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60.50KB ,
资源ID:42238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2238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泰山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泰山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9年历史期末考试测试题一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单选题1.西周时,“士”不仅可以占有田并指使子弟为其劳作,还要负有亲自执干戈、卫社稷的世职;而到春秋战国时期,“士”失去宗主的庇荫,或负书,或带剑,往来于各国王公之间。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 官僚政洽开始兴起B. 贵族政治走向崩溃C. 分封制度已被废除D. 各国关系走向和谐【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材料中的“士”在西周时期,属于贵族阶层,享有很多特权,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权,这说明了贵族政治逐渐走向瓦解,故B项正确;官僚政治的一个最典型特点就是官吏是依据能力当官,而不是依据血缘关系世袭而来

2、的,这个在材料中并未体现,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分封制的含义是天子把土地和人口授予诸侯,诸侯对天子承担一定义务的制度,诸侯可以再次分封,材料中并未体现分封制的相关制度,也没有体现分封制的崩溃,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的时代特点为“战胜强立”,诸侯之间互相征伐,战乱不断,不会走向和谐,与史实材料都不符,故D项错误。2.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两汉尤甚。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古代A. 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B. 政治统治日益走向腐朽C. 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D. 君

3、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答案】C【解析】【详解】唐朝以前因为外戚的引入导致外戚专权现象的产生,宋朝以后吸取历史教训,摒弃了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更是有意挑选寒微之家,由此可知,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故选C。材料中的做法是专制君主权力日益加强的表现,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为防止外戚专权现象产生的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并不能得出政治统治日益腐朽的结论,排除B;君主专制始终还是人治,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君主权力强化的过程,解体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三个时间的比对,然后把握其中的因果关系。3.秦国君主的继承方式在春秋初年以前以(兄终)弟及为主,自秦穆公后,秦国也采取了子继代替弟及的承继制度,但它的子继不分

4、嫡庶,“择勇猛者而立”。秦国继承制度的变化A. 确保了君主血统的纯正B. 利于秦国贵族内部的稳定C. 有利于树立国君的威信D.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子继不分嫡庶,而是“择勇猛者而立”,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中,更能体现出君主的作用和威信。故答案为C项。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均能确保血统纯正,排除A项;这一变化与贵族内部的稳定没有关系,排除B项;这一变化没有起到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

5、名存而已”。这表明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C。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D。【点睛】清朝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

6、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然后经皇帝批准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考生只要理解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再结合题干和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5.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200、401、500、700、1001到1500、2000、2500人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这一规定,力图A. 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B. 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C. 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发生D. 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公

7、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是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主要体现公民法庭力图避免权力误用,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格拉底的悲剧的内容,而是强调民众法庭力图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信息,而是强调民众法庭力图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排除C。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而不是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排除D。6.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子产顺应时势,铸刑书于鼎,公布于众。公元前452451年.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牌上,分布于罗马广场。由此可见A. 中国比西方世界更早进入法治社会B. 古罗马的铸铜技术源自中国C. 古罗马的

8、习惯法历史比中国更久远D. 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当时中国、西方都还没进入法治社会,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古罗马的铸铜技术源自中国,故B项错误;中国没有存在习惯法,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都是成文法,在早期的中西方出现成文法,说明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郑国的刑律;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7.在一部历史著作中曾有这样的描述:英国人民目睹查理一世人头落地时,发出了痛苦的呼声;看到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夹道欢迎;同样,光荣革命后,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轰动。这反映了英国A. 民众对议会的

9、种种举措表示不满B. 民众怀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C. 社会一直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D. 王权与议会的矛盾不可调和【答案】B【解析】据材料“查理一世人头落地时痛苦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夹道欢迎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轰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英国民众对国王的尊崇和怀念,国王是英国传统社会的象征之一,故这反映了英国民众怀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众和议会的关系,无法体现民众对议会的种种举措表示不满,故A项错误; “社会一直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王权与议会的矛盾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B。8. 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

10、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 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A. 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 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 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 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 “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的信息说明德国君主立宪至具有专制主义的色彩,符合这一趋势的是皇帝拥有立法和行政大权,故D项正确。A属于选举;B中议会立法体现民主性;C说法错误,德国宰相对皇帝负责。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

11、主立宪制的确立。9.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中记载:“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日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上海也就迅速的兴起了,当然上海的兴起也只是英国侵略中国的客观的进步作用而已,所以“上海兴”只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12、10.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是在A. 原道救世歌B. 原道醒世训C. 天朝田亩制度D. 资政新篇【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故D项正确。A、B两项是洪秀全的著作,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排除。C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考查资政新篇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对资政新篇性质的识记、理解。11.1919年5月上旬,北京爆发学生运动的消息传到天津,天津各界纷纷成立了救国十人团,其规章中规定:“提倡国货,宁死不买仇人的货物”。抵制日货成为学生演讲的主要内容,

