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56MB ,
资源ID:4226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2263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该材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等级森严B. 以血缘为纽带C. 巩固统治D. 王权至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可知西周建立之初分封的诸侯多于王室有血缘关系,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血缘为纽带,故选B;“皆举亲也”主要强调了血缘关系,ACD均无法体现,排除。2. “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

2、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主要强调分封制A. 扩大了西周的疆域B. 加强了专制中央集权C.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D. 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强调分封制度对于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影响,主旨不是扩大了西周的疆域,故A错误;我国是秦代才建立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材料的主旨不是巩固西周的统治,排除C;分封制对中国传统的形成和与扩大,对中国文化的壮大与认同,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由“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可知,此处“中国”即“中原”,故D正确。3. 秦始皇把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行政机构,其中在中央最突出的是A. 三公九卿制B

3、. 九品中正制C. 三省六部制D. 一省二院制【答案】A【解析】【详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制,故选A;九品中正制是出现于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与隋唐时期,排除BC;一省二院制是元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4. 中国古代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建立了相对独立于行政系统的监察系统,在中央和地方均设监察官。下列选项中两个官职均有监察职能的是A. 御史大夫、通判B. 三司使、刺史C. 枢密使、按察司D. 御史大夫、节度使【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御史大夫是秦代设置的三公之一,负责监察职责;通判是宋代设置的地方官员,其职责之一是负责监察地方行政长官

4、,故A符合题意;三司使是宋代负责财政的官员,排除B;枢密使负责军事,节度使是唐代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排除CD。5. 有学者在研究汉朝历史时指出:“汉代(公元前196)以后,进入中华大一统国家官僚世界的道路完全向所有社会等级的人才开放。”这里描述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 门第高者入仕途B. 科举考试制度C. 举贤良开察举制度D. 贵族再无机会进入官僚世界【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代选官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推行之初由地方郡国推荐人才,不拘泥于门第出身,等于向所有社会等级的人才开放,故选C;A项是九品中正制的内容,B是科举制的内容,排除;“贵族再无机会”的说法明显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

5、排除D。6. 元朝地方行政区划界的主要原则是犬牙交错:将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此举反映出当政者着力A. 简化行政区划层级B. 保证吏治清正廉洁C. 防范地方走向割据D. 加强区域经济联系【答案】C【解析】【详解】元朝将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失去了扼险自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以防范地方走向割据。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行政区划层级,排除A项;这种行政区划设计与吏治无关,排除B项;这种区划设计不利于加强经济联系,排除D项。7. 钱穆先生指出明代是中国政治之再建

6、(之前蒙古人少数民族政治),然而恶化了。恶化的主因是A. 设参知政事以分相权B. 废丞相、权分六部C. 废除行省,设三司D. 设立内阁分割相权【答案】B【解析】【详解】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为了防止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废除了丞相制度,皇权大大加强,皇帝个人专制的程度上升,实际上是政治生态的倒退,故选B;设参知政事是在宋代,排除A;废除行省,设三司是在地方,而且该做法分散了权力,不是“恶化”的表现,排除C;内阁设立之前丞相制度已经被废除,无所谓分割相权,排除D。8. 清代军机处有官无吏,因此其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 独掌政务决策大权B. 职官简练,

7、事务清闲C. 重视保密,较为封闭D. 理政人员素质低下【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显然是防止机密事务的泄露,可知军机处重视保密工作,决策封闭,C正确。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没有实权,排除A;材料主旨是强调军机处封闭性,不是事务清闲,排除B;材料并不能说明理政人员素质低下,排除D。9. 某学者在评价鸦片战争时指出:“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该观点强调的是中国A. 国际地位的变化B. 社会的变迁C. 战败的结局D. 经济的落后【答案】B【

