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2336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导与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二十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高考试题A组2013年高考题(2013浙江,02,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幸存者高凯昨夜外面走过去一场暴风雨一颗大树被拦腰撞倒清晨一只小鸟独自在我的窗外唧唧喳喳说个不停我一推窗就飞走了一整天我都想去问那只孤单的小鸟是不是想找人诉说自己一生的命运其实我能想象得出昨夜的情景一场巨大的暴风雨突然将一窝小鸟噼里啪啦打翻在地结果只有一只小鸟幸运地活了下来无枝可依内心都是人世没有的伤痛(1)这首诗第一句用“走”描写暴风雨,为什么?(3分) (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7分) B组20092012年高考题1.(2012浙江,02,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

2、问题。采采卷耳朱巧玲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诗经周南卷耳用群山、河流和铁轨衡量我们之间的距离三千诗句,算不算长?我相信爱的辽阔一如采采卷耳覆盖每一寸肌肤如微的感觉每当老虎从白雪里跃出我会获得释放,像蒲公英散落四方用地理和祖国容纳我们之间的落差每一棵树木都是升起的太阳每一只小兽都成为可爱的孩子走在苍穹下是什么在呼唤我的名字?我相信爱的自由一如采采卷耳当我抬头,那些洁白的云朵聚拢而来挡住了倾斜的光线(1)本诗以诗经周南卷耳为引子有什么作用? (2)从意象、手法、结构中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2.(2011浙江,02,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陈酿李琦酒瓶是

3、酒的家酒从瓶里被倒在杯里像是做客却一去不返那种积蓄了多年的香像一场梦的精华在短暂的瞬间,烟消云散酒香散尽的过程让人伤感倾尽陈酿的酒瓶被酒瓶爱好者珍贵地收藏然而谁会去多想它与陈酿相守的岁月还有那些曾被把守的烈性(1)本诗为何不以“酒”而以“陈酿”为题? (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2010浙江,02,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归乡邹旭野花像铃铛挤满回家的路今夜,所有的路都在回家所有的路都是绝路是你,是故乡这杯毒酒夺走了我的远方。当我发现黎明和家还有一水之隔忧怨的月亮前来摆渡母亲,你从一堆待捣的衣服中直起身迎向我,就像一条大河截住她的细流(1)“毒酒”一词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4、 (2)结合全诗,赏析画线诗句。 4.(2009浙江,02,1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文后问题。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鲍尔吉原野标题这句话是冯至的一首诗。这首写于1941年的诗颇值玩味。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在一间生疏的房里,它白昼时是什么模样,我们都无从认识,更不必说它的过去未来。原野把“我们”和“夜”写在一起,显出艳。“有时”添加神秘,仿佛说情侣。往下读,觉出是说房子,或旅舍。冯至在写“它”,而不是“我们”。旅舍,很少有人记述旅舍。谁还记得旅舍的模样?大的小的,坐落在各地的旅舍,人们曾住过。我也想一想旧日的旅舍。这些旅舍如做过的梦一样记不起来了。即使把记忆坐标放在只去过一次的城市,也

5、想不起那个住过的房间。是的,冯至说房间,而没说旅馆的外貌或大堂。细心的旅行者,或者说真正的旅行家不是过客,而是住客,住在流动的家。他们像冯至一样体味以及从远处观赏旅舍,这样才对得起旅行或者说光阴。我拼命回忆旅舍,哦,想起一间客房(忘记是哪个城市)洗手间白瓷面盆靠近身体部分的小洞长出一株苗(像豆苗),我从镜子里发现。是什么人,为了什么,把一粒种子放进这个洞里?我看了半天,豆苗从幽深的洞里趋光而出。心里默念它不要再长了,免得被下一位好事的旅客拔掉。我想把这棵豆苗拔下栽进楼下的土里,试了试劲儿,它不愿出来。去年在伊尔库斯克,住在中国人统一下榻的旅馆。房子小,但窗外吹进来的风有森林的香味。我忽然想起冯

6、至这首诗,顺着背了下来,此诗第二段是一望无边地在我们窗外展开我们只依稀地记得在黄昏时来的道路,便算是对它的认识,明天走后,我们也不再回来。那一刻,我觉得冯至好像来过伊尔库斯克,在贝加尔湖边游吟。“五四”的人们哪儿都去过。我仔细看这间房子假设冯至当年住过这里宽大的木制窗台上乳黄色的油漆已经裂缝,冯至来时还像镜子一般光亮。窗外有一条河,男女喁喁从枝叶摩擦声中传来,月亮得意地在水面仰泳。冯诗第三段是:闭上眼吧,让那些亲密的夜和生疏的地方织在我们心里;我们的生命像那窗外的原野。不幸的是,我当时没闭眼,一直是雪花的电视机屏幕出现普京的画面,我的思绪被迫与冯至分开,好像他并没来过这里。冯至最后写道:我们在

7、朦胧的原野上认出来一棵树、一闪湖光,它一望无际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读到这里,觉得他写的并不是房子,是原野。那么,“我们”是谁?“过去”和“未来”又在说什么?谁在“亲密的夜”?这首诗写出60多年了,那么遥远又那么亲近。虽然读过说不出什么,却要说它真是好诗。疑问是不必要的,冯至知道一切,但我们失去了询问的机会。好诗像登上黄山巅峰,在大铁链锁上一把黄铜锁,“咔哒”,锁死了,把钥匙丢入深涧。深涧下,堆着像山一样的钥匙。(本文有删节)(1)从内容、语言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语段。 (2)结合文中所引诗歌,探求末句“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的意蕴。 模拟试题A组2013年高考模拟题选粹1.(宁波

