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林县中学2020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 史 考试时长:90分钟 试卷共4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宗法制是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理的制度。同时,贵族们又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形成了同姓为“兄弟”、异姓为“甥舅”关系的以巩固西周王族、贵族利益为核心的奴隶主统治。这说明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是()A 王权和神权结合,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B 按照宗族血缘关系实现对地方的控制C 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D 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2“齐桓公于公元前 681 年在北杏同宋、陈
2、、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这表明当时( )A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B礼乐制度不复存在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3唐朝前期,科举考试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等重大问题。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 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 D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4明武宗时,由太监掌管的司礼监“遂专掌机密,凡进御章奏及降敕批疏,无有不经其出纳者”,同时“内阁之
3、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这本质上反映出( )A中央机构的完善 B权力制衡的形成C皇权专制的加强 D明朝政治的腐败5西周王室吸取殷商“暴民而亡”的教训,提出了一套“天命”观。他们认为,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这种思想( )A实现了西周统治权力高度集中 B解决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C打破了神权对王权统治的困扰 D为后世民本思想奠定基础6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B儒家逐渐放弃
4、夷夏观念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7董仲舒建构灾异谴告说的目的,是想充分引起人君的内心反省,“内视反听”,从而求得天意,实现 “察身以知天”,“以身度天”;通过“察物之异,以求天意”。这说明董仲舒的灾异遣告说( )A完成了对儒学的改造B融合了阴阳五行的思想C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D否定了君主的绝对权威8. 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该材料意在强调()A. 儒学地位面临挑战 B. 佛道思想占统治地位C. 社会传统观念改变 D. 儒释道呈现融合趋势9
5、. 学者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是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的思想()A. 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 B. 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C. 未突破传统文化樊篱 D. 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10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B 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C与社会生产关系紧密D与经济重心
6、南移同步11. 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 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B. 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C.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D. 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12明清时期,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这表明该时期A市民社会地位不断提高B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文艺世俗化D文艺创作追求神韵意趣13魏源的
7、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14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 )A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C符合当时的国情 D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15. 毛泽东指出:“凡属
8、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观点提出的背景是( )A.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B.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 延安整风运动进行中161953-1957年,新中国实行了第二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这套教材理论性有所加强,特别注意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短时间内基础教育实现了
9、普及化B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得到了解决C我国教育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D教育改革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17 1977年4月邓小平还没有出来工作时就谈到实事求是的问题:“我放了一炮,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后来又加了一句毛泽东思想的体系。”邓小平的这一炮A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C有利于打破右倾思想的禁锢 D为拨乱反正定了主基调18. 普罗塔格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这说明他( )A. 看重道德与修养的价值 B. 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C. 仍从神学视角理解世界 D. 重视人的
