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1.31MB ,
资源ID:422576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2257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A. 农耕和畜牧的产生B. 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 国家和文字的产生D. 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出现了分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发展,分工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即材料所述现象得益于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耕和畜牧的发展,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

2、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主要得益于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而不是得益于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阶级分化是社会生产与分工发展的产物,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和文字的产生得益于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2.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A. 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B. 各大文明小国寡民状态C.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D. 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所以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

3、格局,故选D;A属于自然环境不同造成的,排除;中国不符合“小国寡民”,排除B;C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3.人类最初的文明仅限于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这些地区的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农耕文明的优势包括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耕文明的优势主要有社会分工比较发达、劳动生产率较高和社会组织、管理系统比较复杂,正确,A项符合题意;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是原始社会的特征,的表述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BCD三项错误。4.文化多元化是人类社会的

4、基本特征,而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下列关于历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 埃及人发明了太阴历B. 苏美尔人发明了太阳历C. 希腊人编制了儒略历D. 玛雅人用复杂的历法纪年【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玛雅人有一套复杂的历法以太阳历、太阴历、和卓尔金历为基础,故选D;埃及人发明了太阳历,排除A;苏美尔人发明了太阴历,排除B;罗马人编制了儒略历,排除C。5.下面是某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B. 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C. 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D. 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

5、】材料“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和“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都表明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故选D;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的信息,排除B;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6.钱乘旦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中说:“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

6、汰。”这表明A. “旧制度”是指封建君主专制B. 工业革命标志英国新的政治制度确立C. “被淘汰”指旧制度被革命推翻D. 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工业革命催生新的经济制度,推动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完善,君主立宪制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故选D;光荣革命后,根据权利法案初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旧制度”是指君主立宪制,A错误;工业革命催生新的经济制度,推动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完善,并非新的政治制度确立,B错误;“被淘汰”是指英国君主立宪制通过改革不断完善而非革命推翻,C错误。7.下列关于西欧封建社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

7、的产物B. 封建主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等各种权利C. 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资金作为给养D. 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的主要义务是服兵役【答案】C【解析】【详解】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的是土地而非资金,C符合题意;A、B、D表述符合西欧封建社会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8.西欧城市兴起后,为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市民选择了支持封建王权,封建王权则赐给市民以自由贸易乃至自治的特权。市民与封建王权的这一关系最明显体现在双方曾()A. 共同镇压无产阶级B. 合作复兴古典文化C. 互相支持反对教会D. 共同反对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市民与封建王权双方互相支持反对教会,抵

8、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故选C;西欧城市兴起时,资本主义还没有产生,也不会有无产阶级,排除A;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反映市民与封建王权的相互支持,无法体现反对君主专制,排除D。9.公元530年,商人奥曼图斯特在君士坦丁堡与当地的手工业者拉慈希发生了经济纠纷,两人闹得不可开交,最终走上法庭。法官对此官司的裁决将依据A. 封建等级制度B. 查士丁尼法典C. 公民大会决议D. 汉谟拉比法典【答案】B【解析】【详解】公元530年,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法官对工商业者在君士坦丁堡的经济纠纷,会依据已经颁布的查士丁尼法典裁决,B项正确;工商业者的经济纠纷,不能依据封建等级制度裁决,A项

9、错误;6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实行专制统治,首都君士坦丁堡没有公民大会,C项错误;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王国的法典,不适用于拜占庭帝国,D项错误。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这说明()A. 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B.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C. 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D. 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非洲文明是与多种文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结果,故A项正确;据材料“这种

10、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而不是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而不是“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C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而不是“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D错误。11.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 中国人缺

11、乏持久探险、创新精神B.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C.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开辟新航路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情况下进行的,西欧的航海家在世界各地寻找财富,而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明朝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朝贡贸易追求宣扬国威和“厚往薄来”,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导致中西航海家的远洋航行存在巨大差异,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本上”的要求,排除;郑和船队得到了明政府的支持,排除B项;当时西方在科学技术和武装力量方面并不占有明显优势,排除D项。12.王加丰

12、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经好望角经地中海胡椒100200万磅300400万磅丁香、靛蓝、肉豆、药品3565万磅70100万磅A. 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B.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C. 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D. 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答案】D【解析】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7世纪“经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的商品,这说明以“经地中海”代表的传统航路在中西方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但无法体现出与美洲的贸易,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

