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热点事件“秀”不出正能量某地领导为了响应中央的八项规定,于第一时间“新鲜出炉”了一条廉政规定:干部下乡一律不得公费吃请,必须自带干粮。可惜,一段时日过去了,却迟迟不见这项规定实施效果的后续报道,估计是“秀”不下去了吧。我们充分相信,干部自带干粮下乡的先例肯定是有过,但是,这只会发生在战争年代或者去荒无人烟的野外从事科考时。而当下世界,莫讲城镇餐馆食肆多如牛毛,连大一点的村寨基本都开有饭馆了。下乡工作是有下乡补贴的,掏出补贴费吃上一笼饺子包子,或者吃上一碗米粉面条、盒饭快餐,比起自带的干粮味道肯定要好得多。就算在没有餐馆排档的乡村,给足伙食费,进农家做顿饭吃也稀松寻常。中央只规定不许公费吃请,
2、铺张浪费,并没有规定不许自己掏钱买饭吃,也没有禁止交伙食费跟人民群众搭伙,干吗要自带干粮自讨苦吃呢?只要干部下乡真心为农民服务,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农民兄弟会杀鸡宰鸭撑破你的肚皮,捧出陈年老酒醉得你天昏地暗不省人事,而且打死也不肯收你一分钱的。如此唬弄不了别人,也哄不了自己的“廉政秀”,是注定“秀”不出任何正能量来的,只能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止增笑耳”。(凡夫唐图/王华斌)有一种病叫“粗鄙”日本女优苍井空的一幅“书法作品”高价拍出的新闻,让国人开始反思“苍井空热”。人类自古以来就有偏居主流之外的低俗或隐秘文化,无可厚非。但倘若让这些登堂入室、以耻为荣,我们就不得不感慨这个社会确实是病了,病名
3、“粗鄙”。这真是一个恶心的故事。但观今日乱象,“嗜痴之癖”或许真的存在。任何一个商业社会,都免不了存在对女色的消费,但大多数能为公众接受的消费,是建立在一定底线之上的。即使在Av合法的日本,也不可能出现大批民众公然对一个Av女优的狂热追捧。对一个健康运转的社会来说,以良俗筑成底线,价值取向可以多元化,但多元化绝不是低俗化。任何时代,粗鄙都有其生存的土壤,因为简单的感官享受,是人性之中难以抗拒的脆弱之处。冯骥才说:“一个民族文化的粗鄙带来的问题,不仅是对自身文化的损害,更影响着民族素质的下降,同时致使人们丧失文化的自尊与自信。而失去这种文化的自尊和自信才是最危险的。”粗鄙的社会病,何时能够治愈?
4、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举个例子,如果中国的孩子们苦学艺术,还只是为了高考加分的话,粗鄙难去,优雅难来。(关山远)信外资不如信监管如果将恒天然涉“毒”当作是偶发事件,新西兰仍然是国际拥有最健全乳制品检测体系的国家之一。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在今年4月举行的中国新西兰伙伴关系论坛上替新西兰产品的安全性背书,他说,新西兰产品之所以在国际上享有非常好的声誉,得益于国内初级产业部门对国内产品的严格监管。这一监管体系使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监管,以确保新西兰产品的安全性,并能符合初级产业部的各项要求。实际上,除了新西兰,欧盟对乳制品也实行从“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生产链的全程监管。在美国,乳制品的检测从初
5、生奶牛的质量开始,并且建立全国奶牛的数据库,包括奶牛的品种、血统等内容,以掌控奶牛的产奶量和产奶质量。对照中国,虽然近几年明确了主要检测的项目以及标准,但是执行情况仍然有待观察。重要的是有了标准之后,各监管部门如何协调实施。实际上,在中国食品安全法将综合协调的职责赋予了卫生行政部门,但同时维持了分段监管的模式,与国外相比,中国参与监管的部门更多,需要协调的内容更加复杂。(陈婷婷图/百度百科)“合格污水”合的是什么格?河北邢台市边村位于石家庄市“排污沟”口河边。村民卜宪存指着远处的农田说,去年秋天种了5亩玉米,玉米秀穗的时候,用河水浇了一次,结果玉米只长了膝盖高,玉米棒芯都变黑了,没结一粒米。但