8、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文后问题。阔的海徐志摩阔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我也不想放一只巨大的纸鹞上天去捉弄四面八方的风我只要一分钟我只要一点光我只要一条缝,像一个小孩爬伏在一间暗屋的窗前望着西天边不死的一条缝,一点光一分钟。(1)这首诗歌,使用“反讽”的手法,即正话反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手法来表情达意,请你从“反讽”的角度来解说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2)人常说:“天高凭鸟飞,海阔任鱼跃。”徐志摩在这首诗里却把自己的追求写得那么可怜。有人说,这样写显得过于消极。你怎么看待?请简要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2.(浙江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害怕回乡刘志坚回乡不是回家。回家是亲切

9、的。记得母亲在世时,回家是那样温馨,是那样顺理成章。一踏上故土,远远地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炊烟下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倚门而望。未进家门,早有乡邻,用真诚而纯朴的目光迎候你:“哇,回家来看母亲了。”匆匆推开柴门,扑进母亲怀里,一卸世路风尘的艰辛。母亲去世后,家就变得飘渺了。但那是我的根,那里陶冶过我的乡情乡音。在那里,我懂得蒲公英是怎么飞,蚱蜢是怎么跳,画眉鸟是怎么唱,它们都在呼唤我回归。回归是必然的。只是先人已渺,旧居不存,算不了回家,就算回乡吧。但回乡的路是艰难的。当我踏上那弯曲的乡路时,山还是那座山,村还是那个村。乡邻依旧友好,迎候你的目光也依旧真挚。但语意里有了陌生:“啊,回来看看?

10、”是的,回来看看。看什么呢?流水依旧白,前山依旧青。但自己的目光已不知往哪儿看,脚步不知往哪儿挪了。“到乡翻似烂柯人。”一颗系念故乡的心,顿时被悬了起来。因为随着母亲的去世,没有了依恋的那扇柴门,也没有了那一缕炊烟。于是无可挽回地要坠入从前,黯淡地走进童年的记忆,很悲壮地站到了昨日已远,来日无多的路口,踟蹰复踟蹰。在乡邻目光的探询下,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故乡,是生命之根,在抚摸生命之树的根须时,如果没有结出丰厚的果实来回报,那么你可曾以自己树冠的绿荫,给故乡送来一丝一缕的清凉?你会想到自己没有做官,不是荣归故里,你不很富有,不是衣锦还乡。你也不是明星,不为故

11、乡增色。也许,这并不重要,故乡无意苛求于你。只是你对脚下这片生你养你的土地,可曾做过应有的付出?想到此,你会明白前人为什么有“近乡情更怯”的感喟了。你会感喟自己是一只鸟,在山外的天地里飞了一圈。感喟自己是一条鱼,在人生的江河里漫游了一圈。如今日暮乡关,想到故乡厚实的土地,能歇你坎坷多愁的奔波,能抚慰你疲惫至极的心灵。于是你想回乡,因为你是从这里赤条条地来到世上,也是从这里背起行囊,携着故乡的期待,开始世路风尘的跋涉。而今倦游知还,鸟归林,鱼归渊,回到了生命的源头,你不得不回望一下自己的漫漫长途,也不得不反躬自问:你留在山外世界的行踪,足迹是否歪斜?你是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你坐食的一饭一粥,是否

12、取之有理有节?面对依旧贫瘠的土地,你是否无愧于心,无愧于乡呢?所以回乡,不只是回到往昔,回到记忆,而是回到生活的始发站,去审读自己的生命行程。回家,也许你会生出丝丝愧疚,但会因亲情的抚慰而释然。回乡,面对养育你的土地,你想到故乡厚恩,未有寸功回报,你会怵然而惊。所以,我害怕回乡。(1)文中的第6段,作者为什么说“但回乡的路是艰难的”?请联系全文简要说明。 (2)从散文的语言美角度,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赏析性文字。 3.(海宁高三期初测试)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夜李小雨鸟在棕榈叶下闪着眼睛,梦中,不安地抖动肩膀,于是,一个青椰子掉进海里,静悄悄地,溅起一片绿色的月光十片绿色的月光一百片绿

13、色的月光,在这样的夜晚,使所有的心荡漾、荡漾隐隐地,轻雷在天边滚过,讲述着热带的地方,绿的家乡(1)概述诗人笔下的“夜”的特征。 (2)试从艺术手法方面,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4.(浙江金华十校高三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幸福一日致秋天的花楸树海子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今天的太阳今天的马今天的花楸树使我健康富足拥有一生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幸福找到我幸福说:“瞧这个诗人他比我本人还要幸福”在劈开了我的秋天在劈开了我的骨头的秋天我爱你花楸树注:花楸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叶缘上部有齿,叶表色暗绿,叶背粉白。花白色。花径达10厘米左右,非常美观,花期56月份。果实呈

14、圆形,红色,成熟期在10月。(1)诗人用哪些意象来表达“幸福”的感觉?这些意象组合成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简要分析本诗的情感特征。 B组20112012年高考模拟题选粹1.(2012学军中学四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新诗,回答问题。一片槐树叶纪弦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故国哟,啊啊,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

15、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选自纪弦诗选)(1)如何理解“古老的诗集”这一意象? (2)结合诗歌题目,赏析本诗的抒情手法。 2.(2012浙江自选模块调研)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我和石头牛汉我的书架上摆放着许多大大小小粗粝的石头。多少人久久望着石头问我:为什么如此敬爱石头?我沉默不语。我是一块站立的石头。我听见每块石头都跳动着大山的心灵,我日夜听着它们噗噗地跳着我与失落在人间的石头们相依为命。(1)体味“我沉默不语”一句在诗中的作用。 (2)“我”与“石头”的关系如何?诗人借此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3.(2012台州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昙花洛夫反正很短又何苦来这么一趟昙花

