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887.50KB ,
资源ID:421736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2173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导与练》2015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3年真题+模拟).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导与练》2015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3年真题+模拟).doc

1、专题十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试题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2013年重庆文综,6)如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分析图片可知18431847年英国输入中国的产品呈增加趋势,且增加幅度较大,其原因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开放五口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而1848185

2、2年呈下降趋势,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2.(2013年北京文综,18)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证明历史现象的能力。从材料信息“沿海各口”“川、楚等省”可知,洋纱、洋布不仅在通商口岸使用,在内陆地区也大量使用,A项错误;当时洋布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有所降低,但绝对不是“萎缩”,B项

3、错误;C项材料无体现;材料中的时间为“1893年”,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发展较快,对棉纱的需求大增,其生产的棉布也在客观上抵制了洋布的进口。从而出现了材料描述的情景,D项正确。3.(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解析:A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要注意联系当时的背景,1895年张謇考中状元,而在这一年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因

4、此张謇在当时放弃仕途决心从商,冲破了视商业为末业的传统观念,故自己认为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名师点评】 本题的难点在于理解“捐弃所恃,舍身喂虎”的含义,需结合材料信息“身为状元”“投身实业”分析,还要结合当时的背景分析。身为状元很有可能存在视商业为末业的传统观念,而投身实业是因为当时民族危机的加深而采取的不得已选择,由此得出A项正确。也可用排除法,结合当时背景很容易分析出B、C、D三项错误,由此也可得出A项正确。4.(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

5、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解析:B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从张謇的评论看,“某人”应该是积极兴办洋务运动,创设大量军事企业、民用企业,筹划海防的洋务重臣,首先可排除D项。其他三人中,曾国藩早逝,影响相对较弱,张之洞则资历较浅。综合评价,“某人”应该是李鸿章。5.(2011年海南历史,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

6、经济解析:B本题考查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企业的目的。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洋务派”“轮船招商局”“海防”“纾商民之困”“自强”等,体现了既求强、也求富的目的,B项概括最全面,符合题意,A、C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符合史实。6.(2009年福建文综,15)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解析:C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紧扣时间信息分析。C项显然不是该时期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趋势的原因,它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逻辑。7.(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40)阅读材料

7、,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

8、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 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

9、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海洋利用的变化。(2)深层信息:海洋利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解析:本题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海洋利用与

10、近代海权思想的发展过程。第(1)问,殷墟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说明利用海洋早;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说明海洋开拓利用出现;宋元时期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说明技术先进;僧人“附商舶”“求法”、海外贸易鼎盛和明朝的海外内容著述,体现了民间交流活跃;经济文化交流体现了和平利用海洋;明清的海禁政策说明缺乏海权意识。第(2)问,首先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海洋利用的变化,由鸦片战争后为外国人控制到中国人随着对海洋认识的发展,建立海洋管理机构和海军,进行商战、海外留学与移民等。启示要突出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如增强海权意识,利用海洋发展经济等。答案:(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

11、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8.(2013年浙江文综,38)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一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

12、“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三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

13、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历史上江南经济的发展变化。(2)深层信息:社会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

14、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1)问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出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从农业经济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而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入手分析二者的关系;对于“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需要准确、合理地解读材料一内容回答。第(2)问要理解材料二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如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等阐述长江三角洲村镇经济的重大变动。第(3)问要从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客观上的进步作用两个方面来回答。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

15、,资本主义萌芽。(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9.(2012年四川文综,37) 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英国1862年公司法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公司在促进世界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

16、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材料三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

17、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公司的出现以及公司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立及其发展历史。(2)深层信息: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解析:本题以公司的出现以及

18、公司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立及其发展历史为线索考查工业革命对世界和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在内容上主要涉及公司的出现,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回答第(1)问要结合材料一中“现代公司的出生证”“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创造这些财富的主角就是公司”“管理制度的一场革命”“引领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等信息作答;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时首先要注意从材料二中的时间“1872”年入手,然后根据教材相应的洋务运动的背景来回答,回答第二小问时要注意材料二信息“第一次引入股份制”“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并结合洋务运动的作用和意义来回答;回答第(3)问注意

