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83KB ,
资源ID:4239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2399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10次限时训练历史试题(高补班)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10次限时训练历史试题(高补班) WORD版含答案.doc

1、高补历史第10次限时训练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90分)1“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2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与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积蓄出威胁中央政府和分裂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会导致A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B重视血缘关系而忽视才干品德C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D重视国家统一而忽视民族发展3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关于唐神龙元年同一事件

2、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证实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B武则天以太后身份称帝C武则天仍旧被尊号为皇帝D武氏被迫移住上阳宫4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做出新的指示。这从本质上说明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B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5深圳大学教授阮炜指出:“只有抽签,才能让所有的人获得出任领导职务的平等机会,才能打破精英跟一般人的界线,才能有真民主。雅典民主固然激进,还没有

3、激进到不搞选举。他们确实大搞抽签,但只是抽选出诸如执政官一类的人来。这大体上都是虚职,有实权的重要职位他们并不搞抽签,将军这种最高军政职位更是完全由票决产生。”他意在说明,古代雅典A本质上是专制统治B民主有很大局限性C仍有赖于精英统治D公民不能参与决策6罗马进入帝国后,其民法越来越细化,并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浩大、复杂且基本上是由从具体法规中提取出来的原则构成的系统。罗马皇帝即使能够改变法律,也只能改变一些细枝末节。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罗马法学体系更加完备B自然法为立法指导原则C罗马皇帝重视法律制定D公民法已经取代万民法7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

4、整,标志着从贵族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B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C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D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8“美国的联邦大道,各州如果同意修建的话,就会得到相应的补助。教育补助也是这样。各州为了自己的发展,当然希望节省得越多越好,都希望得到联邦中央的补助。所以通过种类繁多的补助,地方各州很多的权力就慢

5、慢地移转到了中央。”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A从联邦制到邦联制的转变B借助经济手段加强中央集权C中央集权高于地方自治权D中央和地方是政治契约关系9法国革命之初,仿效英国,在1791年宪法中宣布“路易十六是国家第一公务员”,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斗争后,1884年法国议会通过决议“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作为宪法修改提议的对象”。这一决议的通过说明法国A违背了英国制度创新的理念B选择了适合国情的制宪道路C树立了法律至上的宪政观念D解决了不同派别的利益诉求101842年6月,道光帝在著福建浙江广东各督抚制造战船事上谕中指出:中英交战中“为陆守之计,迄无成效”,若“能制造大号战船,度其力量堪与逆夷外洋接仗,上之足

6、歼丑类,次亦不失为尾追牵制之计”。这反映出清廷A天朝观念受到冲击B萌发近代海权意识C意识到军事的落后D调整传统御敌策略1119世纪5070年代,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起义,清朝军费开支猛增。为了对付财政危机,清政府主要采取四项措施:增加旧税,创设新税,向富人开捐,向外国人借债,而增加旧税主要是田赋附加税与漕粮改折。而向富人开捐,是推广捐例出卖官爵、封典。这些方法使清政府短期克服了眼前财政困难,但长远上看导致A中央财权下移 B西方经济侵略加剧C中央集权加强 D地方权力不断萎缩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

7、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反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市场需求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13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团结为目标D革命党人为维护政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14

8、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将工农兵苏维埃作为一种革命的“政权形式”。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将口号由“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要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这些变化反映了A共和政体被各党派接受B民主革命任务发生转变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中共建国思想趋向成熟151935年5月,胡适在一篇纪念五四运动的文章中凄然感叹,“这年头是五四运动最不时髦的年头”,因为“五四运动的意义是思想解放,思想解放使得个人解放,个人解放产出的政治哲学是所谓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这反映出A国民党文化专制引发知识界不满B胡适主张五四精神要与时俱进C团结抗日已成为当时民众的共识D个人主

9、义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16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积极推行反苏方针,使中苏关系严重恶化,但1932年6月,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与苏联复交,并愿与之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国民政府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积极抵抗日本侵略B为剿共创造有利环境C顺应美英远东政策D压制东北抗日义勇军17在1938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认为中共一年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在复杂的环境和困难的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列主义;明确指出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要以毛泽东为首解决统一领导问题。这在客观上反映了A党的“左”倾错误在思想上已被彻底肃清B毛泽东开始成为党实际