16、自语,在阳台上,在飞机失事的下午很快它又回到深山去了继续思考如何再短一点(1)请分析昙花中对应的意象“昙花”与“飞机”的内涵。 (2)诗评家沈奇曾评说洛夫的诗歌有孤绝之美,“想往绝处想,说往绝处说,语不惊人誓不休”。请分点赏析昙花的孤绝之美。 4.(2012诸暨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菊菊是一幅画,浸在秋韵柔情里的画,浸在秋实丰满里的画。有月的夜,朦胧的月如水,静静地泻下,妙妙曼曼,情情柔柔,天地间挂着一帘轻盈的纱裙;而菊立在空旷里:黄的、紫的、蓝的、粉的;是典雅,是富贵,是浪漫,是迷梦。在月光下,显得丽丽艳艳,楚楚动人。月光在朵朵菊之间,穿过来,穿过去,菊与月便成了一幅精工细雕的

17、画。远处湖水辉映着月色,波光亲吻着月亮,菊的倩影便画在水里了。风裹着菊香,夹着秋果的甜味,穿过姑娘的发梢,拂过小伙的脸庞,跳跃在纷纷飘落的树叶之中。菊,清清雅雅的味道,柔柔地侵入心脾。天地之间展开了无与伦比的臂膀,迎接着菊给予秋景里最美丽的吻。菊在舞动,菊在展颜,菊的多姿多彩,是这温柔秋画里最和谐的色彩。菊的美丽便画在眼眸里了。霜趁着夜色,为菊盖上了一层透明的曼纱。菊就那么含蓄地默默地立在原野里,给人别样的感受。感受菊的,亭亭玉立,风姿绰约;感受菊的,在寒冷里静静地绽放,为大地注入温暖的血液。片片黄叶坠落,已经找寻不到往日的模样,而菊为这分别的季节带来了活力与希望。尽管严霜是那么的无情,菊依然

18、傲立,用自己的容颜就这样揉碎一秋的寒冷。菊的灿烂便画在阳光里了。菊是一本书,穿越三千年厚重的书,穿越古人今韵的书。菊不随秋叶飘舞,寒深露重,香味依然弥漫,与月共醉,与霜共舞。秋思因三千年的情结赋予菊花香满枝。菊是儒家、道家、佛家的缘。菊的超凡脱俗的品质,菊的高尚独立的品格,与“仁”,与“隐”,与“悟”融入了灵魂之中;菊的空灵,菊的绝俗,菊的清姿,已经融入了灵魂之中。“雪清玉瘦”是写菊的高洁,“暗香盈袖”是写菊的情怀。菊,清静无为,与那山野之中不媚世好,翻阅了三千年,依然铿锵有声。菊,在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的笔下竟然是那么美丽,写尽三千年的风华绝代。菊花寓豪气,“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来百花杀。”

19、菊花寓恬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寓思念,“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菊花寓品格,“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菊花寓洒脱,“抛书人对一枝秋。”读不尽的古人古韵,品不够的菊姿菊容,翻阅了三千年,依然不可诠释。从古到今,人们赋予菊,太丰满的内涵,太宽阔的外延。看到菊,就想起豪杰;就想起画家;就想起佳人;就想起才子。菊,是画,是书,更是一颗淡然的心。人淡如菊,日淡如菊。我喜欢这样一首小诗“月华似水/我用花瓣儿小心地记忆/以盛开的姿势容纳/整个季节的冷酷/接受黑夜的盛宴/有风路过时/我在枝头微笑/或者,在寂寞的墙角/保持沉默,站立一生。”菊,其实不是那么彰显,不是那么展露自己的个性

20、,只是简单而平淡地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季节里独自悄悄地盛开。菊,开在这秋风秋雨秋霜直逼的季节,只想简单而快乐吧!她并不想把高雅富贵美丽清韵融于一身,默默而执着地做着自己。菊开在寒冷里,凋谢的过程也伴着寒冷。人淡如菊,是一种平和执着、拒绝霸气的心境。有人说“这样的淡,淡在荣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诱惑之外,却淡在骨气之内。这样的淡,能够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击破纷扰,洞察世事,谢绝繁华,回归简朴,达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心素如简的境界。”这就是对菊的最高奖赏吧!也是人淡如菊的最高境界。有风的日子,菊轻轻摇落一身的清香;有雨的日子,菊和滴答的节拍一起歌唱;有月的无月的夜空,菊伴着寒露入眠;菊

21、的千姿百态,菊的五光十色,都是抱着一个淡定的心,装点一秋的色彩。是啊:何不在房前屋后遍栽黄菊?会晤陶渊明,悠然之间见到另一个世界的南山?何不以落英残云酿几坛花雕,邀夕阳对饮,大醉方休?何不拥有一张奢侈为铺满菊花的眠床,而我竟是庄周梦中的蝴蝶,穿走了菊花的衣裳?从战国时代的篱前,缓缓回过头来。触目十分眼熟,却不识谁是那副逸笔水墨里拈花扫去的闲人。正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1)“菊是一幅画,浸在秋韵柔情里的画,浸在秋实丰满里的画。”作者是如何描绘这幅秋菊图的?作者为什么又说“菊是一本书,穿越三千年厚重的书,穿越古人今韵的书”? (2)作者由描绘菊如画,品味菊是书,最后转入对菊的精神的赞美。根据文

22、意,概括作者心中的菊花精神,并请结合文章的内容简要分析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5.(2011浙江高考自选模块样卷模块专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打铁高凯打铁的人在趁热打铁在打铁人的手中铁是软的跳出火炕呛一口冷水反复挨打没有骨头的铁浑身都是骨头恨铁不成钢呀打铁的人才使那么大的力气打铁的人和铁之间爱恨交织打铁的人本身就是铁打的人趁热用自己的一块铁改变自己的另一块铁就是打铁(1)指出诗中“骨头”一词的作用。 (2)结合全诗,分析画线句的艺术特色。 6.(2011浙江高三第二次五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诗后问题。乡色酒(台湾)舒兰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乡色也好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

