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55.70KB ,
资源ID:422031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2203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凉山宁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凉山宁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1、宁南中学高二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 一、选择题(1.5分一道,共计48分)1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A有助于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秩序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保障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D强化了对家族的认同2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A“齐物 ”; “逍遥 ”B“天行有常 ”; “仁政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 “非攻 ”D“制天命而用之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1984年,在大

2、连凤鸣岛陡峭的半山坡上发现了战国时期的货币窖藏,货币不分类别混杂放置,有刀币、布币、圆钱三种,总计2415枚。考古发现,藏币者没有深挖窖坑,只是将货币放入砾石中,盖上一大石板,再用砾石堆砌周围。据此可推知,战国时期()A秦国与楚国战争频仍 B尊富崇利蔚然成风C区域间经济联系密切 D货币兑换状况混乱4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指专心一致)。”材料表明重农抑商政策()A激发了小农阶层追求社会财富的心理B体现了商鞅变法采取措施的历史进步性C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的稳定D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具有片面性5下图所示为秦峄山刻石的碑文。史记秦

3、始皇本纪中有相关记载:“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该碑文()A是研究郡国并行制度的宝贵材料 B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C所用的字体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 D反映了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的正统思想6秦简封诊式记载:“某里士五(伍)甲、乙缚诣男子丙、丁及新钱百一十钱、容(镕)二合,告曰:丙盗铸此钱,丁佐铸。甲、乙捕(索)其室而得此钱、容(镕),来诣之。”材料可以说明秦代()A允许民间私自铸造货币 B铸币已有法定的模式C私铸货币引发通货膨胀 D私法审判已较为普遍7董仲舒崇拜君权,神化君权,主张“一统乎天子”,把不属于六经、

4、不合于孔子的学说, 一概罢黜不用,专用儒术。这种思想()A传承了孔孟儒学的思想主张 B促成了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开始出现C使儒学形成严密的哲学体系 D造成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固化思维8抱朴子吴失篇说:东吴大姓“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这说明当时东吴()A农业商品化加强 B士族制度十分腐朽C不注重保护环境 D地主田庄自给自足9唐朝实行的六部制,比汉朝的十三曹少了七个部门。贞观年间,中央官员最少时只有643人,全国仅7000余人,是历朝人数最少的政府。这表明唐朝()A奉行小政府大作为的执政理念 B民众承担的国家负担最轻C机构精简有助于行政效率提高 D科举制能选拔出优秀人才10据史书

5、记载,武王伐商后,虽诛杀了纣王及其帮凶,但对于商王朝的后裔则相对宽容,还将纣王之子武庚封于殷,后武庚叛乱被镇压,周公又封纣王的兄长微子于宋并奉殷祀。周王室的这种做法,体现了()A分封制等级森严的特征 B王权专制与原始民主的调和C宗法制立嫡以长的特色 D礼乐文明下的人道主义精神11西汉“中央王室恭俭无为之治,不能再掩塞社会各方之活气。在此种种不安定不合理之状态下,中央政府觉悟到必须改变其态度,而要一积极勇敢的革新。于是遂有汉武一朝之复古更化,为西汉文治政府立下一规模。”这反映了()A汉初实行郡国并行政策 B西汉政府意图加强中央集权C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黄老思想促进了社会发展12史

6、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直接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经济重心南移 B政区的调整 C自然条件优越 D移民的迁入13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按月记录了当时的农事活动。表1整理自该书。月事一月祭祖、上椒酒于家长、祈丰年、命成童以上习五经、命女红织布、种春麦、瓜果等、酿酒作酱、伐竹木。二月祭太社、习射以备不虞、命缝人浣冬衣、种药制药、卖粮食、收薪炭。三月令蚕妾治蚕室;蚕毕生,乃同妇子,以勤其事,无或务他,以乱本业,有不顺命,罚之无疑;种稻、豆、麻等;赈济族人;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之寇。表1由表1可推知,该书集中反