8、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强调的是中国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步入了近代社会,所以该观点强调的是鸦片战争引起的中国“社会的变迁”而并不是其他的三个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评价鸦片战争10. 毛泽东曾经指出:“某某起兵时,反对孔教提倡天主教,这是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曾国藩利用这种手段,扑灭了他。”这里“某某起兵”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9、. 虎门销烟.C. 辛亥革命D. 义和团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反对孔教”、“曾国藩扑灭了它”等信息可知该历史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故选A;曾国藩没有扑灭虎门销烟,排除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与“扑灭了”不符,排除C;义和团没有提倡天主教,排除D。11. 从下列示意图可以看出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的原因是A. 清政府海军力量分散,降低了战斗力B. 日本海军权力大C. 清政府海军建制比较全面系统D. 日本海军实力强大【答案】A【解析】【详解】由图示内容可以看出,中国的海军舰队没有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导致力量分散,降低了战斗力,故选A;根据图示内容无法体现日本海军的权力和实力,排除BD;图示内

10、容反映的是中国海军的力量分散,不能体现建制的全面系统,排除C。12. 身居清政府二品大员的廷雍在保定和另两位官员被联军斩首示众。从当时联军的一份布告中可知,罪名是“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联军此暴行的依据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辛丑条约。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在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运动,要求各省官员必须保护外国人安全。所以联军此暴行的依据是辛丑条约,与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无关,故排除A、B、C项。故选D。13.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11、;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 彻底推翻封建专制制度B. 直接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C. 改变中国社会性质D. 增强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都认识到中国的事情只有中国人才有权管,说明辛亥革命启发了民智,起到了增强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的作用,故选D;AC项都没有实现,不符合史实,排除;辛亥革命没有针对帝国主义,排除B。14. 美国教育家杜威于1919年12月发表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一文中曾评价:“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力量普及程度抱怀疑态

12、度,那么这种证明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他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 五四运动B. 新文化运动C. 国民大革命D. 护国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1919年12月”、“中国人爱国主义力量普及程度”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9年由于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故选A;新文化运动爆发于1915年,最初是为了反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排除B;国民大革命爆发于19世纪20年代,排除C;护国运动是资产借革命派反对袁世凯称帝,排除D。15. 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材料中“中国化命运

13、”指的是A. 实施武装斗争B. 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C.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D. 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化命运”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从中国特殊的国情出发,中共实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选C;实行武装斗争、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和建立中央政府是苏联也实行的措施,不能体现中国特色,不是“中国化命运”的表现,排除ABD。16. “我对满蒙之权利如可真实地到我手,则以满蒙为根据我大和民族之欲步武于亚细亚大陆者,握执满蒙利权乃其第一大关键也。”(出自田中奏折),日本为实现“第

14、一大关键”发动了A. 九一八事变B. 一二八事变C. 华北事变D. 卢沟桥事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握执满蒙利权”并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吞并了中国东北,与题意相符,故选A;“一二八”事变发生在上海,和满蒙无关,排除B;华北事变是日本谋划华北独立事件,排除C;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排除D。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演变可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A.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B. 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太原会战C. 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D. 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20世纪二三十年代”、

15、“国共关系”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合作对立合作”对应的是国共之间的建立统一战线和统一战线破裂后形成的对峙。第一次建立统一战线是在国民革命期间,南昌起义的爆发标志着两党彻底走向对峙,第二次建立统一战线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故B符合题意;北伐战争还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排除A;南昌起义发生在西安事变之前,是国共走向对立的标志,排除C;五四运动时期中共尚未成立,排除D。18. 某校开展一场关于红军长征的主题展览,分为“战略转移踏征程”、“伟大转折定航向”等六部分。其中“伟大转折定航向”呈现的主要内容应该是A. 四渡赤水B. 遵义会议C. 飞夺泸定桥D. 会宁会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6、,“伟大转折定航向”是指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故B项正确;AC项是长征途中重要的战役,排除;D项是长征胜利完成的标志,排除。19. 1936年9月中共中央指示:目前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在日本继续进攻,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这表明A. 蒋介石抗日态度已根本转变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C. 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得到纠正D. 中共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目前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要求建立抗日

17、的统一战线”可知,此时中共已经意识到联蒋抗日的重要性,其态度已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故选D项;根据材料“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可知,当时蒋介石的抗日态度并未根本转变,排除A项;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基本形成,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在1935年遵义会议上已经得到纠正,排除C项。20. 1940年10月蒋介石接见英国驻华大使时说,英美素以殖民地看待中国,实为最大错误,中国拥有大量陆军,可补充英美在远东陆军的不足。中国有资格和英美“平等合作”。蒋介石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 争取与英美同等的军事地位B. 向英美展示中国