23、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请扣住诗歌主体意象,从内容、形式上对乡色酒进行赏析。 7.(2011浙江诸暨中学高三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荣辱丰子恺为了一册速写簿遗忘在里湖的一爿小茶店里了,特地从城里坐黄包车去取。讲到车钱来回小洋四角。这速写簿用廿五文一大张的报纸做成,旁边插着十几个铜板一枝的铅笔。其本身的价值不及黄包车钱之半。我所以是要取者,为的是里面已经描了几幅画稿。本来画稿失掉了可以凭记忆而背摹;但这几幅偏生背摹不出,所以只得花了功夫和车钱去取。我坐在黄包车里心中有些儿忐忑。仔细记忆,觉得这的确是遗忘在那茶店里面第二只桌子的墙边的。记得当我离去时,茶店老板娘就坐在里面第

24、一只桌子旁边,她一定看到这册速写簿,已经代我收藏了。即使她不收藏,第二个顾客坐到我这位置里去吃茶,看到了这册东西一定不会拿走,而交给老板娘收藏。因为到这茶店里吃茶的都是老主顾,而且都是劳动者,他们拿这东西去无用。况且他们曾见我在这里写过好几次,都认识我,知道这是我的东西,一定不会为难我。我预卜这辆黄包车一定可以载了我和一册速写簿而归来。车子走到湖边的马路上,望见前面有一个军人向我对面走来。我们隔着一条马路相向而行,不久这人渐渐和我相近。当他走到将要和我相遇的时候,他的革靴嘎然一响,立正,举手,向我行了一个有色有声的敬礼。我平生不曾当过军人,也没有吃粮的朋友,对于这种敬礼全然不惯,不知怎样对付才

25、好,一刹那间心中混乱。但第二刹那我就决定不理睬他。因为我忽然悟到,这一定是他的长官走在我的后面,这敬礼与我是无关的。于是我不动声色地坐在车中,但把眼斜转去看他礼毕。我的车夫跑得正快,转瞬间我和这行礼者交手而过,背道而驰。我方才旋转头去,想看看我后面的受礼者是何等样人。不意后面并无车子,亦无行人,只有那个行礼者。他正也在回头看我,脸上表示愤怒之色,隔着二三丈的距离向我骂了一声悠长的“妈的!”然后大踏步去了。我的车夫自从见我受了敬礼之后,拉得非常起劲。不久使我和这“妈的”相去遥远了。我最初以为这“妈的”不是给我的,同先前的敬礼的不是给我一样。但立刻确定它们都是给我的。经过了一刹那间的惊异之后,我坐

26、在黄包车里独自笑起来。大概这军人有着一位长官,也戴墨镜,留长须,穿蓝布衣,其相貌身材与我相像。所以他误把敬礼给了我。但他终于发觉我不是他的长官,所以又拿悠长的“妈的”来取消他的敬礼。我笑过之后一时终觉不快。倘然世间的荣辱是数学的,则“我+敬礼-妈的=我”同“3+1-1=3”一样,在我没有得失,同没有这回事一样,但倘不是数学的而是图画的,则涂了一层黑色之后再涂一层白色上去取消它,纸上就堆着痕迹,或将变成灰色,不复是原来的素纸了,我没有冒领他的敬礼,当然也不受他的“妈的”。但他的敬礼实非为我而行,而他的“妈的”确是为我而发。故我虽不冒领敬礼,他却要我实收“妈的”。无端被骂,觉得有些冤枉。但我的不快

27、立刻消去。因为归根究底,终是我的不是,为什么我要貌似他的长官,以致使他误认呢?昔夫子貌似了阳货,险些儿“性命交关”。我只受他一个“妈的”,比较起来真是万幸了。况且我又因此得些便宜:那黄包车夫没有听见“妈的”,自从见我受了军人的敬礼之后,拉得非常起劲。先前咕噜地说“来回四角太苦”,后来一声不响,出劲地拉我到小茶店里,等我取得了速写簿,又出劲地拉我回转。给他四角小洋,他一声不说:我却自动地添了他五个铜子。我记录了这段奇遇之后,作如是想:因误认而受敬,因误认而被骂。世间的毁誉荣辱,有许多是这样的。一九三五年三月六日于杭州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选取一点,结合文章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 8.(201

28、1浙江台州中学高三第三次统练试题自选模块)阅读下面一首散文,回答文后问题。桂花卤桂花茶琦君家乡老屋的前后大院落里,最多的是桂花树。一到八九月桂花盛开的季节,那岂止是香闻十里,简直是全个村庄都香喷喷的呢。古人说:“金风送爽,玉露生香。”小时候老师问我怎么解释,我就信口地说:“桂花是黄色的,秋天里,桂花把风都染成黄色了,所以叫作金风。滴在桂花上的露珠,当然是香的,所以叫玉露生香”。老师点头认为我胡诌得颇有道理哩。母亲却能把这种桂花香保存起来,慢慢儿地享受,那就是她做的桂花卤,桂花茶。桂花有银桂,金桂二种,银桂又名木樨,是一年到头月月开的,所以也称月月桂。花是淡黄色的,开得稀稀落落的几撮,深藏绿叶之

29、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似有若无。老屋正厅庭院中与书房窗外各有一株。父亲于诵经吟诗之后,总喜欢命我端把籐椅坐在走廊上,闻闻木樨的清香,说是有清心醒脾之功。所以银桂的香味在我心中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在台北时,附近巷子里有一家院墙里有一株,轻风送来香味时,就会逗起我思念故乡与亲人。与银桂完全不同的是金桂,开的季节却是中秋前后。金黄色的花,成串成球,非常茂密,与深绿色的叶子相映照,显得很壮观。但是开得快,谢得也快。一大阵秋雨,就纷纷零落了。母亲不像父亲那样,她可没空闲端把椅子坐下来闻桂花香,她关心的是金桂何时盛开,潇潇秋雨,何时将至。母亲称之为秋霖,总要抢在秋霖之前摇下来才新鲜。因为一被雨水淋过,花香