7、映了东汉()A小农经济的生产状况 B大地主田庄经济形态C土地公有制发展情况 D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14图是儒学发展示意图,以下符合bc段说法的是()图A儒学独尊地位得到强化 B儒学难以满足民众的心理需求C理学从此成为官方哲学 D外儒内法不适应君主专制统治15玄学的代表王弼(226249年)认为“崇仁义,愈致斯伪顺自然而行,不造不施”才是治国根本,故应当“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魏晋士人崇尚“无为”反映出当时()A门阀制度受到抨击 B儒学面临信仰危机C无为而治成为主流 D三教合一趋势显现16魏晋玄学家经常就一些哲学问题析理,反复辩论,称之为“清谈”。魏晋清谈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求理,二是娱乐,而

8、平等原则贯穿其中。这表明魏晋玄学()A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B抬高道家社会地位,宣扬逍遥脱俗C反映了程朱理学的精髓 D建立儒家伦理思想,树立自身权威17唐律规定:官员必须做到“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否则触犯刑法。官员不得援引皇帝的权宜处分断案,一切定刑量罪只能依据法典律条。这些规定表明唐代()A司法公正观念备受重视 B官吏的政治特权被废除C君权神授理论受到冲击 D官吏违法审判现象严重18下表为吐鲁番出土的武周时期的堰别青苗簿的相关记载。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该地()耕地种类耕地亩数自耕租佃租田占耕地亩数官田10189393%寺观田5510544581%百姓田3151301705

9、4%A个体农耕方式的盛行 B寺院经济的急速扩张C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19踏歌是我国古代的民间舞蹈,男女相聚,手袖相连,踏地为歌;到唐代,踏歌成为民间和宫廷庆祝节日的常见节目,参与者多达千余人,长达三个昼夜,场面恢宏。这体现了()A宫廷文化与民俗风情的交融 B开明政治与开放风气的统一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 D门阀政治与平民政治的妥协20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干支历的岁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封建皇权仪式加强 B农桑是古代社会的经济主体C重农抑商一直推行 D传统农业的

10、主要耕作方式21战国时期,除了原有高级青铜礼器、用器和兵器生产外,铁器生产工具、交通工具、生活用具、丝织品等行业产品也增加了生产量。这反映了当时()A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B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C粮食产量得到显著增长 D手工业部门的分工扩大2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四幅地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23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中原迁徙。尤其西晋统治时期“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中原百万余口,“戎狄居半”。这一现象()A完成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有利于北方民族的相互交融C有利于南北经济的均衡发展 D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

11、一安定24南京条约明确规定,此后中英官员之间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英国也不称“英夷”而称之“大英国”;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内外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这反映出()A中英两国开启平等外交 B清廷主动接受西方近代外交C传统夷夏体系已然崩溃 D鸦片战争推动国人观念革新25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留美幼童剪掉辫子、穿上西服的现象。清政府认为其言行举止受美国同化“而渐改其故态,不合礼仪、满身恶习”,而促使其“凄然回国”。据此判断,这一时期()A服饰成为反清斗争的符号 B清政府停止派遣留美幼童C西化与传统之间矛盾重重 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动摇26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提到,北宋中期改变了

12、当时害民的差役制,施行募役制,让百姓交一些请人赋役的钱作为招募差役的资本,这近似于一种人身税,这是王安石的第一好政策。据此可知,梁启超认为募役法的实施()A转嫁了财政危机 B缓和了阶级矛盾C减轻了农民负担 D增加了财政收入27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28在梭伦改革前,雅典没有人能立遗嘱,死者的全部财产必须留给自己的家族,但梭伦允许没有儿女的人可以把财产给予自己属意的人。“这样他就使友谊重于亲属,私情重于必然。”

