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秦朝,郡县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命,但他们可以自己选任下属人员。到了唐朝,地方长官的下属人员须由吏部选派的人员担任。这说明( )A. 中枢权力体系日益完善B. 中央集权日渐强化C. 君主专制开始达到顶峰D. 郡县制渐遭到废除【答案】B【解析】【详解】秦朝郡县地方长官可以自己选任下属人员,但到了唐朝,这个权力被中央收回,说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说的是地方行政机构,不涉及中枢权力体系,A项不符合题意;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项不符合题意;郡县制
2、几乎盛行整个封建时代,“渐遭废除”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不符合题意。2. 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从九卿到六部的演变情况。这表明A. 行政权力增强皇族特权削弱B. 地方权力增强中央权力削弱C. 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D. 世卿世禄向科举取士的转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九卿到六部,可以看出“掌亲属”的“宗正”、“掌宗庙礼仪”的“奉常”等与皇家事务有关职能的官吏在六部中无从体现,因为六部主要负责国家行政事务的具体执行,这反映了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卿侧重于皇帝事务,而六部则上升为分类处理国家政务层面,没有体现行政权力
3、增强皇族特权的削弱,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卿和六部是中央机构,无法体现地方权力增强中央权力削弱,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科举制和世卿世禄制度内容,故D选项错误。3. 十二铜表法中有继承法的内容,并确认以遗嘱继承为主,法定继承为辅。这反映了当时A. 法律关系以血亲为基础B. 注重规范公民的言行C.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 尊重公民的个人权利【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并确认以遗嘱继承为主,法定继承为辅”体现的是对个人财产所有权的保护,体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法律关系以血缘为基础,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的言行,B选项排除。尊重公民的个人权利
4、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4. 如今疫情在美国流行,当总统特朗普准备要对纽约等州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的时候,纽约州长竟然宣称这是对纽约“宣战”,而特朗普也随即就取消了自己的决定。这表明A. 邦联政府有名无实B. 联邦政府未获得各州认可C. 各州出现分离倾向D. 联邦制度下实行地方分权【答案】D【解析】【详解】纽约州长对美国总统的决定提出反对,迫使美国总统取消自己的决定,这体现了美国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中实行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的同时实行地方分权,纽约州长的做法正是地方分权的体现,D正确;A不符合史实,美国联邦政府是中央政府,拥有实权,排除;联邦政府是在
5、宪法中得以确认的,得到了各州认可,排除B;纽约州反对中央对纽约等州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这是政见分歧,不等于纽约州要脱离联邦,排除C。5. 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一个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A. 推翻封建专制B. 赢得民族独立C. 建立宪政民主D. 解决民生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的最终政治目标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共和政体,即通过宪法来实现宪政民主,C正确;推翻专制、赢得民族独立以及解决民生问题都不是孙中山的终极政治目标,排除A、B、D。6. 据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
6、地的一次调查显示:“一般妇女讲话非常漂亮,如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不接受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这表明当时A. 国民革命推进农村移风易俗B. 抗战动员提高了民众的觉悟C. 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时代主流D. 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不断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特点,农村妇女也能在谈话中使用,说明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的影响在农村不断扩大。故答案为D项。这一变化与国民革命无关,排除A项;“土豪劣绅”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用语,抗战时期为了巩固统一战线已不再使用,排除B项;C项“成为时代主流”说法绝对,材料反映的
7、只是在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出现的变化,排除。7. 日记作为记录当事人生活经历的一种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下面是一段日记:“今天是选举大会,张健、红旗、林阳都来了,大家围着红旗的新车子,议论纷纷节日的标语到处张挂着,这是一个大喜日子,人民要选自己的代表。”(1953年11月26日)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B.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C.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D.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53年11月26日”、“人民兴高采烈的选自己的代表”可知这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选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1954年秋天建立的,A选
8、项错误;人民依法选举自己的代表不能说明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政协代表不是通过选举产生的,ACD三选项不符合题意。8. 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最深远的“解放作用”是A. 唤醒全国民众救亡图存的精神B. 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启蒙意义C. 维新变法的成功实践经验D. 启示知识分子继承改良道路【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考查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缺乏群众基础,并不足以唤醒全国民众的意识,但其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具有启蒙意义,故B项正确,排除A项;维新变法没有成功,排除C;维新变法后知识