30、就消失了。不像银桂,雨打也不容易零落,次日太阳一照,香气又恢复了。所以父亲说木樨是坚忍的君子,耐得起风雨,金桂是赶热闹的小人,早盛早衰。母亲却不愿委屈金桂,她说银桂是给你闻的,金桂是给你吃的,不是一样的好吗?什么君子小人的!摇桂花对母亲和我来说,是件大事,其忙碌盛况就跟谷子收成一般。摇桂花那一天,必须天空晴朗,保证不会下雨。一大早,母亲就在最茂盛的桂花树上,折二枝供在佛堂里与祖先神位前,那一份虔敬,就仿佛桂花在那一天就要成仙得道似的。太阳出来晒一阵以后,长工就帮着把篾簟铺在桂花树下,团团围住。然后使劲摇着树干,花儿就落在簟子上。我人矮小,力气又不够,又不许踩到簟子里,只有站在边上看;一阵风吹来

31、,桂花就纷纷落在我头上,肩上,我就好开心。世上有这样可爱喷香的雨吗?父亲还做了首诗说“花雨缤纷入梦甜”。真的是到今天回味起来,都是甜的呢。摇下来好多蕈的桂花,先装在篓里。然后由母亲和我,还有我的小朋友们,一同把细叶子,细枝,花梗等拣净后看去一片金黄,然后在太阳下晒去水分。待半干时就用瓦钵装起来,一层糖(或蜂蜜),一层桂花,用木瓢压紧装满封好,放在阴凉处;一个月后,就是可取食的桂花卤了。过年做糕饼是绝对少不了它的,平常汤圆,糯米粥等,挑一点加入也清香提神。桂花卤是越陈越香的。母亲又把最嫩的明前或雨前茶焙热,把去了水汽半干的桂花和入,装在罐中封紧,茶叶的热气就把桂花烤干,香味完全吸收在茶叶中。这是

32、母亲加工的做法,一般人家从我们家,讨了桂花就只将它拌入干的茶叶中,桂花香就不能被吸收,有的甚至烂了。可见什么东西都得花心思,有窍门的。剩下的,母亲就用作枕头心子,那真合了诗人说的“香枕”了。母亲日常生活,十二分简朴,唯有泡起桂花茶叶来,是一点不节省的。她每天在最忙碌之时,都要先用滚水沏一杯浓浓的桂花茶,放在案头,边做事边闻香味,到她喝茶时,水已微凉了。她一天要泡两次桂花茶,喝四杯。她说桂花茶补心肺,菊花茶清肝明目,各有好处。她还边喝边唱:“桂花经,补我心,我心清时万事兴。万事兴,虔心拜佛一卷经。”喝过的茶叶,她都倒在桂花树下,说是让花叶都归根。母亲真真是通晓大自然道理的“科学家”呢。杭州有个名

33、胜区叫满觉垄,盛产桂花。八九月间,桂花盛开时,也正是栗子成熟季节。栗树就在桂树林中,所以栗子也有桂花香味。我们秋季旅行时,在桂花林中的摊位上坐下来,只要几枚铜板,就可买一碗热烫烫的西湖白莲藕粉煮的桂花栗子羹。那嫩栗到嘴便化,真是到今天都感到齿颊留芳。林中桂花满地,踩上去像踩在丝绒地毯上。母亲说西方极乐世界有“玻璃琉璃,金沙铺地”。我想那金沙哪有桂花的软,桂花的香呢。故乡的桂花,母亲的桂花卤,桂花茶,如今都只能于梦寐中寻求了。(1)结合本文,说说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的琦君的散文有哪些特色? (2)在琦君的怀旧散文中,母亲是她笔下最重要的人物,因为母亲对她人生的影响很大。请你结合上面的散

34、文说说母亲对她有哪些影响? 专题二十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五年高考精华A组2013年高考题(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诗句的表层及深层意思,要注意诗句的句式特点,还要注意诗句在诗的结构方面及表现诗的主旨方面所起的作用。诗的第一句用“走”来描写暴风雨,很显然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突出了诗人的独特感受,也使描写具有生动感。参考答案:(1)使用比拟手法,与下句“拦腰撞倒”相呼应。写出诗人的心理感受;暴风雨凶猛且持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艺术手法,可从修辞、表现手法、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角度,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体会这些表达技巧(艺术

35、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有什么好处。如拟人手法,小鸟“说个不停”“诉说”;象征手法,“小鸟”不仅仅指鸟,而是指向人类社会;等等。参考答案:象征手法。小鸟的形象是一种象征,其意蕴指向人类社会,给予读者多元的联想空间。拟人手法。小鸟遭受了“人世没有的伤痛”,就有了向人诉说的欲望,形象鲜明生动。散文化语言。诗歌语言质朴,接近口语,且不押韵,但却富含韵味。B组20092012年高考题1.(1)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首现代诗歌,却采用了故事做引子,主要是想借助古诗意蕴来达到自己怀人的目的。参考答案:点明题意,借助诗经周南卷耳所表达的古典情怀来传达诗人的怀人情感,使

36、诗歌内涵深广,意境丰盈。(意思相近即可)(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及艺术手法的能力。本题的特点是可以选择,抓住一点答题就可。答意象时,要把意象的作用答出;答手法时,作用也要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用“蒲公英”写出自己的飘零无助、“小兽”变成“可爱的孩子”写出心中因期待而生的那种温柔,以及“卷耳”的重复引用,表达了自己在爱中的那种飘渺感、幸福感以及对爱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含蓄准确形象,那种期待、兴奋还有那暗暗的忧伤都跃然纸上。2.(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中国现代诗歌语言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内容给出恰当的解释。参考答案:诗歌所咏对象为贮藏多年的酒,即“陈酿”,故以“陈酿”为题更贴切。“陈酿”

