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年级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记大传云:“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该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B考点:宗法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中“祖,宗”等关键信息中即可确定该史料描述政治制度是宗法制,所以答案选B,A项强调公推部落联盟首领,C D两项均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2、互为表里,但二者存在巨大差异。2、“(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种立国的方式是( )A、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BCD不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推选首领的制度,夏朝建立后被世袭制取代;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雏形,秦朝全面推行。A属于西周制度,根据材料中“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主要是指分封制。3中国近代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答案】C考点:鸦片战争。历史阶段的划分是以社会形态来
3、划分的 ,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C。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英国在工业革命后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到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故选C。5、割占右图中阴影部分领土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望厦条约【答案】B考点:南京条约。从材料中的图片可以看出来这是说的南京条约的内容,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故选B。6、中日甲
4、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呶呶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同僚的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的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甲午战争的理解。由“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得知材料反映了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是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其它是错误
5、的。所以选A。7、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下列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B、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间接统治C、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D、“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答案】C考点: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理解。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
6、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A、B、D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正确,故选C。8、下列条约涉及香港问题的有( )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答案】A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不平等条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北京条约中又将九龙司一地割给了英国,而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没有割让香港领土的内容,所以答案选A。9、在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 )、割台湾给日本、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亿两、开
7、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答案】C考点: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在中国开设工厂,实际上是通过资本输出对中国进行侵略,直接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争夺市场、劳动力、原料等,危害极大。10、清政府在近代某一条约中允许将发布“上谕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考点:辛丑条约。根据材料中的内容“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即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的组织,这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所以D正确,其他错误。11、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灾难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是(
8、)A、左宗棠收复新疆 B、三元里人民抗英C、黄海海战 D、义和团反帝运动【答案】B考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841年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一带的爱国绅民,自发组织与英军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12、假如你生活在1895年的祖国宝岛台湾,你可能参加下列哪次反侵略战争( )A、抗击荷兰侵略 B、抗击美国侵略C、抗击日本侵略 D、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答案】C考点: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台湾岛、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台湾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割台斗争,抗击日军的占领,故选C。13、中国没有完全沦
9、为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B、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C、中国地大物博且人口众多 D、列强武力控制中国广大地区【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归纳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至鸦片战争后即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没有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正是由于广大人民的顽强抵抗才使得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未能完成,所以A符合史实和题意,B D表述有误,C只是一个有利条件。14、国共两党能够合作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 B、国内形势 C、阶级利益趋于一致 D、社会主要矛盾【答案】D考点: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加深,国内
10、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变成中日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只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道路问题而民族矛盾则关系到祖国的存亡!国共两党毕竟同属中华民族,在这种时候民族利益是高于一切的,正是认识到这一问题才实现二次合作15、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下列对这两个谜底的认识正确的是(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B. 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C.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答案】D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11、。本题考查了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屈原”即日本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苏武”即苏联对日宣战。这两个因素都是导致日本战败投降的直接因素,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和配合。而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A、B、C认识错误,故选D。【答案】D考点:抗日战争。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作答。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的时间是新中国的成立。故选D。17.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自然灾害严重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答案】D考点:本题属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教材重要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太平天国运动
12、开始于1851年,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1856年。因此,正确选项应为D项。 18、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答案】B考点:太平天国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平均分配土地的举措是正确的,不是绝对平均主义的表现,绝对平均主义的含义是将社会产品没有区别的进行平均分配,所以B项符合题意,C D两项也不是绝对平均主义的表现。 19、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
