黄山期末)如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 A 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 B 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 C 食物短缺降
14、低了蝌蚪存活率 D 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28(1.5分)(2011秋中山期末)在灭鼠时,如果我们杀死老鼠总量的一半,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老鼠总量() A 恢复到原来的数量 B 会继续下降,然后快速增长 C 保持数量不变 D 先增加,然后快速下降29(1.5分)(2014萧山区模拟)正常情况下,神经纤维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后电位变化记录如甲图在实验装置中加入河豚毒素后,给予该部位同种强度的刺激,结果电位变化如图乙,据图分析河豚毒素的作用可能是() A 抑制Na+载体的活性 B 抑制呼吸酶的活性 C 增强Na+载体的活性 D 提高呼吸酶的活性30(1.5分)(2012秋安徽期中)
15、为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该实验不需要完善的是() A 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 B 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C 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 D 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中有二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全选对得3分,只选对一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多选、不选,得0分3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
16、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常情况下,的成分是保持不变的 B 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会增强 C 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的内环境 D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处的渗透压会下降导致处水分增多32如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若某人接受器官移植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细胞B、C、D、F均能增殖分化 B 移植的器官在受体内主要通过发生排斥反应 C 细胞A为吞噬细胞,能摄取、处理并特异性识别抗原 D 和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33如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以及物质M、N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
17、A 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B 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 C 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D 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34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A 浓度高于106mol/L的生长索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 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 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 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35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正确的解释
18、是() A 更多细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 减少捕捞强度,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值 C 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 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36(10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如图为人体部分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为神经元,A和B为神经肌肉接头,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进而引起机体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c是物质d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使这些细胞的产热量(2)若用b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
19、d的分泌量,原因是(3)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此反射弧仅由两个神经元组成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填编号)若在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 (填编号),原因是神经递质(4)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信号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图中的(填字母)处37(14分)(2013秋黄梅县校级期中)如图1所示意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血糖调节异常患者的细胞图2为某类突触的信号传递的示意图,
20、这类突触中特定的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刺激大脑中“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据图回答:(1)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该过程所涉及的细胞器有正常情况下,胰岛素通过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过程(填序号)等,而使血糖浓度丙细胞因膜表面缺少,而不能接受胰岛素的调节作用(2)在体液免疫中,受到抗原的刺激,浆细胞能产生抗体抗体1攻击甲细胞而使其功能受损,这类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因抗体1或抗体2对自身的攻击而导致的这些疾病在免疫学上被称为(3)图中当多巴胺与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此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4)可卡因是一种神经类毒品,由图可知,其进入突触间隙后会,使突触后神经
21、元,导致大脑“奖赏”中枢的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最终造成人对可卡因产生依赖的不良后果38(11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ABA)等植物激素“五兄弟”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人们在研究中发现,都是以促进细胞伸长的方式来促进植物生长的当种子发育到接近成熟时已获得发芽能力,但ABA会控制种子的休眠和萌发,使种子不会在植株上或恶劣的环境下发芽在种子萌发方面与ABA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
22、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结果如图1所示的范围为 (填“18090”、“900”或“900”)在两组实验中若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做(填“横切”或“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的平均长度,做出比较(3)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比较图中曲线可得出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进而比较曲线可得出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4)在“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如果对要研究的植物
23、的有关情况所知不多,可以先设计一系列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比较大的进行摸索,再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39如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1)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年后开始的,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2)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称为,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该值在生产实践中,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点上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华侨中学高二(上)段考生物试卷(二)(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1.5分)(2013秋荔城区校