13、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材料“胡椒”“丁香、靛蓝、肉豆、药品”中可以看出当时贸易内容没有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13.15世纪末以后100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27.6万公斤。15211544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在15451560年运回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5500公斤和24.6万公斤。这种现象A. 表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B. 促成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C.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 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西班牙、葡萄牙大量的从美洲掠夺黄金、白银运回欧洲,导致欧洲贵金属价格猛跌,物价上涨,加速了欧

14、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C正确;通过材料不能说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也不能说明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和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A、B、D错误。【点睛】价格革命:西班牙、葡萄牙大量的从美洲掠夺黄金、白银运回欧洲,导致欧洲贵金属价格猛跌,物价上涨,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14. 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B. 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 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D. 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古代中国丝绸之路所卖的丝绸是中国农民作为赋税上缴中央政府的,而不是作为商品卖出的。没有刺激商品经

15、济的发展。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15.拉斐尔的一生画了许多圣母像,他笔下的“圣母”:年轻、美丽、丰润、健康、眉宇间洋溢着母亲的慈爱和幸福;耶稣也被画成天真活泼的孩子,画画给人以温暖、亲切之感。由此可见拉斐尔A. 以此来反对宗教信仰B. 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C. 崇尚理性和自由D. 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答案】D【解析】【详解】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画的圣母,年轻、美丽、丰润、健康、眉宇间洋溢着母亲的慈爱和幸福,这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故D项正确;圣母本身就是宗教信仰的一个部分,因此并不是为了反对宗教信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B项;

16、C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16.马丁路德坚持“信仰即可得救”的原则,其意义在于A.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B. 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C. 确立了路德教D.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信仰即可得救”强调了人在信仰过程中具有自主救赎权,这否定了教会的作用,选项D正确;思想原则不能直接构成冲击教会势力的力量,排除A;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17.1738年版牛顿的哲学原理一书的封面如下图所示:“光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牛顿的哲学原理)上。该封面的寓意可以解读为A. 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17、使人类彻底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B.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C. 牛顿的相对论理论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D. 牛顿开创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打破封建神学的禁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材料信息是“牛顿力学体系对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运动是人类彻底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因此A项错误;相对论理论是爱因斯坦的成就,因此C项错误;开场实验科学的是伽利略,因此D项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18.在理论上,今天英国国王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源泉”,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政府”,英

18、国的武装部队是“皇家部队”,甚至议会中的反对党也称为“英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最合理的一项是A. 英王是事实上的国家权力中心B. 英王权力是象征性、礼仪性的C. 英王有权组织政府、领导军队D. 英王成为议会中反对党的领袖【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君主立宪制下的英王“统而不治”,只是国家权力象征,故B正确;从题干材料可知,英王在法理上地位较高,但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权力中心在议会,故A错误;C项与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王“统而不治”的史实不符,故C错误;英王不是议会中反对党的领袖,D项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史实不符,排除。19.“人们已经

19、被革命的巨浪搞得筋疲力尽,认为只有独裁才能维持法国的秩序。”材料说明拿破仑夺取政权A. 维护了法国的封建统治B.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C. 顺应了法国当时的形势D. 加速了法国对欧洲的征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人们已经被革命的巨浪搞得筋疲力尽,认为只有独裁才能维持法国的秩序。”表明法国人民希望建立独裁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99年拿破仑夺取法国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独裁统治。由此可见,拿破仑夺取政权顺应了法国当时的形势,故C项符合题意;拿破仑夺取政权后颁布法典,维护了资产阶级统治,故A项错误;拿破仑建立政权,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故B项排除;

20、拿破仑建立政权后,发动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损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加速了法国对欧洲的征服的说法与材料不符,故D项排除。20.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垄断组织便是巨型企业发展逻辑的、必然的结果。从此意义上而言,垄断资本主义“是由巨型公司组成的一种制度”。这表明垄断组织的实质是A. 巨型公司的相互联合B. 生产高度集中的结果C. 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 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答案】D【解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出现,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这只是表面上的一种形式而已;B选项错误,这并不是实质,而是原因;C选项错误,经济发展会