10、价值和作用19在对苏格拉底的审判中,500人陪审团第一次投票以280票对220票认定苏格拉底有罪;但在第二轮有关量刑的投票中,由于苏格拉底拒不认罪的挑衅态度,陪审团居然以360票对140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这意味着有80位认为苏格拉底无罪的陪审员转而判他死刑。这反映了( )A苏格拉底坚持言论自由B直接民主存在先天缺陷C陪审制度易致权力滥用D抽签选举难保司法公正20马克垚认为,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它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启蒙运动的兴起就和它密切相关。这主要是因为牛顿革命( )A彻底地摧毁了神学思想 B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模型C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到来 D揭示了宇宙
11、的普遍规律21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发展状况表 项目 时间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 29 14 约1000 120 18世纪中叶 47 27 约4000 20100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 B启蒙运动得益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C欧洲贵族推动法国启蒙思想传播D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22. 法国的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
12、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 )A. 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 B. 为纯洁信仰改造教会C. 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D. 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23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材料旨在说明,科技成果的普及( )A. 加快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B. 提升了文化教育的水平C. 开启了知识经济的时代 D. 推动了“新自由主义”流行24某学者描述一种独特的美术风格:“热情奔放、极具冲突感,场面混乱但乱中有序。视觉上会给人造成强烈不安的感觉。表
13、现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下列绘画作品能体现上述风格的是()A. 格尔尼卡 B.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 自由引导人民 D. 向日葵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建筑在注重局部细节的同时又着眼于整体,规模宏大壮阔。长安城街道沿城市中轴线排列,有着严格的对位关系,均为东西向或南北向,端正阔达。街道坊巷整齐划一、秩序井然。建筑一般成方形,并配有前后殿及厢房,各殿之间设置长廊,并有园林与之附和。唐代佛寺和佛塔等宗教建筑空前繁盛,更加融合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特征。唐朝民居多为平面 布局,体现我国长幼有序的道德
14、观念,富贵吉祥的人生理想境界。摘编自斯达尔汗唐宋绘画中的建筑表象及其源流研究等材料二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们将各地区不同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在一起。文艺复兴后期兴起了巴洛克建筑风格,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 烈的色彩。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相信几何图形可以代表并激发美感-圆形、方形再加上建立在数学上的正确的比例关系,使建筑既清爽又整齐。由于理性、单纯的几何造型,让人不再有之前宗教建筑的压抑感和神秘感。罗马修建了许多的广场,在广场上,人们除了在这里举办 各种节日庆典,平日里这里更是市民放松心情的好去处。摘编自张盛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特点的演变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
15、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唐代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点。(12 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建筑成果辉煌的历史条件。(6 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对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7 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袁氏世范为南宋孝宗五年时任乐清县令的袁采所作,阐明了家人族属和睦相处的各种准则。初名俗训,立意“训俗”,即“使田夫野老、幽怨妇女皆晓然于胸”,“庶几息争省刑,俗还醇厚”。后来,其同窗好友刘镇在序言中认为,此书可以“远诸四海”“垂诸后世”,成为“世之范模”,建议将此书改为“世范”。袁氏世范由此而得名。表1 袁氏世范内容摘选卷别内容
16、睦亲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若父兄言行之失,显然不可掩,子弟止可和颜几谏。若以曲理而加之,子弟尤当顺受,而不当辩。为父兄者又当自省。为父兄者通情于子弟,而不责子弟之同于己。为子弟者仰承于父兄,而不望父兄惟己之听。处己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注:乡里)之术。凡人行己公平正直者,可用此以事人,而不可恃此以傲人。(子弟)如不能为儒,则医卜、星相、农圃、商贾、使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治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买产之家当知此理,不可苦害卖产之人。异居分析(分家另过)之处,置产制卖之际,尤不可不仔细,分析止凭阄书(注:
17、分家的契书),典卖止凭契书(注:契约、契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袁氏世范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应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27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加紧搜刮。各级官吏胥役皆视钱粮征收为利薮,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浮收中饱集团。又因银贵钱贱,完纳钱粮须以米易钱,以钱折银,加上田赋负担的不均,农民苦不堪言。左宗棠对龚、林、魏等早期改革派人物极为敬仰。他说:“道光朝讲经世之学者,推默深与定庵(龚自珍与魏源)。”左宗棠认为,钱粮的“致弊之原”在于“官吏之浮收与银价之翔贺”。为此他将“钱漕宿弊大加厘剔,严禁吏胥衿棍扰索把持”。1864年,他还