37、和“酒”相比,更具有时间性,体现出积淀感和沧桑感,以“陈酿”为题,更能突出诗歌的主旨。“陈酿”给人以“香醇”、“美好”的感受,比“酒”更富有内蕴,也更适合作美好情感(或“追求”、“事物”)的象征。(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中国现代诗歌内容的能力。应该扣住诗歌中表意集中的诗句,体味其情感。参考答案:对某种消逝的美好情感(或“追求”、“事物”)执着的眷恋。对曾经拥有、执守中的美好情感(或“追求”、“事物”)刹那间消散的伤感。对物是人非、无人相知的遗憾和惆怅。3.(1)解析:这道题探究词语在诗歌中的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应明确以下几点:在明确字面义的基础上,挖掘其深层次意思,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8、的原则,整体理解其深层含义;明确该词语的感情色彩以及使用的修辞艺术,有的要加以阐释;结合整首诗主题解答该词语暗含的情感。参考答案:“毒酒”一词通过新颖的比喻,构成独特的意象,贬词褒用(或反话正说),强调了诗人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思恋之情。(2)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诗句赏析的能力。赏析诗句,应从形、神两个方面展开,“形”的角度很多,如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叙述手法、表达技巧等;“神”就是诗句蕴含的情感,要结合整首诗的主旨来分析。这道题还间接考查学生想象、联想的能力,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诗句画面,让诗句“立体化”。如果鉴赏的诗句是疑问句、巧设铺垫的句子、想象虚写的句子,还要答出对读者的阅读效果来,如引发

39、读者思考,让读者来回味,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等。参考答案:“大河截住她的细流”这一生动比喻,融入了母爱的博大和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人通过“从一堆待捣的衣服中直起身”“迎向我”这一特写镜头,这一细节描写,生动而真切地展示了勤劳的慈母形象,表现了母亲盼儿归来的急切心情,将作者的家情乡思推向高潮。4.(1)解析:本题分别从散文内容、语言赏析角度设计,考查对现代诗歌散文的鉴赏能力。选文的题目是“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这又是冯至一首诗的题目,冯诗想表达的意思很朦胧,学生很难把握,文章的作者结合自已的经历感受在追寻这种朦胧,于是把冯诗的一些诗段嵌入自己的文章里,这种诗文结合的写法比较有特色,但回答问题却

40、不容易。本题是针对画线的语段而设置的,这是作者自己的文字,相对好理解一些。参考答案:(一)内容:“我”在不经意间发现一株豆苗,豆苗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幼小的生命令“我”感动,它的命运使“我”担忧。语言:细腻真切,自然流畅,形象生动(答运用拟人手法亦可)。(二)在内容上,它呼应了上文很少有人记得旅馆。记得的也只是旅馆的小部分。把豆苗的坚持和旅客的流动作对比。旅客不断地流动,换着家,豆苗却对自己的小洞有着非同一般的坚持。在语言方面,作者运用了拟人把一株苗比作了一个人赖在洞里不肯出来。还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反映出“我”的心理变化,从开始的惊讶在这种地方有一株苗,到好奇谁播下的种,最后希望豆苗不要被别

41、的旅客所拔掉。整体语言给人感觉清闲自然,朴实,真实地向我们描述,他所记得的旅馆。(2)解析:本题从诗歌意蕴探求的角度设计,对现代诗歌散文的探究能力。选文中引述了冯至一首诗,冯诗想表达的意思很朦胧。本题要探究的是冯诗里的句子,对于中学生来说,难度是大了些。参考答案:(一)生命像一望无际的原野,人生就是一次旅行;人生旅途中有许多深藏着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渴望,要珍视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二)过去指旧日的旅店中度过的时间,因年月已久而像梦一样记不起来,因此是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则是旅行者重复的客旅生活和或许会相似的经历。句中蕴含光阴荏苒,但又寄托着生命的希望与蓬勃不息,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像一片原野遥远

42、而亲切,带着神秘的意味。三年模拟精粹A组2013年高考模拟题选粹1.解析:(1)题干已经明确提示,“反讽”的手法,即正话反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手法。通览全诗,依据“反讽”手法便会发现“不需要”正是“需要”。据此解说,言之有理即可。(2)这是一道开放题,答得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即可。但若只写出诗人显得消极,可能会停留在对诗歌的浅表理解上;应对诗人思想情感有个深层的理解。参考答案:(1)诗歌用“我不需要”来宣称自己不要“阔的海空的天”,诗人正是用这种反讽手法表达太想要“阔的海空的天”了,写要像一个顽强爬伏追求的小孩那样,孜孜以求“一条缝”“一点光”“一分钟”,表达的正是追求光明的顽强与执着,卑微

43、、可怜的追求正反衬出对“阔的海空的天”“自由与光明”追求的坚定与不屈,可见,自由与光明对每一个有生命的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2)这首诗歌不是表现诗人的消极,而是表现诗人对理想的顽强执着的追求,哪怕是只能获得那么一点点可怜的时间,获得那么一条小缝,那么一丝丝的微“光”,都不会放弃,意志何等坚强!同时,诗歌也表现了对社会的睿智的认识,廉价的鼓励并不能完全代表“骨干”的残酷现实,试问,一个只善于锦上添花只为极少数人开绿灯的社会,哪里能让所有人“飞”“跃”?“热闹只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理应是大多数人的感受,只可惜民众并没有这样的自觉,诗人的睿智具有启蒙意义和唤醒意义。2.解析:(1)本题考查对作