21、出现很多种可能,这只是一种可能而已,不是必然。21.阅读如图,分析造成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圈地运动的影响B. 商业革命的影响C. 大工厂制的确立D. 工业革命的推动【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从事工业、服务业的人口比重上升,农业人口比重下降,这是工业革命推动产业结构变化的表现,故D项正确;圈地运动、商业革命没有涉及到工业,故排除AB项;大工厂制的确立只会使要工业人口增加,但并不涉及服务业,故排除C项。22.“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段

22、材料说明了A. 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B.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C.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D. 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资产阶级必然走向灭亡,共产主义必将胜利,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不是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排除A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2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相同点是A. 都是在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B. 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C. 都在一定时期内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D.

23、 都随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华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积极影响都是一段时间内维持了世界和平,故答案为C选项。帝国主义战争不符合雅尔塔体系,A选项排除。雅尔塔体系非以欧洲为中心,B选项排除。雅尔塔体系后还未有新的世界大战,D选项排除。24.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下列关于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殖民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B. 葡萄牙在拉美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C. 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实行总督制度D. 通过黑奴贸易来弥补劳动力不足【答案】B【解析】【详解

24、】根据所学,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故B符合题意;西方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故A不符合题意;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建立了几个总督辖区进行管理,总督由国王任命,代表国王在辖区内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葡萄牙在巴西设立总督制度,由国王派遣大臣到巴西代表国王管理当地事务。故C不符合题意;西方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他们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发展起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故D不符合题意。25.林承节在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20世纪初亚洲革命虽告失败,但它所

25、体现的“亚洲觉醒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对亚洲、对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里“不可估量的意义”主要是指()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B. 无产阶级开始承担领导革命的责任C. 启发了广大民众民族民主意识D. 亚洲国家相互配合联合斗争的精神【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来看,亚洲的觉醒意义重大,对亚洲来说,这场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它宣告了一个新时代,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主要表现,排除。26.玻利瓦尔在书信中写道:“我被送到欧洲学习我研究过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人。”由此可见,拉美独立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是A. 西、葡殖

26、民者的压迫B. 拉美殖民地经济发展C.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D. 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玻利瓦尔在欧洲学习时受到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影响,由此可见,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是拉美独立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C正确;ABD与材料主旨都不符合,可排除。27.巴黎和会名为重建战后和平的会议,战胜国都希望建立“和平”。其“和平”是指A. 能够消除战胜国之间矛盾的和平B. 能够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的和平C. 建立在霸权基础上的和平D. 能够消除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矛盾的和平【答案】C【解析】【详解】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战胜国都力图根据

27、自己的利益重建战后和平,因此,它们追求的和平是建立在霸权基础上的和平,故C正确;ABD三个选项中的和平是人民所需要的真正的和平,与巴黎和会上建立在霸权基础上的和平不相符,均排除。 28.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体现其经济上反抗殖民者的是A. 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B. 恢复手工纺织,抵制英货C. 拒绝参加英国殖民当局的宴会D. 从英国人开办的学校中退学【答案】B【解析】【详解】甘地带头发动手工纺织运动,抵制英货,从而在经济上对英国进行抵制,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中的“经济上反抗殖民者”的要求,排除A、C、D项。29.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28、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国民收入(亿美元)6802201001706040国防开支所占比例(%)1.55.79.123.514.528.2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 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互相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扩军备战,它的形成是

29、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据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及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且时间不符,排除。30.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主要表明A. 冷战局面已经形成B. 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确立C. 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D.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建立【答案】C【解析】“领导世界”“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30、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试图建立在全球的霸权,故选;材料没有体现A、B、D,均可排除。【名师点睛】本题容易因“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而错误地选择B,忽略“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B选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内容。31.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巴黎公社的建立C. 十月革命的胜利D. 新中国的成立【答案】C【解析】共产党宣言的发

31、表体现了“由空想到科学”,故A错误;巴黎公社的建立体现了“由理论到实践”,故B错误;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体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由理想到现实”,故C正确;新中国的成立在1949年,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32.(2017年江苏卷)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 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 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 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 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答案】C【解析】“革命的第一阶段