9、分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排除D。9. 1978年9月,安徽肥西县山南区委在黄花大队进行包产到户的试点,9月16日开大队全体干部会,17日开全体社员大会,并连夜“分田到户”,9月18日全部劳动力下地干活。这反映了A. 农民自发推广小岗村包产到户B. 改革旧有的生产体制顺应民心C. 改革开放政策在基层落实得力D. 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迅速推广【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黄花大队包产到户后全部劳动力下地干活,这说明改革旧经营管理体制后,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B正确;小岗村包产到户开始于1978年11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政策,排除C;
10、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得到迅速推广,排除D。10. 宋代在京师、省城、州城乃至县城,往往竖立“科甲功名”牌坊表扬地方在举业上有成就的士人。地方学校的各类建筑物,往往也会在命名时采用科举入仕的著名官宦的姓名,或者以科举神魁星、文昌等命名。上述举措A. 体现出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B. 使科举制成为士人入仕的渠道C. 说明民众参与科举制的广泛性D. 扩大了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做法,推动社会重学之风盛行,扩大了科举的影响力,更多的学子参加科举考试,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排除A;隋朝创立科举制后使科举制成为士人入仕的渠道,故B项
11、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参与科举人员的来源广泛,故C项错误。11. 为加强中央对地方巡视,明清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包括专差、巡按御史的监察御史系统;二是负责所属府州县的按察司系统;三是督抚系统。同时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这体现了明清时期A. 继承了前代巡视传统B. 巡视制度的多元化C. 加强了巡视立法规范D. 巡视制度的不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明清时期建立了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巡视,由此可知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多元化,故选B;材料反映的制度是明清建立起来的,不能体现继承前代,排除A;材料仅强调了巡视制度的多元化,没有体现立法规范和该制度本身是否完善,排除C
12、D。12.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这一做法A. 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 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C. 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D. 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所述文官是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取,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进一步削弱贵族势力,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D项正确;垄断资产阶级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材料没有涉及垄断资本对政治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选官制度的变化,与经济秩序的建立无关,排除B项;材料所述文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3、。13. 北洋政府文官普通考试分为行政职和技术职两大类,其中技术职又细分为商业、农业、林学、蚕业、化学、土木工、物理、机械、医学、电工、机织、地质、铁道、数学、染色、采矿、图案、金丁、制丝、邮电等30个专业。这一划分A. 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B. 表明北洋时期官僚机构膨胀C. 有利于提升施政的科学化D. 说明实践经验是考试的重点【答案】C【解析】【详解】文官普通考试分类并细分专业,能够适应相应的技术工作需求,有利于提升施政的专业化、科学化程度,故选C项;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故排除A项;由材料看不出官僚机构膨胀,只能说明官僚机构
14、的专业化,故排除B项;划分专业不等于实践经验,故排除D项。14.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曾告诫全党:“治国就是治吏。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毛泽东在当时说这句话的目的在于A. 惩治干部贪污腐败,恢复国民经济B. 提高干部素质,推行政治体制改革C. 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治国水平D. 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巩固新生政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治国就是治吏。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中可
15、以看出,毛泽东认为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巩固新生政权。所以答案选D。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15. 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国家公务员制度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这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A. 强调德才兼备和择优录取B. 坚持党对人事工作的领导C. 禁止公务员参加党派活动D. 捍卫和执行党基本路线【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都是党的基本路线,因此说明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捍卫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故选D;ABC均无法体现题意主旨,排除。16. 美国的启蒙思想家
16、潘恩说:在专制政府中,国王就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就是国王。这表明潘恩主张A. 平等B. 司法权C. 自由D. 法治社会【答案】D【解析】【详解】潘恩认为在民主国家中,法律是最高的准绳,由此可知他主张法治社会,故选D;潘恩主张法治社会,不能体现他主张平等、司法权和自由,排除ABC。17. 1953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成立了。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及在京的各中央委员在制定宪法草案时应阅看参考下列资料,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国别宪法苏俄(联)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中华民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