19、对比材料二、三,通过对比可知招商局在19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分别引领了探索创新的潮流,在不利的发展状况下,如1872年的内忧外患的困境与1979年面临“文化大革命”后的经济困境,招商局求强求变牢牢抓住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答案:(1)意义:催生了现代公司,为个人投资公司提供法律保障。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制定行业规则和标准,引领管理制度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2)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作用: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

20、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开创了近代民族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3)面对困境,求变求强。第一次: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第二次:“文化大革命”导致国民经济的严重困境。抓住机遇,促进发展。第一次:抓住工业革命和政府推动洋务运动的机遇;第二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政府推行改革开放的机遇。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第一次: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筹资发展;第二次:大胆探索公司管理改革,推进制度化建设。10.(2011年四川文综,39,节选)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煤炭在工业化

21、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别。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带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据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

22、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1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漏卮、求富强“殊有关系”。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1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企业名称开办年份停办年份及原因创办人直隶磁州煤矿18751883退股李鸿章湖北兴国煤矿18751879经费无着盛宣怀台湾基隆煤矿18761892亏损沈葆桢直隶开平煤矿1878李鸿章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23、18821886亏损胡思燮(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近代中英两国煤炭企业兴起状况与影响。(2)深层信息:近代中西工业化的不同状况及特点。解析:第(1)问“具体表现”从“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等归纳概括即可,“主要原因”从地理交通条件及当时中国工业化程度思考。第(2)

24、问考查的是对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原因及其经营状况的理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前一问原因可以从辅助军事工业、解决能源问题、政策转变、近代化的需要等角度作答。后一问可从企业性质、资金多少、经营情况、存在时间等加以概括。答案:(1)表现:替代木材成为工业化的主要能源;推动钢铁制造业的发展;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原因:煤炭资源远离经济发达区域,交通不便;当时中国工业化尚未启动。(2)原因:洋务派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困难的需要;洋务派认识到自开煤矿的重要性;清政府政策转变,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状况:由官方主导,多数经费不足,经营不善

25、,存在时间短。11.(2010年福建文综,3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材料三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年份日英美法德192119293.01.74.39.47.1193019379.92.70.7-3.9-0.3任文侠等日本工业

26、现代化概观材料四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

27、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中国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GDP的比较。(2)深层信息:中国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解析:第(1)问应通过观察图表把握GDP的变化情况,总结出A、B、C三个时段GDP情况:A段中国与西欧基本持平,B段西欧高于中国,C段中国下降,西欧上升。第(2)问应转换角度来分析问题,把问题转换为:中国在明清时期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同时期促进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第(3)问从19121936年工业年平均增长率总结出工业迅速发展,并且与主要资本主义

28、国家对比,可总结此时期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结合材料四提供的信息:国民经济结构中工业比重低,同时联系此时期的社会状况,整理出中国人均GDP下滑的原因。第(4)问应联系中国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总结共同经验。答案:(1)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2)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3)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

29、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4)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名师点评】 本题是图表题,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1)读懂图表,联系相关所学知识,明确图表所揭示的内容,或用其中的信息支持自己的观点。读标题。一般是图表的题眼或中心。读内容。只有理解其内容,分析才有根据。读标注。标注带有提示或补充的性质,对审题很有帮助。(2)区分图表中内容的孰是孰非。(3)要揭示图表所反映的内容间的关系,发掘其本质、特征或内

30、涵。(4)审要求。题目的要求规定了答题范围,要理清图表内容与教材知识间的联系。(5)审设问。首先,把图表内容与设问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确定与教材某部分知识的联系,对号入座,才能有的放矢地解答所设问题;其次,审设问要咬文嚼字,把握范围、程度、本质。图表题一般都设有“如何认识?”“认识什么?”“有何影响、趋势、变化”等。(6)审各问间的关系。近几年来图表题一般设有多个问题,它们之间主要是并列关系,都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但大问中又有几个小问,它们多属于递进关系、层层深入。(7)围绕设问归纳答案。把与设问有关的知识排列出来,再围绕设问归纳答案。应分题作答,有主次之分,详略得当;有先有后,论从史出,史论结