13、据此可知,梭伦意在()A弘扬道德风尚维护社会秩序 B设立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C打击并摧毁贵族的世袭特权 D确认个体公民的私有财产权29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并主张每个人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终身坚持体育训练。柏拉图这一思想()A追寻自由和理性 B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C重视美德的熏陶 D建立了实用体育教育30古代雅典的梭伦曾在诗歌中写道:“我完成了这些工作,用我的权力,将蛮力与正义相互调谐,我像我承诺的那样坚持到底。”据此可知,梭伦的改革()A坚持正义的原则,实现人人平等 B强调美德即知识,注重道德教化C协调了各方利益,稳定城邦秩序 D铲除旧贵族势力,扩大民主基础

14、31沙皇政府在1861年改革时期颁布法令,规定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村社实行连保,村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但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村社上面设置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负责处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这些措施旨在()A塑造农民的集体主义的观念 B剥夺村社农民的人身自由C强化村社管理保障地主利益 D由村社取代基层行政管理32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大量聘用外籍教师,在人文科学领域,聘用的英国人数占第一位;在社会科学方面,聘用的德国人和美国人大约数目相等;在自然科学方面,聘用的德国人数占第一位。日本此举旨在()A借鉴英国的政治制度 B吸收德国的科技成果C推动日本的迅速发展 D扩大文明开化的途

15、径二、非选择题3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书地理志说:“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阯,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武帝置十三部刺史在元封五年,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这六条详细规定了刺史监察的范围,其中一条是督察强宗豪右,五条是督察郡国守相。刺史由丞相派属员分任,秩六百石,但出刺时代表朝廷,故“位卑而权重”。十三部刺史的设立,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1809年,瑞典议会认为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

16、员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行政官员的制度。1918年,芬兰建立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及司法监督制度。芬兰司法总监和议会督查员是芬兰政府机关中的最高监察官,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这两种监察官一般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倾听公民意见,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和公务员的举报。摘编自王明高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背景及该制度的特点。(13分)(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近代监察制度发展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12分)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指出“中国传

17、统文化从来都不是被动地吸收外来文化,而是把外来文化加以中国化,纳入中国固有的思维模式之中,以保持中国的固有发展格局与方向”。根据材料提取观点,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3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西汉初年实行约法省刑政策,汉武帝时期,随着统治阶级由“无为”向“有为”的转化,法网渐趋繁密。汉武帝时期法律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以春秋决狱。所谓春秋决狱,就是将春秋经义所体现出的封建伦理道德运用于司法审判中将其作为判决案件的根据,如提倡父子相隐。判决案件要讲究犯罪者的主观动机,论心定罪,如犯罪者不是出于主观目的,就可以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的原则

18、不予追究。善恶的标准完全掌握在断狱官的手中,这样断狱有了很大的灵活性。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法律制度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法律改革的特点及影响。(9分)3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张说(667730年),从武则天始入仕,经由中宗、睿宗,至开元十年(722年),诏命其为朔方节度大使,当时沿边镇兵多达六十余万,他以时无强敌,奏请精减兵员,罢免二十余万。当时的府兵之法日渐破坏,番役更替多不按时,卫士逃匿,宿卫之士无法得以保证。鉴于这种情况,张说建议召募壮士充宿卫。玄宗同意,不过十几天,即得到精兵十三万人,

19、“分隶诸卫,更番上下。兵农之分,从此始矣”。开元十一年(723年),进为中书令,将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并“列五房(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好大喜功的玄宗粉饰文治,命张说为修书使总领其事。张说曾三任宰弼,一生掌文学之任三十多年。后人收集他的诗词、文赋、表奏、碑文、墓志,总成文集30卷。史家称赞他“发明典章,开元文物彬彬,说居力多”。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张说的主要事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史家称赞张说的原因。(9分)宁南中学高二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CCBBDD

20、C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BBBAAAA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DBCCCBDBC题号3132答案CC1【答案】A【解析】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其他小宗以各自的宗子即嫡长子为中心,这种将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的国家政治结构具有浓厚的家族色彩,即家国同构,故选A项;西周时期尚未实现中央集权,排除B项;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的是分封制,排除C项;D项只能概括各级宗族成员对“宗子”的认可,无法解释“一国无二君”,属于以偏概全,排除D项。2【答案】D【解析】荀子在天人关系上,提出人道有为,即“制天命而用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孟子提出