17、年中华民国宪法法国1946年宪法其它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A. 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B. 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C. 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D. 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答案】A【解析】从材料的内容来看,我国1954年宪法参考了世界各国的法律,不仅仅局限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参考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所以A选项正确,排除B、C选项。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制度化的内容,故排除。18. 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建国40周年之际,命名雷锋、焦裕禄、钱学森等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世纪之交,新华社主办评选“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孙中山、鲁迅、雷锋、焦裕禄、王进喜、李四光、
18、毛泽东、邓小平、邓稼先、袁隆平等当选。这说明中国政府注重A.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B. 加强共产党队伍建设C. 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D. 宣传“科教兴国”战略【答案】A【解析】【详解】新中国成立以来,评选优秀模范人物的目的在于树立榜样,宣扬优秀的精神文明,说明中国政府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故选A;孙中山、鲁迅都不是共产党员,排除B;雷锋、焦裕禄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秀模范人物,和优秀传统文化无关,排除C;“科教兴国”战略在1995年才提出,排除D。19.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许多来自古代中原地区的丝织品,请判断新疆地区使用中原丝织品,最早可能是在A. 秦朝B. 汉朝C.
19、唐朝D. 宋朝【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使得丝绸之路得以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往来,古代的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域(即今天的新疆),故B项正确。秦朝时期丝绸之路尚未开通,故A项错误。唐宋时期晚于汉代,故C项和D项错误。【点睛】抓住题千的关键词“新疆”“丝织品”,新疆在古代成为西域,由此可以联想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最早开辟是在西汉时期,即可做出正确选择。20. “朕今观法师词论典雅,风节贞峻,非惟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远”。这是唐太宗对其在位时发生的某件事给予的高度评价。唐太宗评价的是A. 松赞干布遣使来长安请求通婚B. 外国商人到中国定居、做
20、官并且通婚C. 日本遣唐使、僧侣来中国学习D. 玄奘为促进中印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法师词论典雅”“亦乃出之更远”可知,四个选项中只有玄奘符合这一身份特征,故选D。松赞干布为吐蕃首领,与材料描述的身份不符,排除A;材料中唐太宗的评价针对的是个人,而非群体,排除BC。21. 雍正五年的一道谕旨中说:“向来云贵川广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令其改土归流,各遵王化。”这表明清政府实施大规模改土归流的主要原因是A. 云贵川广地区过于落后B. 平定“三藩之乱”的需要C. 土司制度造成云贵等地区社会混乱D. 加强对云贵川广地区
21、的管辖【答案】C【解析】【详解】雍正帝认为云贵川的土司“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说明改土归流的原因主要因为土司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故选C;A项说法明显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三藩之乱”在康熙帝时期就已经平定,排除B;D项是目的,而非原因,排除。22. 考古专家在龟兹国遗址中发现了“龟兹五铢钱”,其外形酷似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正面铸篆书“五铢”,背面铸龟弦文符号,故又称“汉龟二体钱”。这一史实可以用来说明A. 吐蕃风情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B. 中外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C. 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D. 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原因【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可知西
22、域政权在钱币铸造方面与汉中原政权的钱币相似,体现了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故C项正确;龟兹国不是吐蕃,故A项错误;龟兹国不属于外国,B项说法错误;材料无法反映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故D项错误。23. 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促使其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A. 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B. 说明教会的束缚已经完全被打破C. 民族语言的使用不利于国家认同D.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为德文,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民族语言和宗教信仰逐渐结合,体现了该时期民族意识的兴起和发展,故D
23、项正确;圣经大量刊行,说明民众宗教信仰并未被弱化,故排除A项;宗教改革后,教会的束缚并未完全被打破,故B项错误;民族语言的使用有利于国家认同,故C项错误。24. 美国“退群”统计表“退群”时间国际组织/协定2017年1月23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2017年6月1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7年10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年12月2日全球移民协议2018年5月8日伊朗核协议2018年10月3日决定退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2018年10月17日启动退出万国邮政联盟 如表中美国的“退群”举动A. 说明美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 意味着西方阵营不断分化C. 反映其着眼于创建新的双边体系D.