31、合;正确使用历史语言,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力求答案言简意赅,严谨科学。考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2013年四川文综,5)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地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实行“币制改革”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美国有意识地抬高银价”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影响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为防止白银继续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这对防止白银外流、

32、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发起提倡国货运动和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均与白银外流导致的“无法忍受的困苦”无关,故B、C、D三项均可以排除。2.(2013年福建文综,19)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年份1912191319141915工厂数(家)4646122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关键信息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逐渐减少”。自然经济最终

33、解体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实业救国思潮于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始兴起,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故A、B、D三项均不是影响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减少的因素。本题选C项。3.(2013年安徽文综,15)如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分析示意图可知从19131936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在较快发展的同时仍受到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

34、的挤压,B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A项;官僚资本开始崩溃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C项;D项材料无体现。4.(2012年江苏历史,8)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

35、城市就业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认为上海人口财富的迅速增加,并不意味着工商业的健全发展,其原因是“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于上海而流通性差,故设想“欲求鱼之生长”,必先“实池以水”,即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题不符。5.(2012年浙江文综,18)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

36、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解析:B本题考查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后方工业在1941年、1942年和1943年发展最为迅速,这正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故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并非逐年递增,故A项错误;从图中无法看出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故C项错误;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支援抗日战争,而不是抵制日本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6.(2011年海南历史,19)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A.纸币

37、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解析:D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期的经济状况,题中反映的主要信息是法币的贬值,通货膨胀严重,所以要换成币值较稳定的银元,所以答案是D。A、B、C三项材料均无体现。7.(2010年江苏历史,11)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解析:C从图表信息看,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数量激增,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这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

38、压力,故选C项。抗战胜利后,中国没有获得日本的赔款,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生在抗战之前,故B项错误;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国民政府腐败和内战的结果,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8.(2009年广东历史,7)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A.4.6个B.3个C.2.5个D.0.55个解析:C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18751895年,在外商企业和洋务运动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8961911年

39、,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19121913年,受中华民国建立鼓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19141918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春天。据此可以推断在这四个时间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应该是递增关系,故答案为C。9.(2011年安徽文综,35)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40、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材料二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单位:1 000海关两年代各种机器和工具(A)农机具(B)B/A(%)1912191615 9561180.741917192139 2697982.031922192643 0743900.911927193155 1929981.81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材料三2011年初,“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2010年,我国农

41、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告别了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时代、进入了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的强大推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七年记,农民日报2011年4月2日(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3)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中国从古及今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2)深层信息:农具的改进、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归纳分

42、析能力。第(1)问,注意抓住“特征”二字,对材料一信息高度概括,避免将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作为特征。第(2)问,回答“状况”时既要看到农业机械的使用,又要看到其数量有限;回答“主要原因”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既要分析农业机械使用的原因,又要分析传统农具仍是主要农具的原因。第(3)问回答原因时可以从政策、国力、农民等角度分析;回答趋势时注意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等内容。答案:(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2)由农机具在进口机具中所占比重低看出,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传统农具仍是主要劳动工具。民国政府的倡导,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自然

43、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多地少;综合国力弱,农民购买力低下。(3)政府重视“三农”问题,予以政策扶持;综合国力增强,农民购买力提升。劳动者素质逐渐提高:古代、近代劳动者缺乏受教育的机会;当代形成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古代主要使用人畜力;近代开始引进和使用农业机器;当代普遍使用农机具,广泛运用农业科技。10.(2010年浙江文综,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材料二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

44、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材料三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深层信息:近

45、代化与民族独立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通过核心信息“黄金时期”可联系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主要从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分布地区等方面分析。第(2)问联系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分析,包括世界性经济危机、日本加剧侵华、国民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等内容。第(3)问时间是19451949年,主要从国民政府的反动政策、官僚资本的掠夺以及美国的侵略等方面分析。答案:(1)出现短暂的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

46、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2)曲折而艰难地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3)处于困境。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模拟试题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2013深圳一模)中国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曾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据此可知()A.中国已经被卷