6、石家庄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却表示,排入口河的水都是经过污水厂处理过的达标的水。如此“合格污水”合的是什么格?当地的达标标准到底有多低?据环保专家介绍,现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未能和环境需求无缝对接,污水虽达标,却对环境造成污染,是重要原因之一,应当尽快推动排污标准与环境需求无缝对接。据了解,这并不是“专家”的信口胡扯。长期以来,我们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都是按照低标准排放。以作为一类污染物的重金属铅为例,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含铅量高于0.1mg/L则为劣五类水,就已经基本丧失水体功能,但涉铅企业排污含铅标准却定在1mg/L,两者差距极大。如此一来,虽然经过处理的污水达标排放,但生活在排污河流
7、周边的群众自然仍有很大的意见。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中国是国人共同的梦想,加强企业污染源头监管,制定更严格的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标准,使其排放限值与水环境质量标准相协调,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呢?公车缘何越改越多?针对一些地方推出的公车私用打表计费举措,一些评论认为这是次优选择。确实,相较于公车私用的泛滥无度,倘若能收回一部分费用,对巨额公车开销至少有一点弥补。不过,这种想法未免过于天真。打表计费,实质上还是回到了寄望于公车使用者自觉,可如果自觉管用,公车私用就不会如此如火如荼。在公车管理方面,监管部门倒是发了不少制作考究的红头文件,一些民间监督者也收获颇丰,但依然无法真正改变公车滥用的现状。打表计
8、费最大的好处或许在于,一旦被曝光或被民间监督者逮了个现形,缴费有据。倘若抓到就缴费,没抓到就不计费,这种所谓改革更像是掩人耳目。所谓打表计费也根本就不是什么次优选择,而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这还只是公车改革被冠之以次优选择的一例。一次次的次优选择,并没有真正推进公车改革的步伐,反倒是公车越改越多。这样的结果难免让人怀疑,那些原本引发舆论欢呼的诸多公车改革,是否真就出自改革者的本意?有一点不容否认,这些体制内的改革者,本身也是公车私用的受益者。改革本来就是对既有利益结构的调整,不可能既实现改革各方又都有斩获。倘若回避主要矛盾,明明应当较真碰硬的,结果却以次优选择论虚与委蛇,看似办法想了不少,决心
9、很大,结果依旧事与愿违。注:“次优选择”在经济学上是一个对应“最优选择”的专业词汇,“次在汉语中含有“差于”、“第二”的含义。(几又图/商海春)谁在给助学贷款“通道”添堵?商业银行高悬助学贷款“免办”牌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这一举措并不符合银行经营原则,对银行来说是个赔本买卖,“银行看重的是经济效益,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发放的金额小、笔数多、操作程序繁琐,对银行几无利益可言,反而影响银行的流动金额”。可见,从银行角度来说,其实并不愿意推行此项政策。农信社助学贷款,要盖26个公章助学贷款需要证明、申请等各种材料十几张
10、,一个地方呗高校录取的一些家庭困难的同学办理助学贷款,学校、院系、村委会、镇民政办公室、县民政局,要逐个跑到,一共要盖26个公章。大热天的这样折腾,有部分同学办了一半就索性放弃了,“有这个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去打工挣学费。”“助学贷款”为何可与“蜀道”媲美?虽然这只是个别地方的案例,但也足以说明,其手续办理过程的繁琐。助学贷款追索成本高商业银行对于传统企业和个人贷款行为有一套完整科学的贷后调查监督管理办法,而对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却无计可施。助学贷款单笔金额不大,还款期限是贷款人毕业后4到6年,而毕业后贷款人流动性很大,一旦出现违约行为,商业银行追查、催还或者起诉每一笔欠款是不现实的。此外,受近几年大学生“就业荒”的影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首先面临的便是就业问题。没有良好的工作作为保障,很多贫困学子难以偿还银行贷款。根据当前我国助学贷款计划和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平均年收入水平测算,助学贷款获贷学生还款负担率明显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