24、级期末)下列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组合是()消化酶 抗体 维生素 血浆蛋白 SO42O2 血红蛋白 A B C D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解答: 解:消化酶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同,因此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错误; 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维生素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血浆蛋白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正
25、确;无机盐(如SO42等)属于内化境成分,正确;氧气需要通过血液运输,因此属于内环境成分,正确;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即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题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2(1.5分)(2014秋邗江区校级期中)如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
26、稳定 C 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的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D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由图可知,a为毛细血管动脉端,b为毛细血管静脉端,为淋巴,为细胞内液,为组织液,为血浆,淋巴、血浆和组织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解答: 解:A、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A错误;B、血浆pH的相对稳定依赖于多对缓冲物质,B正确;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的渗透压降低,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
27、力3(1.5分)(2010嘉峪关校级一模)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 造血干细胞 B T淋巴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吞噬细胞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在器官移植中,对异体组织器官起排斥作用的主要是细胞免疫切除胸腺的小鼠,新的T淋巴细胞无法产生,细胞免疫的功能大大降低,使移植进来的异体皮肤被排斥的可能性减小,因而更易成活解答: 解:A、造血干细胞并无免疫作用,故A错误;B、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切除胸腺后能够成功移植,说明T淋巴细胞在对异体皮肤排斥
28、起作用,故B正确;C、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故C错误;D、吞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于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肿瘤细胞或移植物,使得这些细胞裂解死亡4(1.5分)(2008秋如东县期末)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C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人
29、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解答: 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引起口渴,A错误;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错误;C、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错误;D、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水盐调节的具体过
30、程,要求考生识记水盐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抗利尿激素的生理功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1.5分)(2014秋成都期末)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若、分别代表血浆、组织液、淋巴,下图中构成内环境的a、b、c、d依次是() A B C D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人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血浆在血管中,通过循环系统,能将静脉滴注而进入的药物迅速送到全身,因而疗效较肌肉注射显著解答: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
31、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组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所以d是组织液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血液循环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6(1.5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蛋白来识别信息 B 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送到细胞2快 C 与甲图信息传递有关的内环境依次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
32、液 D 乙图中细胞4可以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细胞膜的功能;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由图可知,甲表示细胞分泌激素进行信息传递,属于体液调节,乙表示细胞分泌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传递,属于神经调节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作用途径不同,神经调节通过的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途径是体液的运输;反应速度不同,神经调节速度快,体液调节速度较慢;作用范围不同,神经调节范围局限,体液调节范围广泛;作用时间不同,神经调节延续时间短,体液调节延续时间长甲为体液调节,乙为神经调节解答: 解:A、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是受体,其本质是糖蛋白,A
33、正确;B、神经调节的速度比体液调节速度快,B正确;C、组织细胞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所以甲图传递信息的体液环境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所以神经递质可作用于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1.5分)(2015广东模拟)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 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 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 体液大量损失 D 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
34、析: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能代代遗传,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机体不断接受各种抗原性物质刺激而形成的,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解答: 解: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由于第一道防线的缺失,则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故选:B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非特异性
35、免疫的理解8(1.5分)(2011江苏)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 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 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 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考点: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效应器,b是传出神经纤维,c是神经中枢,d是传入神经,e是感受器I、表示突触解答:
36、解: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具有单向的特点;因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A正确;B、由于b是传出神经纤维,所以切断d、刺激b,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B错误;C、兴奋在结构c中要经过突触结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而结构b的传导都是以电信号传导,所以速度不相同,C错误;D、表示突触前膜,信号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反射弧和突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1.5分)(2012