47、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当时中国棉纺织生产方式领先英国C.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D.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C注意题干材料时间信息“19世纪30年代”,是在鸦片战争之前,而A项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当时英国工业革命已近尾声,采用机器生产,中国仍是传统手工业生产,故B项不正确;材料中没有对雇佣关系的描述,排除D项;由中国江南“紫花布”风靡英国,可知C项符合题意。2.(2012枣庄检测)如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加速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的控制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A

48、.B.C.D.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认识。从图中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洋行的数量在19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迅速增多,洋行的设立,加速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正确;洋行是外国人设立的,日益腐朽的清政府不能够对外贸进行控制,排除;B项正确。3.(2013株洲一模)台湾通史认为:“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这在本质上表明()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C.中国通商口岸经

49、济文化高度繁荣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解析:B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强调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而租界是中国政府在城市中划出的特定区域,只允许外国人居住,不受中国政府管理,带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材料还强调通商口岸“素由中国竭力保护”,可知B项符合题意。C、D两项与材料主题不符。4.(2013潍坊一模)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这表明洋务运动()A.没有实现富国强兵B.局限于创办军事工业C.深受顽固势力阻挠D.向西方学习毫无价值解析:A据材料分析,李鸿章的话语含义是自己办洋务没有达到预期的真正目的,即富国强兵,B、D两项不符合史实,C项在材料中没有

50、体现。5.(2012泉州模拟)王韬提出“官办不如商办”的口号,痛斥洋务派垄断新式企业的行为,主张兴办一切企业都必须“独任商民勿加官督二字,商之必可以办,官之必不可以督”。上述材料表明王韬()A.反对兴办洋务派企业B.主张自由创办民族企业C.反对官民合资办企业D.反对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解析:B据材料信息“官办不如商办”“商之必可以办,官之必不可以督”可以明确判断出王韬的主张。6.(2012湖州期末)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A.民族企业存在着

51、有伤社会风化现象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解析:C广东南海知县代表的是封建势力,查封民族企业说明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7.(2013株洲一模)史学界曾有人对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作了比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下列统计图表。我们由统计表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迅速B.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实力雄厚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成长D.自然经济已经退出了中国经济舞台解析:C对比两个饼状图可知,商办企业即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但数量却较多,说明其规模较小,同时外资企业资金

52、雄厚,规模大,而洋务企业(即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资金较雄厚,且数量少,说明其规模大,同时后两者对民族企业都形成竞争与排挤。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不符合史实,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产生于1927年之后。8.(2012佛山质检)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对其评价历来有较大分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料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材料二史论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

53、准则和政策。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史观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范文澜中国近代史、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两本书中全面否定洋务运动和洋务派的观点占了统治地位。改革开放后,中国史学界多从现代化的角度评价洋务运动,认为洋务运动顺应了世界工业化的潮流,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值

54、得肯定。(1)曾国藩主张学习“外洋器物”的目的是什么?为此,洋务派采取了哪些措施?(2)“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什么特点?斯塔夫里阿诺斯如何看待上述这一观点?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3)材料三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洋务运动?【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对洋务运动的认识与评价。(2)深层信息: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解析:本题以洋务运动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分析辨别历史真伪、准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第(1)问考查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措施,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55、。第(2)问通过史论,考查洋务运动的特点及后世对其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通过史观,考查阶级斗争史观和现代化史观,考查学生综合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答案:(1)目的:对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外抵御侵略。措施: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创办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校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2)特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这一观点(中体西用)是荒谬的,采用西方科技,只能削弱中国传统文化。看法一:同意。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只学习西方的科技,没有从根本上变革中国的社会制度。看法二:不同意。现代化不意味着必须否定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两者可以并存、相融。(任答其一即可)(3)前者

56、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全面否定洋务运动:后者从现代化的角度肯定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评价:洋务运动的开展旨在应对清朝的内忧外患;洋务派采取的一系列经济、军事、教育措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只注重学习西方科技,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有其局限性;总的来看,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9.(2013长春一模)世界市场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对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 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 000吨:两者合计38 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