18、奏请将绍兴、宁波等附属地区的“向来流摊各款逐细清查,分别裁减”。他指出:“向来州县收漕一切陋规极为繁杂”,应予“分别裁革”。他也提到:“孟子论治,以经界不正、井田不均、谷禄不平为深忧者,因此,他坚决主张“大小户一律完纳”“绅民一律均收”。在钱粮问题上,我们仍可清晰地窥见,左宗棠对当时严重的财政经济问题的深深思索。 摘编自徐卫岗咸同时期左宗棠的钱粮改革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左宗棠钱粮改革的主要思想。(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钱粮改革的原因。(9分)2020秋高二期考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D 2D【详解】通过“九合诸侯”这一事件发生的起因和过程可以
19、看出,齐桓公在这一事件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周天子更多的是一种名号,呈现出“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说明分封制度遭受挑战,D 正确;A、B 不符合史实,排除;C 错在“开始”,而且题干与宗法制度无关,排除。3B 4C【详解】从太监掌管的司礼监“专掌机密”,掌管着“章奏及降敕批疏”“批红”等 信息可知,司礼监权力有所增大,这是皇权专制加强的体现,故 C 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中 央机构的完善,故 A 错误;材料主旨信息是司礼监权力的增大,体现不出权力的互相制衡, 故 B 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政治的腐败,故 D 错误。5D 6A 7C【解析】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中体现不出董仲舒的灾异谴告说对阴
20、阳五行思想的融合,故B项错误;材料“董仲舒建构灾异谴告说的目的,是想充分引起人君的内心反省,内视反听,从而求得天意,实现“察身以知天,以身度天;通过察物之异,以求天意”,说明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故C项正确;董仲舒的灾异谴告说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君主的权力,但没有否定君主的绝对权威,故D项错误。8.A【详解】根据材料“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儒学传统中没有佛教和道教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因此儒学本身存在不足,面临着挑战,故答案为A;BC与材料内容“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
21、位和支配作用”不相符,排除;材料没有强调儒释道呈现融合趋势,排除D。9C【详解】依据材料“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黄仁宇更强调的是李贽思想的局限性,即没有突破传统文化樊篱,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强调的是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不难看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并不相关,故B错误;李贽思想在当时是离经叛道的,并没有形成社会思潮,故D项错10C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学著作记载的内容以农作物的优选优种等为主,说明我国古代的科技主要记载生产实践的活动,故选C项;我国古代农业
22、科技以服务农耕经济为主,并未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排除A项;进化论是19世纪提出的,我国的古代耕作是长期实践的产物,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优选优种原则,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D项。11. 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运用季节性画面体现画家主观情感,符合文人画中山水画的特点,故选C项;中国画不强调逼真描写,排除A项;花鸟题材不是山水画的主要内容,排除B项;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是人物画的特征,山水画不是以人物为中心,排除D项。12C【详解】由题意可知,明清时期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题材的愈发丰富折射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多元发展变化的时代特征,表明该时期文艺的大众化、世俗化趋势增强,C
23、选项正确;题意无法体现市民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A 项错误; 题意以明清小说、戏剧题材内容的变化展开,无法体现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时代特征, B 项错误;文艺讲究神韵意趣,借物抒情指的是元明清时期的文人画的艺术特征,与题意无关,D 项错误。13D 14C15C【详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人民内部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答案为C;国共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主要是民族矛盾导致,A错误;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是新中国的成立,当时还有部分反动势力没有被消灭,还有阶级矛盾,B错误;延安整风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背景是民族矛盾,D错误。16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中
24、国成立初期对中小学教育的改革,此时没有实现基础教育的普及化,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我国教育在曲折中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 “1953-1955年”“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劳动技术教育课”“这套教材理论性有所加强,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教育改革中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故D项正确。17D【解析】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
25、标准问题的讨论,故A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故B项错误;有利于打破“左”的错误,故C项错误;邓小平的讲话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故D项正确。18D【详解】根据材料“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表明普罗塔格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故答案为D;材料没有涉及道德与修养价值、教育培养道德和以神学视角理解世界,排除ABC。19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原本认为苏格拉底无罪的80位陪审员在第二轮投票中却改判苏格拉底死刑,体现出了直接民主下,投票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理性约束,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陪审员权力的使用情