37、春乳山市期末)损伤大脑皮层的S区,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损伤H区时,病人看不懂文字、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却能讲话写字这表明() A 语言功能在语言中枢也有细致分工 B 语言功能与语言中枢之外的中枢有关 C 语言中枢位于大脑左半球外侧面 D 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考点: 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 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说话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某一语言中枢受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解答: 解:损伤大脑皮层的S区,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说明S区为与说话有关的语言中枢;损伤H区时,病人看不懂文字、听不懂别人的谈话
38、,但却能讲话写字,说明H区为与听觉性有关的语言中枢;故该实例说明语言功能在语言中枢也有细致分工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脑的高级功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大脑皮层各功能区的功能及受损时的症状10(1.5分)(2013汕头一模)研究表明,突触小泡膜上蛋白质通过与突触前膜上的S蛋白质结合而引发膜的融合,进而释放出神经递质,此过程与下列中的哪一项直接有关?() A 膜的选择透过性 B 载体的功能 C ATP的消耗 D 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考点: 突触的结构;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9、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解答: 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突触小泡膜上蛋白质通过与突触前膜上的S蛋白质结合而引发膜的融合,进而释放出神经递质,此过程的方式是胞吐(外排),依赖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与释放神经递质直接有关的是ATP的消耗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突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1.5分)(2013秋蕉城区校级期末)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 A B C D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酶的特
40、性 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寒冷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多,便于氧化分解生成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因为天气变冷导致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而根据水代谢平衡得,尿量增多酶活性不变,因为小鼠是恒温动物,体温不变,因此酶活性不变解答: 解:(1)人为恒温动物,外界温度降低时,小白鼠为维持体温,需要增加代谢速率,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对应曲线;(2)温度降低,则汗腺分泌变少,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对应曲线;(3)人为恒温动物,体温维持相对恒定,酶的活性基本不变,对应曲线故答案为:
41、D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体温以及渗透压平衡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12(1.5分)(2014秋南岗区校级期中)以下免疫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 静脉注射狂犬病抗体 B 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42、属于特异性免疫解答: 解:A、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毒,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属于体液免疫,A错误;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属于特体液免疫,B错误;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抗体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和判断的能力,另外注意吞噬细胞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13(1.5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冬眠的动物在环境温度适宜时,又可自动苏醒
43、,称为出眠冬眠动物出眠时() A 产热活动迅速恢复,散热活动随后缓慢恢复,体温升高 B 耗氧量增加,酶的活性增强,产热量增加,体温升高 C 产热活动与散热活动同时恢复,体温不变 D 耗氧量增加,酶的活性不变,产热量增加,体温升高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动物体温的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与散热量,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体温升高,反之,则体温下降据此分析作答解答: 解:冬眠动物出眠时产热活动与散热活动同时恢复,机体的代谢活动增强,耗氧量增加,酶的活性增强,产热量增加,体温渐渐升高故选: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体温平衡的机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
44、中等14(1.5分)(2012成都一模)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B 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直接由下丘脑所控制的神经来完成 C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在体温调节的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 D 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坏境进行物质交换考点: 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 严重腹泻时体内丢失的是水分和盐分;人体内的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参与体液调节的物质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体现了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都会增加人体的产热,所以两者在体温的调节过程中其协同作用;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人体内的细胞
45、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解答: 解:A、严重腹泻时应该同时补充盐分和水分才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故A错误B、人体内的血糖平衡调节是由激素和小丘脑所控制的神经共同控制调节完成的,B错误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在体温调节的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C错误D、外界环境的物质只有先进入内环境,才能进入细胞,D正确本题选正确的,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的稳态和稳态的调节,稳态的调节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这部分内容知识点比较琐碎,复习时要兼顾各个方面15(1.5分)(2014秋南岗区校级期中)如图表示植物子房重量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经下列不同处理后,子房重量不表现为图中曲线变化的是()植
46、物受粉之后 用一定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雌蕊之后虫子吃掉了幼嫩的种子之后 在花蕾期用纸袋把黄瓜雌花套住之后 A B C D 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由图可知,植物的子房是不断发育的,重量越来越大而植物发育中的种子可以产生生长素促进子房的发育解答: 解:植物受粉之后,受精卵会发育成种子,产生大量的生长素促进子房的发育,正确;用一定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雌蕊之后,会促进植物子房壁的发育,正确;虫子吃掉了幼嫩的种子之后,由于缺少生长素,子房的发育会停止,错误;在花蕾期用纸袋把黄瓜雌花套住之后,会阻止授粉,不能形成种子,子房不会发育,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功能,对
47、相关内容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16(1.5分)(2015春三峡区期中)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 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 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 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 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体液免疫过程为:a、感应阶段:
48、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c、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a、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b、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c、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2)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骨髓干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49、,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解答: 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参与体液免疫的淋巴细胞有T细胞和B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有T细胞:(1)甲组仅有体液免疫,输入造血干细胞后,其细胞免疫功能也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正常,破坏的是胸腺;(2)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说明其胸腺正常,缺少造血干细胞,被破坏的是骨髓(3)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特异性免疫功能仍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和胸腺都被破坏了故选: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学基础知识,即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并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17(1.5分)(2015衡水四模)甲型流感病毒(H1N1)
50、是一种RNA病毒,如图是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B 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 是溶酶体,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D 物质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人体的免疫系统由三道防线组成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
51、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解答: 解:A、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有吞噬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A错误;B、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错误;C、由图分析可知是溶酶体,其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
52、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决定簇,C正确;D、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受体(或糖蛋白),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反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8(1.5分)(2014秋宁波期末)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一致的是() A 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促进种子萌发 B 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可以获得无子果实 C 生长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 D 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考点: 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 (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
53、熟;(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5)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双重性解答: 解:A、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A正确;B、未成熟的果实已经有种子形成,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子房,可以获得无子果实,B错误;C、乙烯利促进果实的成熟,C错误;D、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可延缓叶片的黄化速度,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
54、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9(1.5分)(2008山东)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 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 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C 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 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考点: 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供中两个重要信息,信息之一是“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
55、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说明生长素和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信息之二是“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由此可推测P基因起作用的机制解答: 解:A、由题干信息“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说明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A正确;B、由题干信息“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说明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可推测P基因起作用的机制,如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抑制物的合成等有关,C正确;D、抑制剂只能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起抑制作用,并不能诱发P基因的突变,D错误故选:D点评:
56、 本题综合性较强,是一道结合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阅读理解的题目,主要考查植物生长素,植物性状表现与基因、激素的关系,基因突变与化学物质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解题时注意把结合题干中的有用信息采用排除法做题20(1.5分)(2005广东)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 B C D 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此外生长素还具有促进
57、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等作用解答: 解: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可以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和错误、正确;植物扦插繁殖时,由于没有形成根,吸水能力比较差,因此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进而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原理,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及应用,明确生长素能促进插条生根,还要求学生能区分新叶和老叶的作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1(1.5分)(2015嘉定区一模)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
58、图所示)中,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考点: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分析: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以及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它会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从而促进该部位的生长,运输方式有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解答: 解:A项,C项和D项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由于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尖端的阻挡作用,生长素均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无法使其在琼脂块中分布不均匀B、项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先发生横向运输,然后纵向运输到尖端以下的不
59、同的琼脂块中,再通过测定不同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大小,即可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2(1.5分)(2013秋南郑县校级期末)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验证实验中,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过预实验可确定实验浓度梯度位于2ppm6ppm之间 B 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ppm C 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 D NAA不属于植物激素考点: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分析: 分析柱形图:
60、图示为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预实验结果,其中NAA浓度为0ppm的一组为对照组,该组没有生根;NAA浓度在0ppm4ppm范围内,随着NAA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NAA浓度在4ppm10ppm范围内,随着NAA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NAA浓度超过10ppm后,不再促进插条生根解答: 解:A、由图可知,通过预实验可确定实验浓度梯度位于2ppm6ppm之间,A正确;B、图中NAA浓度为4ppm时,扦插枝条生根的数目最多,但浓度梯度太大,不能说明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ppm,B错误;C、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但不图组实验应该采用相同
61、的方法,C正确;D、NAA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不属于植物激素,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要求考生明确该实验的目的,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分析柱形图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3(1.5分)(2014宁夏二模)用燕麦幼苗做如下两个实验组实验如甲图: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C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A,B紧贴在C切面上,数小时后如甲图所示处理组实验如乙图,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乙图所示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两天后,胚芽鞘D的生长向左,因右侧生长素多,向下运输多
62、,右侧生长快 B 两天后,胚根E的生长向右,因B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 C 两天后,胚芽鞘G直立生长,因为X,Y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同 D 两天后,胚根E的生长向左,因B侧生长素浓度低,根的生长慢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解此题首先认真读图,注意图甲胚芽鞘尖端C摆放的位置,由于重力的影响,使琼脂块B所含生长素浓度比琼脂块A多图乙虽然是单侧光照射,但由于匀速旋转,造成胚芽鞘尖端见光均匀,联系所学知识,由于琼脂块B所含的生长素浓度比琼脂块A多,导致胚芽鞘右侧的生长素比左侧多解答: 解:A、两天后,胚芽鞘D的生长向左,因右侧生长素多,向下运输多,右侧生长快,胚芽鞘D向左弯曲生
63、长,A正确;B、两天后,胚根E的生长向右,因B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B正确;C、由于匀速旋转,琼脂块X和Y所含的生长素浓度相同,胚芽鞘G直立生长,C正确;D、两天后,胚根E的生长向右,因B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了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4(1.5分)(2014七里河区校级模拟)如图甲表示赤霉素的作用机理,图乙表示几种激素对茎段生长的影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 A 图甲中的a表示促进,b表示抑制 B 图乙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
64、 C 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无法完成生长素的合成 D 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赤霉素的合成代谢有关考点: 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就是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解答: 解:A、从图甲可判断,赤霉素通过a过程促进生长素合成促进生长,通过b过程促进生长素分解抑制生长,A正确;B、从图乙可以看出,生长素和赤霉素都可以促进茎段生长,且两种激素共同使用效果更好,所以二者作用具有协同关系通,B正确;C、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仍然能够完成生长素的合成,只不过
65、其生长素合成量下降,C错误;D、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通过抑制赤霉素的合成,从而降低生长素的合成抑制细胞的生长,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通过图示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判断的能力25(1.5分)(2012秋南阳期末)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A 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 B 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 C 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 D 某市近三年入户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考点: 种群的特征 分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
66、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解答: 解:A蒲公英杂乱无章的分布在操场上,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正确;B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属于种群数量特征中的性别比例,B错误;C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属于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特征,C正确;D某市近三年入户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属于种群数量特征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故选:AC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的基本特征,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26(1.5分)(2012秋盱眙县校级期末)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67、) A 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 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 bc段可表示东亚飞蝗数量的波动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 据图分析,0b段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在0a种群的增长率增加,ab段种群增长率减小为0bc段受到环境的影响,K值改变,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解答: 解:A、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正确;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减小至
68、零,而种群密度在不断增长,B错误;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C正确;D、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数值后,bc段种数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种群特征,对此类试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27(1.5分)(2011秋黄山期末)如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 A 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 B 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 C 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存活率 D 高种群密度下,能够
69、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考点: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曲线不能提供食物短缺能降低蝌蚪存活率的信息;蝌蚪变态所需的时间与种群密度应该成正相关;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解答: 解:A、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A错误;B、“每只蝌蚪变态所需的时间”在图中并没有信息,图中给出的信息是达到“开始变态”(变态所需的最小质量)所需的时间,而此时间与密度成正相关,B错误;C、图中没有显示食物与蝌蚪存活率的关系,C错误;D、种群密度越大,达到变态所需的最小质量(蝌蚪体重)的时间越长,即进入变态发育阶段耗时渐长达到160只时,蝌蚪达不到变