57、000吨或10 000吨。因此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货物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棉花担6.545.72印花布匹14.254.98袈裟布匹10.684.98棉布担6.944.86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资本纵相若,而市价则不相同。洋货可平沽,而土货必昂其值。颠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二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

58、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是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材料三1573年,对后来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两个观念上的变化已经发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此外还有一个技术性的工业革命。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推动了今天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体系。中国这种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在明末已经开始,这一转型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在全国市场形成以后,实际

59、上就是发展到世界市场上去,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的白银货币化直接影响了世界市场的建立。环球时报1573年的世界和中国材料四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与英国、比利时、德国等签订一系列自由贸易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世界市场。根据人教版教材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

60、国的主要原因。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根据材料四,概括此时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完整内涵,并指出这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近代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深层信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一个不平等的世界市场,伴随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侵略扩张。解析:第(1)问中的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结合所学知识就可知这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第二小问要将材料反映的信息概括完整,涉

61、及两个时间段。第(2)(3)问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得出。第(4)问要关注时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前后,这就可以转化成回答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中国手工业发展(丝织业、制瓷业发展)。影响: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关税无法保护民族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艰难。(2)印度棉纺织业仍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业使用机器生产,产量剧增,质优价廉。(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促进;工业革命的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影响。(4)内涵: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实行关税平等、自由贸易;资本主

62、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进行侵略、掠夺。影响: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或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考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0.(2013余杭模拟)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解析:C“江浙人摸钱”说明江浙人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结合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分布地点可知C正确。A、B不能体现“摸钱”的含义。D不能反映题干中的“对于中国近代化”。11.(201

63、3潍坊一模)20世纪30年代,民族企业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因爱国运动之激昂注重产品质量,讲究信誉,产品销售遍于南北。”“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这一时期,该厂发展的原因有()反帝爱国运动推动政府支持列强放松侵略企业经营有道A.B.C.D.解析:B由材料“爱国运动之激昂”,可知正确;“注重产品质量,讲究信誉”,可知正确;由“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可知正确。20世纪30年代,已是一战结束之后,列强卷土重来,故不正确。12.(2012皖南模拟)在192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天津的永利碱厂生产的纯碱获得了金奖,在获奖证书中永利碱厂被称为“发展中华民国主要化学工业之象征”。永利碱

64、厂获此殊荣主要得益于()A.南京国民政府的鼓励B.工业革命的推动C.民族工业走向世界D.民族资本家的积极探索解析:D本题可用排除法。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建立,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从时间上可以排除A、B两项;C项与史实不符;本题答案为D项。13.(2013金华十校联考)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1936年1937年1938年棉纺织业10081.769.8面粉业10077.572.5机器业10099.656.0各业平均10085.574.9民族工业逐步萧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日本

65、侵华破坏民族工业A.B.C.D.解析:B本题考查民族工业在抗战时期发展的状况。从1936年到1938年生产指数的下降,说明民族工业逐步萧条,正确;表中只有中国民族工业,没有外国资本,因此得不出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错误;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表中无从体现,错误;1936年到1938年生产指数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日本侵华造成的,正确。故选B。14.(2012深圳期末)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国民相互在对方国家享有居住、旅行、经商、租赁土地、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同等的权利;在进出口贸易中享有平等的税率;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以下对该条约性

66、质的判断,最恰当的是()A.是不平等条约,因为奉行强权政治的美国不会履行条约义务B.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规定了中美两国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C.是不平等条约,因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落后于美国D.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反映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析:C从表面上看,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规定是相互平等的;但是,当时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实际上是为美国在华进行经济掠夺打开了方便之门。综合演练(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2大同模拟)有论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

67、走出中世纪的大门”的武器是() A.坚船利炮 B.洋纱洋布C.自由平等的观念D.欧洲风俗习惯解析:B中国封建时代,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下,妇女被束缚在家庭中,近代以来,伴随列强侵略,洋纱洋布等西方廉价商品在华倾销,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伴随大批农民、手工业者的破产,妇女也开始走出家庭,进入社会。2.(2012西安三模)关于中国近代某企业,有人这样评价:“由国库支付其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符合这类性质的是()A.上海轮船招商局B.江南制造总局C.开平矿务局D.天津机器织布局解析:B由材料中关键信息可知该近代企业资金由政府支付,产品由政府调拨分配,不

