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2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1.西周统治者从夏、商得天命又失天命的客事实中,认识到“天命靡常”、“天不可信”,天命不永远固定于一家一姓;天命转移的根本原因,不是祭祀的多少,而是“人事”的兴废,是有德与无德,一再强调要以灭亡了的夏、商两代为鉴。这表明西周统治者认识到A. 国家的兴亡决定于神的意志 B. 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敬德保民C. 构建尊卑等级秩序的重要性 D. 利用亲族血缘加强政治统治2.宋明时代,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经营,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抑兼并”的
2、国策、“利农重商”的思想、城市制度被打破。材料反映了A.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B. 古代商业“末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C. 商贸政策多元化促使抑商政策的松动D.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重商”思想盛行3.王阳明提出“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酌量利害之多寡,审察人情之順逆,务求公私两便,经久可行之策”的思想,认为致良知与声色货利等与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主张考虑利害、人情,而务求公私两便。这反映了王阳明学说A. 包含了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B. 肯定了儒家学说的功利和事功C. 强调修身的关键是“致良知”D. 主张为人处世要学会趋利避害4.唐节度使冯宿上奏章说: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刻版印刷
3、日历,在市上售卖。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这说明唐代 A.各地商品种类繁多交易频繁 B.人们可在城市随意买卖日历 C.雕版印刷术已经在民间流行 D.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十分成熟5.朱熹认为“君权”是符合“天理”的,君主应循天之理,按天理的原则治理国家,要完全摒弃一切私意,转为天下之大公。朱熹在此强调的是A.“君权神授”,肯定君主意志是天理 B.“君为臣纲”,规范君臣秩序C.“天人感应”,君主承天意教化民众 D.君主亦应“存天理,灭人欲”6.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
4、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 B.商品流通突破狭隘地方市场 C.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 D.海禁政策松动海外贸易发达7.鸦片战争后中外条约的订立,重要的是开创了一种中外交涉的“方式”,这才是真正最不平等之处。这种方式说得简单点,就是炮舰出条约,而条约代表胜者的意志,双方所争的常常不是具体的利益,而往往是中外交往应奉行怎样一种“方式”。鸦片战争后中外交往的“方式”反映出A. 中外矛盾主要是基于条约权益B. 中外交涉本质是文化观念竞争C. 弱国的对外交往缺乏主权意识D. 维护外交权益关键国家实力8.洋务运动后,“重农抑商”的农耕文化不断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萌生的“
5、重商”思想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化,整个经济社会由敌商、歧商逐渐变成敬商、重商并延伸到经济领域,不断动摇自“商鞅变法”以降而延续几千年的“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这表明A. 工业文明的发展冲击了农耕文化 B. “重商“思想彻底地瓦解了小农经济C. “农商并重”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 D. 工商阶层成为引领经济的主流群体9.天主教在中世纪在人与神的契约关系之间加人了教会的环节,而宗教改革克服了罗马天主教在灵魂与肉体、天国与人间、理想与现实之间造成的二元对立以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信仰上级虚假和道德堕落,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由此来看,宗教改
6、革有利于A. 理想和现实和谐统一 B. 人的精神获得自由解放C. 民众履行教会契约精神 D. 铲除教士和俗人的隔阂10.1860年,英法两国签订英法条约规定: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把对白兰地、葡酒征收的关税降低到殖民地产品的水平;法国降低英国煤炭及亚麻品的关税,在1864年达到商品价值的30%,以后不超过25%,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这折射出A. 重商主义思想导致贸易政策调整 B. 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条约的保护C. 工业化与对外贸易关系相互促进 D. 工业革命发展推动贸易自由化11.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
7、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材料表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A. 追求个人价值和自由B. 凸显以国家主义为中心C. 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D. 是西方国家侵略所致12. 皖南事变后,美国政府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使国共两党全力抗日13.万隆会议重大的历史性成就集中体现在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其中经济合作的决议强调促进亚非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提出与会国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合作。材料
8、表明A. 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B. 反殖民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C. 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D. 求同存异成为与会国的共识14.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之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士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这一变化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适应了中国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极大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D. 有利于促进农
9、村经济的发展,展现农村的活力15. 右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对此最为合理的历史解释是A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B美英主要工业产量远远落后于中国C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技术落后16. 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在当时有人视为理想政体,也有人称其为暴民政治。在17-18世纪,民主仍然是一个贬义词。19世纪中叶以后,雅典民主制成为西方学界和政治界的主流观点。1992-1993年,西方国家举行了一系列大型学术活动,以纪念雅典民主制诞生2500周年,但学界对雅典民主制的评价仍然不尽一致。对雅典民主制评价的历史变化反映出A.