24、 说明其强烈的功利主义外交【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美国退出各种群体,体现他强烈的现实主义,以自己国家利益为标志,故D项符合题意;退出国际组织,减少了责任与担当,违背历史潮流,A项不符合题意;美国退群体现单边主义,不能看出阵营分化,B项不符合题意;美国一直是单边主义,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25. 下图是关于国际联盟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国联的实质问题是A. 大国操纵,无法为和平做出真正的贡献B. 纲领含糊不清,自相矛盾C. 建立在重重矛盾之上,无法实现和平D. 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权威性【答案】A【解析】【详解】由漫画可以看出,马头不是向前的,而且缰绳掌握在驾车人手中,说明
25、国联是被操纵的,而且无法向前进,即无法为和平作出贡献,故选A;漫画反映的不是国联的纲领,不能体现重重矛盾和国联的权威性,排除BCD。26. 陕甘宁边区分别在1941年和1944年建立了蒙、回民族自治区,开始了民族区城自治的实践。这表明我国A. 抗战时期已经建立省级民族自治机构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经验可循C. 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依据是共同纲领D. 民族区域自治已是当时的基本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抗日战争时期就已实践民族区域自治,由此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经验可循,故B项正确。陕甘宁边区在抗战时期的地位类似于地方省级机构,其建立的自治区应该是其下级机构,故A项错误。内蒙
26、古自治区建立时间为1947年,共同纲领制定的时间是1949年,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基本政治制度是在1954年宪法中规定,故D项错误。27.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将宪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体现了我国A. 国家宪法是民族地区自治的前提B. 政府重视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C. 明确提出了民族平等与团结原则D. 以立法形式确保民族自治的实施【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将宪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可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和
27、完善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故选B;材料并未强调宪法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民族平等与团结的原则在1954年宪法中就已明确提出,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中国在1954年就已立法形式确保了民族自治的实施,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28.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时间外交成果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6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55年4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 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 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C. 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
28、的趋势D. 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一些外交成果,根据所学可知,这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基本原则指导下的外交成果,而且不但走向了国际舞台,还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提供了可供参阅的基本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更是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这些显示了中国外交的务实自信风采。故答案为C项。A项,不结盟外交是现代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表格中的“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不属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万隆会议是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但是日内瓦会议
29、是苏、美、英、法、中世界五大国参加的会议,其中有殖民主义国家,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的结论,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9. 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代中期A. 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B. 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C. 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D. 赋税制
30、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由于严重的土地兼并而导致赋税的改革,而不是赋税改革缓解土地兼并,故排除A项;根据“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可知土地制度的变化影响了赋税制度的变化,故选B项;题意中没有体现政府增收的途径,故排除C项;是由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而不是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故排除D项。【点睛】均田制是建立在政府掌握大量无主土地的基础上的,土地兼并减少了政府手中掌握的土地,从而最终导致均田制的崩溃和赋税制度的改革。30. 史料记载,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实际进口税率只有4%,1931年