26、况,没有体现苏格拉底坚持言论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中陪审员按程序使用其权力,并不是滥用,故C项错误。陪审员由抽签选举产生,但没有体现司法公正的问题,故D项错误。20B 21B 【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有阅读能力的人的比例和法国妇女的识字率都有极大的提升,年均出版新书和普通人的藏书量大量增加,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文化教育有了极大的发展,结合史实说明文化教育的进步有利于启蒙运动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而非基础教育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体现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而非欧洲贵族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排除C项;经济的发展是文化进步的推动力,出版
27、业的发展是文化水平进步的表现,排除D项。22C【详解】依据 “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可以看出欧洲的思想家们用理性思想对专制制度进行批判,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AB不符合题意;D项中的暴力革命材料没有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3A【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收音机属于科技成果,收音机使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独裁统治国家。推行民主政治,在强调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埃及的政治民主化的进程,A项符合题意;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在材料中无从体现,选项B不符合题意;知识经
28、济时代的到来是在20世纪90年代,选项C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从材料的具体的内容来看,材料不涉及“新自由主义”思潮,选项D不符合题意。24C【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是讲的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浪漫主义画派以肯定、颂扬人的精神价值,争取个性解放和人权为思想原则。结合所学可知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绘画作品,答案为C;A是现代主义画派,B是现实主义画派,D是印象画派,均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材料题(共52分)25(25分)(1)唐代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中轴对称;多元融合;体现传统社会秩序与人生追求。(6 分,每点 2 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带有古典建筑风格;应用几何造型;外形自由, 追求动态
29、;带有人文主义色彩。(6 分,每点 2 分)(2)历史条件: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经济繁荣;传统文化影响;民族交融和中外交流频繁。(6 分,每点 2 分)(3)影响:促进了建筑艺术的发展;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和思想解放;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封建神学世界观。(7 分,每点 2 分,任意三点 7 分)【详解】(1)建筑特点,根据材料一“唐代建筑在注重局部细节的同时又着眼于整体,规模宏大壮阔” 可知,建筑规模宏大;根据材料一“长安城街道沿城市中轴线排列,有着严格的对位关系,均为东西向或南北向,端正阔达。街道坊巷整齐划一、秩序井然”可知,建筑布局严整、中轴 对称;根据材料-.“唐代佛寺和佛塔等宗教
30、建筑空前繁盛,更加融合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特征”可知,建筑多元并有机融合;根据材料“唐朝民居多为平面布局,体现我国长幼有序的道德观念,富贵吉祥的人生理想境界”可知,建筑体现我国传统社会秩序与人们的人生追求。根据材 料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们将各地区不同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在一起”可 知,建筑带有古典.建筑风格;根据材料二“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相信几何图形可以代表并激 发美感一_圆形 、方形再加.上建立在数学上的正确的比例关系,使建筑既清爽又整齐。由于 理性、单纯的几何造型,让人不再有之前宗教建筑的压抑感和神秘感”可知,几何造型被应用于建筑;根据材料二“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
31、刻、强烈的色彩”可知,外 形自由,追求动态;根据材料二“罗马修建了许多的广场,在广场上,人们除了在这里举办各 种节日庆典,平日里这里更是市民放松心情的好去处”可知,建筑带有人文色彩。(2)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角度分析,可知唐代社会经 济的繁荣、国家大一统局面、儒学等传统文化的影响、民族交融和中外交流频繁等为建筑修 造提供了条件。(3)根据材料二可知,文艺复兴促进了建筑艺术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和思想解放,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封建神学世界观。26.(12分)【示例】看法:袁氏世范既受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影响,又有对传统伦理思想的
32、突破.(分)说明:宋代儒学复兴,儒家思想走向普及化和世俗化.士大夫将传统伦理用于日常修身治家中,如该书“睦亲”要求子弟要孝悌,“处己”中要求注重忠信公正等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宋代进入平民社会,社会经济繁荣,一些新的伦理观念开始出现.所以,袁氏世范又突破儒家传统伦理的古板正统,体现出适用和近人情的特点,如提倡父子兄弟相互体谅,为父者也应反思自己过错,家族子弟可以从商等.可见,袁氏世范在遵从儒家传统伦理的基础上,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伦理.(分)【示例】看法:袁氏世范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27 (15分) (1)主要思想:去除浮收;裁减摊捐;裁革陋规;平均赋税。 (6分)(2)原因:克服财政危机、维护封建统治(或缓和阶级矛盾);吏治腐败;原有税收制度不合理;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影响;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左宗棠的个人原因。(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