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现代史检测试题(A卷)(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2、3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4、5、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7、8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9、10改革开放新时期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福州模拟)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A.太平天国运动B.民族工业兴起C.新思想的萌发D.维新变法运动解析: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
2、国的社会矛盾,材料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现象,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就是由于广州对外通商衰落造成,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故A项正确;民族工业兴起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项错误;林则徐等人新思想的萌发是受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直接刺激,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后兴起的,故D项错误。2.(2014年海南历史,13)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
3、资本冲击解析:B依据所学清政府当时财政主要来源于税收,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时间1862年以及“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说明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办理的洋务,不可能控制国家金融体系,故C项错误;材料显示不出“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的信息,故D项错误。3.(2014乐山二调)下面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C.农民运动
4、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解析:A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田赋”呈下降趋势,“关税”有所增长,体现了自然经济逐渐瓦解,通商口岸不断增多,列强商品、资本呈不断扩大趋势、商品经济逐步发展。A项体现了上述变化,B项材料没有体现,C项说法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4.(2014四川联考)如图是19世纪末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去北京的漫画,漫画中一个日本武士对后面的一群西方骑士说“去北京”。下列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日本急于发动鸦片战争B.日本率先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日本与西方国家利益趋向一致D.日本是八国联军侵华的急先锋解析:D抓住题干时间信息:A项与史实不
5、符,故A项错误;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但没有攻进北京城,故B项错误;日本与西方国家有着各自的殖民利益,既有勾结又有矛盾,故C项错误;日本参与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漫画反映出它急先锋的角色,故D项正确。5.(2014珠海二模)费正清在传统与现代中说:“中国的政治生活一旦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因为此时的国家首脑已经得不到传统礼教对至高权威持有者的认可了。”费正清这句话旨在说明()A.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幽禁的历史命运B.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秩序重构的艰难曲折性C.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它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D.历史传统决定了中国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解析:B戊戌政变后
6、的中国并未走向崩溃,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2 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之后的中国事实上陷入了军阀混战的泥潭,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政治生活,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是民族工业的发展程度与资产阶级力量的大小,并不是由历史传统决定,故D项表述错误。6.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
7、复兴解析:B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胡适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思想启蒙,以挽救民族危亡,故A项错误,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把斗争矛头直指中国传统的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故C、D两项错误。7.(2014年山东文综,19)“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解析:C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通过“北方山岭”“长江原野”“华南的稻田”
8、“多雨的山岭”“整个民族”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全民族进行的抗日战争,故选C项。A项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B项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均不正确。8.(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立三在起义两周年后说:“暴动在革命史上有它的伟大意义。在广大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全国树立出新的革命中心。”“”缺少的文字应该是()A.上海B.武昌C.南昌D.广州解析:C依据“李立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它的伟大意义”可知此“暴动”指武装起义,再结合“在广大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全国树立出新的革命中心”等信息分析,可判断出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故正确答案选C。9.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
9、(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国共产党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说明()A.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确立B.新中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了条件C.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D.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解析:C材料描述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即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项正确,A项错误。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前民主党派已经产生。民主党派不是执政党,D项错误。10.下面是不同历史年份我国轻工业与重工业比重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2
10、0世纪初,收回利权斗争取得重大胜利B.北洋军阀统治初期,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轻重工业比例失衡D.“一五”计划的完成,工业结构日趋合理解析:D图表数据反映的是我国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重,并没有经济总量的数据,因此,A、B两项错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是19271949年,材料并没有相关的信息,C项错误。“一五”计划(1953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轻重工业比例渐趋平衡,工业结构日趋合理。11.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C.城市