44、品结构的分析及对层次内容的概括的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依据第6段前后文的内容,尤其是后文的内容,分条概括。(2)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的能力,考查对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的能力。作答本题,可从用语的感情色彩、句式特点、修辞方法、表达效果等方面,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参考答案:(1)a.没有母亲在世时那种亲切自然的感觉。b.对往事的黯淡回忆。c.思考对故乡可曾做过应有的付出。(2)a.人称的转换上。文章用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读来亲切、感人,能引起读者共鸣,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也在审读自己人生的历程。b.语言节奏变化富于韵律美。或用骈偶:“流水依旧白,前山依旧青”“先

45、人已渺,旧居不存”;或骈散相间:“而今倦游知还,鸟归林,鱼归渊,回到了生命的源头”c.修辞美。如:“故乡,是生命之根可曾以自己树冠的绿荫,给故乡送来一丝一缕的清凉?”运用比喻,表达出对故乡的深情和近乡情更怯的感情。“我懂得蒲公英是怎么飞,蚱蜢是怎么跳,画眉鸟是怎么唱,它们都在呼唤我回归”,运用排比、拟人,句式整齐,形象生动,写出了自己对故乡的钟情等等。d.活用典故、古诗。如:“有慈母倚门而望”使人想到孟郊的游子吟,“日暮乡关”活用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句,“到乡翻似烂柯人”则是活用刘禹锡的诗句和活用述异志中的典故,此外,还有“衣锦还乡”“近乡情更怯”等等。这些古诗、典故的活

46、用,大大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思乡是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心态,又使文章充满诗情,读之如品琼浆甘露。(写出三点并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即可)3.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及艺术手法的能力。(1)抓住相关词语及诗人写“夜”的角度,用精练语言概述。(2)赏析艺术手法,可从意象运用、景与情的表现、虚与实的结合、修辞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思考,并结合具体诗句。参考答案:(1)静谧的氛围;青绿的色彩基调;连绵的时间感和巨大的空间感。(2)铺张、反复;拟人手法;情与景的对应、交融(具体诗句略)。4.解析:(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回答第一问,简要列出即可。回答第二问,要注意题干中的“怎样”,必须对画面进行详细描述。(

47、2)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诗歌是借助诗歌形象(意象)表情达意的,所以分析诗中情感离不开分析诗中形象。作答本题,要紧紧依据诗中形象的寓意或烘托作用,来具体分析本诗的情感特征。参考答案:(1)秋天的太阳、马、花楸树。这是一幅简单而又美好的秋光图。秋天,阳光充足,从黎明到黄昏,晴朗清新;身边有马,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高大的花楸树枝头,缀满红色果实,色彩亮丽。(2)诗歌洋溢着诗人对秋天某一个日子的强烈幸福感。诗人的喜悦与兴奋在诗歌的语调中体现出来。秋天的阳光仿佛是诗人幸福感的催化剂,花楸树化身为诗人倾诉幸福感的“爱人”。秋天恬静而美好,在温暖的晴空下,幸福就是眼前所见之景,所视之物。诗人甚至

48、采用了充满暴力色彩的“死亡意象”来呈现他内心盛放不下的“幸福”感。诗人拥有他的一切:阳光,诗歌。比幸福还要幸福。B组20112012年高考模拟题选粹1.解析: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借物抒情,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古老的诗集”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文化之根的坚定守卫,这正是诗人心生无尽乡思的根源。参考答案:(1)蕴含“中国文化古老永恒”的丰富意味,因为中国既是诗的国度,又有五千年的文明,借“古老的诗集”具体事物象征,形象熨帖;作者是诗人,用“古老的诗集”,可隐含诗人对故国永恒的眷恋之情,也可象征诗人对中华民族

49、伟大精神的不变追求。(2)借物抒情(咏物抒情),全诗以“沾着些故国的泥土”的“一片槐树叶”为中心意象,“槐”与“怀”谐音,寄托了诗人思念故乡、企盼统一以及叶落归根的无限情感。“一片槐树叶”是槐树母亲的一个孩子,一个身居宝岛的异乡人也是一片离开故土的槐树叶;全诗以槐树叶起情,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脉贯通,突出表达了“淡淡的槐花香”般绵远不绝的思乡情怀。2.解析:此诗借助石头表达了诗人对石头精神的一种追求。(1)考查诗句在文中的作用,可从两方面作答,一是结构上,一是内容上。在结构上,诗人在“我沉默不语”之前写自己喜爱石头,之后写自己是一块石头,与石头交融。内容上表达了自己对石头

50、精神的思考与追求。(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与情感的赏析。由诗中“敬爱”“跳动着心灵”“相依为命”可以概括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再由此分析表达的感情。参考答案:(1)结构上具有过渡作用,由写书架上的石头转为刻画“我”的精神世界。“沉默”既表达了“我”对“石头”精神、品格的思索与体悟,也表达了“我”坚持自己的个性与追求的态度。(2)“我”与“石头”之间是一种相敬、相知、相守的关系。表达了“我”对“石头”的敬爱之情;也表达了“我”心连大众、相知同道的思想感情。3.解析:诗人以昙花的自语昭示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在于其精神之魂得以延续并历久弥坚。(1)“昙花

51、”给人的感觉是一瞬间,而飞机的失事也是一瞬间的事情,二者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生命。(2)考查分析此诗的“孤绝”之美。首先理解此题的要求,由“想往绝处想,说往绝处说,语不惊人誓不休”可知,此题考查的“孤绝”应该是鉴赏语言,因此,可从“短”、字数少而精,凝练含蓄、言简义丰等语言角度加以分析。参考答案:(1)昙花开放的瞬间,也正是在飞机失事的瞬间,二者所含意味类似短暂;无论飞机失事抑或昙花一现,都意味着生命的消逝。(2)整首诗短短6行48字,短小明快,正合昙花开谢,简到极点,给人以孤绝之美感。“苦”“短”“失事”等词含蓄凝练表现出诗人的哀伤,不铺陈,不繁冗,伤到极点,给人以孤绝之美感。诗句言简而义