32、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指的是当时的俄国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指明了革命的斗争方式,故C项正确。A项应发生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说明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了,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点睛: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1)政权: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3)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夺权。(4)国

33、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33.如图所示是1944年10月斯大林与丘吉尔会面时达成的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由丘吉尔标注的百分比方案得到了斯大林的勾画确认。罗斯福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该协议A. 奠定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B. 剥夺了美国在东欧的利益C. 直接导致了战后欧洲分裂D. 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战后期大国利益的划分。根据材料“1944年10月斯大林与丘吉尔会面时达成的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二战后期西方大国对势力范围的确定和划分,希腊属于西方国家的势力范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是苏联的势力范围,这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故

34、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苏联和英国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没有体现两极格局的框架,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通过苏联和英国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没有体现剥夺美国在东欧的利益,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二战后期苏联和英国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无法成为战后欧洲分裂的主要原因,故C选项错误。34. 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A. 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B. 战时共产上义超经济剥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 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D. 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满【

3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的时间和内容“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等信息可以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的违背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选B。A项明显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是在20世纪后期进行的;D项是在20世纪30年代确立的。因此ACD均不符合题意。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应对十月革命胜利后严重的国内外局势而实行的以余粮征集制为核心的政策。该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是对农民进行了大肆的盘剥,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后来被新经济政策所代替。35.1938年9月30日发表的英德宣言称:“我们认为昨夜签订的协定构成两国人民永不再投入彼此之间战争

36、的象征从而对欧洲的和平做出贡献。”英德宣言中提到的“协定”是指()A. 反共产国际协定B. 慕尼黑协议C. 布列斯特和约D. 九国公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时间信息“1938年9月30日”可知,该“协定”是慕尼黑协定,英国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幻想换来欧洲的和平,故答案为B项;反共产国际协定是法西斯国家间签订的,没有涉及英国,排除A项;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苏俄与德国签订的,没有英国,排除C项;九国公约是华盛顿会议上列强与中国签订的,没有德国,排除D项。【点睛】慕尼黑协定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

37、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首相)、达拉第(总理)、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36.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时段现象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 美国经济处于黄金发展期B.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C.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强化D. 政府公共开支的减少【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大力拓展了世界市场,应用先进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延续和发展了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福利政策,使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故C项正确。A项,为时段现

38、象的阶段性特征,并非原因,排除。B项,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黄金时期”的表现,而不是背后的成因,排除。D项,政府公共开支的减少不符合战后延续和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措施,排除。37.一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下列言论能体现西方福利制度实质的是A. “各自凑钱的聚餐”B. “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C. “一人大家,大家为人人D. “资本家吃火腿,不得不给工人香肠”【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方福利制度实质是国家对社会问题进行干预,用国家的力量来调节财富的分配,以此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资

39、本家吃火腿,不得不给工人香肠”符合财富重新分配的特点,D正确;“各自凑钱的聚餐”属于AA制,显然不符合福利国家的实质,A错误;“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是福利国家的影响,不是实质,B错误;“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人人”体现出集体主义观念与团结合作的能力,不符合题意,C错误。38.下表是19471988年美国各产业劳动力分布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年份总就业人数(万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万人)就业人数(万人)就业人数(万人)19475 127.51 038.21 554.52 534.819708 267.7797.92 556.44 913.4198510 715.0411.8

40、2 786.67 516.6198811 496.8392.22 892.38 212.3A. 国家干预经济的趋势加强B. 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C. 加剧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D. “中间阶层”出现使产业结构调整【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时间可以看出,反映的是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美国就业人口之中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大量增加,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大量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由于二战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得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第一、第二产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下降,所以大量的劳动力由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故B项正确;国家干预经济的趋势加强,从材料中

41、产业就业结构比例看不出来,故A项错误;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减少了经济周期性波动带来的危险,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B。39.1954年苏联外长曾提出召开欧洲安全会议;60年代中期,苏联再次提议召开欧洲安全会议。均遭到美国反对。1972年5月尼克松访苏期间,双方就召开“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和“中欧裁军会议”达成协议。美苏关于欧洲安全问题的做法A. 反映了美苏争霸的核心是欧洲安全B. 说明了美苏争霸的发展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C. 体现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D. 体现了欧洲为中心世界格局为两极格局取代【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美苏提议召开欧洲安全会议以及美苏在欧洲安

