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导学案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 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知识与能力:掌握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特点,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相关知识,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培养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影响的辩证分析,学会客观全面地认识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自主梳理】一、三教合一 -理学产生的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 、 迅速传播, 的发展出现危机。唐宋时期出现“ ”的潮流。为 ,唐宋儒家学者
2、对儒学体系进行了探索,儒学体系的丰富、更新也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宋代逐渐确立以“ ”或“ ”为核心的观念系统,被称为“ ”二、程朱理学:代表人物:对理学起突出作用的是 、 ;理学的集大成者: ,著作: 。思想观点:认为“ ”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 ”把握“理”。地位确立: 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确定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合作探究一】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请概括: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反映在哪些方面?【合作探究二】材料一: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
3、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材料二: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思考:“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格物致知”与今天的“实践出真知”有何不同?【合作探究三】材料1朱熹又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材料2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3: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答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遗书思考:朱熹所说的“理”是什么?他对天理和人欲关系的看法是什么?程朱思想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三、陆王心
4、学:代表人物及思想观点:陆九渊:提出 “ ”,心就是 。求理的方法是 王守仁:思想核心是 ,认为良知就是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消极影响: 积极作用: 【合作探究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1、相同点:(1)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承认“理”的存在;(2)本质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3)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4)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2、不同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异对世界本原的认识求“理”
5、的方法哲学范畴背景(三教合一)【知识体系】程朱理学宋明理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陆王心学消极影响积极作用 理学的影响【学习检测】1、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是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一种重要现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A儒学的兴盛 B三教并立的局面形成 C宗教的盛行 D儒学发展的危机2、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 A儒学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3、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陆九渊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 B社
6、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5、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A仁政思想 B伦理道德 C性恶论 D唯物思想6、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7、下列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完全否定B主要区别在于对“理”的认识和求“理”的方法不同C对维护封建统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D两者注重气节,讲求自我克制的思想值得肯定8、陆九渊与朱熹思想的根本区别是A求“理”的方法不同 B对“理”的认识不同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同 D义利观的不同9、
7、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 B保持传统思想不变 C吸收其它思想补充发展自己 D压制其他思想发展10、.关于理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影响深远B宋明理学家认为求理的惟一方式就是克服私欲,内心反省C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扼杀了人性D强调气节品德、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11、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一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二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三 王守仁:“心即理”、“知
8、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四 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回答:(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2)材料2和材料3中,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第4课 宋明理学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世界的本原是理。方面:社会儒家伦理道德;人人性2: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格物致知”的基本含义就是:通过接触、研究万事万物去认识、体验“理”,最终达到贯通明“理”即通过实践明理。3、三纲五常即
9、封建伦理道德 “存天理,灭人欲”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即是天理,“天理”和“人欲”是根本对立的。人们应克制自己的私欲,顺乎天理。反映了朱熹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4、2.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认识不同:外在的“理”;内在的“心”。(2)认识世界本原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即通过实践明理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陆王心学主张内心反省。(3)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1-10 C B C C B A A A C B11、(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3)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