70、态所需最小质量,因而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蝌蚪变态及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8(1.5分)(2011秋中山期末)在灭鼠时,如果我们杀死老鼠总量的一半,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老鼠总量() A 恢复到原来的数量 B 会继续下降,然后快速增长 C 保持数量不变 D 先增加,然后快速下降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 1、“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小,最后为0(K值时),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解答: 解:从种群增长“S”型曲线中可知,种群数量约在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所以,在灭鼠时,如果我们杀死老鼠
71、总量的一半,其增长率增大,将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S型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29(1.5分)(2014萧山区模拟)正常情况下,神经纤维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后电位变化记录如甲图在实验装置中加入河豚毒素后,给予该部位同种强度的刺激,结果电位变化如图乙,据图分析河豚毒素的作用可能是() A 抑制Na+载体的活性 B 抑制呼吸酶的活性 C 增强Na+载体的活性 D 提高呼吸酶的活性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分析: 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根据
72、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河豚毒素能阻止钠离子进入细胞,使神经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解答: 解:图甲所示,神经纤维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发生变化,形成动作电位图乙所示,神经纤维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后,没有形成动作电位,说明Na+没有内流,电位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可判断河豚毒素的作用可能是:选择性地抑制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功能,阻止钠离子进入细胞,即抑制Na+载体的活性故选:A点评: 本题通过考查神经系统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知识点,要求考生对神经元功能相关基础知识进行迁移并具备基本的图表分析能力30(1.5分)(2012秋安徽期中)为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
73、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该实验不需要完善的是() A 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 B 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C 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 D 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本实验是验证胰岛素的降血糖功能,为了使实验更快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对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当给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后,小鼠出现惊厥,为了说明惊厥
74、是胰岛素降血糖引起的,应该对实验动物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使其血糖恢复正常而另一半不作处理比较此外,还应用溶剂(酸性生理盐水)作对照排除此实验不是由溶剂引起的但胰岛素是蛋白质,不能口服只能注射解答: 解:A、本实验是验证胰岛素的降血糖功能,为了使实验更快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对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A正确;B、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排除此实验不是由溶剂引起的,B正确;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失去活性,C错误;D、当给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后,小鼠出现惊厥,为了说明惊厥是胰岛素降血糖引起的,应该对实验动
75、物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使其血糖恢复正常,而另一半不作处理比较,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胰岛素的化学本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中有二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全选对得3分,只选对一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多选、不选,得0分3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常情况下,的成分是保持不变的 B 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会增强 C 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的内环境 D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处的渗透压会
76、下降导致处水分增多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是血浆,是淋巴,是组织液,组成内环境,解答: 解:A、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稳定,不是恒定不变的,A错误;B、血浆中无机盐浓度增加,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B正确;C、是血浆,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液不是,C错误;D、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BD点评: 本题是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32如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若某人接受器
77、官移植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细胞B、C、D、F均能增殖分化 B 移植的器官在受体内主要通过发生排斥反应 C 细胞A为吞噬细胞,能摄取、处理并特异性识别抗原 D 和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吞噬细胞识别、吞噬和处理抗原;表示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表示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表示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表示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表示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表示记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表示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表示细胞免疫;表示体液免疫图中A为吞噬细胞;B表示T细胞;
78、C表示B细胞;D表示记忆细胞;E表示浆细胞;F表示记忆细胞;G表示效应T细胞解答: 解:A、图中B为T细胞、C为B细胞、D为记忆细胞、F为记忆细胞,它们受到抗原刺激后都能增殖分化,A正确;B、在器官移植中,效应T淋巴细胞攻击被移植的器官,造成排异反应,因此移植的器官在受体内主要通过发生排斥反应,B错误;C、细胞A为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C错误;D、表示细胞免疫、表示体液免疫,这两种免疫方式都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正确故选:AD点评: 本题结合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
79、各细胞及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3如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以及物质M、N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 A 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B 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 C 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D 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据图分析:细胞产生的物质M是信号分子,能被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物质N识别解答: 解: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N 不是肝