13、其后天津总商会也参与了抵制日货运动。这段材料反映出A. 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引发天津斗争B. 天津斗争是以学生为主体C. 北京天津成为五四运动两个中心D. 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从题目可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天津各界成立救国十人团,天津总商会参与抵制日货,可见五四运动得到各界支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故D项正确。北京学生运动的消息传到天津是引发天津斗争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学生只是参与演讲,并不是天津斗争的主体,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北京和上海是五四运动的两个中心,故C项错误。所以选D。12.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揭露了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

14、,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迫切希望和平的愿望,建议一切交战国立即进行谈判,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土地法令规定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归国有,交给劳动农民使用。这表明A. 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完全胜利B. 苏俄最主要的任务是退出战争C. 政权代表工农大众利益D.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两项法令体现了新政权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说明这一政权代表工农大众利益,选项C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当时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尚未完全胜利,排除;当时苏俄最主要的任务是巩固新生政权,而退出战争只是巩固政权的措施之一,选项B排除;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在二月革命后,排除选项D。13.

15、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国民党“比较努力”抗战的作用是A. 有利于开辟敌后战场B. 赢得了反扫荡的胜利C. 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D. 取得了正面战场胜利【答案】A【解析】【详解】题目中涉及的是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最大贡献是抵制日军的入侵,为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的开辟提供了时间上的准备,故A正确。反扫荡主要在敌后战场,是共产党领导,而非国民党,选项B排除;国共两党合作后才实现全民族抗战的,选项C前后顺序颠倒,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14.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了多部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16、。”另一部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部宪法都体现了A. “人民主权”思想B. “三权分立”理论C.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D. 人人平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考查的意图是对“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的理解与运用,材料的指向明显:主权在民。故选A。B项说法错误,中国政治不实行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体制,中国的人民掌握国家主权,根本利益是一致的;C项社会契约论说的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事实上订立了契约,统治者应该好好的统治,否则民众有权利推翻其统治;D项明显错误,临时约法不是体现项社会主义过渡。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名师点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反映了辛亥革命的重要的成果,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愿望,但是因为没有结合中国的国情,最终没有实施。1954年宪法是第一步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规定了我国的一些基本的制度和原则,是我国建国后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果。15.柏林墙修起来后,肯尼迪总统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A. “柏林危机”的产物B. 冷战时代的产物C. 两德对峙的产物D. 东德封闭边界的产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战后由于美苏的争

18、夺,德国分裂,成立了东德和西德,因此柏林墙修建是冷战时代的产物。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下的国际关系16.1962年,在经过几天极度的紧张对峙之后,苏联退却了。肯尼迪对赫鲁晓夫作出让步,调整美国一些驻亚洲的军事基地,同时答应不再进攻古巴。这次危机反映出A. 古巴是美苏对峙的主要阵地B. 两极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C. 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D. 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在经过几天极度的紧张对峙之后,苏联退却了肯尼迪对赫鲁晓夫作出让步,调整美国一些驻亚洲的军事基地,同时答应不再进攻古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

19、导弹危机说明两极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即美苏冷战,故B正确。美苏对峙的主要阵地在欧洲,故A排除。当时世界格局使两极格局,没有呈多极化趋势,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美苏共同主宰世界,故D排除。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古巴导弹危机17.根据弗兰克白银资本一书记载,1545年至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为137000吨,流向中国的数量为60000吨。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中国鼓励对外商品贸易B. 中国在传统贸易中具有优势C. 中国对白银的需求量大D. 白银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材料中数据分析可知,“1545年至1800年”即明清

20、时期,世界大量白银流向中国,说明在传统的世界贸易中,中国高度繁荣,处于优势地位。故答案为B项。A项,中国鼓励对外商品贸易的表述与中国当时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不符,排除;C项,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中国对白银的需求量大的结论,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白银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介之一,但是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8.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始于A. 西周实行工商食官B. 战国时期的商鞅

21、变法C.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D. 西汉实行盐铁官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国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之后历代王朝皆沿用之。故答案为B项。A项,西周的工商食官是指政府控制手工业和商业,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C项,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发展,与重农抑商不符,排除;D项,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与重农抑商不符,排除。19.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移至A. 地中海沿岸B. 大西洋沿岸C. 莱茵河流域D. 红海沿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的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和尼德兰等国家,所以之后意大利商业地

