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2511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5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纲内容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命题规律1微生物的分离与优化培养2微生物的鉴定及数量的测定命题趋势以实际生产生活材料为载体、综合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多以非选择题为主知识梳理想一想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_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_的营养基质。(2)营养构成:一般都含有_和无机盐。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氧气以及_的要求。(3)种类: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_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营养物质生长繁殖水、碳源、氮源pH特殊营养物质液体2无菌技术(1)关键:防止_的入侵。(2)不同对象的无菌操作方法(连线):外来杂菌(2)3

2、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计算 _ 溶化 _ _(2)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纯化培养原理:想方设法在培养基上得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即可获得_。纯化大肠杆菌的关键步骤:_。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两种:a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_,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b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_,然后将_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称量灭菌倒平板较纯的菌种接种连续划线的操作梯度稀释不同稀释度(3)菌种的保藏方法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_的方法。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_的方法。临时保藏甘油管

3、藏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分离原理土壤中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_,这种物质在把尿素分解成无机物的过程中起到_作用。2统计菌落数目统计样品中的活菌一般用_法。3实验流程土壤取样_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细菌的_。脲酶催化稀释涂布平板样品的稀释计数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纤维素酶(1)组成:纤维素酶是一种_,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_。(2)作用:复合酶C1 酶、CX 酶和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葡萄糖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2)筛选方法:_染色法,即通过是否产生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3)培养基:以_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红色复合物透明圈刚果红透明圈纤维素(4)实验

4、流程土壤取样:富含_的环境选择培养:用_培养,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_:制备系列稀释液涂布平板: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_的菌落纤维素选择培养基梯度稀释透明圈能力排查试一试一、理解能力1判断下列有关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叙述的正误。(1)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2)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3)将转基因植物的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应该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4)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四种成分()2判断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分离叙述的正误。(1)分离微生物时,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2)将土壤浸出液涂布

5、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否无菌操作影响较小()(3)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应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4)统计样品中的活菌一般用平板划线法()(5)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蓝,则说明筛选到分解尿素的细菌()3判断下列有关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离叙述的正误。(1)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可选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2)要从土壤中分离获取纤维素分解菌,应选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3)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色剂,若出现透明圈,则说明筛选到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二、识图析图 图甲、乙是微生物接种常用的两种方法。(1)图甲、

6、乙接种微生物的方法各是什么?接种工具分别是什么?(2)接种操作为什么一定要在火焰附近进行?(3)接种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细菌时为什么进行倒置培养?答案(1)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环、涂布器。(2)火焰附近存在着无菌区域。(3)避免培养过程产生的水分影响微生物的生长。考点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技术核心知识1培养基的类型及作用划分标准培养基种类特点用途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工业生产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分类鉴定物理性质固体培养基加凝固剂,如琼脂微生物分离、鉴定、活菌计数、保藏菌种选择培养基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如培养酵母菌和霉

7、菌,可在培养基中加人青霉素;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食盐用途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饮用水或乳制品中是否有大肠杆菌(若有,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2.消毒与灭菌的比较条件结果常用方法应用范围煮沸消毒法日常用品巴氏消毒法不耐高温的液体消毒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化学药剂消毒法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毒水源灼烧灭菌法接种工具干热灭菌法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灭菌 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高压蒸汽灭菌法培养基及容器3微生物的纯化培养平板

8、划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方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注意事项(1)接种环的灼烧第一次划线前:杀死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避免污染培养物之后每次划线前:杀死残留菌种,保证每次划线菌种来自上次划线末端划线结束后:杀死残留菌种,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2)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再进行取种,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3)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4)划线用力要大小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1)稀释操作时:每支试管及其中的 9 ml 水、移液管等均需灭菌;操作时,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 12 cm 处(2)涂布平板时:涂布器用体积分数为 70%酒精消毒,取出时,让多余酒精在烧杯中滴尽,然后将沾