13、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造成了( )A、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 B、干王洪仁玕被黜去位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答案】A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联系史实,题干所述是太平天国的天京变乱,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内部的一场浩劫,引发了内部互相残杀,A正确。干王正是在天京变乱后被任命挑起重担的,B错误。C项早在此事爆发前就发生了,D和题干所述没有关系,答案A。20、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答案】D考点:太平天国起义。1859年洪仁玕发表资政新篇提出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是符合世
14、界发展的潮流的,但由于太平天国作为以农民阶级为基本力量的运动,农民只关心土地,是不可能支持的,而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才产生21、辛亥革命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清政府的腐朽反动 、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辛丑条约的签订【答案】C考点: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兴起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的阻碍作用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另一个方面,资产阶级力量也得到增强,故选C。22、1912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指( )、建立了和美国完全一样的政治制度、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15、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答案】C考点:辛亥革命。A项明显错误,中华民国政体在很大程度上对美国政体进行了修正;B项无法体现共和政体的内容;D项错误,中国辛亥革命后并未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故选C。2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给与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答案】A考点:辛亥革命的功绩。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完成了
16、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故选。24、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你认为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哪一种观念(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天下之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题干中的引文强调的是主权在民,而A是专制思想,主权在民与君主专制是对立的,符合题意;B是肯定人民力量的思想;C说二十四史世纪是历代帝王家族的历史;D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故选A。25、中国共产党能够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A、工人运
17、动遭受挫折 B、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党正确分析了国情 D、共产国际的支持【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中共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因,主要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成立后,针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26、中共“二大”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发动全国工人罢工【答案】A考点:中共二大。中共二大依据国情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符合中国的实际革命需要,制定了民主革命的纲领,A符合题意,B项是三大提出的, C项是一大的内容,D项是一大后确立的中心任务。 27、八七会议
18、( )、标志着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方针【答案】C考点:八七会议。本题是对“八七”会议内容、影响的考查。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标志是南昌起义。28、决定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共产国际的指示、苏俄的革命经验、中国的特殊国情、毛泽东思想【答案】C考点:毛泽东思想。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因为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较小,而在城市中反动力量有特别的强大,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
19、路。故此题应选C项29、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都采取党内合作方式、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都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答案】D考点:本题中等难度,主要考察考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是对两个统一战线要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得知,革命统一战线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即三民主仪,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共同的政治纲领,革命统一战线是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的方式,革命统一战线是为了达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一中国,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没有反帝的性质;两个统一战线则都有广大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
20、资产阶级参加,具有广泛性,故排除A、B、C三个选项,D项正确30、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把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指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答案】C考点:三大战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是指解放军的“三大战役”取得了大决战的决定性胜利,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 B D三项与“三大战役”不符。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8分)秦朝
21、、唐朝、明朝和清朝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官制的设置上各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反映了一种怎样的趋势? 【答案】考点: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中央中枢权力机构是三公九卿制度,唐代的时候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明朝时期废除了丞相制度,明成祖时期设立了内阁;清朝时期雍正帝时期设立了军机处。从秦朝到清朝的中枢机构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来皇权不断地加强,相权不断地削弱以至于到明朝时期被废除。32、(12分)根据所学列强侵略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中国近代史是指哪一段历史?它分为哪两个阶段?其分水岭事件是什么?(2)(6分)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
22、发动了哪些重大的侵略战争?其影响各是什么?【答案】考点:近代列强对华的侵略。(1)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这一段时间中国的革命性质可以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中间的分界线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2)此题可以结合教材知识直接作答。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经历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等。每一次战争都使得中国的半殖民地性质逐渐的加深。【答案】(1)(5分)不正确。(2分)原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清军进入朝鲜适应要帮助镇压起义不会威胁日本的安全,日本挑起战端的最主要原因是日本早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3、3分)(2)(4分)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2分)是中华民族振兴的转折点(2分)(3)(11分)原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腐败无能,单纯依靠官兵抗日;(3分)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3分)。甲午战争中,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势单力孤;(2分)抗日战争中,中国得到海外华侨和反法西斯国家的相互支援。(3分)考点:近代日本侵华及对中国的影响。(1)此题考查的是甲午战争的原因。甲午战争日本吞并朝鲜和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的大陆政策的一部分,中国是朝鲜的保护国,有义务对朝鲜的事务做出干预,并不会威胁到日本的安全。(2)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是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此题要从两次战争的国内和国际背景进行分析。甲午战争是中国清王朝的腐朽统治造成了失败的命运,但是抗日战争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同时,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一部分,得到了国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