80、糖原,A错误;B、浆细胞能产生抗体,能特异性地与结核杆菌表面的抗原结合,N可以表示抗原,B正确;C、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如果过多,会反过来抑制垂体细胞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C正确;D、传出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通过细胞间隙,达到效应器的膜上,引起效应器兴奋或抑制,传出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作用于传入神经元,D错误故选:B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信息交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信息交流的理解与运用34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A 浓度高于106mol/L的生长索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81、 B 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 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 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考点: 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生长素促进果实的生长,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解答: 解:A、由柱状图解可以看出,生长素浓度高于106mol/L时,只是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并非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A错误;B、由图解可以看出,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乙烯的合成曲线开始上升即植物开始合成乙烯,B正确;C、由图解可以看出,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时,生长素含量可能增加,也可能降低,
82、C错误;D、由图解可以看出,植物茎中生长素的含量达到峰值比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早,是不同步的,D正确故选:B、D点评: 正确识图并理解图解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掌握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35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正确的解释是() A 更多细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 减少捕捞强度,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值 C 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 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 人类对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渔
83、业资源,应该规定禁捕期、禁渔区以及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等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只能对捕捞的鱼的大小进行选择,而不能对鱼的性别进行选择,不会改变其性别比例解答: 解:A、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会使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使得种群的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A正确;B、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减少捕捞强度,使种群数量维持在值以上,B错误;C、种群的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则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C正确;D、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只能对捕捞的鱼的大小进行选择,而不能对鱼的性别进行选择,不会改变其性别比例,D错误故选:AC点评: 本
84、题考查种群的特征,平时学习需要注意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导预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36(10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如图为人体部分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为神经元,A和B为神经肌肉接头,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进而引起机体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c是促甲状腺激素物质d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
85、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使这些细胞的产热量增加(2)若用b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d的分泌量没变化,原因是b在消化道被消化而失去作用(3)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此反射弧仅由两个神经元组成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填编号)若在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 (填编号),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电信号化学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图中的B(填字母)处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86、、血糖调节;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1、寒冷条件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细胞代谢增强,图中物质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c是促甲状腺激素,物质d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物质b的化学本质是多肽,口服后易被分解,因此用b饲喂正常动物,物质d的分泌量不变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仅由和两个神经元组成,在突触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单向的2、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
87、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 解:(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该物质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又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能够作用于全身细胞,促进细胞的代谢,从而提高产热(2)物质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化学本质是多肽,口服后在消化道被消化而失去作用,因此用b饲喂正常动物,物质d的分泌量不变(3)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仅由和两个神经元组成在突触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单向的因此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
88、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若在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4)内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即不能将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B)释放,即阻碍了电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的过程故答案为:(1)促甲状腺激素增加(2)没变化b在消化道被消化而失去作用(3)()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电化学B点评: 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确定图解中各激素的名称,识记它们的化学本质和生理作用;明确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能够利用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特点解决相关问题37(14分)(2013秋黄梅县校级期中)如
89、图1所示意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血糖调节异常患者的细胞图2为某类突触的信号传递的示意图,这类突触中特定的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刺激大脑中“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据图回答:(1)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该过程所涉及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正常情况下,胰岛素通过体液(或血液)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过程(填序号)等,而使血糖浓度降低丙细胞因膜表面缺少胰岛素受体,而不能接受胰岛素的调节作用(2)在体液免疫中,受到抗原的刺激,浆细胞能产生抗体抗体1攻击甲细胞而使其功能受损,这类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低因抗体1或抗体2对自身的攻