10、 历史评价一直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B. 民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C. 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D. 人们对历史的探究永无止境17. 优先权制度起源于古代罗马法,主要涉及到妻之嫁资返还优先权和受监护人的损害赔偿优先权外。在近代日本民法典中设立专章(第八章)规定了优先权(先取特权)的性质、种类、顺位和效力,这说明了A. 罗马法与日本民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B. 近代日本的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 C. 日本民法优先权对罗马法有一定发展 D. 罗马法对近代亚洲民法产生深远影响18. 在11世纪末和12世纪初, 意大利的北部诸城市都先后成立了公社, 这些公社战胜了封建主发展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他们
11、对商业和手工业采取保护的政策, 并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具有世俗倾向的新文化,材料意在说明A. 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的原因 B. 文艺复兴出现在意大利的根本原因C. 城市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的产生 D. 城市的新发展与新文化的相互作用19. 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A. 法庭判决仅凭情感而非依据证据 B. 民主法庭制度已经名存实亡C. 职业律师开始出现于法庭中 D. 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20. 有人说
12、:“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的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多,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 经济合作与军事冲突不可避免 B. 军事冲突主要是强权政治造成的结果C. 人类历史必然是和平取代冲突 D. 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最主要的特点之一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1787年5月,北美12个州(罗得岛州拒绝参加)的55名代表制定了一部新的联邦宪法草案。新宪法赋予联邦政府广泛的权力,并建立起一套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费城制宪会议后的一年,各州就是否批准新宪法
13、展开了激烈的公共辩论,赞同新宪法的通常被称为“联邦党人”,反对新宪法的通常被称为“反联邦党人”。严格说来,双方并不是组织严密的“党”,而是组织松散、政见接近的“派”。经过辩论,宪法最终被13个州批准。对美国宪法,孙中山评价很高。他指出:“兄弟历观各国的宪法,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无文宪法是英国最好”五权宪法也非孙中山所独创,其中借鉴了不少美国元素。正如他自己所言:美国并不是三权分立,因为它还有一个议会弹劾权,所以美国的政治是四权并立。一据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等整理材料二1933年3月,即罗斯福总统刚刚上台执政的前几个月,由于大萧条带来的贫困,退伍军人要求补偿金的大军开始向华盛顿汇集。到了5月,就
14、有大约3 000人住进一座“帐篷城”,这是罗斯福总统命令军队在华盛顿郊区一处废弃的要塞专门为他们搭建的。在白宫的安排下,国家新的第一夫人艾莲娜罗斯福冒着风雨、踏着泥泞来到这些退伍军人之间,参加他们的歌咏会。一位退伍兵这样说:“胡佛派来军队,罗斯福派来他的妻子。”到1933年6月,约2 600名退伍兵接受了罗斯福总统“新政”提供的工作。一摘编自向华盛顿进军事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联邦制建立的特点及对孙中山思想及实践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3年美国民主制度遇到的危机,并简析罗斯福是如何应对这次危机的。(8分)高补历史第12次限时训练
15、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的信息可知天命转移与否在于人事”的兴废,在于“德与无德”,由此看来,国家兴盛的关键是“人事”兴和“德政”,结合所学可以看出西周统治者已经意识到国家兴盛的关键是敬德保民,B正确;依据材料“天命靡常”“天不可信”的信息可知国家的兴亡不是决定于神的意志,A错误;构建尊卑等级秩序的重要性与材料的主旨信息不符合,C错误;利用亲族血缘加强政治统治属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特点,材料没有体现出该信息,错误。2.【答案】C【解析】【详解】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政府税收大部分收入来自商业,这些措施促使抑商政策的松动,C正确;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说法绝对,不
16、符合事实,A错误;古代封建社会整体上一直是重农抑商的思想,古代商业“末业”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B错误;材料中的“利农重商”的思想的盛行,并不是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错误。3.【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致良知与声色货利等与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务求公私两便”的信息体现出在内心反省基础上注重实际的思想,与经世致用思想相符,正确;王阳明的思想并不是肯定了儒家学说的功利和事功,错误;材料中强调修身要和实际相结合,并不是强调修身的关键是“致良知”,错误;材料中提及的“主张考虑利害”,并不是要学会趋利避害,错误。4.【知识点】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答
17、案解析】C解析:抓住关键词“刻版印刷日历”“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在民间广泛流传,故C项正确;A不是材料反映主旨;B材料中没有反应;D论述的是技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古代印刷术的正确理解5.【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思想【答案解析】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材料中“按天理的原则治理国家,要完全摒弃一切私意,转为天下之大公”意思表明了朱熹的思想主张“天理,灭人欲”,故D符合题意。A、C 是董仲舒思想;B属于三纲五常思想。6.【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
18、【答案解析】B解析:材料中“景德镇的瓷器”“佛山镇的铁锅”“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的信息说明当时商品交流平凡,已经突破了原先固有的市场模式,故本题选择B项。7.【答案】B【解析】【详解】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对清政府来说往往不是中国的主权丧失等具体的利益问题,更多是中外交往中应该奉行怎样的礼仪问题,显然这是一种文化观念的竞争,正确;材料中“双方所争的常常不是具体的利益”说明中外矛盾不是基于条约权益,错误;从材料的主旨看,不是论述弱国的对外交往缺乏主权意识,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中外交往中存在的文化观念冲突问题,不是说维护外交权益关键是国家实力问题,D错误。8.【答案】