10、上的领导核心C党的抗战路线和建设成果获得了外界认可D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18如果要为下图所示各节起一个章的名称,最能凸显内容主题的是A中日全面战争B全民族抗日战争C二战中的中国D国共第二次合作问题赞成人数反对人数对美军驻华的态度4538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61464对民国宪法的态度124381对内战的态度34535191947年2月10日,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该调查说明A 大公报立场客观公正B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C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D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20巴黎公社革命刚刚取得胜利时,公社领导人对人民群众说,你们当时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种委托我

11、们的个人利益开始抬头之日,就是我们恪尽公职结束之时;那么听凭你们发落吧,我们的主人,你们的自由是你们自己争取的。这一主张表明巴黎公社A呈现出人民掌权的发展趋势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革命指导C得到了工农群众的普遍支持D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客观产物21“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B促进了俄国迅速完成社会转型C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D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2从政治实践来看,新中国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如果有先后,那么是协商在前,选举或票决在后。从选举实践来看,候选人都要经过协商提名、

12、讨论之后再行选举。这说明在中国A协商民主是民主的主要形式B协商民主的地位高于选举民主C政协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D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辅相成23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强调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学者在论及我国的基层民主时说:“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上,要推动建立群众自己的组织,通过固定的程序来实现民主监督。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通过民主决策程序,听群众代表的意见,要有表决程序,多数群众同意后才做。”这表明完善基层民主A即由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务B是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保障C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D是健全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的需要24据报道,2016年

13、11月16日,被香港高等法院裁决取消议员资格的游蕙祯在个人社交网页上表示,中共政府“解释”基本法104条或使中英联合声明失效,她已就此致函英国外交部求援。下列表述最合理的是A中英联合声明为英国干涉香港事务埋下伏笔B香港可根据需要直接通过外交途径与英国沟通C香港事务属于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涉D游蕙祯的行为属于个人行为,只能道德谴责2520世纪50年代后期,各种国际力量分化重组。毛泽东同志冷静分析形势,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即通过依靠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提出的背景是A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支援中国建设B

14、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新中国建交C新中国周边的外交环境逐渐恶化D团结欧洲和亚非拉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26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新建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A 改变旧有工业布局B加快发展内地经济C备战应对国际局势D创新科技调整经济27马歇尔计划要求欧州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年,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州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1950年,法国、德国等16个受援国在美国5亿美元

15、拨款的支持下,创立欧洲支付同盟,对成员国相互间的所有贸易采用双边记账、集中抵销的办法予以清算。西欧国家的这些举措A意在建立新型货币体系B有助于争取美国援助C意在建立区域经济集团D有助于多边贸易发展28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渐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A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B说明法国主导着欧洲联合C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D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实现29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

16、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1992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对西方文明的看法A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B源于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C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D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动30摘自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的科普作枪炮、病菌和钢铁:“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一

17、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内就从2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40人。”该材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A病菌在西欧殖民扩张中是第一“杀手”B西欧殖民者非常野蛮残暴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D高度重视“旧大陆来的病菌”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在我国,特“祖国”比喻为“母亲”并形成一个固定的人格化的、女性化的隐喻结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它最早出现于闻一多于1925年3月创作的七子之歌。诗中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将割让的殖民地比喻为“予出”,从此,“祖国母亲”的类比在全国的白话文中流行开来,也标志着“祖国母亲”这个概念隐喻的正式形成。而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祖国

18、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的使用和引中,其影响也从文学领域扩散至政治社会领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直到今天,它已然是我们语汇中的一种“超稳定结构”。摘编自潘祥辉“祖国”与“母亲”是怎样相联的:近代爱国主义话语的源流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解读“祖国母亲”形象(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证。)高补历史第8次限时训练参考答案1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礼乐制度。材料信息体现的就是:既要上下相和又要保证贵贱等级的思想,即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A项最能体现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B项只体现礼乐制度中的“乐”,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君子庶人日趋