90、击而导致的这些疾病在免疫学上被称为自身免疫病(3)图中当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此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变负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通过多巴胺转运载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或运回突触前神经元)(4)可卡因是一种神经类毒品,由图可知,其进入突触间隙后会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导致大脑“奖赏”中枢的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最终造成人对可卡因产生依赖的不良后果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分析图1:甲细胞是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抗体1攻击胰岛B细胞,使之不能分泌胰岛素,导致这类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浓
91、度比正常人低;乙细胞是肝细胞,抗体2作用于乙细胞,与胰岛素竞争胰岛素受体,会导致患者血糖调节异常;图中表示肝糖原的合成过程;表示肝糖原的水解过程2、分析图2:图示为某类突触的信号传递的示意图,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神经递质被回收,这样可以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解答: 解:(1)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该过程所涉及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
92、粒体正常情况下,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图中过程),而使血糖浓度降低由图可知,丙细胞膜表面缺少胰岛素受体,不能接受胰岛素的调节作用多巴胺作用完成后,通过多巴胺转运载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防止神经元持续兴奋(2)抗体1攻击胰岛B细胞,使胰岛B细胞不能分泌胰岛素,所以这类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低抗体2作用于乙细胞,与胰岛素竞争胰岛素受体,也会导致患者血糖调节异常因抗体1或抗体2对自身的攻击而导致的这些疾病在免疫学上被称为自身免疫病(3)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突触后膜兴奋时,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导致膜电位由静息时的外正内负
93、变为外负内正(4)由图可知多巴胺作用后不是被灭活而是经过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又转运回突触前膜内如果多巴胺不能回收,会导致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持续性兴奋故答案为:(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体液(或血液) 降低 胰岛素受体(2)低 自身免疫病(3)受体 由正变负 通过多巴胺转运载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或运回突触前神经元)(4)阻碍多巴胺的回收 持续兴奋点评: 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血糖调节、自身免疫病、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同时能根据题中信息答题38(11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生长素、赤霉
94、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ABA)等植物激素“五兄弟”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人们在研究中发现,生长素、赤霉素都是以促进细胞伸长的方式来促进植物生长的当种子发育到接近成熟时已获得发芽能力,但ABA会控制种子的休眠和萌发,使种子不会在植株上或恶劣的环境下发芽在种子萌发方面与ABA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赤霉素(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结果如图1所示的范围为900 (填“18090”、“900”或“900”)在两组实
95、验中若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做纵切(填“横切”或“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的平均长度,做出比较(3)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比较图中曲线可得出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进而比较曲线可得出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4)在“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不同浓度的2,4D、根的数目(或平均长度)如果对要研究的植物的有关情况所知不多,可以先设计一系列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比较
96、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再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考点: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 生长素与赤霉素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脱落酸与赤霉素有拮抗作用植物的组织培养需要使用MS培养基,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需要先进行预实验解答: 解:(1)生长素、赤霉素都是以促进细胞伸长的方式来促进植物生长的在种子萌发方面与ABA脱落酸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赤霉素(2)由于琼脂块中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去顶胚芽鞘左侧生长,使胚芽鞘向右弯曲, 的范围为900由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在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存
97、在两个促进作用相同的生长素浓度,因此在两组实验中若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不一定相同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因此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作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平均长度,作出比较(3)比较图中曲线可得出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进而比较曲线可得出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4)在“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4D,因变量是根的数目(或平均长度)如果对要研究的植物的有关情况所知不多,可以先设计一系列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再在此基础上设计
98、细致的实验故答案为:(1)生长素、赤霉素 赤霉素(2)900 不一定 纵切(3)(4)不同浓度的2,4D 根的数目(或平均长度) 预实验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及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探究实验,意在强化学生对该调节实验的原理、过程的理解和运用,提高相关实验技能39如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1)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2年后开始的,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b(2)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该值增大(提高)在生产实践中,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
99、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b点上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表示S型曲线;a点的增长率开始增加,b点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超过b点种群的增长率开始下降,到c点种群的增长率明显变小,d点种群的增长率趋向于0,种群数量达到K值从图中分析可知:第8年该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最大值,此时环境阻力最大在b点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个体数量增长最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解答: 解:(1)曲线图中的斜率代表种群增长率,则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2年后开始的,其中在b点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个体数量增长最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2)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该值增大(提高)在生产实践中,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b点上,因为种群增长率最大故答案为:(1)2 b (2)环境容纳量(或K值) 增大(提高) b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明确S型增长曲线的特点,特别是K值和K值的一半时种群的增长率的特点,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节的重点内容,并深刻理解,灵活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