68、投放市场,无利润积累,可知其应为洋务派兴办的军用企业。3.(2012中山期末)下图是一份开销清单,开具这份清单的人可能是()A.林则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解析:B由图片材料可知,该人购买外国先进枪炮,购买西方先进“洋书”供学生学习,且掌管北洋水师。故开具清单的人应为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4.(2013合肥一模)造成下图中中国与欧洲制造业差距日益扩大的原因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工业革命的兴起及其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A.B.C.D.解析:B中西制造业差距的日益扩大是在甲午战争后,此时中国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已遭摧残,故排除;1840年以来,随着工业革命

69、的扩展,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扩张,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故都是符合题意的。5.(2011南京调研)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解析:A解答本题需要充分理解材料和题意。从材料中可以了解到,张謇认为民族企业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是“无法律之

70、导之故也”,没有公司法、破产法等,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6.(2013安徽名校联考)下图为南通大生纱厂在1899年到1930年间与外商占南通地区产量比例的变化示意图表。下列对其评述正确的是()A.大生纱厂有效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入侵B.民族资本主义主导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C.列强经济侵略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D.封建专制制度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解析:C图中所示时间为1899年到1930年,其中大生纱厂比重超过外商纱厂的时间发生在1912到1925年间,正好对应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其关键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在其前后两个时间段内大生纱厂比重都明显低于外商纱厂,故选C项。

71、A、B两项与材料信息及基本史实均不符;结合1912到1930年的走势可排除D项。7.(2013日照一模)甲、乙两图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我国经济生产总值所占比例(%)示意。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出()自然经济走向解体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外国资本操纵经济命脉国民经济总量有所下降A.B.C.D.解析:A由甲、乙两图可知近代工矿业、近代交通运输业、工场手工业都呈发展趋势,而其发展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故正确;由近代工矿业所占比重上升,可知正确;不能体现。8.(2013广州模拟)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著作,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

72、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是追求()A.工业化的实现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独立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清末民初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据所学知识清末民初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求独立、求富强,C项符合史实;A、B、D三项仅说出了其中的一个方面,故排除。9.(2012衡阳联考)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A.引发了群众性抵制洋货、爱用国

73、货运动B.有效防止了白银外流,稳定了金融市场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了政策支持D.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解析:D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材料主要叙述的是国家充实银行资本为发展工商业提供贷款,这就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D项符合题意。A、C两项材料未体现,B项不是材料措施产生的影响。10.(2013东北三省一模)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

74、映的实质是()A.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逐年下降B.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地域布局不合理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解析:D由题干材料可知,从1933年到1936年,消费资料(即轻工业)工业产值由70%递增到77%;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重工业)由30%递减到23%,说明我国近代工业生产中轻重比例结构不均衡,故D项符合题意。11.(2013湛江一模)作家茅盾在其回忆录我走过的路中提到1948年流行着一个笑话: “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

75、。”对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印刷速度快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显著D.国统区经济繁荣,货币需求量大增解析:A1948年正值解放战争后期,此时国民政府为给内战筹备军费,滥发纸币,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故A项符合题意。12.(2012昆明联考)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年份1850年1887年1914年1936年1949年人口数(千人)414 699377 636455 243510 789541 670续表年份1850年1887年1914年1936年1949年人

76、均收入(元)43.635.941.2250.5134.98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B.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D.1936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解析:B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898年,至1900年失败,故B项描述错误,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2013韶关一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福建泉州在南宋地位特殊,许多皇族在此居住,数量仅次京城临安,为南宋陪都。进出口贸易繁华,入口税高达1