18、陆军强大的战斗力C. 希望英美废除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D. 争取英美对中国抗日的援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940年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蒋介石认为“中国拥有大量陆军,可补充英美在远东陆军的不足”,旨在争取英美对中国抗日的援助,故D项正确。“平等合作”不等于争取与英美同等的军事地位,故A项不正确;B、C两项夸大了蒋介石言论的作用。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21. 1939年6月,苏联副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曾指出:“刻下正在中国解决世界性问题:日本是否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斗争的结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19、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B. 中国已取得令人瞩目的世界强国地位C. 国共合作抗日是全民族抗战的政治基础D.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中日战争的结局决定日本是否能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D;A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2. 刘伯承曾说:“我军深入到敌人(国民党)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新的根据地,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壮举。”此次“壮举”A.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

20、. 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主力D. 完成了收复失地的任务【答案】B【解析】根据“刘伯承”“我军深入到敌人(国民党)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新的根据地”,结合所学,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建立了中原革命根据地,从此,人民解放军转入了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故B项正确;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时间不符合材料,故A项错误;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主力,不合题意,排除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3.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

21、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选自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开幕词中的“里程碑”体现在会议A.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B. 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C. 确定中国共产党核心地位D. 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选自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可知这次会议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这次大会上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选D;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选举了新的国家领导人,排除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该地位在

22、新中国建立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C。24.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政治上发展民主”直接体现在A.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实现基层民主选举制度C. 提出实施“一国两制”方针D.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在195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健全完善民主法制的同时,实行了基层民主选举,故B项正确;“一国两制”方针是解决台湾与大陆关系的方针政策,与问题“政治上发展民主”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通过1954年第

23、一部宪法确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分析个选项即可。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25题15分,26题22分,27题15分)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

24、取。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统治者为解决“中央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一、二,为解决“官僚选拔问题”隋朝统治者有何创新?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3)据材料三,指

25、出科举制的“客观历史合理性”的体现。【答案】(1)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2)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创立科举制)。不同:官吏选拔权集中到中央。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按才学标准选拔官员。(3) 人才持续流动,而且制度化。公正公平,机会均等原则。激励个人奋斗精神。【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统治者为解决“中央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宋朝的二府三司制。(2)第一问,由材料“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可知隋朝创立了科举制。第二问,科举制和以往选官制度的不同。“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可知官吏选拔权集中到

26、中央;“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可知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可知按才学标准选拔官员。(3)科举制的合理原因:“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人才持续流动,而且制度化;“机会均等”,公正公平,机会均等原则;“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激励个人奋斗精神。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材料二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

27、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的政

28、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原因是什么?请列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任举两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辛亥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上掉下来的幸运之果”?(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答案】(1)青年没有看到推翻专制政体是多么艰难。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等(举两例即可)。(2)湖北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和三民主义的指导;湖北革命党人的努力。(3)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

29、的思想,成为五四运动产生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得到壮大,为五四运动产生提供阶级基础。(4)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状况。从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意义,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关系等方面来分析。(1)第一小问实际考察的是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民主革命的理由,根据所学知识,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主要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

30、封建的革命任务。第二小问考查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依据所学知识,1905年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同改良派进行论战;发动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武装起义;建立中华民国,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政权。(2)本题考查武昌起义的背景原因,依据材料中“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武昌起义的背景原因。(3)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关系。从辛亥革命的结果与作用来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并没有建立真正的民

31、主政治,但却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4)从材料“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点睛:关于辛亥革命评价,有些时候可以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理解,有关辛亥革命的局限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唤醒广大民众的觉醒和积极参与;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尤其是没有进行反封建思想的斗争。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共同纲领内容摘要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

32、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2)据材料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联系所学该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该宪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案】(1)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和基本方针、政策。地位: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解析】【详解】(1)内容:根据共同纲领的内容摘要可知主要涉及了对国家性质的规定、政权组织形式和基本方针、政策。地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共同纲领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2)制度:根据“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原则:该宪法的原则主要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意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