31、则提高至10%,1933年提高至20%,到1934年更是达到25%。关税收入从1928年的1.34亿元增至1931年的3.88亿元。关税收入的增加A. 促使近代企业占据主导地位B. 使列强商品输出遭到毁灭性打击C.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促使中国近代经济结构趋于平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国的关税在1931到1934年出现了3次提高,这有利于外国经济侵略的抵制,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正确。关税的提高不利于列强对华商品倾销,但近代民族工业由于先天不足,畸形发展,不能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中国的关税的提高不利于列强对华商品倾销,但并不至于使列强商品输出遭到
32、毀灭性打击,B项错误。关税的提高只能一定程度上抵制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并不能改变当时国民经济的结构的现状,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岳麓秦简中律令简册在1000枚以上,其中律文约占1/4,令文约占3/4。在岳麓秦简新出现的秦律篇名中,10种见于睡虎地秦简,4种则未见,如奉敬律,第一次见到。岳麓秦简新增的秦律条文大多也是首次面世。秦令在传世文献中,缺乏存在的确切证据。岳麓秦简不仅包含有大量的令文,而且这些令大多是比较完整的,往往还带有令名。岳麓秦简律令有细节性规定,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及习俗等情况。材料二 中国古代法律
33、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 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律延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1)根据材料一,分析岳麓秦简的史料研究价值。(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答案】(1)价值:岳麓秦简作为考古史料(或实物、文物、出土文献),价值较高
34、;弥补原有秦令研究材料的不足,开启秦令研究的新局面;秦律令细节性认知,有利于推进秦律内容的复原及对秦朝社会政治、经济及习俗等方面的研究(或对秦朝历史研究有较大价值)。(2)特点:源远流长;较为重视“例”的作用;吸收儒家思想。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解析】【详解】(1)价值:岳麓秦简是出土文献,属于考古史料,是研究秦代历史的一手史料,价值较高;能够弥补原有秦令研究材料的不足,开启秦令研究的新局面;加强对秦律令的细节性认知,有利于推进秦律内容的复原及对秦朝社会政治、经济及习俗等方面的研究。(2)特点:根据
35、“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得出源远流长;根据“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得出较为重视“例”的作用;根据”礼法立教,出礼入刑“得出吸收儒家思想。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法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能够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选举制度,在三代以前,是与世袭并行的。之后,由于上级的腐化和下级的进步,主持国政者,为求政治整饬起见,不得不逐渐引用下级分子。乡间的贤能,渐有升于朝廷的机会。汉代的用人,是比较没有什么阶级之见的。但是,贵族的势力,本来潜伏着;而是时的选举,弊窦又甚多。遂至激成九品中正之制,使
36、贵族在选举上,气焰复张。结果,就酿成晋初刘毅所说的,“惟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进士科始于隋,科举之制兴于唐,在取士上,是比较公平的。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明经所重的是帖经、墨义。诗赋固然与政治无涉,经学在政治上,有用与否,自今日观之,亦成疑问。明清,考试关防,日益严密。此似不尊重人格,但利禄之途,应试者和试之者,都要作弊,事实上亦是不得不然的。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 下列图片所示为唐代前后期高级官员中,贵族出身的“官二代”“贵二代”以及平民出身的非“官二代”的比例情况。代谦、别朝霞土地改革、阶层流动性与官僚制度转型:来自唐代中国的证据(1)根据材料一,分析从汉代到唐
37、代,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利弊【答案】(1)原因:上层统治阶层的腐朽;新兴庶族地主的兴起;士族门阀把控朝政,弊端丛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2)利:抑制了门阀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考试程序体现一定的公平、公正;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弊:不利于选拔人才,忽视实学;导致徇私舞弊【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由于上级的腐化和下级的进步,主持国政者,为求政治整饬起见,不得不逐渐引用下级分子”,“乡间的贤能,渐有升于朝廷的机会”,“ 是时的选举,弊窦又甚多”等信息,从原有阶层、旧的选官制度及其方式的弊端,到新兴庶族地主兴起
38、和加强专制统治需要等角度,分析从汉代到唐代,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2)利:根据材料一中“在取士上,是比较公平的”,“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材料二中贵族出身的“官二代”“贵二代”减少,平民出身的非“官二代”增多等,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集权、抑制门阀、体现公正、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等方面,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弊:根据材料一中“诗赋固然与政治无涉,经学在政治上,有用与否,自今日观之,亦成疑问”,“利禄之途,应试者和试之者,都要作弊,事实上亦是不得不然的”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忽视实学、滋生徇私舞弊等方面,分析科举制的弊端。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美国学
39、者亨廷顿将西方文明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1.古典遗产,即古希腊、罗马文化;2.天主教和新教;3.欧洲语言;4.精神权威与世俗权威的分离;5.法治;6.社会多元主义;7.代议机构;8.个人主义。摘自【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影响西方文明近代转型的因素众多,从材料中选取你认为最重要的两到三个方面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以某一国家或整体说明均可,史论结合,表达清晰。)【答案】示例:宗教改革、法治和代议机构是影响西方文明近代化的关键因素。以英国为例,16、17世纪,英国通过宗教改革,建立了英国国教,不仅打击了大主教会的权威,还加强了王权,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