2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学说,这一“民贵君轻”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故选D项;庄子的“齐物”认为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逍遥”就是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荀子的“天行有常”指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没有突出人的地位,排除B项;“法古无过,循礼无邪”指效法古代不会有过错,遵循古时礼法不会有邪行;墨子的“非攻”指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排除C项。3【答案】C【解析】据材料“有刀币、布币、圆钱总计2415枚”可知战国时期货币种类多且数量大,结合所学知识,布币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刀币主要流通在东方的齐、燕等地,圆钱主要流通于战国时的秦国和魏国,

22、综上,反映出区域间经济联系密切,故选C项;大连凤鸣岛不属于秦楚地界,仅货币信息无法推知战争情况,排除A项;据材料“藏币者没有深挖窖坑”可知尊富崇利没有蔚然成风,排除B项;据材料“货币不分类别混杂放置,有刀币、布币、圆钱”可知三种货币都在市面流通,兑换有一定的秩序,排除D项。4【答案】C【解析】据材料“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指专心一致)”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农业的重视,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的稳定,激发了小农阶层追求社会财富的心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材料歌颂的是秦始皇,而不是商鞅,故B项错误;据材料“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

23、天之下,抟心揖志(指专心一致)”可以得出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的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体现不出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具有片面性,故D项错误。5【答案】B【解析】材料是秦朝峄山刻石的碑文,而秦朝的官方文字是小篆,与碑文字体一致,其特点是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故选B项;秦朝实行郡县制,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A项;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而不是小篆,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了正统地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据材料“某里士五(伍)甲、乙缚诣男子丙、丁及新钱百一十钱”可知,乡兵抓捕了盗铸钱币的丙、丁,说明铸币

24、已有法定的模式,不许民间私铸,故选B项;据材料“丙盗铸此钱,丁佐铸”可知丙盗铸钱币被抓,说明不许民间私铸货币,排除A项;据材料“新钱百一十钱”可知钱币数量太少,不会引发通货膨胀,排除C项;据材料“来诣之”可知甲、乙二人抓捕之后上报政府,排除D项。7【答案】D【解析】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是指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与材料中“专用儒术”相符,实质上是文化专制,故选D项;传承了孔孟儒学,与材料中“董仲舒崇拜君权,神化君权”的新发展不符,排除A项;秦朝已出现国家大一统局面,并非开始出现,排除B项;宋明理学使儒学哲学化,排除C项。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闭门成市”,正是体现的传统庄园经济的封闭

25、性,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东吴大姓奢侈腐化等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反映的是欣欣向荣的庄园经济景象,与环保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反映了传统庄园经济,无所不有,不假外求的封闭性,自给自足性,故D项正确。9【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实行六部制导致政府人数变少,不能体现唐朝政府奉行小政府大作为的执政理念,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政府机构人数少,不能体现民众负担最轻,故B项错误;从材料“唐朝实行的六部制,比汉朝的十三曹少了七个部门”,可知唐朝中央机构精简,官员减少,但没有影响中央政府的正常运行,

26、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带来的政府人数少的影响,没有涉及科举考试能选拔出优秀人才,故D项错误。10【答案】D【解析】据材料“但对于商王朝的后裔则相对宽容,还将纣王之子武庚封于殷,后武庚叛乱被镇压,周公又封纣王的兄长微子于宋并奉殷祀。周王室的这种做法”,可知尽管商朝遗民进行叛乱,但周王室依旧对其进行分封,并没有因其身份而杀戮,体现了礼乐文明下的人道主义精神,故选D项;材料只提到殷商后代被分封,并没有提到分封的等级,排除A项;周代并没有专制,排除B项;殷商后代与周王室没有血缘关系,并不涉及宗法制,排除C项。11【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央王室恭俭无为之治,不能再掩塞社会各方之活