42、全问题上的矛盾等,结合所学可知,二战以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欧洲成为美苏争夺的重点,故D正确;美苏争霸的目的是扩大各自国家利益,并非欧洲安全问题,排除A;50-70年代初在美苏争霸中,形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美苏关于欧洲安全问题上的矛盾,无法体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且此时是两极格局的形势,排除C。40.1946年9月,美国总统特别顾问克拉克向杜鲁门提交了一份题为美国与苏联的关系的报告,主张美国应准备与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努力缔造其想象中的世界,并联合一切反苏力量。这些国家均可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这反映了A. 美苏冷战序幕全面拉开B. 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C

43、. 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D. 战后美国对苏转向遏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联合一切反苏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美苏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美苏双方由盟友关系转向敌对,D选项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A选项排除。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二、非择题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l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

44、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材料二 植物是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幕后英雄,它们是发现、征服以及各种文明变迁的根源【德】苏珊娜保尔森吃太阳的家伙中世纪的欧洲人半生不熟的肉是佳肴。储藏的肉既不新鲜,又要用盐腌制,极为难吃,这就需要胡椒、生姜、桂皮来调味。因此,这些东西就被视为珍品。最早到亚洲的欧洲人都是为了寻找香料。十字军东征,除了宗教原因外,也是为了香料。葡萄牙、荷兰

45、、英国在亚洲的领地最初也源于香料。【澳】杰克特纳香料传奇材料三 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作用。(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植物如何成为“发现、征服以及各种文明变迁的根源”。并写出公元“1487年”和“1492年”开辟新航路的两位代表性航海家。(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经

46、济领域的变化。【答案】(1)城市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城市工商业者发展市民阶级,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促进了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瓦解了农村中的农奴制度和庄园制度。(2)寻找香料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之一;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之间出现植物大交流。航海家:迪亚士、哥伦布。(3)变化: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由手工生产到机器化大生产;由手工工场到工厂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欧洲的经济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作用,根据“14和l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可知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根据“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

47、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可知城市工商业者发展市民阶级,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根据“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可知促进了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根据“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可知瓦解了农村中的农奴制度和庄园制度。(2)从材料中的“最早到亚洲的欧洲人都是为了寻找香料”等信息可以看出,植物成为“发现、征服以及各种文明变迁的根源”,是指寻找香料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之一,以及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之间出现植物大交流。联系所学可知,公元“1487年”和“1492年”开辟新航路的两位代表性航海家分别是迪亚士、哥伦布。(3)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经济领域的变化,根据“到19

4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可以看出,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根据“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可以看出,由手工生产到机器化大生产、由手工工场到工厂制。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141945年部分大事记时间事件1914年美国工业产量相当于欧洲总和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917年俄国革命开始;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西欧各参战国饱受大流感打击,“士兵的枪已经成了拐杖”1918年9、10月奥匈帝国境内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1918年11月德国柏林工人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1921年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1929年

49、美国股市崩溃1933年纳粹夺取德国政权1936年日本广田弘毅内阁上台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材料二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材料三 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

50、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摘编自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快一战结束的因素。(2)根据材料一概述二战全面爆发的经济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中各主要战场发生根本性转折的国际政治前提。(3)战后,美苏形成冷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4)材料三反映了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51、。【答案】(1)工业实力强大的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一战末期,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各参战国遭受西欧大流感沉重打击,影响战争进程。(2)经济原因:19291933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政治前提: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3)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理解: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总体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4)变化:出现多极化趋势。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解析】【详解】本题考

52、查两次世界大战和对战后世界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加快一战结束的因素,根据“俄国革命开始;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看出,包括工业实力强大的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根据“西欧各参战国饱受大流感打击”可以看出各参战国遭受西欧大流感沉重打击;根据“奥匈帝国境内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德国柏林工人起义”,可以看出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2)根据“美国股市崩溃”等信息可知,二战全面爆发的经济原因是19291933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大危机。联系所学可知,二战中各主要战场发生根本性转折的国际政治前提是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3)联系所学可知,战后美苏形成冷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从“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等信息可知,“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是指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总体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4)从“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可知,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联系所学可知,这种变化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联合国作用的成分发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维护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