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为明教育四川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2309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为明教育四川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为明教育四川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为明教育四川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为明教育四川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为明教育四川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为明教育四川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为明教育四川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为明教育四川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为明教育四川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为明教育四川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为明教育四川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为明教育四川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为明教育四川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为明教育四川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为明教育四川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为明教育四川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为明教育四川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卷(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A.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C.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货的商人2.汉书食货志记载:“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继任官,出现了“吏道

2、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的局面。这表明西汉A.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 B.抑商政策仍在不断强化C.利用官营政策调解阶级矛盾 D.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3.右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市场交易发展繁荣B.农产品大量商品化C.专业市场开始形成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5.据晋书食货志记载:“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

3、,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时,钱废谷用既久”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北魏商品经济不发达B.社会动荡,经济破坏 C.五铢钱出现急剧贬值D.政府大力提倡实物交易6.1080年,宋朝政府正式修订颁布广州市舶条法。这是中国最早的涉外经济立法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成文法规之一。它的颁布A.说明当时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B.反映了国家开始管理海外贸易C.保证了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垄断 D.促进了广州海内外贸易繁荣7.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明朝政府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盐商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再把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获取利润。这反映了明朝A.食盐业被政府严格控制 B.政府对盐商采

4、取扶植政策C.食盐市场出现官商勾结 D.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8. 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 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9.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

5、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10.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11.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

6、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12.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他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13.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581911年新设民用工矿企业及其创办资本统计表(资本数单位:万元)18581894年18951911年总数年均总数年均家数1534

7、.1480047.06资本数3803102.7816578975.18每家资本24.8620.72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A. B. C. D.14.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2383.58104.9219152097.3493.3019162062.0741.4219171559.4385.4719181334.0830.661920848.43239.67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

8、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15.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 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16.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民族资

9、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 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17.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18.右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数他劳动强。该作品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19.20世纪50年代,

10、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业的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智慧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到当时A.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 B.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C.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四名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研制手表 20.“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

11、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 B. C. D.21.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22.

12、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23.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现代企业制度建

13、立24. 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第II卷(共52分)二、非选择题(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

14、”。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26.阅读材料,

15、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

16、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为摆脱贫困,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

17、户试点,指出:许多干部一讲到包产到户,就心有余悸,可以说谈“包”色变,但农民普遍希望包产到户,这是矛盾,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会议强调试点不宣传、不报道、不推广。1979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认为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一般不加以提倡。1980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1980年11月,全

18、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为15;到1983年初,这一比例达到93。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概括人们“谈包色变”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推进的特点及改革的意义。(9分) 为明教育四川学区高2020级(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答案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AACBDABDDBA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CCDBDDBCDAC1.【考点】“重农抑商”政策;汉朝【解析】根据材料“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如果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就会违背休养生

19、息的初衷,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西汉并未涉及相关裁减机构和人员的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汉代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商人,采取盐铁官营等方式,对部分经济资源实行垄断经营,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哄抬物价,故而打击囤积居奇货的商人,故D项错误。【答案】C2.【考点】“重农抑商”政策;汉朝【解析】在孝惠、高后时期,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有了一定的松弛,但其子孙后代仍不能充任官吏,而到了汉武帝,大商贾获得了担任国家高级官吏的资格与权力,故A项正确;通过材料不难看出,重农抑商政策是在松弛而非强化,故B项错误;无论是“官营政策”还是“阶级矛盾”,材

20、料中都没有相关的提及,故C项错误;“威胁统治”属于脱离材料的臆断,故D项错误。【答案】A3.【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汉朝;图片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东汉”、“北市门、南市门”可以看出,东汉时期的市场交易发展繁荣,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农产品商品化的问题,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东汉时期还并未形成专业的交易市场,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强调的是“市”,并未强调城市功能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A4.【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均田制【解析】材料显示政府是分散土地经营,不是抵制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对人口增长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按户缴纳赋税”“

21、必须嫁娶,不得拖延”说明政府鼓励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生产,以此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C项正确;材料中说明是发展个体小农,不是稳定,故D项错误。【答案】C5.【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用谷帛代替铜钱进行商品交换,不能体现出商品经济不发达,故A项错误;从材料时间,可知是三国时期,当时战乱不断,社会动荡,金属货币价值不稳定,故商品交换以物易物,故B项正确;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导致五铢钱贬值,不适应商品交换需要,故五铢钱贬值不是导致材料中以谷帛进行交换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政府提倡实物交易也是迫于金属货币更新快,易贬值,才实行实物交换的,故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