22、位衰落,而大西洋沿岸的国家逐渐走向了繁荣。故选B。考点: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名师点睛】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作用: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和政治、文化联系,使世界由封闭逐渐联为一体。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落。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落后的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消极作用:欧洲人开始对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政治的控制和渗透。伴随着政治霸权而来的是经济剥削和掠夺。由于基督教和西方文化的渗透,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这些地

23、区的长期贫穷、落后。20.西方的贵金属数量的激增,造成了物价的暴涨,但对于这个物价的上涨我们可以发现西方的学者并不把它叫作通胀,而是把它叫作“价格革命”,被冠以革命的字眼,完全是一个褒义词。西方的学者积极肯定价格革命,是因为价格革命A. 引发商业革命B. 加速西欧社会剧变C. 促使新航路开辟D.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西欧贵金属数量激增,引起物价上涨,导致封建地主阶级地位下降,资产阶级经济实力上升;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即加速了西欧社会向近代演变,故B项正确。商业革命主要是指商业中心的转移,与价格革命不符,排除A。价格

24、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C。殖民掠夺和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排除D。点睛:本题熟悉价格革命的基本概念,抓住材料信息和紧扣设问要求“西方的学者积极肯定价格革命,是因为价格革命”,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21.19291933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源于A. 世界大战B. 环境恶化C. 自然灾害D. 经济大危机【答案】D【解析】由材料的时间信息可知,这一现象源于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故D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419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19391

25、945年,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和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无关,故BC错误。22.1950年到1953年赫鲁晓夫三次在莫斯科附近试验种植玉米获得成功,他萌发了大量种植玉米的念头,60年代苏联出现大规模推行玉米运动。苏联能够大规模推行玉米运动的原因是A.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 赫鲁晓夫想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C. 赫鲁晓夫试验成功的刺激D.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严重失误【答案】A【解析】【详解】苏联能够大规模推广种植玉米,说明从中央到地方执行力强,得益于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A项正确;推广玉米只是赫鲁晓夫的主观意愿,违背了苏联的实际,故排除B项;赫鲁晓夫试验成功并不能代表推广具备普遍性,排

26、除C项;D项是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排除;23. 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 )A. 土地改革B. 三大改造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农民取得经营和生产自主权的改革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是在1961年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之后出现的农村基本核算单位。八字方针以“调整”为主,将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相当于原来初级社规模的生产队。由此排除A、B。打破大锅饭,鼓励多劳多得,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情,

27、排除C,D符合题意。24.在中国主办的G20杭州峰会上,中国呼吁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且以更好的方式监测国际资本流动。该组织成立时的主要职能是A. 稳定国际汇率,并提供短期贷款B. 在历次经济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C. 调节世界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D. 为各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答案】A【解析】【详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致力于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排除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之前就存在经济危机,排除B;C是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排除C;D是世界银行的职权,排除D。25.事实上,从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发展来看,尚无一个缔约方和成员方因为加入该组织后而引起该国经济的衰退,反

28、而是加快了其经济的发展。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 顺应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有益无害B. 世贸组织成为当今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C. 加入国际经济组织必然有利于经济发展D. 闭关保守整体上不利于一国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不能说明顺应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有益无害,且有益无害说法过于绝对,故A 项错误;世贸组织属于经济全球化组织而非区域经济组织,故B项错误;必然有利于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据材料“尚无一个缔约方和成员方因为加入该组织后而引起该国经济的衰退,反而是加快了其经济的发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闭关保守整体上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9、一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部分)地点与年代一览表通商口岸设海关年代通商口岸设海关年代通商口岸设海关年代上海1854汉口1862奉天府1907广州1859重庆1890大东沟1907汕头1860沙市1896满洲里1907摘编自吴松弟、杨敬敏近代中国开埠通商的时空考察材料 二战前中外贸易由行商控制,实际经手的为洋行买办。他们初为临时雇佣,仅代外人购买零星什物及起居饮食的必需品,及外人与华人交往日繁,兼承办其他事物,权力渐重。上海兴起,已有经验的广东人随之而来,如徐润、吴健彰。长于买卖的浙江人,亦以此业。除了经办本埠业务,且不时深入内地,收购茶叶,推销进口商品在不断的与外人接触中,习于西事。郭廷以近代

30、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海关设置过程的空间特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海关设置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买办这一社会群体兴起的社会背景及其在中国经济变动中所扮演的两种角色【答案】(1)从沿海-内地-东北。严重践踏中国的主权完整,体现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特征。(2)社会背景:西方经济入侵;中外贸易的活跃。角色:作为替外国资本主义收购原料和推销商品的代理人;成为创办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群体;【解析】(1)从地理位置来看,随着时间的发展,海关设置从沿海为主逐渐发展到内地,最后在东北也出现了海关。海关设置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西方帝国主义侵略方面