19、平等”不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排除C。D项只体现了礼乐制度中“礼”的思想,也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名师点睛】关于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要重点把握到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王位世袭制以及嫡长子继承制。要把握到这些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巩固统治以及对中国后世的影响。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领会这些制度的内涵。关于“礼乐制”,要分“礼”和“乐”两个方面来把握,领会到规范“和而不同”的社会秩序。2C【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加强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君主专制带来一定的弊端,即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地方分权,不利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

20、展,故C正确;没收地方权力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政治统治的需要,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没有涉及重视血缘关系而忽视才干品德的信息,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没有涉及忽视民族发展的信息,排除D。3C【解析】表格材料三处提及皇帝信息,说明武则天被尊为皇帝属于事实,C正确;表格只有一处说明武则天传位于皇子,难以证明事实,A错误;太后身份只有第三个史料能说明,B错误;D中被迫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4D【详解】根据“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作出新的指示”可知,明清时期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行政管理方式单一、僵化,故D正

21、确;材料无法体现效率低下,排除A;材料反映明清时期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无法体现标准严格,排除B;材料反映权力集中到皇帝,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作出新的指示”,联系所学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史实分析解答。5B【详解】根据“只是抽选出诸如执政官一类的人来。这大体上都是虚职,有实权的重要职位他们并不搞抽签,将军这种最高军政职位更是完全由票决产生”可知,古代雅典民主有很大局限性,并不是完全的民主,故B正确;雅典实行民主政治,不是专制,排除A;材料未体现雅典民主有赖于精英统治,故C排除;雅典公民可以通过公民

22、大会参与决策,D错误。6A【详解】据材料“罗马进入帝国后,其民法越来越细化”,“由从具体法规中提取出来的原则构成的系统”可知,罗马法体系不断完善,A正确;据所学可知自然法的理念是“公平、正义、自由、平等”,而材料反映的是“罗马进入帝国后,其民法越来越细化”,没有涉及自然法,B错误;据材料没有反映法律的制定,C错误;据所学可知,随着罗马版图的发展扩大,万民法取代了公民法,而不是公民法取代万民法,D错误。7C【详解】根据材料中“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可以看出,这是一项想要“遏制民主的举措”;根据材料中“1832年改革法标志着从贵族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可

23、以看出,改革法案最终的结果是“促进了民主的发展”。综上所述,C项能够准确、完整的表达材料的原意。故答案为C项。A项,该项表述与“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矛盾,排除;B项,“始终”一词表述太绝对,且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使更多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获取了更多的议席,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8B【解析】从材料中的“所以通过种类繁多的补助,地方各州很多的权力就慢慢地移转到了中央”来看,美国的联邦制中,联邦政府通过经济手段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实现了邦联制向联邦制的转变,排除

24、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所拥有的权力范围的变化,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点睛: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联邦制实际上是一种联邦和州的纵向分权,联邦和州在各自权限范围内都享有自由行动的权力。当然,联邦地位高于各州。合众国的宪法、法律和同外国缔结的条约是全国的最高法律,各州必须遵守。州可以有自己的宪法或法律,但是,凡同联邦宪法、法律和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美国通过联邦制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9B【详解】本题考查法国共和政体。材料中的法国经过近百年的斗争,从“仿效英国”进行君主立宪到最终确立共和政体,体现

25、出它最终选择了适合国情的制宪道路,故B正确;选择适合国情的制宪道路并不违背制度创新的理念,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树立法律至上的宪政观念,而是反映法国探索适合国情的制宪道路,故C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法国解决了不同派别的利益诉求,故D排除。10D【详解】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材料没有体现出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特点,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维护海洋主权的信息,不能体现近代海权意识,故B排除;材料“为陆守之计,迄无成效”没有体现中国在军事上落后,故C排除;材料“能制造大号战船,度其力量堪与逆夷外洋接仗”反映了调整作战方针和策略,故D正确。11A【解析】据材料“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增加旧税,创设新税,向富人开捐”