9、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不要将过热的涂布器放在盛放酒精的烧杯中,以免引燃其中的酒精目的在培养基上形成由单个菌种繁殖而来的子细胞群体菌落培养平板冷凝后倒置培养,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防止皿盖上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易误警示“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的两个提醒易误点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微生物时,要求选择菌落数在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解题时易出现以下误解:(1)只得到 1 个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不符合实验的重复原则,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2)得到 3 个或 3 个以上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也不一定正确,这可能有两种情况:不

10、同平板间差异较大,如得到 3 个平板,菌落数分别为 230、34、240,虽然菌落数均在“30300”,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34”与“230”“240”差异太大,应重新实验找出原因。不同平板之间差异不大,是符合要求的,用其平均值作为估算的最终结果。可见,并不是只要得到 3 个“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即可,而应该是涂布的同一稀释度的平板均符合“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且无较大差异,说明实验操作合格,才能按照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跟踪演练1(2016萧山中学检测)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请回答筛选过程中的问题。(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

11、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合适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_的环境采集,培养厌氧菌的菌样应从_的环境采集。含盐高(或高盐度)缺氧(或厌氧、无氧)(2)富集培养是指创设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的环境条件,使待分离微生物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实现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所需的特定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固氮菌富集培养的培养基应是 _培养基;对耐高温淀粉酶菌的富集培养应选择_的培养基,并在_条件下培养。(3)实验室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是利用高温处理达到杀菌的效果。高温灭菌的原理是高温使微生物的_等物质发生_。在微生物研究和教学中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湿热

12、灭菌法是_灭菌法。缺氮(或无氮)含有淀粉高温蛋白质、DNA变性高压蒸汽(4)下图中 A、B 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用两种接种方法接种产生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获得图 A 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获得图 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稀释涂布平板法划线分离法【解析】(1)噬盐菌的菌样应从高盐环境采集,如高盐海滩等。(2)目的微生物能够产生淀粉酶说明其碳源是淀粉,筛选菌株时应选择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并在高温条件下培养。(3)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调整 pH,接种前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在实验中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4)图 A 菌落分布较均匀,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图

13、B 菌落集中呈线状,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2(2016马鞍山联考)某实验小组欲从豆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脂肪的菌株。请回答:(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2)为避免培养基污染,需将培养皿呈_状态放置。为避免培养液中菌体浓度过高,需将培养液进行_处理。为了排除_,需设置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豆油选择倒置梯度稀释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培养基被污染)(3)为了筛选出菌株,可将适量的_试剂滴加在 平 板 中 的 菌 落 周 围,洗 去 浮 色 后,如 果 菌 落 周 围 的 现 象 是_,

14、则说明此种菌能够分泌脂肪酶。(4)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菌落,可采用_法接种于新的培养基平板上。(5)试 验 操 作 应 在 酒 精 灯 火 焰 附 近 进 行 的 原 因 是_。苏丹(或苏丹)出现透明圈(不出现橘黄色圈或红色圈)平板划线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解析】(1)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种成分以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称为选择培养基;本实验中要从豆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脂肪的菌株,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豆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筛选。(2)为避免培养基污染,需将培养皿呈倒置状态放置。为避免培养液中菌体浓度过高,需将培养液用无菌水进行梯度稀释处理。为

15、了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培养基被污染),需设置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3)为了筛选出高效降解脂肪的菌株,可将适量的苏丹(或苏丹)试剂滴加在平板中的菌落周围,洗去浮色后,如果菌落周围的现象是出现透明圈(不出现橘黄色圈或红色圈),则说明此种菌能够分泌脂肪酶。(4)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菌落,可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于新的培养基平板上。(5)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试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解题技巧】筛选微生物的三种方法1单菌落挑取法:利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固体平板培养基表面。直接根据微生物菌落的特征利用单菌落挑取的方法获得目的微生物。2选择培