31、,严重践踏中国的主权完整,体现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特征。(2)社会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西方经济传入中国,贸易比较频繁。从“他们初为临时雇佣,仅代外人购买零星什物及起居饮食的必需品”得出他们的角色是作为替外国资本主义收购原料和推销商品的代理人。此外,他们也是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群体。27.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

32、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材料二: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

33、,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结果出现变化的原因。(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答案】(1)矛盾:最高法院否定新政的部分法令;罗斯福对最高法院的判决不满(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冲突)。(2)原因:黑人力量(平等意识)的增强;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法官不再固守传统。(3)作用:完善分权与制衡的机制;有利

34、于社会稳定;有时也有碍民主公正。(正反两面各答一点可得四分,仅答一面得)【解析】【详解】(1)矛盾:由材料“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可知,最高法院否定新政的部分法令;由材料“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可知,罗斯福对最高法院的判决不满。(2)原因:由材料“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可归纳为黑人平等意识的增强;由材料“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可归纳为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由材料“1951年最高法

35、院受理了布朗案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可归纳为法官不再固守传统。(3)作用:由材料一中法院对法案的否决可以看出,最高法院的存在完善分权与制衡的机制;从材料二中的布朗案可以看出,最高法院注重调节社会矛盾,这有利于社会稳定;由材料“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可以看出,最高法院有时也会碍民主公正。28.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至隋唐而稳固,宋元明清日臻完备。秦朝即设立听命于皇帝的御史大夫作为纠察百官的最高监察官员。唐代监察制度更为完备,中央监察机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御史台系统,负责监察百官之违法与失职行为;另

36、一部分是言谏系统,负责直接告发官员的违法、失职或者腐败行为。明清两朝最终实现中央监察机构与地方监察机构的统一。在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期,由于国家幅员辽阔,在专制权力下,各级官吏滥用权力、贪污腐化的空间较大。为了维护皇权,历朝君主都非常重视专门监察机构的设置和运作,试图通过监察官员的纠察和弹劾,防止并打击官吏的贪腐和不法行为。摘编自朱福惠国家监察体制之宪法史观察材料二: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选拨和奖惩制度,重挫了官员进行分赃交易的嚣张气焰。此后,为保证政府廉洁、防止金钱对选举的渗透和腐蚀,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比如禁止公司向

37、联邦公职候选人捐款的法律(1907年)竞选经费公开法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25年)和禁止联邦文官参与政党活动的哈奇法(1939年)等。此后,近80的公共腐败案件是由联邦检查机构依据反腐败行为法提出诉讼的。与此同时,以消除政府腐败、改善政府管理、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为宗旨的进步主义运动掀起了公共部门的改革浪潮,地方事务由选民公决决定等制度的确立对于降低公共部门的腐败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摘编自张宇燕、富景筠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监察机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近代美国反腐败举措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腐败举措的重要影响。【答

38、案】(1)特点:历史悠久;监察机构独立化(专门化、垂直领导)并日趋完备;监察对象广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各级官员);监察范围广(凡官员之违法与不良行为)等(2)不同之处:依据法律抑制腐败,确立官员奖惩机制;不断健全法律和司法体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发挥民众监督力量的作用。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不断推进美国民主体制的发展;为世界各国反腐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解析】【详解】(1)特点:材料“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至隋唐而稳固,宋元明清日臻完备”可概括为历史悠久;材料“秦朝即设立听命于皇帝的御史大夫作为纠察百官的最高监察官员”可概括为监察机构独立化(专门化、垂直领导)并日趋完

39、备;材料“一部分是御史台系统,负责监察百官之违法与失职行为”“明清两朝最终实现中央监察机构与地方监察机构的统一”可概括为监察对象广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各级官员);材料“另一部分是言谏系统,负责直接告发官员的违法、失职或者腐败行为”可概括为监察范围广(凡官员之违法与不良行为)。(2)不同之处: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中美在反腐问题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治与法治的区别,二是专制与民主的区别。抓住这两条再看材料二,就可由材料二中的“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选拨和奖惩制度,重挫了官员进行分赃交易的嚣张气焰”概括为依据法律抑制腐败,确立官员奖惩机制;由材料二“此后,为保证政府廉洁、防止金钱对选举的渗透和腐蚀,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可概括为不断健全法律和司法体系;由材料二“与此同时,以消除政府腐败、改善政府管理、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为宗旨的进步主义运动掀起了公共部门的改革浪潮,地方事务由选民公决决定等制度的确立”可概括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发挥民众监督力量的作用。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缓和社会矛盾、推进民主制度建设、为他国提供反腐经验等方面予以阐述。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