26、,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清政府为了便于各地自行筹集军费镇压起义,允许地方政府加税、向富人开捐,这逐渐导致清朝中央政府的财政权向地方转移,即中央财权下移,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增加旧税,创设新税,向富人开捐的影响,无法体现西方经济侵略加剧的问题,故B项错误;地方政府加税、向富人开捐也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地方权力加强,不是萎缩,故D项错误。故选A。12B【详解】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B正确

27、;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输出的要求,A不符合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排除;通商口岸开放应该是由沿海向内地扩展,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是甲午战争后的列强侵略特点,不是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排除D。13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八星”代表汉人居住的18个行省,是因为晚清时期的革命家对革命有“上下两策”,上策是革命政府收复清朝的全部领土;下策是革命政府收复中原十八个汉族人省份的主权,把满蒙疆藏“出卖”给列强,以换取他们对革命的支持。但最后选取了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说明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故D选项正确;武昌起义时期中国还没有

28、恢复国家主权的完整,故A选项说法有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旗帜由“十八星旗”到“五色旗”,体现了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无法体现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故B选项错误;材料问的是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的问题,“五色旗”体现民族平等、团结,但无法体现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14D【详解】中国共产党将建立的政权由工农兵苏维埃到“人民共和国”再到“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对所要建立国家的思想不断发展完善,日趋成熟,故D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各党派”,排除A;1927到1936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封建,民

29、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排除B;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5A【详解】根据“这年头是五四运动最不时髦的年头”“五四运动的意义是思想解放”可知,五四运动强调思想解放,而当时“五四运动”最不时髦,说明当时国民党实行文化专制,思想不自由,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实行文化专制,并非强调五四精神要与时俱进,排除B;材料信息与抗日无关,排除C;材料反映国民党实行文化专制,无法体现个人主义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这年头是五四运动最不时髦的年头”“五四运动的意义是思想解放”,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社会背景分析解答。16B【解析

30、】“积极推行反苏方针”“决定与苏联复交,并愿与之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说明蒋介石政府目的主要是剿共的需要,B正确;国民党政府此时对日本是不抵抗政策,A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压制显然不是国民政府主要目的。17C【详解】从材料“认为中共一年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在复杂的环境和困难的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列主义”看到,共产国际对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和成绩予以肯定,因此C项正确;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党的“左”倾错误在思想上被彻底肃清,A项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的时候,毛泽东成为党实际上的领导核心,因此B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因此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

31、的关键信息是“认为中共一年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在复杂的环境和困难的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列主义”,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分析解答。18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都体现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内容,所以全民族抗日战争最能凸显内容主题,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三节的名称是从中国全民族抗日的角度叙述的,中日全面战争的表述客观,不能凸显内容主题;C选项错误,这三节的名称是从中国全民族抗日的角度叙述的,二战中的中国是从世界的角度来叙述的中国抗战,不能凸显内容主题;D选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

32、括了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国共两党的合作不能凸显内容主题。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9D【解析】大公报立场客观公正,不能说明调查结果如何,故A项错误;1947年2月中国内战已经爆发,而且材料显示多数中国人反对美军驻华以及反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不能体现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故B项错误;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与材料强调多数中国人反对美军驻华以及反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不符,故C项错误;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显示多数中国人反对美军驻华以及反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反对民国宪法、反对内战,说明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故D项正确。20A【解析】根据

33、“公社领导人对人民群众说,你们当时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种委托”“那么听凭你们发落吧,我们的主人,你们的自由是你们自己争取的”可知,巴黎公社是受人民的委托管理公众事务,人们群众是巴黎公社的主人,呈现出人民掌权的发展趋势,故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革命指导”,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工农群众的态度,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1C【解析】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的意义,A项不符合题意;B项是对俄国自身的意义,无法体现“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故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是强调十月革命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一一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34、故C项符合题意;D项无法体现材料“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故排除D项。22D【详解】材料“协商在前,选举或票决在后”“候选人都要经过协商提名、讨论之后再行选举”说明两种民主是相辅相成的,故选D;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都是是民主的重要形式,排除A;材料不能说明协商民主的地位高于选举民主,排除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排除C。23B【详解】根据“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上,要推动建立群众自己的组织,通过固定的程序来实现民主监督。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通过民主决策程序,听群众代表的意见,要有表决程序,多数群众同意后才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群众行使民主权利需要完善基层民主,故B