27、气。而要一积极勇敢的革新”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国力的恢复,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于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项;据材料“中央王室恭俭无为之治,不能再掩塞社会各方之活气。而要一积极勇敢的革新”可知反映的是统治观念的变化,并非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郡国并行政策是地方制度而非统治思想,排除A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之一,包括在B选项内,排除C项;汉初黄老思想促进了社会发展,但进入到汉武帝时期,黄老思想已经无法再发挥其功用,反而限制了社会发展,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南朝时,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所以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

28、力,促进了江南农业的发展,故选D项;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安史之乱后,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农业产量的大幅提高,其直接原因应该考虑农业生产方面的因素,而不是政区调整,排除B项;史记所处的汉代和南朝江南自然条件都优越,排除C项。13【答案】B【解析】由表格可知其中的农事活动中有“酿酒作酱”、“命女红织布”、“命缝人浣冬衣”、“有不顺命,罚之无疑”、“警设守备”等信息,可知这些不是一般小农家庭都可能有的活动,所以应该属于大地主田庄的农业、手工业等经济形态,故选B项;上述涉及到的活动只有大地主田庄才能都实现,所以不是小农家庭的生产状况,排除A项;题干有“家长”、“族人”等信息,可知不是土地公有制,而是土

29、地私人占有的情形,排除C项;表格中只能体现农业种植和养殖的种类,没有技术进步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B至C段是汉末至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下降,结合史实可知,儒学遭受来自佛道教的冲击,原因在于常年战乱背景下人民生活不稳定,而儒学无法安抚人民,使得人民转向佛道教以寻求心灵慰藉,故选B项;汉末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受到佛道教冲击,排除A项;理学在宋代成为官方哲学,时代不符合,排除C项;外儒内法依然适用于国家统治,但这时期儒学地位的下降源自社会动荡和人民信仰的变化,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由“崇仁义,愈致斯伪”可知王弼认为儒家崇尚仁义易导致虚伪,由“顺自

30、然而行”、“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可知,他反对用儒家思想治国,而主张无为而治,这说明当时儒家面临着信仰危机,故选B项;题干体现的是魏晋时期士人对儒学的态度,但并没有体现门阀政治,排除A项;虽然题干中王弼主张无为而治,但是由于没有与其他思想进行比较,所以没法说明无为而治就是主流思想,而且无为而治在魏晋时期不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排除C项;三教合一趋势显现于唐朝,与题干时间“魏晋时期”不符,排除D项。16【答案】A【解析】据所学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变革,阶级矛盾激化,纲常名教受到冲击,倡导“求理”“平等”等原则的魏晋玄学应运而生,故选A项;材料所述是魏晋玄学倡导“清谈”,而非道家所倡导的逍遥脱俗,排除B

31、项;据所学程朱理学是在宋代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儒家伦理思想在先秦时期已经建立,排除D项。1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一切定刑量罪只能依据法典律条”等信息可知,唐代司法强调一切量刑定罪只能依据法律,罪刑法定的原则体现了重视司法公正观念,故选A项;材料只能表明官员随意断案的权力被限制,无法表明官吏的整个政治特权被废除,排除B项;君权神授理论强调王权是神授的,神圣不可侵犯,而“不得援引皇帝的权宜处分断案”表明皇帝有临时处分的权力,不能表明皇权受到侵犯,排除C项;这些规定反映了唐朝在司法上的规范,不能就此判断官吏违法审判现象严重,而是有利于减少

32、违法审判,排除D项。18【答案】A【解析】据表格可知,唐代吐鲁番地区官田、寺观田租佃现象比较普遍,说明当地个体农耕方式的盛行,故选A项;表格除了寺观田,还有官田和百姓田,寺院经济的扩张较为片面,排除B项;材料只有武周时期的相关记载,没有其他时间做对比,无法判定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排除C项;租佃现象的出现与农业的生产效率并无必然联系,排除D项。19【答案】A【解析】据材料“到唐代,踏歌成为民间和宫廷庆祝节日的常见节目,参与者多达千余人,长达三个昼夜,场面恢宏”可知原本是民间文化习俗的“踏歌”,传入宫廷成为共同庆祝的习俗,反映了民俗与宫廷文化的融合,宫廷文化对民俗有所吸纳,民俗影响宫廷文化,故选