16、养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选择培养,直接获得目的微生物。3鉴定培养法:利用鉴别培养基使目的微生物菌落呈现特有的特征,然后筛选目的微生物。考点二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别核心知识1筛选微生物的两个实例比较比较项目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方法利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利用富含纤维素的选择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原理只有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够合成脲酶,才能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因为培养基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因此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具有更多的生存机会而大量繁殖鉴定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指示剂变红说明菌落中的菌体为分解尿素的细菌刚果红染色法,菌落周围出现不

17、变红的透明圈的菌落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菌落2微生物的鉴别方法(1)菌落特征鉴别法: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平板培养基表面形成的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特征进行鉴别。(2)指示剂鉴别法:如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微生物后,培养基变红说明该种微生物能够分解尿素。(3)染色鉴别法:如利用刚果红染色法,根据培养基中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来筛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易误警示并非所有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相同易误点 1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成分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有些微生物还需要特殊营养物质,如生长因子。易误点 2 在人和动物中,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六类。

18、易误点 3 在植物中,营养物质包括矿质元素、水、二氧化碳三类。跟踪演练3(2016柳铁一中月考)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_和_。(3)为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_和_。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_附近进行,以避免

19、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原油选择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强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火焰【解析】(1)欲筛选出能降解原油的菌株,培养基中应只含有原油而无其它碳源,不能降解原油的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存,这类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分离纯化菌种时,需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使聚集在一起的细菌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以便纯化菌种。(3)降解原油能力越强的菌株,在菌落周围形成的分解圈越大。(4)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如接种环)、干热灭菌(如培养皿)、高压蒸汽灭菌(如培养基)等无菌操作要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操作都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微

20、生物的污染。4(2016惠州调研)回答下列与玉米秸杆的处理有关的问题。(1)秸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牛一般没有分解其的酶,但其胃内有一种微生物可以帮助其分解,这种微生物与牛的种间关系为_;尿素并不是牛马的必须营养,过多甚至对其有害,但有经验的农民常在其草料内喷少量尿素,据此题的信息你认为尿素的作用是_。(2)将秸杆粉碎后可以用来作为蘑菇的培养基质。对培养基和接种针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的方法分别是_,_。(3)青贮加工技术。将成熟期玉米秸秆切碎、收集或人工收获后,将其铡碎装贮于窖、缸、塔、池及塑料袋中压实密封储藏。秸杆处理后,气味微酸(乳酸菌生活的产物)芳香。上述“压实密封”的目的是:人为造就一个

21、_环境,利于乳酸菌的_。用经这样处理后的秸杆饲喂牲畜的好处是:_。互利共生为共生微生物提供 N 源,利于动物对纤维素的消化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厌氧无氧呼吸适口性好,牲畜喜食,食量增大,消化率比普通秸杆饲料增加(4)下面是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图。步骤(三)中稀释的目的是:_,步骤(四)中鉴别培养基中常加_从而使其呈现均匀的红色,步骤(四)中应挑选产生_的菌落即为所需菌落。便于形成单菌落刚果红透明圈【解析】(1)因为牛的胃分为四部分:瘤胃、网胃、重瓣胃和皱胃,其中只有皱胃是分泌胃液的部分;牛瘤胃的容积为 100300 升,约占四部分胃的 80%;瘤胃内有大量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纤毛虫

22、为主)和细菌;瘤胃本身并不分泌酶,所有瘤胃内的酶全是由微生物产生;草料中的纤维素在这些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的作用下发酵分解,所形成的低级脂肪酸,大部分即被瘤胃壁所吸收,这些微生物与牛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为了使这些微生物在瘤胃中大量繁殖,有经验的农民常在其草料内喷少量尿素,其作用是为这些共生的微生物提供 N 源,利于动物对纤维素的消化;(2)对培养基和接种针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的方法分别是灼烧灭菌(一般用于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干热灭菌(一般用于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高压蒸汽灭菌(一般用于培养基);(3)乳酸菌在厌氧条件下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压实