11、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C题干关键信息是“企业”及“下海经商”以及时间“1984年”,这是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开始的年份,故C项正确;而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是三大改造时期,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农村开始推行的,而材料显然是关于城市的,故B项错误;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D项错误。12.(2014浙江抽测)“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
12、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上述说法与我国哪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最为吻合()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解析:C材料强调的是允许市场经济的同时,加强计划经济指导,这应该是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言论,应该是20世纪80年代,故C项正确;A、B两项是计划经济时期,故错误;D项是逐步提出市场经济目标,故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2分,14题30分,共52分)13.(2014万州检测)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代会要卷二十六“城郭”称:“东京车马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加以坊市之中
13、,邸店有限。工商外至,亿兆无穷。”潘楼街一带“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伟,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其中又按地区分别进行各类货物交易。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3卷)材料二“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
14、入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注:“爱皮西地”即ABCD)(1)根据材料一分析开封集市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市”的变迁情况。(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14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问,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从商业规模、商品种类、商品交易三方面概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空间、政府管理三方面来概括“市”的变迁。第(2)问,从交通工具、大众传媒、宗教传播、生活娱乐方式、服饰等方面列举表现。“原因”从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等方面
15、来进行回答即可。答案:(1)特点:交易数额大(商业规模较大),商品丰富,种类齐全;商品交易分类分区。(4分)情况: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普遍,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4分)(2)表现:城市交通工具变革,大众传媒出现(近代报馆建立),崇拜西方生活方式(西洋化),西方宗教的传播,民众娱乐方式的多元趋势(世俗化),女装时尚化等。(6分)原因:上海属于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西方科技的引入,新的城市社会阶层的出现,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从经济方面来回答也可);思想文化上,
16、新思潮的产生、思想解放运动、新式教育和大众文化传媒事业的发展;政治上,国内资产阶级改革、革命运动的推动等。(8分)14.(2014惠州调研)研究中国的外国人那么多,费正清算得上是名气最大、最成功的一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在这炮火连天的时刻,一位25岁的美国学者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他就是后来被誉为“头号中国通”的费正清。上世纪40年代,当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时,他看到了抗战的艰辛、国民党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压以及对整个局势的逐渐失控。他不断提醒美国政府,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他还预测毛泽东及共产党会获胜,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关
17、系。1949年后,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费正清也腹背受敌。苏联称他是“资本帝国主义的辩护者”;中国说他是“美帝国主义的第一号特务”;美国政府则视他为要对“美国丢失中国”负责的人,他一度要前往国会接受质询。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调整时,费正清的远见卓识终于被中美高层所重视。他的书几乎同时被尼克松和毛泽东摆上案头。1968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前,曾与费正清有过深入的交谈,之后基辛格承认“那次谈话改变了历史”。1991年9月14日,费正清在波士顿去世,终年84岁。临终前两天,他依然在写中国。据环球人物2013年9月17日(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的
18、历史背景。与此同时,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渡过难关?(8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40年代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的原因。为什么1949年以前费正清主张美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关系?(12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49年后费正清腹背受敌的主要原因。基辛格所说的“那次谈话”改变了什么历史?(10分)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第(1)问,“背景”解答时应依据“1932年初”时间信息,从国际和日本自身两个角度分析;“措施”是美国应对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举措,依据“1932年初”时间信息可确定是罗斯福新政。第(2)问,第一小问应从中美关系与费
19、正清自身两个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依据关键信息分析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应依据时间信息把握国际形势大背景,再依据关键信息分析具体的原因,从新中国成立初中美关系和国家利益来分析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1968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打下了基础。答案:(1)背景:经济大危机;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妄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转嫁危机。(6分)措施:罗斯福新政。(2分)(2)原因:中美是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友,抗战结束后,美国扶蒋反共;费正清是中国通。(6分)原因:费正清看到蒋介石政权的独裁腐败以及在内战中的节节败退;预测中国共产党会取得胜利;为维护美国的利益,所以他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关系。(6分)(3)原因:新中国成立正值冷战时期,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美国推行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作为中国通的费正清被中苏骂为“特务”、美国政府猜疑他为“内奸”。(6分)历史: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走向缓和。(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