22、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B6.【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朝【解析】根据材料并不能判断宋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早在两汉时期就实现了政府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这属于明显的史实谬误,故B项错误;政府出台涉外经济管理法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垄断,故C项错误;广州市舶条法的颁布和出台,有利于广州地区对外贸易的有序性与合法性,有利于更好地确保国内外商人的权益从而促进该地区海内外贸易的繁荣,故D项正确。【答案】D7.【考点】“重农抑商”政策【解析】盐商从事食盐交易,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由封建政府所颁发的盐引(即官方授予的食盐经营许可证),而且,盐商获取以及销售食盐的场所同样也都受到

23、政府的严格控制,故A项正确;政府只是意图借助商人之力将粮食运送至边塞,而盐引也仅是商人服务政府的一种商业报酬,这并不是一种扶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盐引仅是商人与政府间的一种正常、公开的合作,谈不上“勾结”二字,故C项错误;政府严格控制盐商获取以及销售食盐的场所,防范的只是盐商可能的囤货居奇和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而非“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的材料表述,故D项错误。【答案】A8.【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社会结构受冲击【解析】据材料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大多参与了工商业。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冲击了传统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故选B项;材料“创设朱丽记花米行”说明

24、是从事工商业,与科举取士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部分士人参与工商业说明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而非被抛弃,排除 C项;材料只是提及部分名人从事新式工业,不能反映整个经济状况,且无法说明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排除D项。【答案】B9.【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顽强抵抗外国经济【解析】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英国棉布的价格优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生丝在英国是否畅销,故C项错误;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无用的”,是因为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上等棉布仍然滞销,因此用来包装中国生丝,故D项正

25、确。【答案】D10.【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买办阶层【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在重庆商人购买外洋商品中,钱庄充当了介绍人,中间支付者的角色,因此钱庄在帮助洋货打入中国内地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钱庄的经营者就是近代中国的买办。【答案】D11.【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福州船政局)【解析】材料中提到“协造”,福州船政局应该是从官办转为官督商办,也就是协办,并没有转为商办,故A项错误;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由“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到此后造船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反映了经费来源的变化,目的在于缓解经费压力,故B项正确;从1879年以前“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到后来“

26、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说明所造之船自始至终没有投入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福州船政局的造船业,不能由此推断近代轮船制造业的状况,故D项错误。【答案】B12.【考点】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解析】从时间信息与张謇的状元身份入手,理解“捐弃所恃,舍身喂虎”的含义。BCD项题干无从反映。【答案】A13.【考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答案】C14.【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地位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解析】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但不会“直接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其直接原因是19

27、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A项错误;表中1917年、1920年的数据反映了“递减影响着的递增”,但其他年份华商投资额的增幅是下降,而非“递增”,故B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这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故C项正确;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1920年”,故D项错误。【答案】C15.【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统区的经济秩

28、序遭到破坏【解析】据材料“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和“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表明经济出现不正常现象,结合所学1940年代中后期正值抗战胜利后,当时官僚资本主义膨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加上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大肆征敛,滥发纸币得出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故选C项;材料“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说明工业生产减缓且材料未反应商业的繁荣,排除A项;据材料“难以维持再生产”说明生产减缓不是恢复,排除B项;材料主要提及194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不是国民党军阀混战时期,排除D项。【答案】C16.【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在中国

29、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地位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解析】“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的地位”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可以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实现有限度的发展,但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发展,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D项正确;“没有发展空间”的说法与“有某限度的蓬勃”相矛盾,故A项错误;帝国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阻碍作用,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C项错误。【答案】D17.【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考查对材料的考查,材料强调一五计划中工业的分布,东北,中部,西

30、部均衡分布,强调工业布局的均衡发展,所以选B。【答案】B18.【考点】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50年代经济建设【解析】“1953年创作的年画”内容体现了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的内容,与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全,进行三大改造的自信和热情,故选D项;“年画”是风俗画,不属于文人画,排除A项;“1953年”社会主义尚未完全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答案】D19.【考点】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五计划时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解析】据材料“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缺少资金设备

31、、没有图纸资料”可知,当时工人生产条件艰苦,而在这种条件下仍“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体现了工人们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故选D项;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已经完成,1955年是“一五”计划期间,已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排除A项;据材料“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可知,当时仍处于工业建设的初期,尚未实现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排除B项;勤俭节约的意思是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答案】D20. 【考点】新中国经济建设:大跃进【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涉及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农业