19、C【解析】【详解】“整个经济社会由敌商、歧商逐渐变成敬商、重商并延伸到经济领域”的信息说明传统重农抑商的观念逐渐动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商并重”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C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变化,不是说明工业文明的发展冲击了农耕文化,A错误;瓦解了小农经济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B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商业观念问题,不是说明工商阶层成为引领经济的主流群体,D错误。9.【答案】B【解析】【详解】由“克服了罗马天主教以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信仰虚假和道德堕落判断”的信息可知宗教改革破除了罗马教皇在上帝和信徒之间的中介作用,促使人的精神获得自由解放,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并没有实现
20、理想和现实的和谐统一,A错误;宗教改革是破除对教会的迷信,不是促使民众履行教会契约,C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铲除教士和俗人的隔阂,D错误。10.【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减少征税商品,降低税率,说明两国都在努力减少贸易壁垒,说明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贸易的自由化。故D项正确。材料中贸易政策的调整因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A错误;材料中是推行贸易的自由化,不是说明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条约的保护,B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工业化推动贸易自由化,不是相互促进的关系,C错误。11. 【解析】B.材料指出君权尊民权衰是中国贫弱的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说明兴民权的目的是使中国富强
21、,所以应选B。A项是西方思想启蒙追求的目标,材料中也没有体现;C、D项是中国思想启蒙的原因,不是材料本身反映的内容。13 【解析】D.从材料信息“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可知,美国援华的重要条件是“国共纠纷”的解决,联系皖南事变这一时代背景,由于美日矛盾的激化,美国准备援助中国抗日,以中国牵制日本。由此可见,美国援华的目的是抗日,而国共的纠纷不利于抗日的大局。因此美国的声明意在敦促蒋介石协调国共矛盾,全力合作抗日。故D项正确。13.【答案】D【解析】【详解】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选D项。A、C两
22、项与材料时间不符;万隆会议的召开有利于反殖民斗争,但无法体现取得阶段性胜利,故B项错误。14.【解析】D.材料讲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民意将土地承包权进行了修改,这就有利于促进农村的发展,展现了农村的活力,但是不能说明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根本性变革,所以答案选D,排除C;由“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中国土地所有权依然是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农民只拥有承包权和经营权B;A项是“两权分离”时的作用,题干要求学生思考的是“三权分置”的作用,答非所问,故排除A.15. 【解析】C.材料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经济过程中出现急躁冒进是在“大跃进”时期,故排除A;材料是中美英三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高
23、低,而不能代表产量,要考虑基数,故排除B,选择C;经济增长速度与工业产业技术先进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16. 【解析】D.根据材料直到1992-1993年“学界对雅典民主制的评价仍然不尽一致”可知“人们对历史的探究永无止境”。故选择D;A项过于简单、片面,排除A;B项答非所问,题干要求考生思考的是“对雅典民主制评价的历史变化反映出”的本质问题,而B说“民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故排除B; “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该选择项对导致不同的雅典民主制度评价的各种具体原因综合的不够全面,没有解释同一时代不同人之间为何存在差异、不同时代的评价为何可以相同的原因。排除C。17 【解析】C.日
24、本民法优先权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并且在其基础之上有所发展,所以答案选C,A、B表述错误,D 选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18. 【解析】C.材料说明中世纪意大利的的城市自治运用,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市民阶级的形成,并对具有世俗倾向的新文化采取保护政策,从而推动了文艺复兴的产生。A、C最早和根本无法体现,D选项相互作用无法体现。19. 【解析】D.材料记载的是古典雅典法庭的审判中,陪审法官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审判案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所以选D,A、B表述太过于绝对,C表述开始无法体现。20.【解析】D.A项表述本身价值取向不对,排除A; “军事冲突主要是强权政治造成的结果”的表述本身
25、没有问题,但这一句只符合材料后半段的意思,与材料整体不符合,排除B;“人类历史必然是和平取代冲突”与材料表达的意思不符合,排除C;依据材料可知,经济联系加强,但军事冲突此起彼伏,故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最主要的特点之一,符合题意,选择D.21.【答案】(1)特点:联邦体制的诞生充分体现了美国立法程序的民主;宪法赋予联邦政府拥有比以前更广泛的权力;中央政治体制实现了三权分立;经过民主辩论后宪法被各州批准。(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影响:在思想方面,“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考察欧美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之后,受西方思想启迪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实践方面,提出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提出了五权宪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等。(6分,言之成理即可)(2)危机:经济危机造成美国广泛的贫困现象,政府面临极大的社会压力,这严重威胁了美国的民主制度。(2分)应对:安抚贫困人民;提供基本救济;举办公共工程,创造就业岗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6分,答出三点即可)高补历史第12次限时训练 答题卡考号:_班级:_姓名:_成绩:_一、 选择题(每题4分,共84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