40、。17世纪末期,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并颁布权利法案制约王权,君主立宪制逐渐建立起来,开启了政治现代化。英国有漫长代议制传统,随着资本主义发展,19世纪30年代进行议会改革,促进了民主政治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脱胎于宗教改革、法治和代议机构而产生的民族主义、法治及理性精神和政治民主化既是西方文明近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其有机组成部分。【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主教和新教法治代议机构”可以“宗教改革、法治和代议机构是影响西方文明近代化的关键因素”进行立论,结合英国16、17世纪宗教改革的影响、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确立进程及19世纪英国代议制完善进行论述即可。34.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
41、要标志,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体现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时期演变18701914年间古典金本位时期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19151945年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19451973年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1973年以后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20世纪70年代布雷
42、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货币演变的趋势。(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3)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以英镑为中心、以美元为主导以及欧元崛起的演变,简要说明对这一演变过程的历史认识。【答案】(1)趋势: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形状
43、杂乱到形状规范(钱币形制趋向规范化);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从以重量为钱名到以皇帝年号为钱名(钱文内容发生变化);从金属货币到纸币(钱币材质走向多样化);从手工铸币到机器制币;纸币的发行权从民间到官方。(2)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强大;英国率先建立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通过殖民扩张,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市场广阔,黄金储备丰富;工业革命推动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英国最早确立金币本位制。背景: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美国经济实力膨胀;英国(或欧洲)经济遭到战争破坏而相对衰落。(3)认识:一个国家(
44、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解析】【详解】(1)趋势,根据材料一中出现的金属货币和纸币,从货币的形成属性的角度分析可知,从货币的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根据材料一中出现的圆形方孔钱(秦半两),从货币的形制的角度分析可知,从形状杂乱到形状规范(钱币形制趋向规范化);从货币的发行机构的角度分析可知,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根据材料一中出现的“开元通宝”,从货币的内容的角度分析可知,从以重量为钱名到以皇帝年号为钱名(钱文内容发生变化);根据材料一中出现的交子,从货币的材质的角度分析可知,从金属货币到纸币(钱币材质走向多样化);从货币的制作方式的角度分析
45、可知,从手工铸币到机器制币;从货币的发行机构的角度分析可知,纸币的发行权从民间到官方。(2)原因,根据材料二“18701914年间古典金本位时期”及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强大;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可知,英国率先建立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从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角度分析可知,通过殖民扩张,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市场广阔,黄金储备丰富;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角度分析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从国家货币政策的角度分析可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英国最早确立金币本
46、位制。背景,国家材料二“19151945年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及所学知识,结合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危害可知,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从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角度分析可知,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从两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可知,英国(或欧洲)经济遭到战争破坏而相对衰落。(3)认识,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结合货币国际地位的变化反映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的角度分析可知,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根据货币的国际化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的角度分析可知,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