32、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由此可知错误,排除含的选项即可。其余三个选项均符合大跃进的实情,故正确答案选B【答案】B21.【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农村包产到户的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我国从50年代到70年代农村出现的“包产到户”现象,并未涉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故A项错误;市场经济是1992年南方谈话之后我国经济建设提出的概念,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四川、安徽、广东等地出现的包产到户现象为1978年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提供了借鉴,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自下而上推进,故D项错误。【答案】C

33、22.【考点】国有企业改革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解析】材料“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改变了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管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故选D项;1992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制,排除A项;材料做法有利于解决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但没有体现出已经解决,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没有体现出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排除C项。【答案】D23.【考点】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解析】据材料“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说明企业自负盈亏,表明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和

34、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故选 A项;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是从1984年开始,材料中北京企业改革属于个例不属于全面展开,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 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A24.【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据材料“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可得出计划经济控制“粮油关系”,因此取消“粮油关系”目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与消除城乡区域差别无关,故A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无关,故B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

35、的目的是在粮油供给和消费关系方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开启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25.(15分)答案要点: (1)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6分)(2)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9分)26.(22分)答案要点:(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 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4分) 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 19世纪7

36、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8分)(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6分)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分)27.(15分)答案要点:(1)“左”倾错误的影响;包产到户被认为是复辟资本主义;与当时政治经济体制冲突;(6分)(2)特点: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政策从限制到予以肯定。 意义:改变了束缚农村生产力的旧体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

37、破口,为改革事业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9分)为明教育四川学区高2020级(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答案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AACBDABDDBA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CCDBDDBCDAC1.【考点】“重农抑商”政策;汉朝【解析】根据材料“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如果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就会违背休养生息的初衷,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西汉并未涉及相关裁减机构和人员的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汉代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商人,采取盐铁官营等方式,对部分经济资源实行垄断经营,故C项正确;

38、根据所学,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哄抬物价,故而打击囤积居奇货的商人,故D项错误。【答案】C2.【考点】“重农抑商”政策;汉朝【解析】在孝惠、高后时期,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有了一定的松弛,但其子孙后代仍不能充任官吏,而到了汉武帝,大商贾获得了担任国家高级官吏的资格与权力,故A项正确;通过材料不难看出,重农抑商政策是在松弛而非强化,故B项错误;无论是“官营政策”还是“阶级矛盾”,材料中都没有相关的提及,故C项错误;“威胁统治”属于脱离材料的臆断,故D项错误。【答案】A3.【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汉朝;图片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东汉”、“北市门、南市门”可以看出,东汉

39、时期的市场交易发展繁荣,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农产品商品化的问题,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东汉时期还并未形成专业的交易市场,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强调的是“市”,并未强调城市功能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A4.【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均田制【解析】材料显示政府是分散土地经营,不是抵制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对人口增长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按户缴纳赋税”“必须嫁娶,不得拖延”说明政府鼓励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生产,以此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C项正确;材料中说明是发展个体小农,不是稳定,故D项错误。【答案】C5.【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用谷

40、帛代替铜钱进行商品交换,不能体现出商品经济不发达,故A项错误;从材料时间,可知是三国时期,当时战乱不断,社会动荡,金属货币价值不稳定,故商品交换以物易物,故B项正确;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导致五铢钱贬值,不适应商品交换需要,故五铢钱贬值不是导致材料中以谷帛进行交换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政府提倡实物交易也是迫于金属货币更新快,易贬值,才实行实物交换的,故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B6.【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朝【解析】根据材料并不能判断宋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早在两汉时期就实现了政府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这属于明显的史实谬误,故B项错误;政府出

41、台涉外经济管理法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垄断,故C项错误;广州市舶条法的颁布和出台,有利于广州地区对外贸易的有序性与合法性,有利于更好地确保国内外商人的权益从而促进该地区海内外贸易的繁荣,故D项正确。【答案】D7.【考点】“重农抑商”政策【解析】盐商从事食盐交易,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由封建政府所颁发的盐引(即官方授予的食盐经营许可证),而且,盐商获取以及销售食盐的场所同样也都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故A项正确;政府只是意图借助商人之力将粮食运送至边塞,而盐引也仅是商人服务政府的一种商业报酬,这并不是一种扶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盐引仅是商人与政府间的一种正常、公开的合作,谈不上“勾结”二字,故

42、C项错误;政府严格控制盐商获取以及销售食盐的场所,防范的只是盐商可能的囤货居奇和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而非“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的材料表述,故D项错误。【答案】A8.【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社会结构受冲击【解析】据材料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大多参与了工商业。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冲击了传统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故选B项;材料“创设朱丽记花米行”说明是从事工商业,与科举取士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部分士人参与工商业说明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而非被抛弃,排除 C项;材料只是提及部分名人从事新式工业,不能反映整个经济状况,且无法说明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排除D