77、00万缗,政府鼓励对外贸易,阿拉伯商人蒲寿庚,因招外商成绩显著,被任命泉州市舶使。材料二恽毓鼎1917年2月8日日记:“况宣统之季,构乱之奸徒,煽乱之报馆,议和逊位之奸谋,皆聚于此。清室之亡,实亡于上海。”材料三下图是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关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报道。(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南宋泉州特殊地位形成的原因。(6分)(2)“你可知妈港(澳门)不是我的真名姓?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诗中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国际历史背景是什么?据材料二分析“清室之亡,实亡于上海”的原因。(10分)(3)邓小平“南方谈话”有何重要历史意义?(4分)(4)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沿海主要城市在近现代

78、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6分)【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从古及今中国沿海城市发展概况。(2)深层信息:城市发展是推动国家近代化的重要力量。解析:第(1)问,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能力。分析关键信息:“许多皇族在此居住”“南宋陪都”可知该地方政治地位显赫,泉州地处南段;可见政治重心南移;“进出口贸易繁华”间接反映了泉州农业手工业经济发达;“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实行宽松外贸政策,反映了南宋政府对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综合三者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前一小问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结合必修二知识可知,葡萄牙兴起于新航路开辟后,澳门是葡萄牙在亚洲扩张的一部分,据此可得出答案。后一小问考查分析问题

79、、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重要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宣统之季”可联系到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报馆”可联系到民主革命思想宣传;“议和逊位”,可联系到南北议和。然后从政治、经济、文化三角度,史论结合回答。第(3)问,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分析关键信息:“宣统之季”可得出上海是新经济产生地之一;“报馆”可得出上海是思想传播阵地;“议和逊位”,可得出上海起到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作用;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思想准备,可得出深圳是探索新经济体制思想阵地。概括组织信息即可得出答案。答案:(1)原因:政治重心南移;经济重心

80、南移;对外贸易发达。(每点2分,共6分,若答金兵南下等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2)背景:新航路开辟,西方开始殖民扩张。(4分)原因: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报刊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及时传播时事信息推动形势发展;立宪派与袁世凯的议和逼迫(南北议和)。(每点2分,共6分)(3)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促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得满分4分)(4)作用:传播新思想;产生新经济;探索新机制。(每点2分,共6分,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皆可得分)14.(2013温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商、官三者,国之常食官(合

81、法的谋生职业)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商鞅商君书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其商工之民邦之蠹(蛀虫)也。韩非材料二汉代而有抑商政策然其贱商之政令则未免流于矫枉过正。中国贱工商之社会风气,历二千余年之传承,以至19世纪,实为不争之事实,共喻之常识。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材料三清政府“奖励实业”之举发端于甲午战争后,但作为一项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却是在1903年商部设立之后。1902年清政府在“库储一空如洗”的财政困境中,开始注目于“商政”,讲求商务,并接受了督办政务大臣奕劻等人的奏请,于翌年7月在中央设立商部,以为“

82、振兴商务”之地。商部之设,由政府出面倡导实业,不能不说是一个大变化。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在对“商”的认识上,韩非对商鞅观点的继承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在法家思想发展进程中的地位。(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汉代“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并说明宋代商人居于怎样的地位。(10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政府设立商部的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部设立带来的影响。(8分)【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古代的“重农抑商”和近代的“奖励实业”。(2)深层信息:国家经济政策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解析:第(1)问前一小问据材料一商鞅认为农、商、官三者,

83、国之常食官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和韩非观点“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邦之蠹也可提取出答案;后一小问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由材料三中“财政困境”和“督办政务大臣奕劻等人的奏请”可归纳出原因;结合材料一、二内容和材料三中“商部之设,由政府出面倡导实业”以及所学知识,可总结出影响。答案:(1)继承:控制商人数量。发展:商鞅认为商是合法的谋生职业,韩非则认为商是国家的蛀虫,要使其地位卑贱。(4分)地位: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4分)(2)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6分)(答商人的赋税加倍也可)经济地位远比一般农民和其他平民优越,在社会上遭受鄙视(或在政治上和法律上遭受歧视)的情形开始转变。(4分)(3)原因:面临财政困境;一些大臣的奏请。(2分)影响:有利于改变社会对商人的歧视观念,推动奖励实业政策在全国范围的实行,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6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