52、丰,轻逻辑,重意会,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空白,空到极点,给人以孤绝之美感。4.解析:(1)本题考查对散文内容的赏析能力。第一问应抓住第二三四段来作答;第二问应抓住第五六七八段来作答。(2)本题考查对意象所体现的精神品格以及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第一问由文章对菊花生长环境、时间的描写中概括,特别是作者对菊花的情感抒发的语句。第二问对于艺术手法的分析应着重于修辞方法、引用古诗词、化用典故等,但要注意结合文章语句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第一问)用朦胧的明月、波光粼粼的湖水等环境描写侧面烘托菊的清丽脱俗的风姿;通过对菊花色、形、味多角度的描写展现了菊的艳丽清雅动人;用严霜中黄叶的坠落对比烘托出菊傲立寒

53、霜的骨气。(第二问)从古到今,人们赋予菊丰满的内涵,菊的灵魂融入了独立、高洁、清静等多种品格;无数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笔绘出了豪气、恬静、洒脱的菊魂。(2)(第一问)菊在寒秋悄然盛开,简单而平淡,默默而执着;菊在寒秋盛开,也在寒秋凋谢,她在名利和诱惑之外,回归简朴,平和执着地坚守骨气;无论晴雨,菊永远以一抹清韵淡然装点秋色。(第二问)充分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展现出一幅绚丽多姿又清雅脱俗的秋菊图;旁征博引,引用古人写菊的诗句,既展现了古人对菊的喜爱,也突出了菊超凡脱俗的品格;化用陶潜南山归隐、庄周梦蝶等典故,丰富了文章的意境,更彰显了人们对菊的向往和推崇;在描绘了一幅风姿绰约的秋菊图的基础上

54、抒发了人们对菊由衷的喜爱和赞美,将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增加了文章的意蕴。5.解析:(1)抓住了“没有骨头的铁,浑身都是骨头”这两句,回答本题就容易了:诗人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写“铁”,而“骨头”则比喻“铁”的精神品质。如果考生能看出此题其实也是在问“骨头一词用得好,好在哪里?”,那回答起来就很简单了。(2)分析艺术特色,首先考虑修辞方法,然后分析该句的含义,再分析其全诗结构或内容上的作用。参考答案:(1)以奇特的比喻构成意象,形容铁的特殊品质:经过加热变软,但本质坚韧。(2)用比拟或比喻的方法解释了“打铁”的特殊含义,强调人的成长就是一种自我锤炼的过程。前后呼应,揭示全诗的主旨。6.解析:首先

55、要明确诗歌的主体意象是什么。从内容上赏析,就是要分析诗歌写了些什么,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从形式上赏析,就是要分析诗歌是怎么写的,有什么表达效果。当然,答题时都要结合具体诗句来谈。参考答案:本诗的主体意象是“月”。三十年前,年少的“我”在家乡的柳树下休憩、玩耍,圆月见证了“我”年少的快乐烂漫。那时,月亮从树梢头望着“我”,月圆,人也团圆。而三十年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我”远离了杨柳依依的本土,无法回归故里,只能遥望明月,以寄乡愁;诗人将月亮比成一杯浓浓的“乡色酒”,它不但没有消除乡愁,反而越看越愁,越饮越愁。背井离乡的游子满怀着一腔愁思,多么希望能够透过椰树梢头从月亮上看到家乡的柳树以及年少

56、的快乐啊。该诗由两小节组成,一幅人月同圆的图,一幅物是人非的景,两个时间、空间跨度很大的画面连在一起,前者的欢乐情景衬托后者的凄凉之感,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深刻地表达了海峡彼岸的骨肉同胞渴望统一的真挚感情,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7.解析: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同时又通过事件来阐释相应的人生哲理。所谓“写法上的特点”,要考生分析的其实就是:作者如何叙事、如何说理的。明白了这一点,回答起来就容易了。命题人只要求选取一点来回答,故考生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点来分析,结合文章内容,把这一点谈深,说透。参考答案:(1)以小见大,从司空见惯的平淡生活中发现暗合于人生万象中的哲理,流露出对社会人生的深层次思

57、考。(2)本文记录了作者取速写簿途中的一段奇遇,故事虽小,却一波三折,于跌宕之中彰显主旨。(3)运用对比手法,彰显人性,表达出蕴于平淡生活场景中的人生哲理。(军人、车夫前后态度的对比,“我”的前后不同感受的对比)(4)以心理描写为文章主体,通过对“我”的心理的微妙变化来结构全文,手法别具一格。8.解析:(1)鉴赏散文的特色,可以选择的角度有很多,比如语言特色,抒情手法,结构安排,写作技巧(如渲染、铺垫、象征、照应)等。需要注意的是,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来谈。(2)本题考查的是对“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和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题干中“对她人生的影响”是关键词,答题时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一点来谈。参

58、考答案:(1)以小见大的抒情手法,以一颗温存的心体味生活中的一花一木,如这桂花,书写自己对外在世界的真情。写记忆中的故土风情,感情真挚,追忆故乡的流水年华,书写怀念亲人的文章。语言细腻柔婉,自然朴素,却有一种韵味。(言之成理即可)(2)母亲心灵手巧,能将桂花香保存在桂花卤、桂花茶中,做“香枕”,静静享受其中的乐趣。给作者留下了“可见什么东西都得花心思,有窍门的”的重要影响。母亲“不愿委屈金桂”。说金桂和银桂一样好,给作者人生留下了自然万物平等的理念。母亲在最茂盛的桂花树上折二枝供在佛堂里与祖先神位前,将喝过的茶叶倒在桂花树下,让它叶落归根,其中的那一份虔诚的态度,给作者留下了敬畏自然,善待万物的影响。(要求结合原文言之成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