33、A项;材料仅反应民间风俗流入宫廷,不涉及政治是否开明,排除B项;踏歌属于农耕文明的舞蹈,与游牧民族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风俗从民间流入宫廷,不能体现门阀政治对平民政治的妥协,排除D项。20【答案】B【解析】材料中统治者“亲耕”、“亲蚕”体现在古代社会农业和蚕桑的重要性,故选B项;统治者举行仪式体现对农桑的重视不能反映皇权仪式加强,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对商业有反映,排除C项;传统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排除D项。21【答案】D【解析】据材料“铁器生产工具、交通工具、生活用具、丝织品等行业产品也增加了生产量”可知冶铁业的进步和手工业部门分工扩大,故选D项;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可

34、以推知战国时期冶铁技术逐渐普及,仅凭生产量的增加不能得出冶铁技术的普及,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手工业产品生产量的增加,并没有提及产品的销售地区,不足以说明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排除B项;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粮食产量得到显著增长,材料主旨是手工业产品生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产量的增长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22【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高密国”“济南郡”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反映的是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情景;根据图中“牧野”“殷”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其反映的是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根据图中“河西节度使”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反映的是唐朝时期节度使的分布情况;根据图“咸阳”“陇西郡”等信息并结

35、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反映的是秦朝郡县制和长城;由此可知,其先后顺序应是,选择D项符合题意。23【答案】B【解析】东汉末年以来,各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迁徙,西晋时期,中原人口中有一半是少数民族,各民族相互聚居,可见北方民族的不断交融,故选B项;南宋时期完成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排除A项;据材料“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中原迁徙”,大量少数民族迁入我国北方,有利于北方的经济发展,与南方无关,排除C项;“实现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民族聚居不能保障社会安定,并且D项与史实不符,黄河流域并没有统一和安定下来,排除D项。24【答案】C【解析】据材料“不称英夷而称之大英国”“无论京内外叙大英国官

36、民,自不得提书夷”,可知无论是在南京条约,还是在天津条约中,英国都在迫使中国放弃传统的夷夏观念,迫使其放弃对外的偏见,故选C项;中英关系在近代始终是不平等的,排除A项;清政府不是主动接受,而被动接受的,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而不是国人观念的变化,排除D项。25【答案】C【解析】题干提到清政府因为留美幼童剪辫子和穿西服而违背了我们传统的礼仪规范,令其回国,这代表了传统和西化的对立和矛盾,故选C项;题干中的幼童服饰改变仅仅是一个表象,背后代表的是清政府维护传统文化礼仪、拒绝接受西方文化,服饰并不是反清的符号,排除A项;题干不是清政府停止派遣幼童留美,而是促使留美幼童回国,排除B项;儒家思想

37、的正统地位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D项。26【答案】C【解析】募役制使原本百姓按户等轮流当差役的方法,改为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使很多农民免除劳役,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故选C项;材料强调募役法减轻了农民负担,不涉及转嫁财政危机,排除A项;材料强调募役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募役制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项。27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新

38、生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B选项符合题意。19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A选项排除。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D选项排除。28【答案】D【解析】一个人如无子女,可以立下遗嘱处理自己的财产,这使一个人占有的东西成为了个人财产,故选D项;“可以把财产给予自己属意的人”体现的是个体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与弘扬道德风尚维护社会秩序无关,排除A项;克利斯提尼改革设立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排除B项;被继承人的范围突破了亲属之束缚,侵犯了氏族的财产权,而不是贵族世袭权,排除C项。29【答案】B【解析】“用