35、正确;基层民主并不是由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务,排除A;材料没体现循序渐进方面的信息,排除C;材料不涉及地方行政管理机构,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上,要推动建立群众自己的组织,通过固定的程序来实现民主监督。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通过民主决策程序,听群众代表的意见,要有表决程序,多数群众同意后才做”,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24C【解析】1997年中国已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涉,故C正确,AB错误;D表述不恰当,错误。【名师点睛】香港回归是通过外交途径与英国协商解决的,1997年中国已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问题成为中国

36、的内政。25C【详解】20世纪50年代后期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并没有支援中国建设,排除A;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新中国建交是在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外交环境的恶化使中国改变了传统的外交方针,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故C正确;团结欧洲、亚非拉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这是目的而不是背景,排除D。26C【详解】本题考查中苏关系。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致使中国外部安全环境恶化,中国为应对这一国际局势,加强了内地的国防军事等发展。故答案为C项。AB项,改变旧有工业布局、发展内地经济并非主观目

37、的,而是客观结果,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已经完成,而且这次调整主要是调节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比例,与材料中“中西部地区”“三线建设”无关,排除。27D【详解】由材料可知,西欧国家的这些举措是为了配合“马尔计划要求欧州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的要求,其后成立的组织有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欧洲多边贸易的发展,故选D。西欧建立新型货币体系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排除A;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故西欧的这些举措其目的不在争取美国的经济援助,而在于通过获得援助来恢复和发展西欧本身的经济,排除B;此时西欧国家的行为更多的是应美国的要

38、求,不能折射其主动的战略意图所在,排除C。28C【详解】戴高乐提出“欧洲人的欧洲”,并最终走出“雅尔塔”,体现了欧洲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主张外交独立自主,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故C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是戴高乐提出的外交方针,无法体现“法国主导着欧洲联合”,排除B;欧洲一体化符合西欧各国的发展的要求,并非戴高乐提出的外交方针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实现,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欧洲人的欧洲”“ 最终走出雅尔塔”,联系所学欧洲一体化的影响分析解答。29D【详解】“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反映了一战后人们对西方文明的绝望,“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

39、,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反映出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使西方文明出现发展起来的希望,“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西方文明焕发新的生机,材料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动,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排除A;历史的终结的观点无法体现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学者对西方文明在不同时期的看法,没有体现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排除C。30C【解析】抓住“哥伦布”、“人口减少”、“病菌”传染等关键信息,经济全球化 一把双刃剑,题中的信息表明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故选择C。31、【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材料中信息从“屈辱、苦难

40、的“祖国母亲”或者“自强不息的“祖国母亲”“新生的,崛起的“祖国母亲”等提取观点。第二问论证结合近现代中国历史从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归纳论证,并说明结论即可。【答案】示例1:论题:屈辱、苦难的“祖国母亲”论证:政治角度:列强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中国大量主权丧失(尤其是领土)经济角度:被迫开埠通商、协定关税,海关管理权,中国成为列强商品和资本输出市场和原料产地,沦为列强经济附庸。中国国穷民贫。文化思想:列强灌输强盗逻辑、奴化思想,企图消除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结论:总之,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给“祖国母亲”造成巨大灾难。示例2:论题:自强不息的“祖国母亲”论证:政治上,反侵略

41、斗争此起彼伏,如五四运动、十四年抗战等;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如林则徐、邓世昌、杨靖宇、左权等。经济上,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大量有识之士投资近代实业,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思想上,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革命、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先后流行,国民思想日益解放,民族意识不断增强。结论:总之,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最终,赢得民族独立。示例3:论题:新生的,崛起的“祖国母亲”论证:用新中国史实。高补历史第10次限时训练答题卡考号:_班级:_姓名:_成绩:_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1、(12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