43、项。【答案】B9.【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顽强抵抗外国经济【解析】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英国棉布的价格优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生丝在英国是否畅销,故C项错误;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无用的”,是因为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上等棉布仍然滞销,因此用来包装中国生丝,故D项正确。【答案】D10.【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买办阶层【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在重庆商人购买外洋商品中,钱庄充当了介绍人,中间支付者的角色,因此钱庄在帮助洋货打入中国内地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钱庄的经营者就是近代中

44、国的买办。【答案】D11.【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福州船政局)【解析】材料中提到“协造”,福州船政局应该是从官办转为官督商办,也就是协办,并没有转为商办,故A项错误;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由“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到此后造船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反映了经费来源的变化,目的在于缓解经费压力,故B项正确;从1879年以前“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到后来“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说明所造之船自始至终没有投入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福州船政局的造船业,不能由此推断近代轮船制造业的状况,故D项错误。【答案】B12.【考点】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解析】从时间信息与张謇的状元

45、身份入手,理解“捐弃所恃,舍身喂虎”的含义。BCD项题干无从反映。【答案】A13.【考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答案】C14.【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地位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解析】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但不会“直接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其直接原因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A项错误;表中1917年、1920年的数据反映了“递减影响着的递增”,但其他年份华商投资额的增幅是下降,而非“递增”,故B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6、,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这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故C项正确;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1920年”,故D项错误。【答案】C15.【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解析】据材料“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和“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表明经济出现不正常现象,结合所学1940年代中后期正值抗战胜利后,当时官僚资本主义膨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加上

47、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大肆征敛,滥发纸币得出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故选C项;材料“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说明工业生产减缓且材料未反应商业的繁荣,排除A项;据材料“难以维持再生产”说明生产减缓不是恢复,排除B项;材料主要提及194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不是国民党军阀混战时期,排除D项。【答案】C16.【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地位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解析】“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的地位”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可以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实现有限度的发展,但不可能

48、实现完全的发展,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D项正确;“没有发展空间”的说法与“有某限度的蓬勃”相矛盾,故A项错误;帝国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阻碍作用,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C项错误。【答案】D17.【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考查对材料的考查,材料强调一五计划中工业的分布,东北,中部,西部均衡分布,强调工业布局的均衡发展,所以选B。【答案】B18.【考点】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50年代经济建设【解析】“1953年创作的年画”内容体现了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的内容,与

49、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全,进行三大改造的自信和热情,故选D项;“年画”是风俗画,不属于文人画,排除A项;“1953年”社会主义尚未完全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答案】D19.【考点】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五计划时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解析】据材料“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可知,当时工人生产条件艰苦,而在这种条件下仍“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体现了工人们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故选D项;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已经完成,1955年是“一五”计划期间,已开始进行大规

50、模的工业建设,排除A项;据材料“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可知,当时仍处于工业建设的初期,尚未实现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排除B项;勤俭节约的意思是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答案】D20. 【考点】新中国经济建设:大跃进【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涉及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由此可知错误,排除含的选项即可。其余三个选项均符合大跃进的实情,故正确答案选B【答案】B21.【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农村包产到户的探索;家庭联产

51、承包责任制【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我国从50年代到70年代农村出现的“包产到户”现象,并未涉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故A项错误;市场经济是1992年南方谈话之后我国经济建设提出的概念,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四川、安徽、广东等地出现的包产到户现象为1978年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提供了借鉴,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自下而上推进,故D项错误。【答案】C22.【考点】国有企业改革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解析】材料“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改变了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管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故选D项;1992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不符

52、合材料时间限制,排除A项;材料做法有利于解决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但没有体现出已经解决,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没有体现出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排除C项。【答案】D23.【考点】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解析】据材料“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说明企业自负盈亏,表明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和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故选 A项;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是从1984年开始,材料中北京企业改革属于个例不属于全面展开,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 C项;1992年中共十四

53、大上确立了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A24.【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据材料“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可得出计划经济控制“粮油关系”,因此取消“粮油关系”目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与消除城乡区域差别无关,故A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无关,故B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是在粮油供给和消费关系方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开启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25.(15分)答案要点: (1)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

54、。(6分)(2)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9分)26.(22分)答案要点:(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 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4分) 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 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8分)(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6分)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分)27.(15分)答案要点:(1)“左”倾错误的影响;包产到户被认为是复辟资本主义;与当时政治经济体制冲突;(6分)(2)特点: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政策从限制到予以肯定。 意义:改变了束缚农村生产力的旧体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为改革事业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