39、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说明柏拉图关注人的身心健康,这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故选B项;柏拉图追求的是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自由和理性只体现了心理,而没有体现身体方面,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到美德的重要性,而是更关注人的身体健康,所以主张坚持体育锻炼,排除C项;柏拉图主张从儿童时期就要开始终身坚持体育训练,并不是关注是否通过体育教育来做,排除D项。30【答案】C【解析】“我完成了这些工作,用我的权力,将蛮力与正义相互调谐,我像我承诺的那样坚持到底”表明梭伦改革注重协调各方利益,故选C项;梭伦改革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无法实现人人平等,排除A项;强调美德即知识,注重道德教化的是苏格拉底,排

40、除B项;材料的内容表明梭伦改革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不是铲除旧贵族的势力,排除D项。31【答案】C【解析】由材料“规定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村社实行连保,村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但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村社上面设置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负责处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可知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保障地主利益,故选C项;“农民的集体主义”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由材料“1861年改革时期”可知为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排除B项;村社就是基层行政管理的组织,排除D项。32【答案】C【解析】材料中,日本聘用的外籍教师,均来自该领域表现最突出的国家,说明日本向西方学习起点很高,目的在于借鉴最优

41、秀的成果以推动本国的迅速发展,故选C项;材料中提到日本除了聘用英国人,还有德国人和美国人,A选项不能完整概况材料信息,排除A项;B选项只是其目的之一,也不能完整概况材料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仅提到聘用外籍教师这一条途径,并未提及其他,无法体现扩大文明开化的途径,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33【答案】(1)背景:疆域极大拓展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地方豪强和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4分)特点:分区域设专职监察官;定期巡视;细化监察职责;主要监察地方势力(强干弱枝);位低权重。(9分)(2)原因:原有监察制度的缺陷;民主制度的发展;民权意识的增强;法治意识的增强。(6分)经验:监察机构独立于政府;监察

42、对象包括官员和机构(对象);建立监察网络;完善巡视制度;倾听民意;纳入法制化轨道等。(6分)【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改梁曰益”得出疆域极大拓展需要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一“其中一条是督察强宗豪右”得出地方豪强和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得出分区域设专职监察官;根据材料一“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得出定期巡视;根据材料一“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得出细化监察职责;根据材料一“其中一条是督察强宗豪右,五条是督察郡国守相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得出主要监察地

43、方势力(强干弱枝);根据材料一“位卑而权重”得出位低权重。(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员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得出原有监察制度的缺陷;结合所学19世纪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和完善的时期得出民主制度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倾听公民意见”得出民权意识的增强;根据材料二“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得出法治意识的增强。第二小问经验:根据材料二“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行政官员的制度”得出监察机构独立于政府;根据材料二“芬兰建立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及司法监督制度”得出建立监察网络;根据材料二“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得出完善巡视制度;根据材料二“倾听

44、公民意见”得出倾听民意;根据材料二“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得出纳入法制化轨道。34【答案】总分(12分)明确提出观点(2分)论证(10分)一等(129分)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2分)观点模糊或没有明确观点(0分)能够围绕所提观点展开论述,理由充分。准确运用三个及以上史实。语言表达清晰,逻辑严密。二等(85分)基本能够围绕所提观点展开论述,理由较充分。能够比较准确运用两个史实。语言表达比较清晰,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40分)不能围绕所提观点展开论述,缺少论证。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语言表达不清晰,逻辑关系不清。示例一:观点: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拒绝外来文化

45、。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汉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先后有佛教传入中原和高僧玄奘远赴印度求取佛经等;明朝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西方科技著作;清康熙时任用西方传教士,采用更先进的西洋方法制定历法;近代洪秀全领导的农民革命,也先后借助了西方宗教理论和资本主义文化;康有为则更是扎根于传统儒学的土壤,借助孔子的名义宣扬立宪改良思想;等等。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排斥、拒绝外来文化。示例二:观点:传统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的同时,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北宋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佛教中的部分主张形成理学,继续为封建统治服务;近代前期洪秀全以拜上帝教为旗