23、密封”就人为地造成了一个厌氧的环境,自然利用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大部分微生物停止繁殖,而乳酸菌也于乳酸的不断积累,最后被自身产生的乳酸所控制而停止生长,以保持青秸秆的营养,并使得青贮饲料带有轻微的果香味,牲畜比较爱吃;用经这样处理后的秸杆饲喂牲畜的好处是:适口性好,牲畜喜食,食量增大,消化率比普通秸杆饲料增加;(4)在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中,稀释的目的是便于形成单菌落;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

24、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解题技巧】1为了使结果接近真实值,应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平板,计算出菌落平均数。2计算时明显偏离实际值本组实验其他平板计数值的要舍弃掉后求平均值。3对照实验的设计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之后才能准确设计。题组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2015江苏卷)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

25、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解析】高压灭菌加热结束后,让其自然冷却后再慢慢打开排气阀排除余气,然后才能打开锅盖;倒平板时左手拿培养皿,右手拿锥形瓶,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倒入培养基后立即盖上培养皿皿盖;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进行操作,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答案】D2(2015江苏卷)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 样 品 稀 释 和 涂 布 平 板 步 骤 中,下 列 选

26、 项 不 需 要 的 是_(填序号)。酒精灯 培养皿 显微镜 无菌水(2)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_。(3)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若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需要用酒精棉球擦净的原因是_。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避免培养基污染棉塞(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如图)。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_有关。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填图中序号)。量与活性(5)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 J1 和 J

27、4,在不同温度和 pH 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如图,推测菌株_ 更 适 合 用 于 人 工 瘤 胃 发 酵,理 由 是_。J4发酵过程会产热和产酸。J4 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解析】(1)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的操作不需要显微镜。(2)涂布平板时,若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过多,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3)试管口粘附的培养基,需要用酒精棉球擦净,避免培养基污染棉塞。(4)菌株产生的降解纤维素酶的量越多、活性越高,会使降解圈越大。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因为其菌株菌落小,但降解圈大。(5)分析图中曲线可知,J4 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而发酵过程会

28、产热和产酸。题组二 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3(2015全国新课标卷)已知微生物 A 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 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 A 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_染色。微生物 A 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_(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 B 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苏丹(或苏丹)萃取法油脂(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 B 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法进行计数。(4)为了确

29、定微生物 B 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 35、40、45 温度下降解 10 g 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 mg、1 mg、6 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_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_设计后续实验。血细胞计数板稀释涂布平板4540【解析】(1)脂肪可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红色);题干中说明微生物 A 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则可以采用萃取法提取微生物 A中的脂肪。(2)油脂为有机化合物,富含 C 元素,故为了从自然界获得能够分解油脂的单菌落,应以油脂为唯一碳源来配制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能分解油脂的微生物可以正常生长,其他微生物不能正常繁殖。(3)

30、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可测定菌液中的微生物数量,计数时,活菌和死亡的细菌都会被计数,所以测定培养液中的活菌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4)在 45 时,降解 10 g 油脂所需酶的数量最大,则该温度下酶活性最低;由题干可知,40 时分解 10 g 油脂所需的酶的数量最少。应在 40 左右范围内设置不同温度梯度来探究酶的最适活性。4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 3 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分解成_。(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 可与纤维素形成_色复合物。用含有 CR 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

31、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纤维二糖葡萄糖红透明圈(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酵母膏无机盐淀粉纤维素粉琼脂CR 溶液水培养基甲培养基乙注:“”表示有,“”表示无。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培养基乙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_。不能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不能乙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 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解析】(1)纤维素酶包括三种组分,即 C1 酶、CX 酶和葡萄糖苷酶,C1酶、CX酶催化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2)CR 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CR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3)培养基甲中未添加琼脂,为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上不能形成单菌落,故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乙中未添加纤维素,不能和 CR 形成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为纤维素分解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