46、帜,终将太平天国政权引向了封建化;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积极采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近代后期康有为借助传统儒学宣扬立宪保皇思想,以维护君主体制;20世纪初孙中山在践行三民主义理念时,也主张传承古代的监察制和考试制度,倡导五权宪法等等。这种对外来文化的吸纳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以及服务现实的功能。【解析】据材料“中国传统文化从来都不是被动地吸收外来文化”可得出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拒绝外来文化。结合所学可选取汉唐时期佛教的传入、明清时期西学东渐,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以及维新变法运动等史实加以论证即可;据材料“中国传统文化把外来文化加以中国化,纳入中国固有的思维模式之中,

47、以保持中国的固有发展格局与方向”可得出观点:传统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的同时,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结合所学可选取北宋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近代天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史实加以论证即可。35【答案】(1)初期约法省刑,简易疏阔,以黄老之学为主;汉武帝时期,法律日渐严密,儒家学说和法律条文相结合。(6分)(2)礼法结合;德主刑辅;强调纲常伦理;关注动机,主张原心定罪。善恶的标准由断狱官掌握。(4分)“春秋决狱”的法律形式,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学化有推动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古代中国法系的特点;模糊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扩大了断案者的主观判断力影响,不利于法

48、律公平。(5分)【解析】(1)将材料“西汉初年实行约法省刑政策”与“汉武帝时期法网渐趋繁密将春秋经义所体现出的封建伦理道德运用于司法审判中将其作为判决案件的根据”进行对比,可知其变化是初期约法省刑,简易疏阔,以黄老之学为主;汉武帝时期,法律日渐严密,儒家学说和法律条文相结合。(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以春秋决狱。所谓春秋决狱,就是将春秋经义所体现出的封建伦理道德运用于司法审判中将其作为判决案件的根据”可知强调纲常伦理;据材料“判决案件要讲究犯罪者的主观动机,论心定罪”可知关注动机,主张原心定罪;据材料“善恶的标准完全掌握在断狱官的手中”,可知善恶的标准由断狱官掌握;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

49、时期的法律改革的特点还包括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第二小问影响,在回答该类型题目时,我们一般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积极和不足之处,就汉武帝时期法律改革的积极方面而言,其主要内容是:“春秋决狱”的法律形式,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学化有推动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古代中国法系的特点;就不足之处而言,据材料“判决案件要讲究犯罪者的主观动机”、“善恶的标准完全掌握在断狱官的手中”,可以得知是模糊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扩大了断案者的主观判断力影响,不利于法律公平。36【答案】(1)事迹:历仕四朝;精減边兵;改革府兵制;对中央机构进行改章;参与并总领史书修订。(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原因:

50、其改革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行政效率;为唐朝文学发展做出贡献;其文武兼备,对“开元盛世”局面做出了贡献。(9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张说(667730年),从武则天始入仕,经由中宗、睿宗,至开元十年(722年),诏命其为朔方节度大使”可知,张说是一位历经四朝而不坠的功勋老臣;根据材料“当时沿边镇兵多达六十余万,他以时无强敌,奏请精减兵员,罢免二十余万。当时的府兵之法日渐破坏,番役更替多不按时,卫士逃匿,宿卫之士无法得以保证。鉴于这种情况,张说建议召募壮士充宿卫”可知,张说力主精减边兵并改革府兵制;根据材料“开元十一年(723年),进为中书令,将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并列五房(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可知,张说力主对中央机构进行改革;根据材料“好大喜功的玄宗粉饰文治,命张说为修书使总领其事。张说曾三任宰弼,一生掌文学之任三十多年。后人收集他的诗词、文赋、表奏、碑文、墓志,总成文集30卷”可知,张说参与并总领史书修订。(2)史家对张说的评价主要针对其一生的政绩提出,其改革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行政效率;为唐朝文学发展做出贡献;其文武兼备,对“开元盛世”局面做出了贡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